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758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晋中市瓦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闻一多对中国文学的历史动向有过深刻的宏观考察,他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是的,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迄今为止,还很少见有研究者把南宋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对象进行宏

2、观判断,闻一多可谓第一人。他的“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的论断,从一个特定视角,抓住了文学演变的关健。勾栏瓦舍中的说唱曲艺表演,通过艺术行为方式而深入于民间大众,表现出新的人物、新的文学世界和美学趣味;传统的诗、词、文以书面记载的形态而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上层,一般表现为忌俗尚雅的审美追求。从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来看,南宋的说话讲史和演戏活动十分兴盛,尽管现存确切可考定为南宋白话小说的为数甚少,戏曲作品留存至今完整的仅只张协状元一种(或谓北宋或元代作品),但其时品类繁多,从业人员也已形成规模,已正式登上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这是毋庸置疑的。闻一多上述论断有两点或可商榷:一是把“小说与

3、戏剧”视作“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似与它们的发生史不符;二是对明清诗歌(实际上也包括散文和词)的成就,贬抑过甚。钱钟书先生在论及宋代白话小说时说过:“这个在宋代最后起的、最不齿于士大夫的文学样式正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样式,它有元、明、清的小说作为它的美好的将来,不像宋诗、宋文、宋词都只成为元、明、清诗、词、文的美好的过去了。”这里将诗、词、文和小说、戏曲分别作为“雅”文学和“俗”文学的代表,又对它们与元明清两类文学的“承先和启后”的关系,都作了颇为准确、客观的说明。中国文学的雅俗之变,也就是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变,南宋时期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节选自王水照南宋文

4、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有改动)15.文中“俗文学的代表”指的是 ( )A.南宋文学 B.南宋的说唱曲艺表演C.宋代小说和戏曲 D.宋诗、宋文、宋词16.本文的中心观点是 ( )A.明清两代关于诗的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徒劳无益的。B.南宋说话讲史和演戏活动,已登上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C.宋代后起的白话小说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文学样式。D.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雅俗之变的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参考答案:15.C16.D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z5分)小人物遇到大人物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

5、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

6、,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k-。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

7、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o”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目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

8、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_嘻,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

9、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

10、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题目是lI=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 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

11、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 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o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 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 “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2)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 意?(6分)(4)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 对这种心理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B

12、 3分,D2分,E1分(A霍拿小费是出于着急,并非讨好。C“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在文中无据。E对于霍力格没有典型肖像描写)(2)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 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马海,却又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3)内容主旨上,马海称呼霍力格为“小姐”,突出了霍力格自我欺骗的可笑;结构上,照应前文霍力格对马海的不小心叫错称呼;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增强了讽刺效果,耐人寻味。(每点2分)(

13、4)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2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2分)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2分)生活中,我们由于不敢承担后果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2分)(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墨子“义”探微徐华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

14、。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行”,首先便是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杜绝任何不劳而获、非法攫取的企图;同时,作为个体,还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所谓“义政”,就是要“爱民”、“利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在墨子看来,这既是为政者的职责所系,也是判断其得失成败的标准。可见,墨子倡导的“义”,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同时也是执政治国的理念。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都是以此为底蕴展开的。墨子认为,平

15、常之中处处皆可“见义”、“行义”,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背不动米而及时伸出援手是“义”;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追求,孜孜不倦、勤勉行政,从而令“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人民安居乐业,则更是“义”。因此,不能因为“义”小而轻视不为,也不能因为在行“义”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便畏缩退却。墨子还分析了当时社会“少义”甚至“无义”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愿,二是不能,三是示范群体的集体缺位和失范。在贵义篇里,墨子就曾严厉批评了当时那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然而不为”的消极态度,谴责了为政者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置天下人于水火之中的恶劣行径,呼吁他们改弦更张,多为百姓着想,为国家、为社

16、会“不扣而鸣”。针对上述问题,墨子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和思路:首先是使人们明白“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的道理,充分认识到“行义”乃是“两全”之举:今天别人有了难处,你去热情帮助,明天倘若你遇到了困难,别人不也会如此吗?只有将心比心、相互扶持,大家才能共渡危急、共襄前行。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举公义,辟私怨”,使善者能真正得赏“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恶者终得其罚“抑而废之,贫而贱之”,藉此鼓励和促进人们“向义”、“践义”,自觉地以“义”为贤、以“义”相亲、唯“义”是尊,并对“不义”者产生震慑效应。再次是示范群体自身应率先垂范、树立榜样。

17、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欣赏歌舞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认为在当时财用不足、民生维艰的情况下,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这样的行为,是其该做的吗?所谓“义者,正也”,如果连最高权力者自己都不能“行义”,反倒经常地“毁义”、“害义”,那又如何教民众去“为义”呢?最后,就是各尽其能、同心协力,“然后义事成也”。总之,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所希冀的“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美好愿景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

18、的学说相比,其特色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性也更强。它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入发掘并加以借鉴。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子“义”的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义”的论述是贯穿墨子全书的一条主线,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义行”和“义政”。B墨子提倡尊重和爱护他人的劳动果实,社会成员应通过努力获取利益,反对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同时尽己所能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C为政者应爱民利民,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宁;这不仅是为政者职责之所在,也是评判其成功的标准。D墨子认为不能因“义”小而不为,也不能因为在行“义”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便停止;因此,生活中时时处

19、处可“见义”“行义”。2下列不符合墨子倡导的“义”的行为的一项是( )A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任何人都应该亲自参加劳动,自食其力,消灭好逸恶劳思想。B每个人都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乐于助人,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道德上共同提高。C统治者要“爱民”、“利民”,满足人民的所有愿望,及时解决人民的困难,大力发展经济,休养生息,让百姓富裕,社会安定太平。D统治者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追求,孜孜不倦,勤勉行政,让人民安居乐业。3下列不属于墨子用来解决社会“不义”甚至“无义”的办法和思路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要让人们明白“行义”可以双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扶持,共渡难关。B加强制度

20、建设,激浊扬清。一方面要让“行义”者得到经济和官职等现实奖赏,促进人们“向义”、“践义”、亲义、尊义,同时也要让不义者得到严厉的惩罚,达到震慑目的。C最高统治者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勤俭节约,带头不欣赏歌舞,寻欢作乐,追求享受。D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互帮助,同心协力。参考答案:1D (3分) 2C (3分) 3C (3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巢谷传【宋】苏辙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

21、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相与为金石交。及存宝得罪,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

22、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或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

23、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B.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C.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D.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1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所至友其秀杰 此亦飞之至也B. 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视无可置者C. 既见,握手相泣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D. 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24、正确的一项是A. 巢谷为气任侠,年少时多力尚武,遂投笔从戎,改应进士考试为应武举。B. 巢谷守信尚义,既能够不负朋友临终所托,又能不顾年迈徒步万里访友。C. 巢谷不从俗流,做事特立独行,不在意世俗眼光评价,知不可为而为之。D. 巢谷行事有古风,苏辙为他立传,同时也从侧面批判了趋炎附势的世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参考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士大夫都忌讳和我们两兄弟交往,往日的亲友没有再互相联络

25、。只有巢谷慷慨激昂,在眉山公开声言,想要徒步拜访我们兄弟。(2)我正和南夷混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活,大概将要终老在这里了,虽然了解他的贤能,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划线句子“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进行断句,“其囊中”是“阅”的宾语,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意思是“看他的钱袋里”,所以排除

26、AC;“不可”意思是“没有留住他”,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阅其囊中”是另一个动作,二者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予方乏困”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意思是“我(当时)正贫乏穷困”,“亦”是另一个意思的开始,其前面断开,所以排除A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使用。比较两个句子使用的虚词意义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从后面的句子入手,因为这些句子是我们在课文里学过的,我们了解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然后我们再看第一句文言文出现在文中哪个地方,再来比较两者意义用法是否一致。A项, “所至友其秀杰”中“至”,动词,到; 翻译: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 。“此亦飞之至也” 中“至”,名词,极点

27、 ;翻译: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意义用法不同。B项,“顾妻子不免寒饿”中“顾”,副词,只是;翻译: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顾视无可置者”中“顾”,动词,看;翻译:看看四周,没有什么可以安置的地方。意义用法不同。C项,“既见,握手相泣”中“相”,副词,互相 ;翻译:见面之后,我们握手相对而哭。“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中 “相”,副词,互相 ;翻译: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意义用法相同。D项,“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中“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翻译:有南蛮差役偷走了他的钱袋然后逃跑了。“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翻译: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

28、入山洞。意义用法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巢谷为气任侠,年少时多力尚武,遂投笔从戎,改应进士考试为应武举”中“投笔从戎”说法不准确,“投笔从戎”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原文说“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意思是“他

29、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据此可知他不是文人从军。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1)讳:忌讳;游:交往;相:互相;闻:联系;独:只有;诵:公开。(2)方:正;杂居南夷:省略介词“于”, 和南夷混居在一

30、起;盖:大概;终:形容词作动词,终老;焉:代词,这里;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尚何以发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 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小技巧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参考译文巢谷传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

31、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巢谷立下了承诺,立刻改变姓名,把银子放在怀里步行,前往交给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因为同乡的缘故,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是个可以托付危

32、急之事的人。绍圣初年,我因罪被贬停留在筠州,从筠州迁移到雷州,又迁移到循州。我的兄长子瞻也从惠州又迁移到昌化。士大夫都避忌和我们两兄弟交往,往日的亲友没有再互相联络。只有巢谷慷慨激昂,从眉山公开声言,想要徒步拜访我们兄弟。听说的人都嘲笑他的痴狂。元符二年春天正月,他从梅州送信给我说:“我不远万里步行来见您,自己都不认为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不出十天一定能见面,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惊喜地说:“这不是当代人,而是品德高尚的古人哪!”见面之后,我们握手相对而哭,不久,我和他讲述往日的经历,过了一个月(一个多月)仍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年纪有七十三岁了,瘦弱多病,不再是往日的元修了。他将要又到海南

33、去看望子瞻,我怜悯他年老多病,制止他说:“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从这里到儋州有几千里,又要渡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事。”巢谷说:“我自认为不会立刻死,你不要制止我。”我挽留他,没有留住他。看他的钱袋里,没有几千钱了,我(当时)正贫乏穷困,也(只能)勉强资助他一点钱,送走了他。船行到了新会,有南蛮差役偷走了他的钱袋然后逃跑了,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随他到了新州,就病死在了那里。我听说了这件事,失声痛哭。从前,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决开汾河灌城,城墙只差三版就要被淹没了。城里满是积水,只能把锅吊起来烧火煮饭。人们因为没有粮食饥饿得无法再忍受,只好把孩子互相交换了吃掉。在这种情况下,赵襄

34、子的臣下对他都有点息慢,只有忍受,只好把孩子互相交换了吃掉。在这种情况下,赵襄子的臣下对他都有点息慢,只有高恭一个人始终对他保持着应有的礼节。等到襄子摆脱智伯、韩、魏的包围,冲破困境,对部下论功行赏时,就给高恭记了头功。有人说:“晋阳危难的时候,只有高恭一点儿功劳也没有。为什么却要给他记头功呢?”襄子说:“晋阳被困时,群臣都对我有点儿怠慢,只有高恭一人始终保持着应有的礼节,我因此给他记头功。”巢谷在对朋友讲义气方面,实在不比高恭差,不会因此而惭愧。只可惜他没有遇上赵襄子受到器重,却先是碰上了韩存宝,后来又碰上了我们兄弟两人。我正和南夷混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活,大概将要终老在这里了,虽然了解他

35、的贤能,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巢谷有一个叫蒙的儿子,在泾原军队中,所以替他写了传记,日后来交给他的儿子。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元微之书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

36、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

37、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38、。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且放白鹿青崖间C. 微之与我也,其若是乎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B.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C.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D.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39、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B. 自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C. 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D. 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

40、抑郁不平之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病危之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 (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来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41、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暂且。A项,“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中“之”是代词,这种情况,这种境地,这种际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中“之”是音节助词,不翻译。C项,“微之与我也,其若是乎”中“其”表感叹语气,可译为“怎么”;“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其”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中“因”,于是,就;“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中“因”,趁机。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42、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这段话是说“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故人”“我”“此际”“余”“习”等,圈出动词,如“去”“牵”“成”,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万里”是形容“去我”的距离,“去”意思是“距离”,故二者不能断开,这就排除BD两项;“瞥然”意思

43、是“忽然”,此处修饰“尘念”,即“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故二者不能断开,这就排除C项,故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错误,文章第二段最后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意思是“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文中只是说白居易悲伤不已,但并没有说是因“担忧元稹病况”。

44、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暇”,时间;“及”,顾及;“唯”,只;“封题其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于其上”,“题”,题字;“他日”,日后;“便请以代书”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以之代书”,“以”,用。第二句中,“计”,想到;“足下”,对对方的敬称;“得”,得到;“仆”,对自己的谦称;“加”,更加;“忧望”,担忧盼望;“故”,特意;“录”,记下;“泰”,形容

45、词做名词,安适的事情;“以”,目的连词,来;“条”,逐条。【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

46、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