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杭集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小说阅读(21分)县长卖字葛洪兵县政府班子年底要换届选举,春节刚过,竞选就呈白热化状态,在位的要保乌纱帽,想争位子的忙着暗地拉选票。 主管文教的莫县长也陷入了惶恐,上回换届选举时,莫还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一眨眼,又要换届了,莫县长深知要保住乌纱帽,难! 这几年莫县长分管文教,虽然风平浪静,但政绩却不显著。去年该县某小学因教室陈旧,遇雨,一夜之间坍塌,幸好是半夜时分,教室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被媒体披露后,一时全县舆论大哗。上级责令拆除危房,重新修建,可是“吃饭”财政一时拿不出多少钱,县长责令莫县
2、长想方设法把学校尽快建成,秋季入学投入使用。 为此,莫副县长在去年人大代表评议上,得了基本合格,如果扣上“不合格”,乌纱帽肯定保不住。莫县长心急火燎,口舌生疮。可建学校绝非易事,县财政虽然同意拨点款,莫县长好不容易又从上级部门争取了一部分,可还是有30万元左右缺额。 莫县长曾想过群众集资,可在县长办公会议上被否决了,的确,现在一谈到集资,谁也不敢开口,群众一上访,问题就麻烦了。可这30万元到哪里去弄呢?ks5u 莫县长曾经私下找了几位私营企业主,希望他们主动捐资弥补这个缺口,可是老板们精明得很,没有回报的事,傻瓜才去做。莫县长与几个老板电话联系,都被他们很巧妙地以流动资金周转不过来为借口拒绝了
3、,这让莫县长大为恼火。 莫县长平时爱好不多,除了练练毛笔字,便是钓鱼、读书。说起莫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后来沉醉于官场后,毛笔字成了莫县长的休闲爱好。 莫县长竞选成功后,曾有不少下属或老板登门求字的,但莫县长很注意,轻易不为他人写字,一是自己是副职,动不动为他人润笔,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二来呢,怕人家议论他以写字为由,收取润笔费,扣上一顶受贿的帽子实在担当不起。邻县就有一位退居二线的老县长晚节不保,锒铛入狱,其受贿就是收受人家润笔费。 莫县长已有好些时日未能提笔了,脑子想的多是建校一事,想着,想着,一个计谋竟然忽现在莫县长的脑海。 不
4、久,传出该县拟建教学大楼2栋的消息,建设金额多达千万元。一时莫县长家门庭若市,但均被莫县长拒绝。 正在不少老板绞尽心思寻找机会之时,莫县长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并现场拍卖,一时人头攒动。据传莫县长的书法拍卖收入达40万元之多。 莫县长的书法拍卖,一时在县里舆论大哗,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开拍卖,正当收益,有人说,借拍卖为由,捞个人利益。上访信如落叶飘进市纪委。就在市纪委派人调查莫县长卖字一事之时,某小学的教学楼全线竣工,500多个学生娃娃喜迁新校舍。而建校的资金缺口,正是莫县长卖字所得。而莫县长的收入全由学校财务现场收取,有学校收据为凭。 很快,市晚报以大篇幅报道此事,尤其是对莫县长筹资一事,进行了
5、浓墨重彩的渲染。莫副县长声名大振。 年底,县政府换届选举如期进行,莫县长不但未被人大代表否决,还以高票当选,听说比县长的得票还多了两票。 至于该县投资千万建校一事,纯属传言。并未列入县政府建设议程。28. 文章里写道“说起莫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请你谈谈小说写这个有什么作用?(4分)29. 刚开始,莫县长三十万元都凑不齐,私营业主不帮忙,后来为什么莫县长卖字能得到四十多万元? (4分)30. 莫县长筹资建校的方法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31. 请你根据全文概括并分析一下莫县长的人物形象。 (7分)ks参考答案:28.小说写莫
6、县长书法好,是为下文作铺垫,莫县长是文章赞颂的对象,莫县长的字是真好,即使莫县长使用了一些手段,但是莫县长的字也是物有所值的,不会降低莫县长的形象。(2分)推动力情节发展。正因为字好,才出现了下文的卖字事件。(2分)29.关键是老板们听到了要建两座大楼的消息,他们有利可图,所以纷纷出钱买字(2分)这是莫县长的计策,既惩罚了那些不法老板,又完成了建校任务,一举两得。(2分)30.答案示例:ks5u同意(1分)。莫县长是为了解决建校问题,迫不得已出此下策,他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学生(2分),莫县长卖字的对象是那些不法的老板,他们不愿为建校出力,让他们掏点钱也是应该的(2分)。同时莫县长的字还
7、是可以的,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是拍卖所得,所以不是完全骗人的(1分)。不同意(1分)。首先,莫县长建校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分管教育,建校是他的责任,用这种做法完成任务不符合他的身份(2分)。其次,换届选举到了,莫县长采用这种手段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这是不可取的的(2分)。莫县长这种做法使用了欺骗手法,是不对的(1分)ks5u31.莫县长是一个正直的干部,他不贪不占,不徇私情(2分),他为了建校的事绞尽脑汁,是一个想干事的领导(2分)。他头脑灵活,做事有技巧,是一个开拓型县长(2分)。是小说赞扬的人物(1分)。 ( 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略2. 现代文阅读(共18分)功利性读书祝勇
8、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读得多。反过来,炫耀自己读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桩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随笔中答日:“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若首无
9、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是哪一天的饭食。 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
10、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 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
11、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
12、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愈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蒙。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
13、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书能让我们觉着活得很好,这就足够了。3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的意思是好书提供了一扇向善的门,但进不进去却是人自己的事情。B“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这是说读书使人不再寂寞,也使
14、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C打读书的时间差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较之未经时间考验的书籍来说,其可读性和价值会相对较大一些。D在作者看来,读书是一种天性,是勉强不来的,因为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E作者也是一个爱书人,因此才深知读书之乐。作者在劝慰真正爱书之读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功利性读书之人,也通过这两种读书的对比,阐述了读书的本旨。32. 请结合文章概括,作者对“功利性读书”有何看法? 他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5分) 答 33. 第三段中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一下有哪几种心态。(5分) 答 34.请结合原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5、(4分) (1)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2)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答 参考答案:31. BD B项,文中并无“也使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之意。D项,不成因果。32. 作者批评了功利性读书并揭露其种种心态;作者认为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应该为性情爱好而轻松愉悦地读书,并认为读好书能引人向善,丰富智慧;从反面论证了应为取悦心灵而读书的主张。33. 为赶稿而作,换稿费而读书;为装作有学问,骗人而读书;为图省事读短构而不读经典长卷;为赶时髦而读流行的书。34. (1)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读书可使人清除寂寞枯燥之感,而愉快地度过时光。(2)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说明书
16、籍不会给人压力,也不会使人产生距离感,书籍是能够与人心灵相通并且取悦心灵的伴侣。3. 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这种阐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仍需略作辨析,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 “不平则鸣”一语的原意是什么呢?假如把“不平则鸣”单纯解释为对于不公平事情的愤慨,则送孟东野序中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甚至矛盾之处。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韩愈既说“物不得其平则鸣”,而文中却以唐虞时代的皋陶、大禹、殷代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等为“善鸣者”,这些人都是成功的政治家,
17、似乎难和“不平”扯到一起;而且文中还说“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等等,这就更谈不上“不平则鸣”了。 韩愈此文是否有矛盾,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钱钟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一文中说:“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 也包括欢乐在内。”钱先生这个解释是很有见地的,它纠正了以往一些对“不平”的狭隘理解。 我以为,“平”,是指平常、平静、平衡、平凡等;“不平”则是指异乎寻常的状况,既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状况。总之“不平”所指甚广,并不特指逆境;“不平则鸣”应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生当处于不寻常的状况之中,一定会有所表现。 当人类社会处于变革动荡之时,总
18、是会出现一些“善鸣”的人物。这可以是盛世,如唐虞的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也可以是乱世衰世,如“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可以“以道鸣”,如孟子、荀子;可以“以术鸣”,如杨朱、老子、韩、张仪、苏秦;也可以以诗文鸣,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 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但不知道老天爷是让他“鸣国家之盛”呢,还 “使自鸣其不幸”,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影响孟郊的“善鸣”,所以劝他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为什么后来的读者理解“不平则鸣”往往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含义呢?这是因为孟郊本来就
19、是一个穷苦的诗人,其诗多是贫寒之声,而韩愈对之也寄以深厚的同情。 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动荡的时代为诗人提供创作的题材和动力,故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这固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个繁荣昌盛又比较自由的时代,也可以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中国古代的隆汉盛唐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就诗人创作而言,“穷而后工”固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达者只要不是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只要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完全可以写出好作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不平则鸣”通常被用来形容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
20、于创作的积极作用。B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关于“不平则鸣”的阐释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甚至矛盾的地方,宋代学者洪迈就曾明确地指出过这一点。C“不平”的内涵很广泛,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状况;总之,可以指各种异乎寻常的状况。D要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就不能将其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等理论简单划上等号,需要作进一步的辨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了“不平”的含义,才能够清楚地把握和理解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对于“不平则鸣”的态度和观点。B钱钟书先生对“不平”的解释,很有见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韩愈“
21、不平则鸣”的原意。C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列举的唐虞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人物,是为了说明“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这一观点的。D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而孟郊本来就是一个穷苦的诗人,韩愈对他非常同情,因此,韩愈的“不平则鸣”本来就偏于不幸、愤懑这方面的含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通过称赞孟郊的“善鸣”来劝其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并没有单纯强调孟郊人生的“不幸”。B赵翼所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将“不平则鸣”的理解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观点有一定的共通之处。C动荡的时代,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同样的,一个繁荣昌盛又
22、比较自由的时代,也一定会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D达者如果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不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也难写出好的作品。参考答案:(1)B(2)D(3)C(1)B 原文第二段为“假如把不平则鸣单纯解释为对于不公平事情的愤慨,则送孟东野序中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甚至矛盾之处”,韩愈自身没有矛盾,是人们的理解有问题(2)D 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后来的读者理解不平则鸣往往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含义呢”可知,不是韩愈本义,而是读者理解有所偏重(3)C “也一定会”错,原文最后一段为“也可以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也可以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过于绝对化二、 古代
23、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23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相互结交B、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义:高尚的品德C、廉君宣恶言 宣:宣扬D、而君畏匿之 匿:躲藏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_参考答案:2、A(A项 相与:一齐,共同)3、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何况对于将相呢?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4、成各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迅速。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D.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备:具备,完备。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B. “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C.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
26、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D. 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1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
27、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疾”译为“迅速”错误,应为“声音宏大”。故选B。【11题详解】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A项,“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错误,是论证“学习可以提升人”。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第(2)句
28、,生:通“性”,资质秉性;假:借助;于:介词,引出对象。【点睛】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
29、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
30、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23分)去宥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
31、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
32、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注释: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旱:通“悍”,勇猛。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形益衰而智益盛 形:身体 B其唯先有度
33、 度:度量C见人操金 操:持,拿着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 句读之不知B人皆在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C奸路以除而恶壅却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激矢则远,激水则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3分)王因藏怒以待之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A B C D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分)(1)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4分) 译: (2)齐人
34、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5分) 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译: 参考答案:9B(度:法度,准则)10C(A. 取独;提宾标志。B. 代词,“那里”;代词,他。C. 转折连词。D. 连词,就;“却”。)11C(是评论,是说细人。)12(1)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关键词“数”、“以为”、“除”各1分,大意1分。)(2)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齐人有欲得金者”句式l分,关键词“被”“鬻”各l分,大意1分。)(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35、。(博学,日,知明,各1分,大意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_”这个问题其实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个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高、污浊,有用、无用. .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个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条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_。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日做梦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
36、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_。参考答案:人生有什么意义 而在于怎样生活 试着做点有意义的事试题分析:解题时要把握好整个语段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清层次关系;同时还要观察所要求填写的句子前后句的句式特点。(1)根据下文的回答,此处应是问的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2)呼应下文,例举的几种情况,此处指出人生的意义所在。句式采用和上文的“不在于”呼应的“而在于”形式。(3)此处是总结。用“与其不如”的格式表明了整段文字的中心意思:做点有意义的事。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37、、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3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结构相似1分,内容相对1分,尾字平仄1分)略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大众媒体扮演了推行者、建构者与同谋者的角色。大众媒体将消费与文化行为合二为一,赋予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把社会的各个阶层裹挟其中,为消费主义_,最终使消费主义成为大众的生活理念与追求。在消费主义文化之下,媒体不断调整形式与内容,创造新的媒体产品。从报纸杂志的宣传到广播电视的广告,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
38、用,更使消费主义_、登峰造极,_不在操控着人们的欲望和兴趣。消费主义极大地缩短了单件物品的使用寿命。人们很少选择多次修理同一件家电,因为购买同类新款产品的价格未必高于修理的成本,而面盆修补、钢笔修理、缝纫织补这些日常生活中曾经_的行当,宛如儿时晚霞下的担货郎,渐行渐远,几近绝迹。家具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耐用品,( ),许多美丽的衣服可能仅仅被上身一试便匆匆完成使命。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建构者、推行者与同谋者的角色。B. 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同谋者、建构者与推行者的角色。C. 西方消费主
39、义文化的形成过程,大众媒体扮演了同谋者、建构者与推行者的角色。D.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使得大众媒体扮演了建构者、同谋者与推行者的角色。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波助澜 无孔不入 无时无刻 不可或缺B. 煽风点火 无孔不人 时时刻刻 无可替代C. 推波助澜 无处不在 时时刻刻 不可或缺D. 煽风点火 无处不在 无时无刻 无可替代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破旧被丢弃的衣物也是很少的B. 被丢弃的衣物也很少是因为破旧C. 衣物也很少是因为破旧被丢弃D. 很少的衣物也是因为破旧被丢弃参考答案:17. B 18. A 19.
40、 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A项,“建构者、推行者与同谋者的角色” 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应是“同谋者、建构者与推行者的角色”;C项,成分残缺,前半句应是句子的状语成分,整个句子主语应是“大众媒体”,状语应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D项,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建构者、推行者与同谋者的角色”逻辑语序不当,应是“同谋者、建构
41、者与推行者的角色”;不能说“形成过程使得大众媒体扮演了建构者、同谋者与推行者的角色”,搭配不当。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运用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第一空,推波助瀾: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多指坏的事物;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这里强调的是大众媒体助长了消费,应用“推波助澜”;第二空,无孔不入: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比喻消极的东西易于渗透、侵入;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这里强调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更使消费主义渗透社会的每个角落,应选“无孔不
42、入”;第三空,无时无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无时无刻不”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时时刻刻:每时每刻。这里后面是否定,应用“无时无刻”;第四空,不可或缺: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无可替代:没有什么能够代替。这里强调的是这些东西曾经都是不能缺少的,应用“不可或缺”。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的能力。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的能力。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按照陈述角度与陈述对象前后保持一致的原则,后面说到“许多美丽的衣服可能仅仅被上身一试便匆匆完成使命”,陈述对象是“衣服”,这里也应说“衣物”;“很少”不是修饰“衣物”,而是指丢弃的原因,排除AD两项;比较BC项,
43、应用主动句更加配合语境,更加流畅,排除B项。故选C。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用碳纤维制成的汽车比用钢制成的汽车体积要轻。因而所需燃料更少、速度更快、更省油。然而,_,碳纤维由一种叫做丙烯腈化学分子制成,而丙烯腈的制造材料则是石油、氨、氧气和昂贵的催化剂。这不仅意味着碳纤维的成本_,而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多余热量和有毒的副产物。近日,科学家成功利用植物来制造碳纤维,从而降低其原本昂贵的成本,在帮车主省油的同时_。参考答案: (1). 碳纤维制造成本十分昂贵 (2). 受制于石油、氨等的价格(跟石袖氮等的价格有关) (3). 也能减少环境污染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