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
2、”,“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
3、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
4、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
5、获得无穷的意蕴。B.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D. 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禎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
6、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D. 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等说法,王士禎继承了严羽的含蓄说,可见严羽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含蓄美不
7、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参考答案:1. C 2. A 3. C1. 试题分析: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张冠李戴。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
8、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于文无据。3. 试题分析:C. 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过于绝对化。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 题记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
9、而古老的家乡。忽然有一天,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别化妆了,还我无粉黛的颜面!”我撩起运河水,为家乡洗面。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出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的宁静,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封疆,从此不再活动了。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在阁楼上吸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
10、天,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看,小巷深处走来一人,虽没有穿长衫,裹青巾,却也斯斯文文地背着手,低首沉吟,缓缓踱步。再看,小桥上驰来一辆推土车,推车的小伙子像是从天而降的哪叱,虽然缺少文化,却不乏气力这一慢一快,一文一武,多么和谐地统一在古老阁楼的背景上!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小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而起,显赫大方,与
11、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紧绳索,一、二、三!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在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恋。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的昏黄天花板。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雨后的水,浓绿光滑,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
12、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一排排阁楼。是啊,小阁楼内外的生活,就像这缓流的河水,一点一点地浸润了故乡人的心,他们与小阁楼几十年、几百年酿成的情感,怎能一旦消脱呢?我想起自己家的阁楼。她藏着我童年的甜蜜,寄着我少年的憧憬。我常常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和缓的微风吹过,轻灵的鸟掠过,我的梦幻在怡然自得中飘过忽然,木楼梯一响,是妈妈带好吃的回家了;木梆子一敲,准是门口卖馄饨的老汉又唤我了我还记得我家屋檐下有棵被蛀空的老树,树上常见一个小东西,那是蜗牛,它背着个小房子,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一探路,爬一爬。我曾用小棒棒去捣它,骂它窝在“小屋里”爬不快呢。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
13、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难道不该在完成了古老的使命之后把空间让给更新的生命?16、从时间角度看,文章写了家乡不同阶段的哪些阁楼?这些阁楼有什么特点?(6分)17、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5分)(1)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2)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18、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处写到“运河水”?(6分)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 )(4分) A“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
14、,听那吱吱橹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一句中的“绕”字用得十分传神,活化出家乡曲径通幽的特点。B现代化高楼同旧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家乡与过去相比,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C第段以夸张的笔调,褒扬有加,极力赞美家乡的阁楼是那样的古朴、热闹和繁华。D作者对家乡的现代化进程打破了原先独特的古典美,深感惋惜和痛心,表示不欢迎新生活的到来。E本文以“家乡的阁楼”为抒写对象,综观全篇抑扬有度,扬得自然,抑得真切。篇末妙用反问,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主旨。参考答案:16、(6分)两年前十八条巷中拥挤的阁楼(2分)眼前残破的阁楼(2分)童年时候充满温馨、显现缓慢节奏的阁楼(
15、2分)。17、(5分)(1)爱家乡不只是对过去的留恋和赞美(1分)表现作者对爱家乡的反思,体现作者对爱家乡的理性和深度(1分)(2)家乡的变化让我沉思:陈旧的阁楼将要消失(1分)落后的事物必将消亡(1分)爱家乡不能止于留恋(1分)18、(6分)(1)引出对家乡阁楼的描写(2)表现家乡的美好环境(3)家乡发展变化的见证者(4)推动作者的情感发展。(每点2分,答到3点给满分。)19 (4分) C、D3. 阅读下面访谈,完成(1)(4)题(25分)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16、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
17、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
18、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
19、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
20、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在读者眼前。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愿为丈夫解忧。D无论
21、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分)(3)题目中的“坐在人生边缘”,有何含义,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4)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参考答案:(1)BE(B“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
22、在读者眼前”说法错误,C此事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分担解忧,并不反映其“甘心生活在钱锺书的光环底下”,E“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由衷敬仰”表达错误)(2)简朴的生活表现在: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不喜交际应酬,只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每点1分)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锺书的光环底下;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美德高洁,无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每点1分)(3)百年人生: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
23、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甘当一个零:不善也不喜欢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4)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却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却压抑自我,束缚个性;含忍生活,往往被人误解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自由;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答出观点2分,分点论述每点给2分,答案不必苟同,只要言之成理即
24、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难供。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颍州。照宁初,还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出知郑州,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辽,宴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归复命,言辽境无备,因此时可复山后八州。不听。衡患学
25、者不知古今,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载,神宗览而善之,谓可冠冕诸史;且念其尝先多士,进用独后,面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注,而三班院辄用之,反讼吏部。宰相主其说,衡连奏疏与之辩。或曰宰相之势,恐不可深校,衡不为止,至诉于御前。神宗命内侍偕至中书,宰相见之怒,衡曰:“衡为朝延法耳。”以状上请而视之,相悟曰:“若尔,吏部是矣。”乃罪三班。拜宝文阁待制、知澶州。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宝文藏御集之处,未始除人,今以之处卿。”衡拜谢。至郡,会官立法禁民贩盐,衡言:“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元祜中,历秀、襄、河阳、曹、苏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颖州,
26、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章衡传,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B.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貽万世/从之C.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D.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27、科举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B. 修起居注,文中指官名。起居注是古代由官员撰写的有关皇帝日常言行等内容的记录。C. 辽,文中指古国名,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D.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章衡反对弊政,体恤百姓。三司经费领取混乱,并给百姓带来困扰,他对此提出改正意见;他把大片牧地给百姓;他反对禁止百姓贩盐的做法。B. 章衡出使立威,忠于国家。他出使辽国,宴射时表现优异,被辽国人另眼相看,回国后,他根据辽
28、国边境防备空虚情况提出收复国土的建议。C. 章衡不惧权贵,维护法律。他在吏部任职,所拟定的官员被三班院否决,他据理力争,不惧在宰相的权势,坚持维护国家法律,最终得到宰相的理解。D. 章衡文才突出,获得信任。他所编的编年通载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考虑他有才却未被重用而赐予他三品官服;他被皇帝信任,到重要的官署任职。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2)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参考答案:12. B 13. D 14. C 15. (1)希望下令三部判官,如果有要交赋税的事,提前下达给百姓,使公私都得益。(得分点;敕、
29、先期、济)(2)百姓依靠盐生存,即使犯法他们也不考虑。徒然让监狱的犯人每天增加,请让他们像原来那样做为便。(得分点:恃、虽、如)12. 原文标点: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始万世。”从之。13. D项中“吏部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表述错误。在历史上,武官的任免一般由兵部掌管。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时间的词。1
30、4. C项中“所拟定的官员被三班院否决”错,应是他拟定人员,三班院予以任用,却反过来指责吏部。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 (2)整个事件的概括;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归纳内容要
31、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
32、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15.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在翻译是要注意下列字词:敕、先期、济;恃、虽、如等字词的含义。其中敕:帝王的诏书、命令;这里是下令的意思。先期:意思为在预定的某个日期以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济:补益,这里解释为益处。恃:依赖,仗着。虽:即使。如:依照顺从的意思。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
33、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有词类活用。参考译文:章衡,字子平,浦域人。嘉秸二年,考取进士第一名。任潮州通判,改任盐铁制官,任修起居注。财物有名
34、而无实,章衡上奏请求免除。又说:“三司的经费,取领无论多少,都不能预先知道。情况紧急就向百姓收敛,仓促逼迫,所以百姓苦于难以供应。希望下今三部判官,如果有要交赋税的事提前下达给百姓,使公私都得益。”三司使妒忌他的才能,使他出朝担任汝用知州、颍州知州。熙宁初年,章衡回朝延任判太常寺。他建议说:“从唐朝开元年间修编礼书,把国恤一章作为参与不好的事,删除去掉。所以不幸遇到事情,茫然没有根据。现在应该编厚陵集礼,以便流传万代。”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出朝任郑州知州,把四千二百顷牧地给百姓。又任判太常寺,掌管审官西院。出使辽国,宴射时连续击中目标,辽国人认为章衡文武兼备,对待他和别的使者不一样。回国上报,
35、说辽国边境没有防备,趁这时可以收复山后八州。皇帝没有听从。章衡担心读书人不知道古今的事,编历代帝王世系,名为编年通载,神宗看了以后认为很好,认为是史书中最好的;并且想到章衡曾经在考试时领先很多读书人,提拔任用单单落在后面,当面賜给章衡三品官服。担任判吏部流内铨,曾有缺员。章衡拟定人员,三班院就予以任用,之后反过来指责吏部。宰相支持三班院的说法。章衡接连上奏疏和他们争辩。有人说宰相的势力,恐怕不能深加计较,章衡不因此停止,以致控告到皇帝面前。神宗命令宦官带章衡到中书省,宰相看到章衡很生气,章衡说:“我是为了朝廷的法今罢了。”把状纸递上请宰相看,宰相醒悟说:“如果是这样,吏部是对的。”就判三班院有
36、罪授任宝文阁待制、澧州知州。神宗说:“您是仁宗朝进士第一名,宝文阁是收藏皇帝文集的地方,未尝任用人,现在让您担任这里的职务。”章衡下拜致谢。到了澶州,恰好官府立法禁止百姓贩盐,章衡说:“百姓依靠盐生存,即使犯法他们也不考虑。徒然让监狱的犯人每天增加,请让他们像原来那样做为便。”元祐年间,历任秀、襄、河阳、曹、苏州知州,加官集贤院学士,又凭着待制的身份担任扬、庐、宣、颍州知州,去世,享年七十五岁。5. 阅读下文,完成15题。(墨翁传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
37、,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
38、是翁哉?”叹息而去。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注】玄圭:黑色的玉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泚(ci)然:冒汗的样子。弸(peng):充满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躬操杵臼( )(2)卑贾以饵众( )(3)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 )(4)何遽戚戚为(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其门落然则黝然者固在B. 吾既不能为此以学古为则C. 而以今墨售于内谢客闭户而歌D. 以其成之难守吾玄以终年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_(2)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39、_5. 联系上下文,简析墨翁“其门落然”的原因。_6. 概括墨翁为人的主要特点。_参考答案:1. 拿通“价”,价格靠近担心的样子2. A3.(1)(墨翁)时常磨几斗墨汁,喝醉后替人们写径直一尺的字,(所写的字)十分壮美。(2)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4. 他的墨做工精细,又不随意出售,相比之下,其他商家胡乱制墨压低价格来迷惑顾客,顾客本身分不出优劣来,自然就冷落了墨翁。5. 不贪财好利,洁身自好。做事认真负责,恪守道德2. B 做/作为 C 却/顺承关系 D. 因为/表目的,来6.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为政2.5),回答23-24题。(5分)孟懿子问
40、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注:孟懿子为鲁国大夫,孟武伯为孟懿子的儿子。)23. 以上材料体现了孝的四个境界,最基本的是 ,最高的境界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24. 结合以上任意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孝?(3分)参考答案:23. 无违 色(难)24. 要求能联系其中两则材料与现实,要点:
41、“无违”指孝敬父母不违背礼节,不超越自己的本分。“父母唯其疾之忧”指不要因为生病或其他的事让父母担忧操心难过。第三则强调孝要有尊敬之心,不但要供养更要敬爱你的父母。“色”由内而外的孝敬,和颜悦色是最高境界,发自内心的孝顺,怀有慈爱仁孝之心。(四则分别是不违,不忧,敬父母,和颜悦色,前两则是不要让父母担心操心忧心,后两则是让父母高兴。)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经典的探索,为什么在其当世不容易得到认可?甚至寂寞当世,后世扬名。这是因为每一个时期的阅读都有其时尚性,受个人阅读的局限,受时代的局限,所以精神产品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经过两
42、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化阶段、意识形态阶段,人们对一部作品、对一个作家的认识,克服了个人阅读以及时代阅读的局限,达到了集体的理性和集体的共识,经典的价值才会突显出来,确定其经典的地位。如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所说,我们和一种精神产品拉开一段距离, “它的永存的意义才可客观地被认识”。所以传世是经典的一个属性。A要要至少/逐渐地只有B不但而且/所以就会只要C一方面另一方面因此一旦尽量/D因为/由于所以才假使A. A B. B C. C D. D参考答案:A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徽州砖雕的造型, 甲 。汉画像砖大都是模印砖坯刻画后入窑烧制,镶嵌时再进打修刻而定型的。如河南邓
43、县墓中的画像砖,雕刻了汉魏六朝乐队演奏的形象,神态极为生动。砖雕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以人物为主的题村在所有砖雕中,被视为精工细作的中心,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花鸟、动物为题材的砖雕里, 乙 。在民间艺人的杰作里,狮子被表现为威猛而又可爱,两种对立的感情巧妙地柔和在一起。这些琴棋书画,钟彝古玩被组织在卷草、迥文环绕的花边锦带中,琳琅满目,雅趣横生。有狮子滚球,大狮小狮翻腾、对舞、立坐俯仰各种姿态。被视为传统的静物画的“博古图”,在砖雕图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
44、不超过12个字。 甲: 乙: 参考答案:(1)(答对两处得1分,答对三处得2分,全部答对得3分) (2)甲:来源于汉画像砖(1分) 乙:较多出现的是狮子图案(1分) (甲处只要有“汉画象砖”,乙处只要有“狮子图案”即可酌情给分)9.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导,盛赞莫言的成就。 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导中脱颖而出。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此标题采用双关手法。(1分)“莫言”既指作家莫言,又有“不要说”的意思。标题既盛赞莫言巨大的文学成就,又表明在莫言之前中国也曾有大批的优秀作家,之后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家。(3分)10. 请仿造例句的修辞和句式,在“高三”“新年”“大学”中任选一词,写一段话。(不超过35字。)(4分)生日:人生尺子上的刻度。但只能标示出你生命的长短,无法丈量生命的深度与厚度。参考答案: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画面上文字为:人人都夸天好大,见了青天又害怕,跳出井口担风险,不如仍坐井底下。)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