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890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遂宁市射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制利害,可待敌。 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

2、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惠,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

3、:“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注】烽燧:即烽火,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嘹望。袒裼:tn 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乌获:古代大力士。4对下列句子

4、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 B邓艾缒兵于蜀中 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 D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 尝:曾经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B.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C.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D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

5、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然文中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思想。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需暴短阴长,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C作者认为“无所顾”,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有所恃”,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有旺盛的斗志,“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

6、虫,也会避之不及”就是这个道理。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如尚义、养士、智愚、知敌、出奇、守备等。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6分)(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4分)参考答案:4、D (尝:试探)5、C6、C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7、(1)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

7、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虽、并、而、殆、所以,句意各1分,意对即可) 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蔽、角、奈何,句意各1分,意对即可)【附】参考译文: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一切战争的道理是:

8、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如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

9、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

10、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一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

11、处及短处的策略。”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青与绿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

12、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

13、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一个多少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很

14、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选自唐诗综论)14作者在第1段中并未直接写“青与绿”,而写了“草与柳”,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 15文章认为,在诗歌中,“青与绿”所代表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有哪些?(6分)答: 16你对“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

15、正是好诗”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化用了苏轼的哪句诗?表达效果如何?(5分)答: 参考答案:14、(5分)“草和柳”常并见于古诗中,都涉及春天,而“青和绿”在古诗中多用来描绘春天的色彩。此处作者写“草与柳”是为了引出写“青与绿”。15、(6分)(1)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世界,青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2)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16、(6分)(1)“柳条青”点出背景:大将出征去,正值家乡春柳青绿的季节。(2)青有永久之意。预示“将军”一出告捷。17、(5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分) “青青”是对春意

16、的概括,意为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永远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这样结尾显是轻松、诙谐,富有情趣。(4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

17、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感。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古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

18、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美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

19、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段时间,美国一杂志网站刊文介绍中国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成了泥沙。这就需要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

20、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摘编自阅读经典,成就“今典”)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载体虽然不断更新;但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不变。B. “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的扩大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C. 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D. 中国的文化大众群体数量很大,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很强烈,满足其阅读需求是文化刚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移动互联时代为背景,指出尽管阅

21、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恒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刚需。B. 文章以美国一杂志对金庸评价为例,说明成就“今典”需要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和大众的文化参与。C. 文章多角度举例,论述经典作品的永久魅力,把论证不断引向深入,强调当今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成就“今典”。D. 本文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能做出正确的引导,“经典化”过程中泥沙俱下的现象就能够避免。B. 大众参与,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

22、文化生产。C. 一些“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收听收看知识讲座等收获了大批听众,说明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会让经典更亲切。D. 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这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从而阅读经典,成就“今典”。参考答案:1. C 2. D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错误,“使得”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第二段说的是“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

23、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无法说明是“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且“最重要的现象错误”,文中说的是“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选项忽略了“之一”,夸大其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本文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

24、作品经典化的过程”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是从经典作品的魅力到阅读经典,再到成就今典,并非是论证“经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的重要性”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25、保持一致。A项,“如果就”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文中只是说“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这就需要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文中说的是“需要”,但并非这样做了就一定能避免。B项,“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错误,“不再是而是”改变了文章的意思,文中说的是“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成”,文中是“不仅仅是,还将是”,两者都包含。D项,“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选项把“技术发展”换为“知识

26、更新”。故选C。【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

27、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

28、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

29、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节选自隋书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B.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C.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

30、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D.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B. 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C. 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D. 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

31、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B. 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C. 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D. 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参考答案:10. B

32、11. C 12. D 13. (1)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2)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这句话的含义是: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诸人默然”“然”形容词词尾,标志断句,所

33、以可以排除AC两项。“数日卒”几天后便忧愤而死,“数日”做“卒”的状语,不能拆开,所以可以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东都指开封”说法有误。东都是洛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认真研读文本。

3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错在“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炀帝默然不语,不表明他犹豫不决。另外,原文的“相忿而出”,指两人互相忌恨,而非怨恨炀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

35、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巡幸”出巡;“恒”总是;“肃”严厉;“无所”没有什么。(2)“遣”派遣;“矫诏”假传诏书;“之”代词,他;,“而”修饰连词;“执”捉住;“以”介词,把。【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

36、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赵才年青时骁勇英武,擅长骑马射箭,性情粗悍,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即位后,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被分派去事奉晋王,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被授予朝廷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后,转任左备身骠骑,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逐渐亲近器重他。赵才也勤于政事,毫不懈怠,所任职之地都留下好名声。一年多后,转任右候卫将军。等到辽东之战,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

37、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他总是恶语斥骂,牵扯到很多人。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但因赵才公正廉洁,也无可奈何。大业十年,炀帝驾临汾阳宫,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打算出巡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因此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劳苦,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得不到施行,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我虽然愚笨无知,冒死相请。”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十天后,炀帝怒气稍稍缓解,于是下令放他出来,炀帝于是就到江都,待赵才更加亲昵。当时江都粮尽,隋朝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

38、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忿忿退出朝廷。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赵才当时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别放在心里。”赵才默然不语。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想要杀他,三天之后,才放他出来。赵才任原来的官职,但一直郁郁寡欢。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宇文化及答应了他。赵才拿起酒杯说:“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不要

39、再在别处做什么了”。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5. 参考答案:7 B或:有的。A途:道路; C殆:大概D进:推进8 B以:介词,凭借;动词,认为。A是:如此,这样;C焉:两个都是语气助词;D之:两个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 D 是文章观点;是正面论证。10 B、没有大量运用设问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

40、,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

41、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

42、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注:烧当种羌:羌族部落。稽故:阻碍,留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训考量隐括 隐括:审度,查核 B悉驱群胡妻子内之 内:接纳C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原:推究,考察 D更用驴辇 更:复,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

43、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B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

44、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D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参考答案:4 D “更”是“改换”之意。5A6B “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即“羌人

45、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没有提及“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邓禹第六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