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思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共16分)老黄牛 伍维平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
2、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
3、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倏
4、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以往”的辛劳。B“老黄牛”有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
5、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C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D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E用“兽医”、“屠夫”和“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20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1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答:_22有人认为小说的结
6、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种结局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_参考答案:19BE (B项“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的说法错误;E项“人类是群体”的说法过于绝对,“创作动因”的说法也于文无据。)20. 描绘(勾勒)出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象,推动了后面农夫们春耕和老黄牛腿断等情节的发展。表现(勾勒)出了黑夜的寂静和沉重,渲染了孤独和凄凉的气氛,为后面老黄牛的眷念和回忆作了铺垫。表现出深夜里整个村子的黑暗和阴森,不仅渲染了不安和恐怖的气氛,还推动了后面主人和屠夫合谋杀牛、老黄牛自尽等情节的发展。(每点1分)21. “鞭子的抽打声和
7、吆喝声”和“主人斥责他”体现了自私的主人对卖力耕田的老黄牛毫不怜惜的冷漠;“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表现出主人在兽医的建议下盘算杀牛卖钱的残忍心理;“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从侧面表现出主人雇用屠夫要实施杀牛卖钱的冷酷。(必须是表现“主人对老黄牛无情”的伏笔)(每点1分)22.观点一:赞同另一种结局。另一种结局能够表现出小男孩的纯真和善良(1分),让老黄牛善有善报(1分),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期盼和追求(1分)。观点二:不同意改结局。太完美的结局不利于表现小说的批判性(1分),更改结局,就缺少了对自私、冷漠、忘恩负义的人的批判(1分),并会削弱小说的感染力(1
8、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车位王明新我在另一个小区租房住的时候,有天加晚班回来,在小区外兜了好几圈没找到空车位,只好把车开进小区碰碰运气,没想到真有个空车位。我知道小区里的车位都是付费私家车停车位,但想到这么晚了,也许这个车位的车出了长途,或许车主今晚不回来了,犹豫再三还是把车停了进去。谁知道第二天我上班去开车,发现车身两边各被划了长长的一道,真够黑的!想找车位的主人理论,一是没有真凭实据,再者自己理亏在先,只好吃了个哑巴亏。后来我买了房,搬离了那个小区。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很晚才能回来,为了避免回来没处停车的尴尬,我咬咬牙,一入住就买了车位。现在车位越来越紧张,幸亏我动手早。再慢
9、一步就买不到了。一天晚上我开车回来,发现自己的停车位被另一辆车霸占着,不由在心里骂道:谁这么不长眼?车位上明明写着“付费私家车停车位”还敢往里停。我想教训教训这辆车的主人,便从车里拿出一把螺丝刀,打算给这辆车弄点“皮外伤”。就在我要动手的时候,两个保安走了过来,我下意识地把螺丝刀装进了裤兜,向保安投诉,说这是自己的停车位,却被别的车占了。保安先向我表示了歉意,然后说天这么晚了,不好大张旗鼓地找人,打扰居民休息,要不麻烦您去小区外面找找看有没有空车位。见我站着不动,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一位保安主动提出来帮我去找,并一路小跑出小区。真是倒霉。我开车出了小区,在那位保安的帮助下,转了20多分钟才勉强
10、把车停下,停车的地方离小区大门有好几百米,明天上班至少要多走10多分钟路。这样一折腾,晚睡了一个多小时。我越想越生气,打算第二天早起一会儿,给那辆车留个记号,让车主往后长点记性。谁知第二天没能按时醒来,上班要迟到了,想到下了楼至少还要多走10多分钟,我更来了气。我摸摸裤兜,昨天放进去的螺丝刀还在。我急匆匆走到我的停车位,那辆车早已溜了!我恨恨不已,心想这次算你逃得快,如果还有下次,肯定就没这么好运气了!正当我要离开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在写有“付费私家车停车位”的铭牌上有张纸条,纸条在晨风里飘呀飘的,本来以为是被风刮来的废纸,但它飘呀飘呀飘的,怎么刮不走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揭起胶粘在铭牌上的纸
11、条,纸条下面还有一张50元面值的人民币。开门见喜,这是哪路财神眷顾我?我急忙去看纸条上面的字:车位主人,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喝醉了,是代驾帮我把车开回来的,占了您的车位,实在对不起,再次道歉!在那一瞬间,我像被点了穴,一时竞动弹不得。(摘编自羊城晚报2018年4月)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车位是行文的线索,也是“我”内心矛盾冲突的转折点。“我”占用别人车位,车子被划花;“我”的车位被他人占用;有心报复,车又开走了;失落时又见纸条。B.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里的人物,这给人以“亲历”感,仿佛“我”遇到的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使小说的叙述显得更为真实
12、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C. “真是倒霉”一句透露出“我”对两位保安的厌恶心情。保安向“我”表示了歉意,一位保安主动帮“我”找停车位,破坏了“我”给那辆车弄点“皮外伤”的计划,刻画了人物形象。D. 小说情节简单,却有波澜。通过对比,讲明了车位被占用后的两种结果“我”的车被划和“我”收到别人占用“我”的车位离开后留下的现金和歉意纸条,揭示了文章的主题。2.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 “在那一瞬间,我像被点了穴,一时竟动弹不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请结合作品探讨。参考答案:1. C 2. “我”是一个吃亏后报复心强、个人素养有待提升的形象。做事果断。为了避免
13、没处停车的尴尬, 咬咬牙,在入住时就买了车位。报复心强。占用别人私家车位,自己的车被划;自己的车位被别人占用,存心想给别人的车弄点“皮外伤”。素养较低。别人的车已经开走了,还在心里恨恨不已。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像被点了穴”来形容“我”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与羞愧。突出“我”的形象,揭示主旨,在对待“车位”这一问题上,公民应提升自我素养。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引起联想并思考社会现象。【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
14、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 “真是倒霉”一句透露出“我”对两位保安的厌恶心情,此表达不当,主要是“我”给那辆车弄点“皮外伤”的计划由于保安的出现没有实现,作者心中很不甘,并没有对保安厌恶。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的侧面衬托进行总结。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并写出文中依据。本题中,通过阅读全文,可看出:“我”是一个吃亏后报复心强、个人素养有待提升的形象。做事果断。为了避免没处停车
15、的尴尬, 咬咬牙,在入住时就买了车位。如“为了避免回来没处停车的尴尬,我咬咬牙,一入住就买了车位。现在车位越来越紧张,幸亏我动手早。”报复心强。占用别人私家车位,自己的车被划;自己的车位被别人占用,存心想给别人的车弄点“皮外伤”。素养较低。别人的车已经开走了,还在心里恨恨不已,如文中说“我急匆匆走到我的停车位,那辆车早已溜了!我恨恨不已,心想这次算你逃得快,如果还有下次,肯定就没这么好运气了!”。【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
16、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从内容上来讲,此句“我像被点了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像被点了穴”来形容“我”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与羞愧。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突出“我”的形象,揭示主旨,在对待“车位”这一问题上,公民应提升自我素养。如文中的“我”一开始“我急匆匆走到我的停车位,那辆车早已溜了!我恨恨不已,心想这次算你逃得快,如果还有下次,肯定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以及“我给那辆车弄点“皮外伤”的计划”,“在那一瞬间,我像被点了穴,一时竟动弹不得”这样的结尾
17、言已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引起联想并思考社会现象。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论宋诗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
18、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
19、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
20、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的元、明、清诗。把末流当作本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
21、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9文中引用亚历山大的故事是为了说明( )A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
22、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只能守成,难以开拓新的艺术领域。C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无法创造,只能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D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接受不了唐诗的挑衅,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B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C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D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
23、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1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3分)参考答案:9B10B 宋人的最大不幸并非出在“只能”。11成就:宋诗并不是完全模仿唐诗,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不足:在整个艺术的发方向上,没有创新,基本是延续唐诗的风格和意境。(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
24、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25、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
26、之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为:竟为秦所灭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乃:乃令张良佯去秦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而:余扃牖而居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以:谨拜表以闻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3分) 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修之潜谋南归 复欲率南人窃发 而遣使陈诚于帝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 B C D13下列对
27、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28、现代汉语。(10分)(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3分)(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3分)(3)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4分)参考答案:10B(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11A(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连词,于是,就。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副词,表示修饰。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来)12B(仅仅说被围困,所说的是徐卓,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13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
29、非出于传诏的帮助)14(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伐”“或”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3)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旋”“佐吏”“抚纳”各1分,句意1分)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5题。(第10-14题,每小题2分;第15题,每小题3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30、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
31、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锋利B、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刺C、自引而起 引:指身子向上起D、荆轲废 废:倒下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C、行李之往来,共乏其困 D、北蛮夷之鄙人1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以乱易整,不武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
32、置土石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1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秋毫不敢有所近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4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文章的高潮、结局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
33、,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15翻译下列句子(6分)(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参考答案:10.A 11.B 12.C 13.D 14.D(第1014题,每小题2分)15.翻译(每小题3分)(1)大臣们都惊呆了,突然出现这种意外的事件,他们都失去了常态。(2)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订立盟约来回报太子啊。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
34、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下侍郎、尚书仆射。一夕,真宗遗使待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
35、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
36、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成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注】使相:官名,与宰相并称,但不行使宰相权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B.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C.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D.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
37、/命坐置酒/慰劳久之/11.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B. 漏,指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文中代指时间。C. 景德,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真宗,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或追加的名号。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时人分等级,死也分等级,如帝王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等。1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沆为人正直敢言。他
38、敢于对皇帝直言,敢于烧真宗的手谕,还敢于拒绝任命驸马都尉的提议,他也从不呈送秘密奏章。B. 李沆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天下太平,朝廷不见得无事,应该让皇帝明白治国的艰难,不然就会懈怠。当时,王旦就认为他的担忧是正确的。C. 李沆深得皇帝恩宠。他突发疾病,皇帝派太医诊治,并亲自探视;去世后皇帝对着他的遗体痛哭,并停朝五天。D. 李沆修身自律严谨。他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即使办完公务退朝后,他也是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参考答案:10. D 11. C
39、 12. B 13. 那些有密奏的大臣,不是说人坏话的人就是用花言巧语巴结人的人,我常常讨厌他们,怎能效仿错误呢?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语气词后一般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等。本题可根据句意断句,“会契丹犯边”结构完整,并且后面“真宗”为另一个句子的主语,所以“犯边”后面需要停顿,排除AC;“沆迎于郊”结构完整,所以
40、需要在“真宗还”后停顿;并且“命坐置酒”结构和意思完整,所以“置酒”后停顿,“慰劳久之”结构也是完整的,排除B。故选D。这段话翻译为: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C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表述有误,根据史实,一个皇帝
41、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当时,王旦就认为他的担忧是正确的”分析有误,据原文“旦未以为然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可知,开始王旦不同意李沆所言,后来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42、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人臣有密启者:定语后置句。非即:不是就是。谗,说坏话的人;佞,花言巧语的人;效尤;效仿错误;恶,厌恶。假:借助。利足:善于行走(使脚快)。致:达到。【点睛】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
43、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那些有密奏的大臣,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的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
44、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
45、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李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李沆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从没斜靠着坐过。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马打转。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甚至对于墙塌壁坏,他也不介意。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拟写句子(2分 )假如你是某大学校园电视频道工作人员,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向同学们通报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技术条件所限,字幕只能使用汉字,且不超过20字),那么,字幕内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