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407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6分,每小题2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与代表繁殖、生

2、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

3、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4、“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古代“夷夏大防”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实实在在的“人活着”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摘编自李泽厚己卯五说补篇)1下列对“鱼”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

5、密切关系。B“鱼”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鱼”包含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C人赋予“鱼”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D“繁殖和生存”与“交往和语言”在“鱼”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宣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B从“鱼”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C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的派生意义,催生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

6、往的含义,而且将这一含义跟巫术信仰和沟通神明结合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腹藏书”“鱼雁相通”表明,“鱼”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鱼”是不许打扰的,因为它代表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C“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与“鱼”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 参考答案:1B2C3A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7、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项强加关联,“催生”属无中生有,“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是“派生意义”的体现而非“派生意义”带来的结果。【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C项,信息源自文章第三段,但从文中来看,选项中“催生”纯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信息错位

8、,“鱼腹藏书”“鱼雁相通”只与“鱼”的第二个含义“交往和语言”有关;原文第四段“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一句是对“鱼”第一个含义的照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A本选项的信息源自文章第四段,从文中来看,“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2.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也许歌德是个例外,歌德在美丽的小城魏玛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命诗人,以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遭,车库里

10、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了。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岁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最早节拍。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慢慢向歌德档案馆走去。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

11、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

12、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岣的学者化方

13、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 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把它凝固住了。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节选自余秋雨谁能辨认)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4、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德国小城魏玛的一段经历,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B. 作者对“苦难出佳作”这个规律并不认同,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C. 作者从历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述评歌德,视野宽广,凸显了歌德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D. 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学的理性思考,意蕴丰富,表现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风格。5. 作者详细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专注细致的参观过程,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

15、士德创造了歌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C 5. (1)详细描述歌德的住宅,意在表现歌德高雅精致的生活品位,说明终极沉思的品格、极高的学术修养与此有密切关系,突出了优裕安适的环境对歌德文学成就的重要作用。(2)详细描述自己专注的参观过程,为后文对歌德其人及其成就的高度评价作铺垫,表现了作者对歌德的崇敬之情。 6. (1)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士德的形象带有浓郁的哲理素质,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反映;(2)歌德创作出浮士德的形象,不过是把这种浓郁的哲理素质集中地呈现出来;(3)浮士德形象的成功塑造,成就了歌德的伟大。这句话表明了作品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即彼此成就对方。【4题详解

16、】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错误,只是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描述并不详细。B项,“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错,他只是想说并非“一切优秀的文字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D项,“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错,本文的语言是典雅、灵动的。【5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要求详细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专注

17、细致的参观过程的用意,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从内容看,详细描述歌德的住宅,意在品质,以及环境和人物成就之间的关系;从结构看,后文是对歌德其人及其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歌德的崇敬之情,此处描述为后文的这一情节作铺垫。【6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的含义,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先答出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士德的形象带有浓郁的哲理素质,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反映;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歌德创作出浮士德的形象,不过是把这种浓郁的哲理素质集中地呈现出来;浮士德形象的成功塑造,成就了歌德的伟大”。【点睛】分

18、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3.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锦诗之美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遐想到锦缎,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生长为一种精神。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庞秀气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抛却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

19、院工作。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欢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低达零下30度。莫高窟内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屋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奢侈。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

20、寂寞的日子几近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她要以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多年来,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朝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从武汉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回头一想啊,我是三不像,一不是管理出身,不像院长;二没有坚持专业,耽搁了

21、北大那几年;三不是贤妻良母,孩子受了很多委屈,亏欠家庭太多。”那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就在石窟之外。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犹如邻居慈祥而抱愧的老太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慨:“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那她为什么坚持留下?“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地就上升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许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你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岁左右。然而来了之后,一辈子默默无闻。被打成右派,还持续去画画,仍是一丝不苟地画。他就觉得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

22、这部分,他就没支撑了,并且他画的时候也是在跟古代的艺术家交流。震撼在哪儿呢?奥妙在哪儿呢?神秘在哪儿呢?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都年老了,八十岁、七十多岁。还想着敦煌,还要回来。他就觉得这是他真实的家。”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不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虎啸,改变了她的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与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选自江淮文摘2009年第12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

23、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分)A北京大学毕业后,樊锦诗不顾父亲的劝阻,毅然选择了环境荒凉的敦煌,并坚持工作了四十年,这充分展示了她的“美”。B“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是说文艺片里表现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的场景,在西部人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C作者竭力描绘戈壁滩的人烟稀少、莫高窟外的灰土蒙蒙,是为了反衬莫高窟内的极近辉煌、鬼斧神工,也为了表现樊锦诗保护艺术的强烈责任感。D“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的细节,是为了通过她的担忧与心疼,展示出她留在戈壁滩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为下文突显她的精神做铺垫。“那她为何坚持留下”独立成段

24、,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下文就通过樊锦诗本人对“一些老先生”的介绍和谈论,直接回答这一问题。(2)本文的标题是“锦诗之美”,请概括出樊锦诗的“美丽”之处。(6分)_ (3)文章没有直接刻画人物,“避实就虚”是本文表现人物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_(4)文章开头说:“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生长为一种精神”,末尾部分又说,“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你认为怎样的精神使她成为“守护神”?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8分)_参考答案:(1)(2)执意选择了敦煌,并坚守了四十年,用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着敦煌;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和思考,在莫高窟艺术的分期断代研究上取

25、得了丰硕的成果;工作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3点,每点2分)(3)描写戈壁滩的环境恶劣,衬托出樊锦诗选择保护敦煌态度的毅然决然;通过听众的感慨,侧面突出了她的坚韧和牺牲精神;樊锦诗对来敦煌就业的女同学表示紧张和对“一些老先生”的评价和赞叹,间接地表现了她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共3点,每点2分)(4)对敦煌的热爱,四十年的保护,所有的坚韧和责任感、使命感。从一个人的成长、一生的追求,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功利、短视现象入手,谈出体会。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6分)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26、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27、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 B. 前为谢曰 谢:道歉C.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D.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残疾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乃以手共搏之 箕踞以骂曰B.北蛮夷之鄙人 轲既取图奉之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秦王还柱而走 D.剑长,操其室 吾其还也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夫晋

28、,何厌之有 B. 沛公安在C.大王来何操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情节可以概括为: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廷刺秦王倚柱笑骂四个场面。B.选文有刻画群臣及左右遇事沉着、全力救助秦王的细节,也有刻画荆轲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气质之细节。C.选文部分内容描写了秦王遇刺时惊惶失措、事后惊魂未定的情状。D.选文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情景,塑造了荆轲沉着冷静、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形象。10.翻译(8分)(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参考答案:6.D7.C8.D9.B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9、47 题。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0、?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_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

31、太后及皇后。版:筑墙用的夹板,此处指城墙。媒蘖:亦作“媒孽”。本指酒母,后比喻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B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C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D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上元: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灯节。农历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以示庆贺。文中即此意。B市:买卖之所也。(说文解字)也就是市场。后引申为“交易、购买”,例如,木兰诗“

32、愿为市鞍马”中“市”即为购买。高一语文第4页,共10 页C坐:本义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后也指“因犯罪”,文中即为此意。D上表:与前文“轼疏言”中的“疏”、“轼上书论其不便”中的“上书”都是指臣子向君王上奏章。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苏轼上书皇帝说,在元宵节举办灯会,因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故应该撤回诏令。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C徐州发生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指挥士卒修堤守城,最终保全了徐州。D苏轼反映民生的诗被奸臣歪曲,说他毁谤朝廷,苏轼被逮捕入狱,出

33、狱后被贬黄州。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译文:参考答案:4C。(“惊”修饰“曰”紧密相联,不应断开;“朝廷知法害民”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不应断开。)5C。(文中“坐”应为“判罚、判处”。)6A。(“晓”的理解有误,不是仅仅让老百姓都知道此事,应是让百姓明白皇帝的用心;也不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取消灯会,而是因为此举百姓会认为劳民伤财。)7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洪水使城墙毁坏。(“吾谁与守”宾语前置,1分;“是”,这里,1分;“决”,决堤,1分;“败”,使毁坏,1分;句意,1分)

34、【参考译文】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太后、皇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这时新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

35、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

36、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

37、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38、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

39、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C.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D.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

40、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时候,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B. 三尺之法, 古人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法律又称为“三尺法”,简称“三尺”。C.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D. 擢,改官,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降职。文中指的是李承之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12. 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兄长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辞而不受,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

41、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 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举荐;熙宁年间,因详谈论制置司的情况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 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集贤校理,察访陕西,发现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便加以纠正。D. 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参考答案:10. A 11. D 12. B 13.

42、(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意思是“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 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用排除法,浏览几个断句之处,“转运使”是一个名词,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C,“坐补吏不当”语意完整,不应断开,故选A。

43、【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D项对“擢”的解释有误,一般只指升官。“改官,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降职”是对“迁”的解释。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B项“受到王安石的举荐”错误,王安石对李承之只是称赏。故选B。【13题详解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关键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第二句关键点:“孝友”,孝敬友爱;“厉”,激励;“迁”,升职;“并”,一起;“焉”,代词,他们。【点睛】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

45、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法律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