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123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上饶市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妻子的生日孙春平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妻子问,琳琳来电话了吗?我摇摇头,知道她关心的是女儿的祝福。妻子又问,也没发信息?我说等晚上吧,她白天有课。妻子在工厂里当质量检验员,车间里对打电话接手机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连手机都不配,生活得倒也清静自如。那顿生日宴有些沉闷,妻子不止一次看表,又不止一次问我,你没把手机关上吧?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后

2、来她又让服务员将饭菜打包,说回家去,担心琳琳将电话打进家去没人接。我说,不是有手机嘛,何必?妻子说嫌这儿乱,提起食品盒就走。 那是我们家里格外沉寂也有些郁闷的一个夜晚。妻子坐在电视机前,抓着遥控器不停地调换频道,只是不说话,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她也很少搭话。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她坚决地制止,说:“你贱啊?”夜深,睡下。我将手机一直开着放在枕边,但那一夜,一切都沉闷着,电话没响,手机也没响,我只听妻子不停地翻身,还有她压抑地叹息,直至我沉入梦乡。 清晨,妻子起来准备早点,脸色不好眼圈黑着。我知道她有心事,便不再提昨日的话题。我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以前在家时,琳琳每临自己的生日前三

3、五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作舆论准备。离家去读大学,到了她生日那天,妻子则从早到晚不知要打去几次电话。怎么到了妈妈生日这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呢?我心里也在抱怨,但我不能再火上浇油。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你妈妈一夜未睡好。”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 整整一天,我的短信并没有换回任何反馈。傍晚回家,妻子望我,我把目光避开,她的眼圈就红了。她说从今天起,你和我谁也不要再给她打电话。 这一夜,妻子睡得很早,连电视也没看。夜深的时候,我听门锁有哗哗的响动,惊得急起身披衣,刚刚按亮电灯,身上一直带着家门钥匙的琳琳已经站在我们床前。女儿一手抱着蛋糕,一手提着装在塑料袋里的烤鸭,肩头披着薄薄的雪

4、花,眼里噙着泪水说,妈,爸,我错了,我祝妈妈生日快乐 那一刻,妻子已醒来。她揉着眼睛,似乎怀疑这是不是在梦中。旋即她跳下床,一个劲地拍拂着女儿肩上的雪花,嘴里也是一个劲地埋怨:你这个傻丫头,大老远你跑回来干什么? 你不会打电话呀?你不知道天冷呀?你明天不上课啦? 琳琳只在家呆了两个多小时,后半夜就坐车返回学校去了,她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功课。我送琳琳去车站回来时,妻子又开始埋怨我,说:“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孩子来来回回吃苦受累的,还得白搭多少钱呀?”这哪里是钱的事,你心里热乎去吧。 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因此便说给了许多人。那天,我给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打电话,也说了这件事。

5、没想,父亲沉默了好久,才说,“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16下面两则描写,分别表现了“妻子”怎样的内心活动?(分) 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她坚决地制止,说:“你贱啊?” 妻子又开始埋怨我,说:“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 17完成下面两小题。(分)(1)用四个词语概括“妻子”的心理活动。(2)“妻子”如此看重女儿的生日祝福反映了一种什么渴求?18作品的结尾寓意深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分)参考答案:16既有对女儿迟迟不来电祝福而产生的埋怨,更有想让女儿主动来电祝福的美好期望。既有愿望得到了满足后的喜悦,又有因痛怜女儿而对丈夫的嗔怪。【分。答对

6、、两点各分。】17.(1)焦急(盼望) 烦躁 失望(伤心) 惊喜【4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4分】(2)对亲情的渴求。(1分)18.(1)作品中的“父亲”(可能也包括“妻子”),虽然要求自己的女儿记住父母的生日,但他们是否也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呢?(2)为人父母者,要让子女记住自己的生日,首先自己要记住父母的生日,身教重于言教,对子女的教育,应从自身做起。【6分。答案包括两点,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略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长安陌上无穷树李修文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

7、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

8、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前前后后,我目睹过

9、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

10、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

11、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

12、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遍,又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8. 第与第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9. 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辨析其原因。10. 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和第?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11. 评析作品塑造的岳老师形象。参考答案:8. 第段用“跛”“跟”“问”等动词展现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体现出生活化、情境化(形象

13、生动或具画面感)的语言特征;第段以凝练而富有哲理的议论短句,表达了对反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 9. 前次哭为教学失败而自责自伤,更为小病号不能理解“反抗”而伤感;后次既为离别伤感,更为小病号的成长、为一起用反抗证明自己而欣慰。 10. 标题这一诗句引发阅读好奇,到第段因小病号的答问才出现,同时留下后半句悬念到?段揭晓,便于展现故事原委,在故事的推进中刻画人物,诗句关联的故事蕴含了人性美。 11. 作品通过岳老师为小病号教学、编写教材并由此或悲或喜的描述,刻画了一个用生命之火点燃别人、温暖自己的女性形象。其意义在于:生命之间的碰撞及其能量的正向传递让彼此感受人性的温情,唯有与厄运抗争才能彰显活着

14、的尊严。【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从文中去找相关语段,了解语段特征和语言风格,联系上下文语境、语意和技巧,体会表达效果。本题是比较阅读,需逐一分析。第段是描写性文字,写的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描写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比如“跛”“跟”“问”等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很生活化,突出了内容的画面感。第段是议论性文字,且都是短句,划线句承接“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写的认识。“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是表意重心,突出了对反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根据分析,按要求概括回

15、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答此类题时,要通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描写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的原因。文章第段说“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是一个总括句,点明哭是因为小病号,也是寻找哭的具体情景的线索,提示从文中去找为小病号哭的具体原因。两次哭泣一个在第段,因为小病号死活背不出来诗放言放弃的时候,自己为教学失败和小病号不理解而自责伤心地哭;一个在第?段,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句诗”的时候,表现出了成长和反抗既难舍又欣慰地哭。【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赏析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做此类题,要认真阅

16、读所给句子的上下文语境,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主旨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其在构思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很有诗意,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在第段出现,是在提问小病号背诗时,他只记住了古诗词的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在第?段出现是小病号要离别时。他喊出不会背的古诗词下句后,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见,标题,也就是诗句,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推进情节发展上都起了作用。前面设悬念,这里揭晓答案,展现事情的原委,情节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主题,引人思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7、。做此类题目,要先看作者塑造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多关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和具体情节进行理解;再看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和意义,从环境背景、情节内容、主旨表达以及艺术效果等方面来着眼分析。从文中看,岳老师是一位愿意为小病号付出并为小病号注入“反抗”力量的女老师形象,她和小病号一样都是病人,用生命之火点燃别人、温暖自己。这一形象的塑造赋予作品很大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正能量的传递、人性的温情以及和厄运抗争的精神力量,彰显了生命的尊严。根据以上理解,结合事例简要概括即可。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

18、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

19、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

20、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

21、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文化传统而言,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B. 当今社会,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C. 一批饱学之士总是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浩如烟海、门类繁杂的

22、中国文化的工作。D. 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B. 文章前两段分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C. 文章结尾处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这样写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读者思考,从而解决这些问题。D. 文章第二段对比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

23、一”等保存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 之所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一个成功范例,关键是因为汉语白话文学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C. 晚清至20世纪,中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的事实,增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键问题的复杂程度。D.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才能深刻理解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同时也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参考答案:1. B 2. C 3. A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

24、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有误,见原文最后一句话“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25、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中生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伶官传序欧阳修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x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

26、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后唐庄宗李存勖(音x,885926),山西应县人,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并以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庄宗以勇猛闻名,又长于战略,生前统一大部中国,论五代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存勗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926年死于兵变。宠信伶人至于宠信伶人,李存勖更是花样迭出,本来他从小就喜爱音律,爱看伶人

27、演戏。称帝前,就曾任命伶人做官以致贻误战机。灭梁之后,原被梁军俘获的伶人周匝见到李存勖,向他保举曾保护他的后梁教坊使陈浚做一郡长官,李存勖见到周匝,异常欢喜,对周匝保举的陈浚连人也不看立即应允。由于李存勖的宠信,伶人们出入宫廷内外,傲视戏弄贵族大臣。众人气愤之余又不敢向李存勖告状,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四处的节度使们也争相重金行贿。伶人中为害最深的就是景进。李存勖想知道宫外之事就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大臣对他都很畏惧。同时伶人与贪官污吏又相互勾结,不但使朝廷日益腐败,还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财。李存勖用人不当,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灭亡之路。呜呼!盛衰之理,虽

28、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

29、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C函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 D举天下豪杰 举:用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与其所以失之者 何其衰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

30、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8.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

31、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9.(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旧时称对方的父亲)之志!(3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

32、什么原因呢?(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3分)参考答案:5.BA推究;C用木匣装;D全、普6.B【解析】A代词,他;与“何”组成复音词,多么,何等,表感叹。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7.A【解析】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8.A【解析】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9.(1)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得分点“与”,给;“其”,一定;大意1分)译文

33、: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呢?(得分点:“忽微”,细微的事情,细小的事情,微小的事情,1分;“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1分;“岂”,哪里,1分;大意1分)(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

34、、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

35、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解析

36、】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 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 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 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 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

37、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 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 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 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

38、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南面 B.三宿而至其下宿:夜 C.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 D.舟车冠盖之冲 冲:要害之处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中因汴之余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与其子孙游 剑赀财以送其行C.其深可以隐其孰能讥之乎 D.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

39、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 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B.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 规模日益扩大。C.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 的一篇游园记。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 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19.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3 分)于 以 养 生 治 性 行 义 求 志 无 适 而 不 可 故 其 子 孙 仕 者 皆 有 循 吏 良 能

40、之 称 处 者 皆 有 节 士 廉 退 之 行 盖 其 先 君 子 之 泽 也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3 分)(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4 分)参考答案:16.A17.B18.D19.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 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3 分,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故其子孙”后可断可不断,断或不 断均不扣分)20.(1)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被利益所牵制而不愿退出。(2)我不忍心离开,而徐州的父老也

41、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在那里养老。16.A阳:水的北面17.A 项,介词,依照,根据;/介词,通过,经由。B 项,连词,表目的;C 项,代词,代指买 壁张氏园/副词,表反诘,难道。D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18.D项“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 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19. 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该题主要是要准确理解所给句子的含义,根据

42、大意来断句,另外“故”一般用在句首,也可根据这一标志来断句。20. 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1)“处者”,安居乡野的人;“出者”,外出做官的人;“狃于利”,被动句,被利益牵制。(2)“去”,离开;“莫余厌”,宾语前置句;“于泗水之上”,介词短语后置句;“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 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

43、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 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 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 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 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 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

44、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 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 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 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 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 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 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

45、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 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 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 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6.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莫能名斋记杨简四明杨简,得屋

46、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是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

47、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22、第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 、 、 。(3分)2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得屋于宝莲山之巅 于是榜曰莫能名斋B、穷理窟之幽微 何其立说之无常C、不则事理两融 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D、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 萧然有声24、对第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