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123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颠覆经典为哪般?张德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作为今人,本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对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但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

3、择。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后来,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

4、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

5、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17版)1.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B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机。C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

6、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D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B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求金钱。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参考答案:1.B(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作者赞同从历

7、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反对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属于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包括文化终极价值方面。)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

8、夫妇和,家之肥也。”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

9、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

10、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11、B. 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C. 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家庭才可能成为和谐的整体。D. 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强调了“父慈子孝”是孝道的内容,论证了“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B. 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C. 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D. 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

12、报恩”的品质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B. 西方通过宗教、中国通过家庭培育熏陶,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途径及内涵截然不同。C. 一代代继承祖辈志向、理想、事业、精神和意志是家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D. 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参考答案:1. D 2. C 3. B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词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错误,原文是“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

13、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不能推断就是在汉唐时出现的;同时,“宋朝以后比较严重”,不能说明“宋朝是最严重的”。B项,“丰富”错误,应是“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C项,原文说“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可见,每个成员只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结构。C项第一段总论中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三个方面论述协调之道、“孝道”和“夫妇之道”对家庭和睦的作用。3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选项中表达的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内涵不同意思错误,此表述与文中“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矛盾。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明年还种棉花王生文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

15、不来呢?”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

16、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姑娘,亏不

17、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

18、真切切- 再赶紧也要四天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

19、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可是,婶可是什么?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原文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了棉花成熟时裂开的景象,同时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桂枝的动作和心理,表现了她因担忧没有足够晴朗天气晒棉花而焦急的心情

20、。B. “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桂枝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种棉花很麻烦,拖的时间也长,而种玉米可用机械收割,方便得很。C. 小说中的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一方面交代了桂枝焦急盼望连婶和明年再也不种棉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桂枝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D. 小说结尾交代,桂枝决定“明年还种棉花”,主要是因为连婶家境不好,需要帮助;并且,桂枝曾顺着连婶的心意答应再种棉花,不能失信。5. 小说中的连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最初发表时,采用的标题是“桂枝与连婶”,你认为是原来的标题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参考答案:4. D 5. 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连婶除了为雇主摘

21、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 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能吃苦耐劳:连续多年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棉花的采 摘任务,起早贪黑,一连十多天。讲诚信,重情义: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 为了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理解有加。 6. 观点一: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好。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桂枝明年还种不种棉花而展开,当然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加切题。“种棉花”贯串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能制造悬念,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观点二: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桂枝和连婶,一个是雇主,一个是雇工,故事围绕这两个身份不同的

22、女性展开,因此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桂枝和连婶之间不是冷冰冰的雇与被雇的关系,而是相互帮衬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桂 枝与连婶”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对人与人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反思。【4题详解】试题分析: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棉花”,突出表现的是她在感情上是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

23、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朴实善良,做事实在”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讲诚信,重情义”“能吃苦耐劳”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

24、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二、

25、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

26、:“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

27、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休祠房,椎牛呼饮 椎:椎打B. 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C. 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 峙:对立D.

28、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5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C.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

29、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2)既而

30、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5分)参考答案:4 D 5 A 6 B(乱象中的崔光远表现出来的是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且同罗叛离安禄山,也不是擅自行动)7(1)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用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都人”“火”“辇”“至”各1分,句意1分)(2)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沈饮”“阴约”“无状”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来到灵昌。他勇敢果断任性,

31、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长官、稽察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来。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

32、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他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

33、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于

34、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28分)宝绘堂记 (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35、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

36、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锻炼:打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寓:寄托 B亦聊以寓意焉耳 聊:姑且C然至其留意而不释 释:解释 D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消失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皆以儿戏害其国 以有尺寸之地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C然为人取去 为天下笑 D譬之烟云之过眼 始臣之解牛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

37、不同的一组是( )(3分)A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函梁君臣之首B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忧劳可以兴国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以无厚入有间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C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

38、个中心展开论述。D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6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1)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3分)(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解释加点词:虽然: 难为: 视为止: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参考答案:2.C(释:舍弃、放弃。)3.A(A以:连词,因为/才;B而:表转折;C为:表被动;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C(C形意

39、动,认为薄、轻视/形作名,没有厚度的刀;A名作动,涂蜡/用木匣子装;B形使动,使高兴/使兴盛;D形作动,远离/保全。)5.B(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与本文不符。)6.(1)答: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乐趣,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虽:即使,1分;尤物:特别的事物、珍奇的事物,1分;病:祸害,1分。) (2)答: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惟:只、只是,1分;恐:担心,1分;“不吾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3)答:即使这样;下刀或处理;因为。(4)答: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

40、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害。(以为:把当作,1分;始:才,1分;速:招致,1分。)(5)答: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忽微”,形容词作名词,1分;状语后置句,1分;“于”表被动,1分;“岂独哉”:难道只是吗,1分。)【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

41、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喜欢编织毛羽。嵇康为人旷达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值得喜爱、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改变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些都好比是因为小孩子玩的把戏而害了自己的国家,给自身招来祸患。这就是沉溺于外物所带来的祸害。当初我年少时,也曾经喜爱这两样东西。自己家里收藏的书

42、画,(我)只怕失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怕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轻视富贵而看重书,轻视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了自己的本心吗?从那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收藏它,然而被人拿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给我造成祸害。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

43、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但愿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6. 选读阅读理解(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1)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立而道生 道:道义B. 孝弟也者 弟:敬爱兄长C.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济:周济D. 能近取譬 近:从近处(2)

44、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犯上作乱的人就少,从齐家到治国都能因此获益。B. 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已经超出了仁的范畴,只有尧舜那样的圣人才能够实践。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了孔子“竭诚为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体现了这种思想。D. 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3)时至今日,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仁”对维持社会的稳定、生存和延续仍有积极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5、。(4分)参考答案:(1)A(道:做人的正确原则)(2)B(尧舜其犹病诸: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3)(4分)孔子的“仁”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对于社会稳定、族群的延续有积极意义。理由是:仁的根本建立在人生而有之的血亲之爱的基础上,即家庭交往中的“亲亲”,若能在教育中推行“推己及人”的实践,将“亲亲”扩到与社会交往层面上,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进而 在外就对朋友、对国家尽忠、守信,那么社会的稳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以孝悌为本,以忠恕为方”,把这个作为教育的根本内容,那么作为最小社会单位的家庭能得以和谐发展,更大的社会单位也能获利。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46、. 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微博读写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微博时代的读写离我们的眼睛、嘴巴很近,而离大脑较远;离感性很近,离理性较远;离舆论很近,离思想较远。微博的读写特点,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参考答案:便于交流、传播信息(或便捷迅速等);流于感性,失之肤浅(或缺乏理性等)。(4分,每个特点2分)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真正的知识分子需要有彻底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_。人们在这样的权威面前低下头颅,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能力时,镣铐便丁当作响精神奴隶出现了。苏格拉底说,我们知道的全部,就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世间总有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所有的人必须从他那里接受思想怀疑,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探求真正的思想者就从这里出现怀疑,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思考怀疑一切并非意味着否定一切A B C D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排列句序”实际上就是写作,只不过是“微型写作”而已。既然是写作,就得以写作的规律对待之。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质(即文体),然后在文体大语境的指导下,再注意“事理”“文理”,还要注意文段相应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