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141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

2、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

3、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形态,通过情感寄托,它还既能引起大众共鸣,也能给子观者某种联想空间。如宣和画谱所描述:“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不难看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

4、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雅意。(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和鸟,而是泛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各种动植物。B. 花鸟画的内蕴十分丰富,它在不同的时代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是不完全相同的。C. 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D.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国人通过花鸟画,形象地表达了对宇宙和自然的态度与看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把花鸟比作人,用花鸟

5、寄托情感,以及中国笔墨的独特性,使花鸟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B. 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葫芦等题材,因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重复出现并已程式化,因而受到人们喜爱。C. 正是借助象征、隐喻、谐音等艺术手法,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有了“多子多福”、葫芦有“福禄”的吉祥寓意。D. 花鸟画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向往和追求,这使它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可见,花鸟画是图腾信仰的产物。B. 画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积聚的情感寄托在了花鸟画中,因而,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

6、时才有了产生情感共鸣、发生联想的可能。C. 宜和画谱的描述表明花鸟画的许多题材具有较为稳定的文化和审美意蕴,但这种意蕴在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D. 中国人在小花鸟中发现了生活大境界,发现了天地万物中蕴含的雅意,表明中国人能以发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参考答案:1. C 2. B 3. A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说发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

7、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还有“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属于五种生有,文章并未提及花鸟画的本质特征。故选C。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故选B。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

8、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可见,花鸟画是图腾信仰的产物”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

9、界,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雅意”。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

10、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 阅读下文,完成57题。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白天遇到的费神耗时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了晚上卧而不眠闭目而思时,往往灵机一动,迎刃而解。巴尔扎克

11、的人间喜剧约有一半的构思和初稿是在卧思中进行的,齐白石晚年传世之作的腹稿据说大多数是卧思而成。卧思何以益智?美国长岛大学贝格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思考质量与思考时的身体姿势密切相关。人在思时思路最为广阔,思维最为活跃,推理最为清晰,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特别强。人的思维可分为三种类型:睁眼思维、梦思维和临界思维(卧思)。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即通过人脑中大量神经细胞的纵横相接,形成广泛的信息联系,控制人们的思维、语言、记忆等种种行为,形成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思考,由此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但三种思维方式又有着显著的不同。睁眼思维虽然是主要的思维形式,但由于受到诸如声音、光线、气味等多种因

12、素的干扰,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梦思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它是通往无意识境界的捷径,多呈现随机性,有时还近乎荒唐。而临界思维,即卧思,外在睁眼思维和梦思维的临界状态,游历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为敏感而又活跃的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神秘莫测的人脑真正成了精神之府、智慧之库。脑研究专家指出,人脑每10秒钟可接受1000万个信息,其中400万个来自视觉,500万个来自皮肤,1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和味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大脑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少,精力异常集中,便于挖掘思维的潜力。人的大脑平均重约1300克,占人体总重量的3%左右。但其消耗的能量却很大,足以使40瓦的电灯持续发出耀眼的光芒。美国新墨西

13、哥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成年人的脑部血流量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即每分钟750毫升。有报告认为,静卧时脑血流量有增加的趋势,这时的大脑血液供应充足,营养充分,精神状态最佳,记忆能力最好,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最佳的物质基础。科学家的研究证实,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有两种形式:一是快信息传导,另一种是慢信息传导。卧思时绝大多数脑细胞的电活动同步:同时放电,同时停止放电。此时快、慢信息传导都处于最佳状态。人所共知,正常的脑电活动是思维过程所必需的,而大多数细胞的共同动作可促使大脑的内在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思维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卧思的灵感常常出现在片刻之间,所以需要

14、尽快笔录,否则灵感将与你失之交臂。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的一生有近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把握卧思这一思维机遇,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2010/5(下),有删节)5下列关于 “卧思”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卧思和睁眼思维、梦思维的工作大原理既有相同也有区别。B卧思游历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是通往无意识教育界的捷径。C卧思是排除外界事物对人脑干扰的最佳方法。D卧思时大脑的内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段中用巴尔扎克和齐白石的事例,说明卧思可以让人快速获得成功。B第段中数字说明了人脑接受的信息多

15、、接受信息的渠道多。C第段中用40瓦的电灯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大脑消耗的能量大。D第段中引用恩格斯的话,说明了思维对社会的重要性。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有近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可见。卧思是人主要的思维方式。B卧思时效率最高,所以躺在床上把白天学习的知识慢慢回想一遍是一种不错的复习方法。C写作中,思维枯竭,难以下笔时,采用卧思方式,灵感之门就会自然打开。D卧思的灵感是创造的源泉,很多人缺少成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将卧思的灵感记录下来。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朱珠 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

16、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文人画都是文人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的感情产物。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文人画于前期排斥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研究文人画,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已知的画史画

17、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到了文人画的中、后期,他们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想。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大力倡导者。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即借助诗的理性

18、来扩大绘画的表现力。到了文人画的后期,文人画更是将书、画和印章结合在一起。因此历史上许多的文人画家,不但是绘画高手,而且还是书法大家和金石名家。 文人画不但广为吸收一系列姊妹艺术的养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画工们归纳为“吴家样”,广为流传,即是此类影响的典范。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宋代一大批宫廷画家同时又都是文人画家,清初的“四王”直接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 由上述可知,文人画是极具包容性、生命力极强的绘画体系,这也是它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当然,文人画也有其局限性。如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一味

19、地追求形而上,绘画题材不宽泛,以及后期严重的程式化等,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文人画的误解。但是文人画却蕴藏着极为强大的先进因素。它具有包容性,注重画家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有助于新时代的“美育”事业;文人画所创造出的种种意境,或“简淡”或“空灵”,也使承受巨大压力的新时代的人们得到心灵的陶冶,为世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此外,文人画在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我们当代艺术家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文人画必将会以种种新的面目在新时代中继续大放异彩。12.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人画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一批文人或有文人性质的画家的

20、感情产物。 B.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它常常排斥其他画家,只求自娱、修心。 C.文人画不讲究表面的形似,而重在抒发个人情感,画中含有个人的品行、情操以及修养 D.文人画的作者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借画入道,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E.文人画的中、后期,作者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想。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人画地位崇高,在古代绘画史中占据主流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如画工画和宫廷画。 B.文人画融诗、画、书法、篆刻于一炉,许多文人画家诗画兼精。 C.文人画深蕴中国文化精神和艺

21、术精神,体现了中国画的超前因素,当代艺术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养分,并服务于时代。 D.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并且文人画单纯追求形而上,因而绘画题材不宽泛,并造成了严重的程式化倾向。14.文人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4分)15.唐代的王维以“能诗会画”闻名于世,苏轼对他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他的一些边塞诗,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如使至塞上;他大量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更具艺术特色,如山居秋暝。请结合文本和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分析文人画所表现的审美理想。(6分)参考答案:12、B D (B 、“它常常排斥其他画家”不当,文人画只是前期排斥其他画家,同时文人画还有“成教化,

22、助人伦”的作用.D、以偏概全,原文是“大都借助绘画入道”。)13、D( “因而”前后强加因果。严重的程式化倾向也只是出现在后期。)14. 文人画是一个画家、作品及理论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其创作思想、审美理想有的已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文人画广泛吸收诗歌、书法、印章等姊妹艺术的养分,也影响了其他画种,包容性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文人画家具有包容性,注重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并将之融入画中,他们的绘画作品能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思想。(共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4分,)15.文人画家在入仕时,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如使至塞上所赞美的爱国精神。(2分)归隐时,他们

23、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如山居秋暝表现出淡泊宁静的高洁情怀和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2分) (每个要点2分 其中举例1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24、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25、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7.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

26、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最后一段

27、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分)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分) 参考答案:6.B解析:众人:一般的人。7.D解析:A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从而: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D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古今意义基本相同。8.B解析:

28、A前者“助词的”,后者“取独”。B副词,竟然。C前者“介词对于”,后者“介词向”。D前者“连词表承接”,后者“连词表转折。9. C解析:提示: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10.(1)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2)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这是因为士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3)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5.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宇文深字奴干。性鲠正,有器局。年数岁,便累石为营伍,并折草作旌旗,布置

29、行列,皆有军阵之势。父永遇见之,乃大喜曰:“汝自然知此,于后必为名将。”至永安初,起家秘书郎。时群盗蜂起,深屡言时事,尔朱荣雅知重之。拜历武将军。寻除车骑府主簿。三年,授子都督,领宿卫兵卒。及齐神武举兵入洛,孝武西迁。既事起仓卒,人多逃散,深抚循所部,并得入关。以功赐爵长乐县伯。太祖以深有谋略,欲引致左右,图议政事。大统元年,乃启为丞相府主簿,加朱衣直阁。寻转尚书直事郎中。及齐神武屯蒲坂,分遣其将窦泰趣潼关,高敖曹围洛州。太祖将袭泰,诸将成难之。太祖乃隐其事,阳若未有谋者,而独问策于深。对曰:“窦氏,欢之骁将也,顽凶而勇,战亟胜而轻敌,欢每仗之,以为御侮。今者大军若就蒲坂。则高欢据守。窦泰必援

30、之。内外受敌,取败之道也。不如选轻锐之卒,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窦可擒也。既虏窦氏,欢势自沮。回师御之,可以制胜。”太祖喜曰:“是吾心也。”军遂行,果获泰而齐神武亦退。深叉说太祖进取弘农,复克之。太祖大悦,谓深曰:“君即吾家之陈平也。”是冬齐神武叉率大众度河涉洛,至于沙苑。诸将皆有惧色,唯深独贺。太祖诘之曰:“贼来充斥,何贺之有?”对曰:“高欢之抚河北,甚得众心,虽乏智谋,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度河,非众所欲,唯欢耻失氏,愎谏而来。所谓忿兵,一战可以擒也。此事昭然可见,不贺何为。请假深一节,发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无遗类矣。”太祖然之。寻而大破齐神武

31、军,如深所策。深少丧父,事兄甚谨。性多奇谲。好读兵书。既在近侍。每进筹策。及在选曹。颇获时誉。陛仁爱,隆宗党。从弟神举、神庆幼孤,深抚训之,义均同气。世亦以此称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除车骑府主簿 寻:不久B分遣其将窦泰趣潼关 趣:奔赴C唯欢耻失窦氏 耻:可耻D情隆宗党 隆:深厚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宇文深“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布置行列,皆有军阵之势。 时群盗蜂起,深屡言时事。 深抚循所部,并得入关。 回师御之,可以制胜。 此事昭然可见,不贺何为。 及在选曹,颇获时誉。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深

32、性情耿直正派,有器量。才几岁就磊石为伍、折草当旗,令其父亲非常高兴;他父亲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名将。B宇文深在永安三年被朝廷任命为子都督,统领在宫中值宿警卫的兵卒;同时义冈有谋略被启用为丞相府主簿,加授朱衣直阁。C宇文深替太祖出谋策划时指出,若挑选轻装精锐的士卒暗中从小关出击,那么窦泰就束手可擒,高欢的气势也就自然颓丧。D宇文深的谋略令太祖或高兴或肯定,太祖曾把他比作“陈平”。宇文深年少时就丧父,他秉性仁爱,侍候奉养兄长非常谨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性多奇谲,好读兵书。既在近侍,每进筹策。(5分)(2)从弟神举、神庆幼孤,深抚训之,义均同气。(5分)参考答案

33、:参考译文:宇文深字奴干。性情耿直正派,有器量。年龄才几岁,便堆起石块作为阵营队伍,并且折草当作旌旗,布置军队行列,都有行军排阵的阵势。父亲宇文永见到后,于是大喜说:“你生来就这样,以后必定会成为名将。”到了永安初年,宇文深出任秘书郎。当时盗贼成群起来作乱,宇文深屡次谈论时事,尔朱荣很赏识重视他。官拜历武将军。不久担任车骑府主簿。三年,朝廷授任他为子都督,统领在宫中值宿警卫的兵卒。及至齐神武帝率领军队攻入洛阳,孝武帝西迁长安。事已匆促,人多逃散,宇文深安抚部下,一起得以入关。因功被赐爵号为长乐县伯。太祖因为宇文深有谋略,想把他招引到自己身边,谋划计议政事。大统元年,于是启用宇文深做丞相府主簿,

34、加授朱衣直阁。随后又改任尚书直事郎中。等到齐神武帝驻军蒲坂,分别派遣他的将领窦泰奔赴潼关,高敖曹围攻洛州。太祖打算袭击窦泰,众将都认为很难。太祖于是隐瞒这件事,表面上好像没有计划,却单独向宇文深询问计策。宇文深回答道:“窦氏,是高欢的骁将,顽强凶猛而勇敢,作战急于求胜而轻敌,高欢每每依仗他,用他来抵御外侮。现在大军如果开往蒲坂,那么高欢拒守,窦泰必然支援,我军内外受敌,这是自取失败的路子。不如挑选轻装精锐的士卒,暗中从小关出击。窦泰性情急躁,必然来决战,高欢做事持重,不立即救援,那么窦泰束手可擒了。既已俘虏了窦氏,高欢的气势自然颓丧。我们回兵抵挡他,可以取胜。”太祖欢喜地说:“这正是我心中所想

35、的。”军队于是出击,果然擒获窦泰而齐神武帝也退兵离去。宇文深又劝说太祖进兵夺取弘农,又攻取了。太祖非常高兴,对宇文深说:“你就是我家的陈平。”这年冬天,齐神武帝又率领大军渡过黄河涉过洛水,到达沙苑。众将都面有惧色,只有宇文深独自祝贺。太祖诘问他,说:“贼兵铺天盖地而来,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宇文深回答说:“高欢安抚黄河以北,很得众人之心,虽然缺乏智谋,众人都为他卖命,以此自家守卫,别人不容易谋取他。现在高欢率军渡过黄河,不是众人愿意的,只是高欢为失去窦氏感到耻辱,不听劝谏而来。这是所说的忿兵,一次战斗就可以擒住他。这件事明白可见,不祝贺干什么。请借给我宇文深一个符节,发派王罴的军队,拦截敌人的后

36、路,使敌人无一可以逃脱。”太祖认为他说得正确。不久大败齐神武帝的军队,正如宇文深所策划的那样。宇文深年少丧父,侍奉兄长非常谨慎。性情奇异而多变化,喜爱读兵书,在君相左右奉侍时,总是进献谋略计策。等到他在吏部供职,很受时人称誉。他秉性仁爱,对待宗族党人情义深厚。堂弟宇文神举、宇文神庆年幼丧父,宇文深抚养教育他们,情义均如骨肉。世人也因此称道他。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

37、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

38、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39、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功授开府 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 D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仲文乘之,贼

40、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

41、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译文: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3分)译文:参考答案:5D 6.A7D 8B9(1):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说明

42、:断错两处扣1分,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六处扣3分,断错八处扣完。错一处不扣,错三处算两处,余类推。)(附译文:易传中讲,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只一味追求虚名的,必然骄奢傲慢,最终招致祸患。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祸患深重。所以说,“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说不做难以成事。”选自战国策?齐策)(2):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1分,“伪北”1分,句子通顺1分)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装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或“加倍行军赶路”)。(“简”可参考谏太宗十思疏“简能以任之”1分;“伪建”1分;句

43、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

44、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

45、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 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5薄:迫近6.(A 都是“凭借”的意思 。B 表被动;介词,替 。C 代词,他;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一定。)7(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