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100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无锡市周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

2、”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

3、,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

4、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

5、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 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 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 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

6、有提供依据。C. 我们想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D. 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2. 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 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C. 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 “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 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3.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与国风“采诗

7、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 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C. 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D. 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参考答案:1. D 2. C 3. B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D项错误是,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因而不能作为依据。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

8、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A项错误在于,“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错误在于,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D项错误在于,“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

9、、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错误在于,“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2.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夜晚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

10、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见,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正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

11、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见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的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的奥秘哗啦哗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暮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我身在何处?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中翻腾和飘浮?也

12、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儿童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是我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的地方,是没有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11、简述城市月光与农村月光各自的特点。(4分)12、体会“听见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的含义。(5分)13、作者为什么说城市是一个逃避、没有召见和盘问的地方?(6分)1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1、答:城市的月光:一丸灰白,暗淡,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像死鱼眼睛。

13、农村的月光:飘摇,跳动,同步轻移,牵动着虫鸣和蛙鸣,时间感觉。12、答:作者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农村月光给人的生动、形象、可亲、可感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同时也暗含了与城市月光的强烈对比,表明了作者对农村月光的无限喜爱。(答题关键点:通感、真实、亲切、喜爱)14、答:妙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空灵、清幽、宁静的山村月夜图,同时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与无限的遐想,延伸了文章表达的时间维度和精神空间。(答出描绘的图景与营造的氛围即可。)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狗 事陈忠实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

14、“汪汪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你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

15、长的势头。狗族竟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的竟过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对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狗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养越多,晚上睡觉还做噩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6、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冷暖不同,本是溶溶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在另一山头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里极

17、妥帖于山野之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浪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1任何一篇好的散文都不会无感而发。本文作者之所以对“狗事”感兴趣,专门撰文谈论,这是为什么?(2分)答:这是因为 2在作者看来,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是有区别的,请分别指出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各有什么特点。(2分) 过去的狗:_ 近年的狗:_ _ _ _3本文第四段写“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6分)(1)喊“有人吗”,反映出叫门人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人

18、际关系? (2分)(2)喊“有狗么”,又反映出叫门人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人际关系?(2分)(3)这种问狗与问人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分)答(1) (2) (3)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4分)(1)结尾所说的“世事如此无狗怎成”一句中,“世事”指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2)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 (2)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A作者写自己幼年时“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而“近年养狗却成时尚”是含蓄地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B作者引用的一些带“狗”字的成语或习见语,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歧

19、视狗的成分。C本文第四段写到“狗族”“有的竟过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这是有意把大款、巨星与狗联系起来,是对那些人的奚落。D本文第四段还写“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其中“人却缩得更紧了”是形象的说法,表明人们越发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坦诚地与人交往了。E对那些浪语“将狗全打死”的人,作者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从心里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养狗是一种需要。参考答案:1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或用自己的话,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过去的狗:温驯平等(不分贵贱,不看身份)真诚友好(谦恭友好); 近年的狗:骄横火爆无公德3(1)盼望主人在家,有一种愿意交往的亲切感,反映出人

20、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 (2)担心有狗伤人,有一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即使不是存有隔阂,至少也是存在距离。 (3)往昔先问人,现在先问狗,如同后文所说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4(1)人心隔得太远了(或“无法沟通”;“溶溶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 (2)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的那种淳朴民风的怀念。5B、 D(A含蓄地表明,那些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都市现代人之间沟通减少,感情变得冷淡。 C 原文没有不尊重大款、巨星的意思;E 不能说作者“从心里”认为,养狗是一种需要。而是表现了作者对当前人际关系冷淡的无奈,对贬损自我价值的那类人的指责。)二、 古代诗

21、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

22、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

23、公。(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 吏部,中

24、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 “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

25、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参考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

26、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岂”“进”“退”“若”。故选D。【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故选D。【12题详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

27、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B。【13题详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一旦”某一日、“物议”众人的议论。(2)“释褐”脱去布衣“全”保全。【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

28、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

29、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

30、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

31、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5.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7题: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

32、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5下

33、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刺B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C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坚硬,锋利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B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图穷而匕首见C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以故荆轲逐秦王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7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

34、”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来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参考答案:5 C C项的“坚”,应为“剑插得紧”6、 A A“所”代词,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B“而”连词,前表修饰;后表承接 C“以”介词,按照;后介词,因此 D “乃”前副词,于是,就;后副词,竟然7、 B B项“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错,应是为了衬托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略6.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

35、2分)李疑尚义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

36、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注释:姁姁(x x):和悦貌。 愿士:谨慎老实之人。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借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 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37、 壮烈:勇敢而有气节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我不幸被疾矣 妆成每被秋娘妒 B面发囊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C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吏民,封府库 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12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13把文言文阅读

38、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译文: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译文: 参考答案:9D(“壮烈”强壮豪迈)10A( 被:遭受,蒙受;被:表被动 B 发:打开C 籍:登记入册 D 乃:于是,就)11B A(古)嫌弃厌烦的脸色。(今)体面,面子 C多疑:(古)赞扬李疑。(今)喜欢怀疑。 D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12D(据文中最后一句可知)13(1)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5分) 古文选段参考译文李疑由于崇道义在当时很闻名,只喜欢在他人困难之时去帮助

39、。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小官,得了病,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人们认为他有病会影响自己而疏远他,不让他住。(范景淳)拄着拐杖去到李疑家门口,乞告说:“我不幸得了病,没有人让我住。听说您品行甚高,能够借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吗?”李疑答应了,请他住下来,很快的打扫清洁房子,准备好床铺被盖炉灶,让他住在其中。并(为他)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亲自为他煮粥熬药,早晚放到他手前,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如同伺奉亲人一样。过了不久(范)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大小便失禁沾污床褥,臭气熏天不可接近。李疑每天替他擦洗身子,洗洗涮涮,从来没有看见过他有不耐烦或厌弃的表情。景淳流泪说:“我拖累您了。恐怕我活不多久了,没有什么来

40、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布袋里有黄金白银四十余两,放在我原来住的旅馆里,希望您能亲自去取一下。”李疑说:“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景淳说:“您假使不去拿,我死了以后,恐怕就会被别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李疑就找了一个同村人一起去,拿着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口袋,把黄金白银登记好数字后封好口袋并做好记号。过了几天景淳死了,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买了棺材,把他葬在城南的聚宝山。拿着那个封好了的布袋,寄放到同村人的家里。写信叫范的两个儿子来,等到范的两个儿子来了以后,李疑同他们一起挖出棺材,取回布袋按照登记的数字(把钱)还给他们。范的两个儿子要付伙食费,李推却不受,反而买了很

41、多东西给他们,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赞扬李疑的高尚品德。名士大夫都喜欢与李疑结交。宋学士说,我和李疑交往,知道他的为人。李疑是一个和悦谨慎老实的人,并没有奇伟强壮豪迈的姿态。但他所做的事,却有古代道义和勇敢的风范,这难道可以凭一个人的外貌判断人的才智吗?俗话说:“世风日下,清德之人就表现出来了。”我为现今追名逐利的世俗之风而痛心,记下他的事迹来劝勉世人。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悟,不超过50个字。(5分)李四在乡间小路开车,哼着小曲,欣赏着乡间美景。迎面走过来一位农民,挥着鞭子冲他大喊:“猪!猪!”他摇下车窗探头大骂:“你才是猪!”才刚骂完,李

42、四的车便迎头撞上了一群过马路的猪。参考答案: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不要将别人的善意提醒当成恶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意对即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主要抓住情节变化,“欣赏美景”“大喊猪”“撞上了一群猪”,一系列的变化,提醒我们遇事要耐住性子,注意观察,科学合理接受别人的提醒。8.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对于古代经典,不必因为它承载着

43、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项A但因此既也只有才B可因此既又如果就C但因为既也只要就D可因为既更只有才A. A B. B C. C D. D参考答案:A9.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