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167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同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根的神韵(张和平) (一)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

2、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二)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三

3、)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处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为人们的一种玩物。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12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请结合文章简要说说这种形式的特点及好处。(4分 )13(1)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

4、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2分)(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画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的含意?(2分)14山崖上的树根、村头老榆树的树根与展览室里的树根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用两个词语来概括。(6分),;,;,;15综合全文看,作者通过对根的神韵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叙述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2文章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将根拟人化,(1分)把根视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和其直接对话,赋予了各种感情的体验,(1分)这样做,便于感情交流,让读者备感亲切,(1分)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1分) 13(1)经历孤独,注定了终身与清贫为伴,

5、忍受孤独,(1分)饱经风霜或历经磨难。(1分)(2)因为村头的老榆树养育了古老的村庄,是村庄悠久历史的见证,因此是旗帜,(1分)树根默默地支持着老榆树的成长,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老的传奇,正如长埋地下的化石一般有价值。(1分)14(1)顽强,坚韧(或:孤独、清贫、奋斗、拼搏、进取,答对其中两个不同类的即可);(2)无私,博大;(或默默奉献)(3)痛苦,屈辱。(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但不可偏离太远或概括不全)15人生应该默默奉献(或不求名利于关注,甘受寂寞等),勇于进取(坚持奋斗),不屈服于命运(坚忍不拔),不畏艰难。要心底无私,胸怀博大,乐于奉献(或无私付出,宽厚包容,甘于奉献等),热

6、爱故土。要保持操守(坚持高贵品格或崇高气节),不屈服于外在压力,为了坚持人格(或生命)的尊严,宁可失去生命。(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三个部分,一点2分)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献上没有丝绸之路的详细描述,对它的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正是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公元4至11世纪,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东北亚的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其从中国往东发展,进入了朝鲜半岛,然后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少就是通过此路传播过去的。在沙漠丝绸之路开

7、通以后,它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但是仍然在欧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沙漠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的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等等。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与内地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罗布淖尔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楼兰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米兰发现的大

8、规模灌溉系统遗迹应该是汉代遗存。考古发现,汉字是汉代西域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汉字材料及其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西南丝绸之路与佛教传入有关。丝绸之路开通后,南亚佛教通过中亚、西域传入内地,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应该早于沙漠丝绸之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今阿富汗看到从印度运去的“蜀布”,也就是说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国西南地区已经与印度有了商贸、文化往来。四川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均应产于印度。如果这种看法成立的话,那么西南丝绸之路要上溯至夏商时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古代

9、码头、沉船的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来探索其路线。比如在安阳殷墟发现的三千年前刻甲骨文用的龟板,经过验证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陆龟”。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总之,古代的四条丝绸之路中,沙漠丝绸之路最重要,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关系到中国汉唐王朝盛世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到汉唐王朝“和合外交”的实施,关系到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选自刘庆柱的“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使得人们了解了在历史文献上没有详细描述的

10、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B. 作为东北亚国际交通线的草原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始终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C. 考古发现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遗存是当时西域地区“国家主导文化”的具体表现。D. 古代码头、沉船、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如何从考古角度认识草原、沙漠、西南、海上四条丝绸之路。B.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C. 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南地区就已经与印度有商贸来往,这证明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早于沙漠丝绸之路。D.

11、 文章运用假设论证,证明西南丝绸之路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而且其开通可上溯至夏商时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说明草原丝绸之路的线路是从中国往东发展最后到达日本九州的。B. 考古发现的西域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而且汉字也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C. 刻在马来西亚“亚洲大陆龟”龟板上的殷墟甲骨文足以证明海上丝绸之路在三千年前就很活跃。D. 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外交策略实施的沙漠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渠道。参考答案:1. C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

12、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条件不足,原文认为“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是在“公元4至11世纪”不是“始终”。D项,“古代码头、沉船、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信息杂糅,逻辑关系混乱,原文“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古代码头、沉船的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来探索其路线。”“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见,是“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

13、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只能证明“西南丝绸之路要上溯至夏商时代。”而不能证明“西南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强加因

14、果且无中生有。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15、。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冯五爷冯骥才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注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开厂经商,早早的成家立业,站住脚跟。唯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

16、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 冯五爷二十五,父母入土,他卖房地、携家带口来到天津卫,为的是投兄靠友,谋一条通天路。 他心气高,可天津卫是商埠,毛笔是用来记帐的,没人看书,自然也没人瞧得起念书的。比方说,地上有黄金也有书本,您捡哪样?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但此道他一窍不通,干哪行呢? 中国人想赚钱,第一个念头便是开饭馆。民以食为天,民为食花钱;一天三顿饭,不吃腿就软,钱都给了饭馆老板。天津的钱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来大半在饭桌上。再说,天津产盐,吃菜口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他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便在闹市

17、里,选址盖房,取名“状元楼”。择个吉日,升匾挂彩,燃鞭放炮,饭馆开张了。冯五爷身穿藏暗花大褂,胸前晃着一条纯金表链,中印分头,满头抹油,地道的老板打扮,站在大厅迎宾迎客,应付八方。念书的人,讲究礼节,谈吐又好,很得人缘。再说,状元楼是天津卫独一家宁波馆,海鱼河虾都是天津人解馋的食品,在宁波厨子手里一做,比活鱼活虾还鲜。故此开张以来,天天坐满堂,然而赚钱并不多。冯五爷纳闷,天天一把把银钱,赛一群群鸟飞进来,都落到哪儿去了?往后再瞧帐,哟,反倒出了赤字! 一日,一个打宁波帮工来的小伙计,抖着胆子告诉他,厨房里的鸡鸭鱼肉,进到客人嘴里的有限,大多给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状元楼有多少钱经

18、得住天天往外扔? 冯五爷盛怒之后,心想自己嘛脑袋,二十四史背得滚瓜烂熟,能拿这帮端盘子炒菜的没辙?这就开刀了。除去那个打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在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以为从此相安无事,可帐上仍是赤字,怎么回事? 又一日,住在状元楼邻近一位婆子,咬耳朵对他说,每天后晌,垃圾车一到,一摇铃铛,打状元楼里抬出的七八个土箱子,只有上边薄薄一层是垃圾,下边全是铁皮罐头、整袋咸鱼、好酒好烟。原来内外勾结,用这法儿把东西弄走。这不等于拿土箱子每天往外抬钱吗?冯五爷赶在一个后晌倒垃圾的时候,上前一查,果然如此。大怒之下,再换一拨人。人是换了,但帐本上的赤字还是没有换掉。 冯

19、五爷不信自己无能。天天到馆子瞪大眼珠,内内外外巡视一番,却看不出半点毛病。文人靠想象过日子,真落到生活的万花筒里,便是“自作聪明真傻瓜”。状元楼就赛破皮球,撒气露风,眼瞅着败落下来。后来饭厅有时只开半边灯了。冯五爷心里只剩下一点不服。 再一日,身边使唤的小僮对他说,外头风传,状元楼里最大的偷儿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打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据说他偷瘾极大,无日不偷,无时不偷,无物不偷,每晚回家必偷一样东西走,而且偷术极高,绝对查看不出。冯五爷不肯相信,这胖厨子当年给自己父亲做饭,胖厨子的父亲给自己爷爷做饭,他家的根早扎在冯家了。倘若他是贼,谁还会不是贼? 但是,冯五爷究竟干了两年的买卖,看到的假笑比真笑

20、多,听到的假话比真话多,心里也多了一个心眼儿了。当日晚上,状元楼该关灯闭门时候,冯五爷带着小僮到饭馆前厅,搬一把藤椅,撂在通风处,仰面一躺,说是歇凉,实是捉贼。 等了不久,胖厨子封上炉火,打后头厨房出来,正要回家。他光着脑袋一身肉,下边只穿一条大白裤衩,趿拉一双破布鞋,肩上搭一条汗巾,手提一盏纸灯笼。他瞅见老板,并不急着脱身离去,而是站着说话。那模样赛是说:“您就放开眼瞧吧!”冯五爷嘴里搭讪,一双文人的锐目利眼却上上下下打量他:这光头光身,往哪儿藏掖?破鞋里也塞不了一盒烟呵!灯笼通明雪亮,里头放点嘛也全能照出来。裤衩虽大,但给大厅里来回来去的风一吹,大腿屁股的轮廓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有嘛?是不

21、是搭在肩上那条擦汗的手巾里裹着点什么?心刚生疑,不等他说,胖厨子已把汗巾从肩上拿下,甩手扔给小僮,说道:“外边都凉了,我带这条大毛巾做什么,烦你给搭在后院的晾衣绳上吧!”说完辞过冯五爷,手提灯笼,大摇大摆走了。 冯五爷叫小僮打开毛巾,里头嘛也没有,差点冤枉好人。 可是转天,这小僮打听到,胖厨子昨晚使的花活,在那灯笼上。原来插洋蜡的灯座不是木头的,而是拿一块冻肉镟的,这块肉足有二斤沉!可人家居然就在冯五爷眼皮子底下,使灯照着,大模大样提走了,真叫绝了! 冯五爷听罢,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有人劝他重返文苑,接着念书,他摇头叹息。念书得信书。他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

22、还会有念书的心思? 【注】翁伍章嘉庆间广州象牙球雕刻名家。其牙球雕刻极为工巧,世代家传,现已传到其孙翁荣标,而球层已达45层。(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品叙述了冯五爷在天津卫开店的经历。冯五爷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开店失败的经历,反映了读书人在经商过程中的辛酸与无奈。B冯五爷从人的本能、天津居民结构、品味习惯等角度考虑,选择开宁波风味的饭馆,说明冯五爷有一定的经商能力。C胖厨子的穿着打扮以及他与冯五爷说话、将汗巾扔给小僮的动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但这恰恰暗示了他狡猾好偷的本性。D冯五爷得知真相后三天没说,是因为胖厨子辜负了他的信任,让冯五爷觉得没有

23、什么人可以靠得住了。E这篇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活泼幽默,且极具地方特色。文中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词语,如“赛”“嘛”“辙”等。(2)作品中的冯五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品是怎样叙述冯五爷开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作品为什么以冯五爷的沉默与摇头叹息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参考答案:(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B.冯五爷选择开宁波风味的饭馆,只能说明他尚有经商的眼光,至于说“有一定的经商能力”就不太准确。A.“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开店失败”说法有误,他开店失败的原因应该是管

24、理不善,不会看人。此外,“辛酸”说法也不恰当。D.对原因的解说牵强,根据上文分析,冯五爷是因为被胖厨子当面欺侮却蒙在鼓里而深受打击。)(2)盲目跟风,迷失自我。冯五爷擅长舞文弄墨,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财,就决意要经商,从而导致失败。懵懂无知,自作聪明。冯五爷自恃有念书人的能耐,动辄开除员工,亲力亲为巡查,亲自参与捉贼,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他对经商“一窍不通”。对人失察,养虎为患。冯五爷依据胖厨子的小报告轰走其余伙计,但对账上的赤字原因毫无觉察;他不相信外头风传胖厨子偷术极高的事实,依然盲目自信且执迷不悟;他虽长着一双锐目利眼,却看不透当面作贼者的真相。对人失察,祸害自己。(每答出一点给

25、2分)(3)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使事件显得客观可信;叙述中渗透当地风土人情,使冯五爷开店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以“捉贼”为线索展开叙述,三起三落,波澜曲折,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中穿插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拙劣表演,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4)艺术结构上,以无奈之举结尾,与前文中冯五爷自恃脑袋聪明、盲目自信这一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情感表达上,通过摇头叹息这一细节,虽无对话却真实自然,强化表现了冯五爷内心的矛盾;人物形象上,既表现冯五爷的迷惑与无奈,又增添了他迫于追求金钱而抛弃读书的悲剧色彩,使冯五爷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26、思想内容上,从对社会上偷窃风气的批判到对读书人信念理想迷失的反思,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

27、,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

28、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注释: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困倦 C及见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 说:yu,喜欢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29、的一项是 ( ) A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名可法而身死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垂功于天下者 师不必贤于弟子11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 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乃谢病归相印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 B C D1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B“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

30、病归相印”说明蔡泽贪生性死,看重个人性命安危。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居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参考答案:9-12 BCBD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

31、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

32、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注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四知:东汉杨震为官清廉

33、,有人送礼给他,并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中书侍郎同时典选 典:主持B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竟:竟然C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 坐:犯罪D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 引:推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 吾属今为之虏矣D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

34、殿廷劾之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尚隐按之,无所容贷 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尚隐在朝廷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受到报复。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C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历任京兆尹,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一生查处了包括李怀让、王旭、陈思问等在

35、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3分)(2)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4分)(3)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3分)参考答案:9B(竟:最终)10.C(A项中第一个“之”是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是指示代词,这些。B项中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凭借。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11B(排除即可) 12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1

36、3(1) 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讼”“按”“贷”各1分) (2) (李尚隐)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详” “故事”“敕”“称”各1分)(3)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 “去”“者”“固”各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当时姚珽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和吏部侍郎郑

37、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们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官民怨恨。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

38、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 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公直忠诚,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

39、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推荐了许多小人做自己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些事而称赞他。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6. 阅

4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

41、,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朝鲜毛李

42、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萌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B.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

43、/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C.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D.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B. 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C. 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 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

44、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B. 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C. 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D. 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