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董解元王刚董解元这位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至今连名字也不为人知晓,所谓“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未必就是科举中的乡试第一名。元代戏曲家钟嗣成的戏剧史料专著录鬼簿中记载:“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云。”这是现今关于董解元生平的几乎唯一可靠的资料。 历史资料如此匮乏,我们不得不从西厢记诸宫调的本身来寻找作者生活和思想的某些痕迹。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的“引辞”和“断送引辞”中说:“携一壶儿酒,戴一枝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整
2、金冠)。“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今古,圣朝难遇”(般涉调耍孩儿)。当然,这些曲子也不能作为信史看待,因为诸宫调作品的开端,大约都有一些劝人及时行乐的片断,用以招徕观众。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源于唐代元稹带有自传性质的传奇莺莺传。在莺莺传问世后的四百年间,各种文学体裁竞相描摹,但情节、思想仍没有超出莺莺传的范畴。只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问世,才使这古老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张生不再是“始乱终弃”的负情人,而是一个对爱情始终不渝的追求者;崔莺莺也不再是一个自怨自艾、逆来顺受的弱女子,
3、她经历了痛苦的心理过程,在爱情的感召下最终与张生双双出走。董解元还加强了红娘在故事中的分量,作为崔、张爱情的推动和促成者,受到作者的热情歌颂。崔老妇人在莺莺传中几乎没有任何活动,而在西厢记中则像一片阴影,时刻笼罩和威胁着崔、张爱情,体现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自由的束缚。西厢记诸宫调创造了自己的整体语言特色:古朴而不失风韵,典雅而不失通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成为诗词之后,语言上一种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可以说,没有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就没有其后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成就。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解元的名字无人知晓,因为史料匮乏而无从查考。B“解元”的称谓,不一定实指科
4、举乡试的第一名。C钟嗣成认为,诸宫调的体裁是董解元开创的,所以把他列为第一。D钟嗣成也是戏剧家,且所处的时代与董解元相去不远,所以他的记载比较可信。2从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的“引辞”和“断送引辞”,能看出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哪些痕迹?答:_3简要概括西厢记诸官调取得的成就。答:_参考答案:1.A2.比较落魄,没有做官;生活疏懒、散漫,对现实不满;致力于创作诸宫调。3. (1)思想内容上:改变了莺莺传中张生的“始乱终弃”。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为曲折。(2)创造了自己的整体语言特色:古朴、典雅,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成为诗词之后,语言上一种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1.是因为没有可靠的
5、历史资料记载他的生平、名字。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纳概括。3.西厢记诸宫调源自元稹的莺莺传,但经过董解元的再创作,面貌焕然一新。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丰满,故事情节更为曲折。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归纳。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一17 题。人间鲁迅 林贤治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伟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唯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
6、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
7、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注)。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
8、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注: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人类的主宰。14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6分)(1)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 (2)铺垫与厚饰: 15为什么说鲁迅是巨人?请简要回答。(5分)16从文中
9、找出与下面词语相照应的语句。(6分)(1)宗教式的膜拜: (2)最有分量的东西:17就文章的艺术手法或表达的主旨作简要分析,只要求答一个方面。(5分)参考答案:14(1)号召并引导众多的被压迫被奴役的青年人起来反抗旧世界(或反动、黑暗统治)。 (2)过分地抬高与美化。15(1)伟大的人格(2)战斗的精神(3)超人的殊勋16(1)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2)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倒数第三段有相关信息)17文章的主题可由标题概括,世代为人所敬仰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人而不是神。手法可答对比,文中将鲁迅和帝王、将军对比,阐明平凡的伟大
10、才是真正的伟大。3.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25分)品 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
11、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
12、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
13、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
14、,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格斯拉先生呢?
15、”我问道。“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始时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
16、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我”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结实”,又说“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
17、象?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参考答案:(1)D (3分)A (2分)E(1分) BC不给分B“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错误;C人们“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是因格斯拉先生为人的严肃、僵硬,而是因为他的手艺精湛,做的鞋子质量很好,表达的是对他的尊重。E“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不对,小说中“我”以及那名年轻(2)手艺精湛,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热爱本职,坚守理想,至
18、死不渝。(每点3分,要求能对人物性格准确概括,并能结合小说略加分析)人都对格斯拉先生充满关切、同情。(3)(情节结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人物塑造)“我”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主题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4)观点一:表现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赞赏。从标题看,“品质”既指他所做的靴子的品质,也是指他的人品;从周围人的反应看,人们“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就像走进教堂那样,
19、表现了人们对他技艺和人品的尊重、敬畏;从细节描写看,他的“靴子梦”,他对皮革的赞美,都表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痴迷。观点二:隐含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批评。从顾客的角度看,他不够热情,而且做靴子用时太长,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从时代发展看,他的经营方式刻板、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小说结局看,他不知变通,在竞争中被人兼并收购,终至饿死。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每点2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
20、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
21、,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大通二年归国 以:凭借 B缉缀 缉缀:写诗作文C必强赋诗 强:
22、尽力 D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引:率领5为以下句子断句,正确的是(3分)( )A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B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C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D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开始胡僧祐在魏国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时担任两个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政绩。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写出的诗文鄙俗,常常被人调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诗文自夸。B胡僧祐劝谏世祖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后又被起用救援王僧辩,临行时嘱咐儿
23、子把两扇门准备成红白两色,感动了世祖。C到杨浦后,任约早已布好兵马等候,胡僧祐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赤砂亭,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后一起攻击任约,活捉了任约,后又被世祖征召回荆州。D西魏敌寇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尽职守城不久被乱箭射中而死,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3分)译文: (2)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3分)译文: (3)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4分)译文: 参考答案:4.A 解析: “在”5.C6.B 解析:是
24、世祖命令胡僧祐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7. (1) 胡僧祐欣然自若,认为自己的诗确实精巧,夸耀得更加厉害。(3分。“工”“矜伐”各l 分,大意1分)(2)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和陆法和合军一处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3分。“会”1分,“并军”1分,大意1分)(3)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替他拼死(杀敌),(胡僧佑)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敌寇没有敢向前进攻的。(4分。“为”“摧殄”各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年少时就勇敢、果断,有军事才干。在魏国出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在大通二年回归京城,频频上呈密奏,高祖器重他,封他为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
25、帅,派他去戍守项城。项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沦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去洛阳,僧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南天水、天门两个郡的太守,留下了好的政绩。胡僧祐生性喜欢读书,但不通晓写诗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会上,还一定要竭力赋诗,诗句文辞粗野,常常被人调笑戏谑,胡僧欣然自若,认为自己的诗确实精巧,夸耀得更加厉害。(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镇西录事参军。侯景叛乱的时候,西沮蛮也反叛,世祖命胡僧祐去讨伐西沮蛮,命他把蛮人的首领全部诛杀,胡僧祐进谏。因为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大宝二年,侯景进犯荆陕,把王僧辩围困在巴陵,世祖就把胡僧祐从狱中释放出来,封他为假节、武猛将军,又封他为新市县
26、侯,命令他前去救援。僧祐将要出发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你可以开两扇门,一扇门准备成红色,一扇门准备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来的时候,)吉就由红门进来。凶就由白门进来,我不取胜就不回家。”世祖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勇壮可嘉。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侯景派遣手下将领任约率领五千名精锐士卒,据守白塉,远远地等着胡僧祐的军队来交战。胡僧祐从另外的道路向西前进,任约认为他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急忙率军去追击他,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祐,任约向胡僧祐大声喊叫说:“吴儿,为什么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么地方去?”胡僧祐不与他搭话,悄悄地带兵退却,到了赤砂亭,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和陆法和的军队一起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
27、,捉住任约把他送往江陵,侯景听到任约被擒的消息就率军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把他征召回荆州。承圣二年,胡僧祐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余职位全都不变。西魏敌寇来犯,世祖命胡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亲自冒着被箭雨石块伤到的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替他拼死(杀敌)(胡僧佑)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敌寇没有敢向前进攻的。不久胡僧祐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死时六十三岁。世祖听到这个消息,骑马赶去哭吊。因此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
28、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以光宗实录所载与三朝要典左,乃言叶向高等所修非实,宜重修,遂恣意改削牴牾三朝要典者。崇祯改元,毁三朝要典而所改光宗实录如故。六年,少詹事文震孟言:“皇考实录为魏党曲笔,当改正从原录。”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士柔愤然曰:“若是,则三朝要典犹弗焚矣。”乃上疏。疏上,不省。体仁令中书官检穆宗总记示士柔,士柔具揭争之。体仁怒,将劾之,为同列沮止。士柔上疏曰:“累朝实录,无不书世系之例。臣所以抉擿改录,正谓与累朝成例不合也。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保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当日国本几危,
29、坤宁调护,真孝慈之极则,顾复之深恩,史官不难以寸管抹杀之,此尤不可解也。”疏上,报闻。体仁滋不悦。会体仁嗾刘孔昭劾祭酒倪元璐,因言士柔族子重熙私撰五朝注略,将以连士柔。士柔亟以五朝注略进,乃得解。寻出为南京国子祭酒。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崇祯初,褒恤诸忠臣,翰林能文者或为之,而中书以为侵官。崇祯三年禁诰文骈俪语。至是攀龙家请给,去士柔草制时数年矣,主者仍以士柔前撰文进。中书黄应恩告至发诰语违禁,至发喜,劾士柔,降二级调用。士柔寻补尚宝司丞,迁少卿,卒。子琪诣阙辨诬,乃复原官。赠詹事兼侍读学士。(节选自明史许士柔传,有删改)1
30、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B.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C.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D.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文中指上呈给皇帝
31、的奏章。含有相似含义的词语还有“表”等。B. 出,可以指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文中指许士柔出京任南京国子祭酒。C. 骈俪,常用来指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通常多用对偶句法。D. 阙,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又可代称朝廷,“诣阙”指入朝觐见君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士柔忠于职守,敢于上奏朝廷。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魏忠贤按自己编辑的三朝要典任意删改光宗实录,许士柔后来就光宗实录相关问题上奏。B. 许士柔推崇规矩,具有抗争精神。温体仁派中书官检出穆宗的总记给许士柔看,许士柔写揭帖争论;他在上疏中认为删改后的实录和历朝老规矩不符合。C. 许士柔赞扬孝
32、慈,讴歌皇后恩德。许士柔认为皇后在太子危险时对太子进行调养保护,是孝慈的最高法度;史官轻易抹杀皇后的深厚恩德,更是不可理解。D. 许士柔针锋相对,招致奸人报复。许士柔的奏章使温体仁很不高兴,正逢温体仁唆使刘孔昭弹劾祭酒倪元璐,温体仁就打算潜许重熙之事来牵连许士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2)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保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参考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当时温体仁掌握政权,和王应熊等暗地里阻挠,事情就被搁置。(2)孝端皇后,是皇考的嫡亲母亲,原来的实录里完备地写着保护的功劳
33、,然而修改后的实录里却删去了,为什么呢?【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温体仁离职,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 “体仁去”, “张至发当国”,一人离职,一人当权,句意相对,之间之后断开,排除AC;“属诰敕中书职掌”,诰敕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
34、御宝颁发,意思紧密,之间不断开,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D项,“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错误,“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 诣阙指入朝觐见皇帝。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魏忠贤按自己编辑的三朝要典任意删改光宗实录错误,原文“崇祯时,历
35、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意思是崇祯年间,历任左庶子,负责左春坊的事务。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不是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是在之前。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
36、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当国”,掌握政权;“阴”,暗地里;“沮”,阻挠;“寝”,搁置。(2)中“嫡”,嫡亲;“具”,完备地、详细的;“削”,削去。【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
37、(1622)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崇祯年间,历任左庶子,负责左春坊的事务。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的记载和三朝要典相矛盾,于是称叶向高等人所编撰的不真实,应该重新撰写,恣意篡改删削与三朝要典相抵触的地方。崇祯改元,烧毁了三朝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录如故。崇祯六年(1633),少詹事文震孟奏称:“先帝实录是魏党的曲笔之作,应当改正依照原来的实录。”当时温体仁当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便沉寂下来。许士柔愤然地说:“如此,则三朝要典也不必焚毁。”于是上奏,庄烈帝并未省悟。温体仁命令中书官将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详细做揭文与他争辩。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被
38、同僚阻止了。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例子。我所以选择抉发篡改实录事,正是因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亲母亲,原实录详细记载了她保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的实录删去了,为什么?当时,太子差点儿不保,坤宁皇后调理保护,真是达到孝义、慈善的最高准则,父母养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它们抹杀了,这最不可理解。”奏疏呈上,庄烈帝答复知道了。温体仁更加不高兴。遇上温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祭酒倪元璐,就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株连许士柔。许士柔赶紧将五朝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不久,出京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温体仁离职,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
39、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崇祯初年,对各位忠臣的褒扬、抚恤,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时行使了此事,而中书认为这是侵犯了官职权限。崇祯三年(1630),禁止诰令中使用骈体、华丽的语句。到此高攀龙的家人请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然将许士柔先前的撰文呈入。中书黄应恩告诉张至发,法令的语言违反了禁令,至发很高兴,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许士柔不久补任尚宝司丞,升任少卿,直至去世。他的儿子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于是才给士柔恢复原来官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6. 参考答案:1D 2D 3A 4.对平
40、民百姓,岂不是太刻薄了吗?只听从您的命令。在三天后完成的,就等同于不奉行命令的罪过。5、爱国爱民。救济饥民“遂分家粟于氓”。弃官救民“请身而去,遂走而出”。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中国三军仪仗队阵容规模不仅创下历史之最,而且女兵军乐队也首次亮相。 B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C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后,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D
41、屠呦呦表示,希望诺贝尔奖的到来能激励新机制的产生,让年轻人有一个更好的科研环境,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不仅”放到“中国三军仪仗队阵容规模”前。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为“建筑工地扬尘是造成污染 的首要因素”,或“建筑工地扬尘是首要污染源”。C项,成分残缺,“建立”缺少宾语,应在“代码”后面补充“制度”。)8. 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4分)辛辛苦苦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浩浩荡荡放怀一笑是亦足矣著二百五十余卷书吾其归乎流播四方答:(1)上联生无补于时
42、死无关乎数 (2)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参考答案:(1)上联:(2)下联:(每联2分,分类1分,排序1分。)略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2分)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对方应尽的职分。(意思对即可)(2)(4分)“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1分),“腹心”喻
43、指臣子对君王尽忠(1分),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2分)。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 ,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 的。有人评价说:“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 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
44、、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 ,恰到好处。(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寥寥可数 鞭长莫及 作壁上观 天衣无缝B. 屈指可数 鞭长莫及 袖手旁观 无懈可击C. 屈指可数 望尘莫及 袖手旁观 天衣无缝D. 寥寥可数 望尘莫及 作壁上观 无懈可击18. 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B. 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C. 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D. 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