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90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红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儒学与科学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势同水火。对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传统文华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

2、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但从本质上说,儒学市一种追求以人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是基础性的。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巷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善以及求善的方式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儒学的可信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鼻血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市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孔子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目的。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孟子认为:“仁之实,事实是也

3、;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董仲舒认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二者都强调知为仁和义服务。朱熹认为:“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相成,以及知服于德。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与所谓见闻者不能生其心”。戴震则提出了“德行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行的基础地位。儒学把明道的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而是把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兴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所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只不过在儒学看来,

4、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正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需要地理学;等等。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向导和规范。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学

5、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本位、名誉本位,而是事实本位、真理本位。树立冲上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尽管离殇上儒学在培育王国科学家冲上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敬事而信的作风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城市态度等。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善的规范。为了 提高研究效率,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适当起手儒家伦理必将大有裨益。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

6、,不作伪;“信”能够引导科学家坚守诺言,保持信誉;“怒”能够引导科学家推已及人,团结同事;等等。(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18日)16.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传统文华与现代科学的关系。B. 在儒学看来,正是因为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所以,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C. 儒家认为,儒学的可信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丹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孔子曾明确提出“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等主张,来强调以德摄知的重要。D. 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与科学

7、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17. 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B. 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最常见的目的: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C. 儒学可以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D. 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已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参考答案:16. B 17. A【16题详解】本题

8、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说法错误,因果倒置,根据选文第段,“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是果,“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是因。故选B。【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原文内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段表述:“尽管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

9、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不是用来证明存在局限性的,而是反面的例子。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提炼概括观点的方法:注意辨析文本中不同的论点(区分“我论”、“他论”)如何辨析?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关注“在排他中提出自己看法(观点)”的情况,即在带有某种否定意味的表述中包含性地提出自己的说法(观点)。学会利用“反思”的方式进行筛选、整合信息,即抓住否定意味的词语、利用“正反相对”原理的判断推想,或者可以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反思”。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严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

10、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农村很多居民对于健康的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因此,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比如食品龙头企业要开展各类工厂旅游、行业博物馆、参观走廊、食品安全公益大赛、媒体开放日、消费者开放日等,打开工厂大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但是企业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国这样一个亿人口的大国,该如何提升食品安全教育?还是要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本,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摘编自范现国谈

11、食品安全教育:建议立法,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有删改)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有删改)材料三: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去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刺激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其实“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高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专家称,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12、“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摘编自刘志勇食品安全认知仍需专业引领,有删改)材料四: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综合治理,食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目前食品行业实行分段监管为主,权责不清,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政策出现“打架”现象。二是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薄弱。部分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难以为食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监控手段。三是食品源头污染较为突出。食用农产品生产中存在不合理使用化肥、违禁使用高残

13、留农药、滥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非法使用生长激素等现象。四是法规政策配套系统性不足,导致部分食品违法案件存在移送难、处理难、打击难等问题。五是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违背法律和道德,随意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同时,消费者个体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了解,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消费时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食品,也使不安全食品具备了生存空间。(摘编自张天任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有删改)7. 关于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没有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B. 许

14、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被动的,往往要到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时才会给予足够的关注。C. 当媒体报道“拼接牛排”事件时,由于对食品安全缺少认知,公众不能准确判断事实的真相。D. 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且缺乏专业的引导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公众需要去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这样能降低购买不合格食品的概率,有助于建立起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B. 如果消费者都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素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C. 我国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下降,迷信进口食品,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食品

15、安全形势严峻,食品污染问题突出。D. 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缺乏维权意识,所以食品生产经营者往往无视法律,随意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E.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价格因素,选取价格低廉的食品,这也侧面说明了消费者食品安全素养不高。9.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AE 9. 从经营者来说,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拓宽开放渠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从监管者来说,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量和技术监控手段,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从消费者来说,要建立食品安全观念,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有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

16、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关于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且缺乏专业的引导”,强加因果。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如果消费者都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素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说法过于绝对。C项,与文意不符,原文是“居

17、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D项,逻辑错误,原文是“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违背法律和道德,滥用食品添加刑等有害物质,同时,消费者个体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了解,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消费时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食品,也使不安全食品具备了生存空间”。9. 试题分析:题干问“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作答时可以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材料一“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

18、养。”“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提升食品安全教育水平,需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木,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材料四中针对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问题,如“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二是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薄弱”“三是食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四是法规政策配套系统性不足”“五是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弦”,同时“消费者个体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了解,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点睛:信息筛选概括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

19、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好望角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

20、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

21、,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

22、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

23、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11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答:12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1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14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

24、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答:参考答案:11.答:(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2.答:2(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

25、。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每条2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13.答:(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每条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

26、答出三点即可)14.答: 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古诗文阅读(27分)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

27、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

28、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7、(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B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C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D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说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A是故圣愈圣,愚愈愚 B吾从而师之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天下云集响应9、(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

29、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B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C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D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10、翻译(6分)(1)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4分)(2)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2分)参考答案:7.D ( 勉励) 8.B 意动用法 A形

30、容词作名词; C使动用法,使朝拜 D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9.C “直到退休后办事都毫无私心”说法错误,正确的是“退朝后不私下议论朝政。”10.(1)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凭借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判断句1分;以凭借1分;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夸大1分;表达流畅1分)(2)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皇帝非常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疾非常痛恨1分;表达流畅1分)参考译文国渊字予尼,乐安盖县人。被太祖皇帝任以司空属下的官职。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太祖皇帝打算大力推行屯田措施,便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

31、当舍弃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皇帝准许了他的奏请。依靠国渊的奏请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

32、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皇帝非常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扬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遣派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你们学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

33、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过后,国渊又被提升为太守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他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行,最后死于任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第5-8题各3分,第9题10分,共22分。)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

34、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复挺者 挺:直。 B声非加疾也 疾:

35、快,这里引申为“洪亮”。C而闻者彰 彰:清楚。 D假舆马者 假:驾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取之于蓝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輮以为轮 斧斤以时入山林C而见者远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36、,使观点更具权威性。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译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译文: (2)作者以“輮以为轮”为喻,用来论证什么观点?(3分)答: 参考答案:5.D(假

37、:借助,利用。)6D(D项“焉”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7C(3分)8C(“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理解不正确,应是“凭借了外界条件”。)9(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1分;“假”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得分点:“定语后置”1分;“上” 1分;“下

38、” 1分;“一”1分。共4分)(2)用来论证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的观点。(意思对即可,3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

39、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

40、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B.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

41、/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C.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D.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 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

42、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C. 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D.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B. 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

43、到处罚。C. 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不久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D. 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2)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译文: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诛)他们毫不宽恕(贷)(2)译文: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

44、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福建安抚使”是官职,“力辞”的主语应是“洪天锡”,“不许”的主语应是朝廷,所以“力辞不许”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不许”后应断开,排除D项。“民作佛事以报”的主语应是“民”,“罢荔枝贡”的主语应是洪天锡,这两件事的主语不一致,所以应该断为“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据此判断出本题答案为C项。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所给选项涉及古代风俗礼仪和官职名称、调动等知识。D项,“行”不是表官职调动的词语,而是指代理或兼任官职。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

45、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无中生有,“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不正确。原文只说“章

46、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并没有明确说到董宋臣等宦官受到处罚。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倚”,依靠;“倚王邸势”,依靠王府势力;“诛”,惩治;“贷”,宽恕。(2)“言”,言论;“果行”,施行;“窃弄”,玩弄;“皆天锡之力”判断句,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参考译文: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丧,守孝期满后,调任潮州司理。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