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253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萨达永不再陷落毕淑敏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

2、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

3、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

4、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

5、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

6、可能做得更大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 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C.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眼前的马萨达风貌,又回忆了马萨达的勇士们集体殉难的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更加深厚。D. “殚精竭虑攻下的只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骨”,一个省略号,其中包含着罗

7、马人的惊讶、作者的感叹与敬佩,言有尽而意无穷。5. 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 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参考答案:4. A 5. 用晨曦中的一抹猩红渲染烘托出马萨达勇士们殉难时的悲壮苍凉氛围,借死海日出的惊心动魄的美热情讴歌了马萨达勇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 6. 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不改。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地球的资源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和平。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

8、热望。【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章,认真对比选项。本题A项,“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错,应是借“高昂的头颅”表达了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有捍卫自由与家园的斗争精神。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包括: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与上下文相照应,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作用,可以结合需要鉴赏的内容做分析。本段景物描写分为两层,“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写的

9、是日出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写的是日出的光芒。结合前文“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和后文“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可以体会出作者这段景物描写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同时,作者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想象马萨达人集体就义后清晨的景象,明白这点,就很容易地理清写景的内容和理解景物背后的内涵。其作用就是渲染悲壮苍凉气氛,烘托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和慷慨赴死的悲壮。【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深刻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从历

10、史角度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人类追求自由之心始终未改,“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并进一步反思战争与杀戮带来的可怕后果,“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从现实角度来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后的感触,“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思考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要停止争夺,和平共处;并表达了对未来世界和平的期盼,“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分析解答时,可以重点抓住最后四段并结合作者的思考来作答。【点睛】鉴赏语

11、言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

12、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重心。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

13、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从孔子带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

14、将德育贯穿其间。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湛。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长,可见其御艺亦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其实,赶马车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经车攻中有“徒御不

15、惊”。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1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B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 “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C“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D“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B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C论语不与

16、“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D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B孔子的射艺御艺都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C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D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驾驭战车的专称。参考答案:1、解析:D项中“对教育传统的继承”错,原文是

17、“对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答案:D2、解析:D项中“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无中生有。答案:D3、解析:C项中“所以加大了对训练”有误,可参见原文第四段。答案:C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当。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

18、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微。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

19、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

20、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

21、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B. 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C. 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D. “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来源,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B. 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C. 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乡绅对基层

23、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D. 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B. “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C. 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D. 我

24、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 C 2. B 3. C1. 试题分析:“都由地方乡绅完成”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 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可知,有一些社会公共管理事务是由乡绅配合官府完成的。2. 试题分析:“最主要的原因”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其是“乡贤文化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因素。”3. 试题分析:因果倒置,由原文可知,应该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 统”使乡贤文化衰落。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

25、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因果倒置。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9分)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

26、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 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

27、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噤不敢发声 噤:闭口B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C微指左公处 微:暗中,悄悄地D无俟奸人构陷 构陷:编造罪名陷害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B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28、/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C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公在古寺看完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户”,后又“叩之寺僧”,反映出左公对人才的关心爱护。B“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说明左公已把史可法视作自己事业继承人,表

29、现左公任人唯贤的磊落襟怀。C左公在狱中怒逐史可法,主要是因为他担心这样会给奸人罗织罪名加害史可法以可趁之机,而自己的仇以后没人来报。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伐“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5分)(2)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5分)参考答案:4.C(造:到去)5.D(据句意去断句)6.C(C项,左光斗怒逐史可法,主要是为国事着想而不是一己之私仇。)7.(1)(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上竹筐,手中

30、拿着长镵,装作打扫粪便的人,(把史可法)领进牢房。(赋分:“更敝衣”,1分;“草屦”,1分;“手长镵”,1分;“为除不洁者”,1分;“引入”,1分。)(2)国家的事情腐败到这个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不珍重自己的生命而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撑呢?(赋分:“糜烂”,1分;“已”,1分; “轻身”,1分;“昧”,1分;“支柱”,1分。)参考译文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

31、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上竹筐,手中拿着长镵,装作打扫粪便的人,把史可法领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

32、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腐败到这个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生而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撑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

33、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老师呀!”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5.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4-7题。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

34、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

35、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5、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A素善留侯张良B不耻相师非能水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C辱书云,欲相师D.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却匈奴七百余里 天下云集响应7、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3分)

36、 参考答案:7、(1)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怪,增各0.5分,牵引1分,句意1分,共3分)(2) 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仓皇1分,累日,已各0.5分,句意1分,共3分)参考译文: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

37、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

38、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

39、“选择贤才,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曰:“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注: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於乎:呜呼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0、( )(3分)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诣:往,到B是自誉自伐功伐:征伐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拜:任命,授予官职5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 )(3分)A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B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吾有益于君C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先生意欲行,不可逆D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

41、看望一下北海太守。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 轻率、随意。7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参考答案:4B(伐:夸耀)(3分)5A (B 第句是皇帝的问话 第句是北海太守转述王先生 说的话,也是王先生想跟随太守前去的原因 C 第句是王先 生想通过户郎找太守并叮嘱他 第句是太守没有违背王先生的想法 D 第句是王先生对北海太守准备回答皇帝的问话的评价 第句是皇帝授给王先生官职,并且是

42、王先生说话艺术的结果)(3分)6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话的艺术和策略;汉武帝善于发现 和任用人才,并非做事轻率、随意。)(3分)7(1)译文: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盗贼(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采分点:即:如果。令:使、让。何:什么对:回答。各分,句意通顺分)(5分)(2)译文: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把、拿)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采分点:市:求得。加:超越。送以言、送以财:介词结构后置。相:对方。各分,句意通顺分)(5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

43、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概括提炼重要信息以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概括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评价是要全面、得体,如分号前后的内容“隐士”“忠臣”,语段是叙与评结合,最近人情才会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答案:

44、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或“隐逸、忠贞、最近人情的陶渊明”【解析】略8. 对于“财富”,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对“财富”的总结,请仿照再写两个句子,阐述你对“财富”新的见解。要求:体现“财富”的特点,句式相近,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乐观是一种财富,微笑也是一种财富,最值得珍视的财富是健康。 , , 。 , , 。参考答案:9.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_.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参考答案: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喻体不求一致,内容一致2分,句式对应1分,修辞方法相同1分)10. 下面是某学生考试作文中的一段文字。请参照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画横线句子相同;文意连贯得体。(6分)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_;_;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人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