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就已经沉积了约10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众多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挥发到水、土壤和大气中。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
2、刚刚起步,废旧手机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 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材料二:手机含有多种贵金属。有业内人士的透露,以一批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矿山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高得多。废旧手机拆解“洗金”,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
3、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何培养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一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产品的信任,担心信息、财产、隐私等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的价格问题经常会和回收商产生分歧。(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了哪儿了)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对北京废旧手机的回收再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有33.48%的废旧手机用户将其送给没有手机的亲友,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再利用,但是仍有27.04%的废旧手机被闲置在家中,且有9.01%的手机被非正规小商贩回收,仅仅有7.30%的废旧手机被送往正规回收处处理。消费者自行将废旧手机送入手机回收商设立的固定回收箱消费者自行
4、将废旧手机送入手机回收商设立的固定网点手机回收商或收集小贩上门收取消费者手中的废物拾荒者或义务者从生活垃圾或其他渠道将使用者抛弃的废旧手机收集起来,并送入回收渠道。调查还显示,废旧手机的回收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回收渠道不正规甚至非法。目前北京市废旧手机回收是以个体收集小贩为主体。这些具有分散性和趋利性的收集小贩以极低价格回收废旧手机,致使那些尚未失去使用功能的废旧手机进入了不正规的二手手机市场。一台旧手机被二手贩子收购后,流向手机翻新集散地,小商贩把批发的外壳换到那些外壳有严重破损的二手机上,而对于那些外壳有七八成新的手机,则采取直接美容喷漆的修复措施,使旧手机从外形看与新机几乎
5、没有差异,之后卖家就会将这些翻新过的旧手机通过自由渠道发往全国各地销售。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失去使用功能的旧手机,收集小贩将这些手机回收后将其玻璃、塑料等器件拆下卖钱,其余当垃圾扔掉,这些垃圾是环境污染的隐患。第二,正规回收渠道没有充分发挥回收的作用。手机用户对正规回收处的了解程度很低,这成为了阻碍手机得到正规回收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有一些先进的手机制造商已经开始向手机购买者提供废旧手机回收服务,但是其普及力度远远不足。这严重阻碍了手机回收渠道的畅通,使消费者手中的废旧手机不能充分的送往制造商设置的回收网点。(摘编自关于废旧手机回收再利用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材料四: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
6、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
7、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旧手机回收率很低,且存在回收渠道不正规甚至非法现象,如何进行废旧手机的有效回收处理,是一个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B. 消费者手中的废旧手机,可有消费者直接送入回
8、收箱或送往固定网点,也可有手机小贩上门收取,然后送入正规手机回收商手中。C. 有些消费者会将手中的废旧手机丢弃,其中一部分会被拾荒者或义务者从生活垃圾中收集起来,然后送入正规手机回收商手中。D. 那些由个体收集小贩低价收购来的废旧手机,被非法的手工作坊和二手手机市场加工翻新后,通过自由渠道发往全国各地销售。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废旧手机蕴含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等贵金属,这些贵金属在废旧手机中的含量远高于在金矿石中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B. 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或者焚烧废旧手机,会将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还将释放有毒气
9、体,造成污染甚至致癌。C. 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以消除用户对信息、财产、隐私等安全问题的担心。D. 前三则材料用过翔实的数据,介绍了我国手机出货量、更新量、回收率、贵金属的含量和北京废旧手机回收等情况,显示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E. 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必须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即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走正规划和产业化的道路。9. 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CD 9. 消费者对废旧手机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消费者没有将废旧手机回收的习惯;消费者对正规
10、回收渠道的了解程度低;废旧手机回收体系不完善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D项,结合文本内容“这些具有分散性和趋利性的收集小贩以极低价格回收废旧手机,致使那些尚未失去使用功能的废旧手机进入了不正规的二手手机市场”分析,是“尚未失去使用功能”的废旧手机才会被翻新加工。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原文说“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比同等重量的“金矿石的黄金含量”高得多,并没有说其他贵金属的含量都高得多。B项,材料一种说的不是“会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而是“很容易挥发到水、土壤和大气中”。E项,以偏概全,“依靠先进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
11、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只是方法之一。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筛选、概括。废旧手机回收难的体现,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消费者对废旧手机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结合材料三第一节内容分析可知,消费者没有将废旧手机回收的习惯;“回收渠道不正规甚至非法”“正规回收渠道没有充分发挥回收的作用。手机用户对正规回收处的了解程度很低,这成为了阻碍手机得到正规回收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对正规回收渠道的了解程度低;“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手机回收体系不完善。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
12、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2.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乌鸦喝水徐成龙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双双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置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看不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
13、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叉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注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你真聪明。老师的笑容灿烂了,掏出一朵小红花,亲切地说,奖你一朵小红花。男生喜滋滋地坐下,挺自豪的。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她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 老
14、师,我想乌鸦不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眼睛看着老师,也许是紧张吧,说话也不伶俐了。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学生也太幼稚了。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 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
15、。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的。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我有一个
16、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光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着其中的一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
17、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张老师的课上,小女生回答得“天衣无缝”,大大方方的小男生也因
18、为回答正确获得了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表明,张老师的课起初进行得很顺利。 B听到胖男生说“有一个问题”的话,张老师“露出一丝惊讶”,说明她有点意外,但“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说明张老师对解答孩子的问题胸有成竹。 C许多学生对胖男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一个女生还轻蔑地反驳了胖男生,由此可见,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对爱逞能、好表现的学生有排斥心理。 D“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这句话强调,作为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张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 E赵老师的课上,当孩子们嗡嗡地议论时,赵老师拿出了“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说明他是有准备的,他也希望“让事实
19、说话”。(2)小说中的张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主要写了两位老师先后上同题课文乌鸦喝水时的课堂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4)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有人认为他是因十几年前自己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8分)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陈设一个家吴念真(台湾)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20、。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
21、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
22、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
23、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
24、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
25、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3分)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
26、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7. D8.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
27、的酱菜送给小梁。(答出点得1分,答出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9.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28、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D。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
29、说的主要内容,结合小说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于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一些句子,再就是与人物描写相关的一些句子。题干表述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这就需要从老太太的人生生平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老太太在儿子死去之后,只身一人到建筑工地去打工,不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不给他人制造麻烦,这表现出老太太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品质;极力为儿媳妇辩解说明老太太宽宏大量。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
30、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标题“陈设一个家”,是指对家庭进行一种陈设布景,实际上是小梁为老太太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这是一种心灵的再现,从某种角度上表明文章的主要题旨,形象地突出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的美好主题。【点评】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
31、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
32、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
33、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裁决俱尽 俱: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 济:救济。 D近者稍倦于勤 稍:渐渐。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以才
34、不及崇 / 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 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卿坐镇雅俗耳。(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完全奉行
35、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13请把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14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9C10B11C12D13译文:(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14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姚崇是一代贤相,才能出众,娴于政务。材料一中写卢怀慎“每事推
36、之”,实际是避位让贤,充分调动贤明之士,这从材料二中卢怀慎举荐多人也可以看出来。正是这样卢怀慎才能与姚崇戮力同心,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这些都是卢怀慎作为宰相胸怀大度、以国事为重的表现。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材料一中写姚崇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作为朝廷宰相的卢怀慎竟然束手无策,其理政才能可见一斑,因此材料一中说其“每事推之”,实际上也就是指责他遇事无能,只能推诿。即便是在材料二中写到其为官清廉,荐人有功,仍然不能遮盖卢怀慎作为宰相的无能。【文言材料一译文】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
37、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
38、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
39、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文言材料二译文】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
40、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近些时候对政务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惋惜。1济:成就。2A以:认为。B而:表承接/表转折。C焉:代词,之。D代词,他们。3C:相与:一起。D:4 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5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然后抓关键词:(鲍叔等人)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之)以国
41、政,孔子美之。其:代指管仲等人。下之:甘居其下。美:赞美。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并从中探究。从文章内容分析,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正面:“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可知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反面:“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可知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信美容仪,善
42、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
43、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浙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备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寻拜领军。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改封河内郡公,增邑二千户。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
44、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B.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C.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D.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B. 进爵,晋升爵位,升官。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C. 修禊,古代传统民俗。三月三日,人们都到水边洗濯,嬉游,以消灾祈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D. 蛮左,即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戎、西狄和东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