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85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底乡西山底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锅贴有交情,才有生意。这些年,海爷在生意上结的缘,可谓达三江、通四海、带五湖,自然生意旺、财源广。老街上的一些生意人,瞅准了海爷是个风向标、摇钱树,摇钱树往哪儿倒,这银子就往哪边跑。所以,有人就悄么声地把自个儿的铺子紧挨着海爷的店面开,瞅海爷进啥卖啥,他们也跟着海爷进啥卖啥。老街上,管这号人叫“锅贴”。起初,海爷倒也没上心,都是生意人,若是手指缝里撒几个就能养活几家人,何乐而不为?哪承想,这几年,那帮子小门小户,翅膀硬了,开始胆大心贪,暗中勾结到一块儿,

2、整日围着一个叫夏爷的老“锅贴”,夏爷带着他们造谣、掺假不说,还人五人六地打低价牌,明着压他海爷的价儿了!和李大掌柜合计这事儿的时候,海爷问李大掌柜有啥主意。李大掌柜头一抻、眼一瞪,牙齿咬得咯咯响:“那还用说?跟他拼!咱家大业大,顶多豁出去一年半载的不赚钱,压价压死这帮人!”海爷笑笑,没搭话。半晌,海爷说:“今年南方茶收成不好,价高,味儿也次,这回咱到底进还是不进?南方的茶贩子天天追着我,门口这些邻居个个也都瞧着咱呢。”李大掌柜说:“去年的旧茶还有不少,要么今年就略微进一点,等明年茶价合适时再说吧。”海爷说:“待会儿你到茶贩子那里去一趟,说晚上我请他们吃饭。”李大掌柜应了。第二天一早,海爷门前,

3、一道长龙绵延百步,声如闷雷,彩旗飘飘,散发着淡淡的茶香。大伙儿定睛那么一瞧,嘿,这不是南方茶贩子们的运茶车吗!“锅贴”们贼眉鼠眼地瞧见了,心里头噼里啪啦地响起了鼓,今年南茶那么贵,海爷咋进了那么多的南茶呢?当晚,一帮“锅贴”扎堆凑一块儿,家雀啄米似的低头合计着:“你看海爷这一回跟搬板砖似的一车一车往家里运,咱要不要贴着他呢?”大伙儿吵吵了一阵,最终还是夏爷发了话:“等等看,再等等看吧。”到底是当了二十多年的老“锅贴”,气定、眼尖!果不其然,几天后,“锅贴”们探得一个让他们一蹦三尺高的消息,海爷白天进南茶,晚上却让茶贩子摸着黑把茶车给拖回去,为了不闹出动静,马匹都封着个嘴,蹄子上都绑着布。白天那

4、个阵势,不过是海爷拉着茶贩子们演的一场戏给人看罢了。欢喜之余,“锅贴们”问夏爷:“这茶贩子跟着海爷忙里忙外地演戏,图个啥呀?”夏爷嘿嘿地笑了:“图啥?他们觉得,海爷一买他们的茶,咱们也会跟着买,这样多少能稳住他们今年的茶价。他们以为我们这帮人就跟那水里的笨鱼似的,有饵就上钩?他们喜欢演戏,就让他们演,咱就坐墙头上看热闹吧。”夏爷话音未落,大伙儿哈哈大笑。海爷这边,仍旧白天进、晚上出。如此,忙活了好几天。几天后,茶贩子们一夜之间,突然一起不见了,像是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一个月后,南方的太平天国连打了几个胜仗,把江南的水路全部控死了。接连两年的时间,南方水路不通,生意做不成了。北方类似茶、丝绸、大

5、米啥的,全成了稀缺的玩意儿!不久,就连那卖茶的掌柜,盖碗里头,也就只能漂点锅灰似的茶叶末子。那些个“锅贴”,大腿都拍青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些个南茶放手里。而夏爷呢,更是羞恼得连个门都不好意思出去。可最让那帮“锅贴”敲碎了脑袋都想不通的是,海爷的铺子里,南茶竟然一车一车地往外卖,门庭若市,日进斗金。他哪来的南茶?难不成是南方的鸟儿给运来的?细细打听才知道,当初,海爷白天买茶,晚上让茶贩子运走,人都以为海爷演戏,将茶叶运回去,事实上,晚上运走的茶车里,都是空的。海爷有意布了一个局,给这些“锅贴”看,这叫兵不厌诈!其实,海爷人脉广,早已吃透了南方局势,料定不久,水路一定不通,南茶便更加稀缺,于是请了南

6、茶贩子吃饭,不计成本,独自一口气吃掉了几乎所有的货,还请他们帮忙演了这样一出戏。这些“锅贴”,眼睁睁地看着发财的机会,就在眼皮底下一溜烟儿地跑了,自个儿当初还那么没心没肺地傻乐呵,肠子当时就悔断了好几截儿。年底,李大掌柜抱着厚厚的账本来恭喜海爷,海爷笑笑,说:“生意上的事儿,得自个儿动脑筋,自个儿去开眼界,不能看人家走路。”(选自2016年5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有交情,才有生意”用凝练的语言从情感的角度诠释生意经:因为有交情,老街上的人才会跟随海爷做生意,海爷才知道南方的局势、南茶贩子才会按照海爷的要求去做。B小

7、说对李大掌柜着墨不多,但很出彩,如第一次,小说用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手法,用哪怕赔钱也要挤垮“锅贴”们的生意来表达他对这些背信弃义的人的愤怒。C夏爷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他是资深“锅贴”,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做生意了,所以就纠集一帮人打压海爷的生意,但最终因为不能看透形势在购买南茶上败下阵来。D“第二天一早”一段巧妙地使用了书面语与口语,先用书面语的四字短语表述南茶贩子的车多、场面热闹,然后用口语话的语言表述“锅贴”们对海爷今年购买南茶的不理解。E太平天国在南方打了几个打胜仗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大背景,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就会显得十分虚假,就不能很好地

8、塑造各种人物形象。5小说中,海爷能够最终战胜“锅贴”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6小说在表述海爷买茶的情节时,是如何使用伏笔和照应手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4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5人缘好。海爷因为人缘好,做得生意很大,财源广进。有计谋。“锅贴”们开始打压海爷时,海爷在购买南茶上使用了计谋,让那些“锅贴”们那年没有收到南茶。信息灵。因为人缘好、人脉广,能够吃透南方的局势,并且对时事预测准确。有主见。在购买南茶上,由自己的主见,看清形势后,果断购买南茶。(答对3项即可)6先交代今年南茶的价高、质次,用“锅贴”们静观海爷是否购买照应。

9、先交代海爷白天买茶晚上又让茶贩子运走,用茶贩子晚上的车是空车照应。先交代“锅贴”看到的情况,然后用“锅贴”们最终没有买今年的南茶照应。先交代海爷购买的很多茶,用江南水路不通不能运来茶叶、只有海爷有南茶照应。(每项1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海爷能够最终战胜 锅贴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0、海爷”性格中的优点。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

11、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本文那种获得十字勋章,摘下十字勋章的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

12、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名师点睛】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

13、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伏笔”与“照应”在文中的位置经常相隔较远;伏笔往往是一笔带过,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

14、深陷的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漂亮而潇洒的小伙子啊,一下子就好像老了许多岁!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有气无力地伏在了桥栏杆上。桥下,清清的大马河在黎明前闪着青幽幽的波光,穿过桥洞,汇入了初秋涨宽了的县河里。县河浑黄的流水平静地绕过城下,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他手抚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

15、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他真想一纵身从这桥上跳下去!这一切怨谁呢?想来想去,他现在谁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他渐渐明白,如果他就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去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灭了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县城的灯光先后熄灭,大地万物在一种自然柔和的光亮中脱去了夜的黑衣裳,显出了它们各自的面目。城里已经又开始纷纷攘攘了。一天的生活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它的节奏。高加林望了一眼罩在蓝色雾霭中的县城,就回过头,穿过桥面,拐进了大马河川道。他走在庄稼地中间的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了一种从

16、未体验过的难受。他已经多少次从这条路上走来走去。从这条路上走到城市,又从这条路上走回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土路,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漫长!这也象征着他已经走过的生活道路短暂而曲折!他折一枝柳树梢,一边走,一边轻轻抽打着路边的杂草,心想:他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他呢?他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可是现在他忍不住一下子站在路上,痛不欲生地张开嘴,想大声嘶叫,又叫不出声来!他两只手疯狂地揪扯着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钮扣“嘣嘣”地一颗颗飞掉了。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

17、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听见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

18、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

19、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当高架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顺爷爷是什么时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静静地蹲着,抽着旱烟锅。“爷爷,我心里难过。你先别说这了。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胡说!”德顺爷爷一

20、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如果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不是么,你小时候也吃过我的多少果子啊!你小子还不知道,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德顺栽下的”德顺老汉大动

21、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他自己的人生。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未接受过教育,却像一个热血沸腾的老诗人,又像一个哲学家;那只拿烟锅的,衰老的手在剧烈的抖动着。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节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注】人生以上世纪70年代黄土高原作为故事大背景。把在当时社会中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叉地带”中的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充分。小说节选前的情节概括: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十几年的拼命读书终于体面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却在不久后,被别人通过关系挤掉。在精神危机中遇上初恋巧珍,可在他进城后却又成为黄

22、亚萍(老同学)爱情的俘虏。好不容易在县城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飞翔,却被克南(老同学)的母亲揭发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沉浮,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真正含义。B.文段中对小孩子唱起“信天游”片段的描写,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了高加林为了个人利益卖了良心的行迹。C.结尾句“我的亲人哪”给原本有点暗淡的故事收尾平添了一丝暖色,世上最亲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还是自己的乡亲。D.这篇小说借助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描写,借他人之口反映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复杂心理,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23、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农村人在城乡“交叉地带”奋斗的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抗争精神,文笔诙谐而又细腻。简要概括文章主人公高加林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6分) 德顺老汉是小说中不太重要的角色,却是创作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德顺老汉在节选段落中的人物形象。德顺老汉所说的幸福是怎样的幸福?(6分) 纵观高加林的人生,无论是他的事业还是他的爱情,作者塑造的都是一个悲剧。结合全文,简析高加林悲剧人生的(主客观)原因。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谈谈这样的人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站在大马河桥上的极度悔恨(1

24、分)简易公路上的痛不欲生(1分)听见孩童讥笑后的深沉自责(1分)乡民劝勉后的默然感激(1分)看见德顺老汉的再度悔思(1分)听完教诲后的彻底释放(1分)德顺老汉一辈子打着光棍、无儿无女,却仍旧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1分)他在高加林人生道路遇到坎坷时,用朴实的话语给予了高加林人生的哲理。(1分)他也是一代普通农民的缩影,他平凡没有念过书,却用自己的方式在理解人生,看待人生。(1分)德顺老汉口说的幸福是敢爱敢恨的幸福,(1分)不辞劳苦为自己拼搏的幸福,(1分)学会与人分享的幸福。(1分)悲剧原因:a主观原因:性格过于自尊、倔强、虚荣,没有坚定的信念;(“与巧珍断绝关系”“抛弃了生活的原则”等信息可以

25、看出)b客观原因:城乡巨大的差别乡村在城乡互动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城市文明对乡村的拒绝。(“乡亲说农民去城里的机会太少”、写作背景等信息可以看出)启示:a当时,城乡处于“交叉地带”,城市对于农村是不接纳的。所以,我们必须看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认清正确而又艰难的前进之路。b再稳固的历史也需要前进,再贫穷的地方也需要革新改变;我们要敢于像高加林一样用自信、勇敢的品质向命运、生活挑战。(原因2点,每点2分;启示2点,每点2分。)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兽国黄昏 【美】 艾伯特?马尔兹十三岁的查理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汽车离开,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

26、落在汽车顶上,爆炸开来。查理满意地笑了,又抓起雪去做第二枚手榴弹。他是个矮小结实的孩子,面色苍白。他一心盼望能买些糖吃。他有个法儿能把一块奶油糖吃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把糖放在舌头上去舔。他还想要不是星期天就好了,因为星期天工厂都关了门,他家周围冷静得像一片墓地。他一口气跑到家里。“妈,给我三分钱,行不行?”话里含着命令的口气,“有人掉了钱在地下道通风孔里。要是我有几块橡皮糖就能把它粘上来。”法仑太太给了他仅有的两分钱,说:“这两分钱你也得还我。”“没错。”他已经忙着找绳子去了。“唉,真是,”他妈妈说,带着他听惯了的久经患难的哀叹声。“从前,你向爸爸或我要一分钱,我们就会给你五分钱,你要五分钱就会

27、得到一毛钱。可现在你爸爸残废了。赚钱虽少,他已经感激不尽了。”在公共汽车停车牌旁边,他伏在冰冷的铁格子上。水门汀的沟底上布满了垃圾、雪和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他开始把贴在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寸一寸地挪动,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橱窗的影子也在他脑中闪动。他看到了那枚银币。他紧闭着的嘴唇上带着微笑,他把绳头儿绕了好几道,打了个结,于是把嚼得又软又湿的橡皮糖的橡皮胶缠在结上,又把底面弄得宽宽的、平平的。然后再把橡胶放进嘴里最后湿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放到沟底去。他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有人从他背后走过来,生得痩小,衣服破烂,约四十五岁。查理还没看见他就听见他的声音了,那人呼吸很吃力,仿佛在沉重负担下挣扎似的。查

28、理匆匆望他一眼,又集中力量去做最困难的工作。那人默默观望了一会儿,在查理身边跪下去,用沙哑的声音说:“咦,五角钱哩?”他低头望望那摇摆在钱币上面的绳子。“那么搞太费劲,是不是?”他轻轻问道。查理没有理他。“天这么冷,橡胶当然马上就冻硬了。”他说,“而且天渐渐黑了,你得有顺手的工具。”那人站起来往四下迅速扫了一眼,一个人都没有。他后退几步解开大衣,他上衣里有四根皮带系牢的细竿子,他熟练地把它们接上。最末一根尖端还有小小的吸盘。他走上前很利落地把竿子插入铁格子,跪下把竿子伸到沟底。“我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他若无其事地说,“另一种办法是用胶油,用胶油连镯子都能粘得上来。”“滚开!”查理用

29、左手死拖那人的手臂。“滚开!”那人把他挡开,一面哑声地笑,很无趣地。“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弄不上来。何必留给别人来捡呢?”查理站起来,走到那人背后,照他的背心猛踢一脚。那人痛叫起来。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岁,但两人都矮小、枯瘦而倔强。那人前后左右瞟了瞟那寂无行人逐渐暗下来的街道。“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他突然问,“你以为我乐意和你这样一个小孩子争夺这五角钱吗?”可是一颗几乎被捏得变成冰块的雪球正打在他额上,他用一只手按住了头,又痛又气,快要哭出来。“天快黑啦。没有顺手的工具,你弄不到手,我和你平分吧。”现在那人在哀求了。“不干!那钱是我的!”查理气得浑身发抖。“老天爷,我总得分一些呀!”那人叫道,声

30、音都给羞愧和痛苦弄涩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孩子。我一整天什么都没有找到,你一定要分点给我,说什么也得分!”“不分!”那人摊开了两只手。“你这孩子!”他绝望地喊道,“如果你大十岁的话,你就会明白了。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查理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冻得青一块白一块的脸上满是怒容。“要是我大十岁的话,我就会把你的脸打扁。”那人痛苦地弓下腰去捡起竿子。他手按着背心,脚微跛着走了开去,不禁哭了起来。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亳无表情。天已经黑了。(有删改)【注】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查理用含命令的口气向母

31、亲索要三分钱,表现了查理的蛮横无理;而母亲法仑太太要求儿子归还那仅有的两分钱,则表现了家庭生活的拮据。B. 查理把贴在停车牌旁边冰冷的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点点地挪动着,他看见五毛钱后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的面包也在诱惑着他的胃口,说明查理急于用这即将到手的五毛钱来改善家里的生活。C. 当约四十五岁的男人捡起竿子哭着走开时,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冷得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毫无表情”表明查理不想表露出胜利的喜悦。D. 兽国黄昏是一篇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无论是其具体的情节安排,还是每一处精致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而准确的。E. 小说从小空间的铁格子四周、短时间的黄昏、极少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和穷人生活的小插

32、曲下笔,以小见大,反映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生活。(2) 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对查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3) 请分析概括文中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形象特点。(6分)(4) 有人说查理是被社会扭曲成的一只野兽,也有人说查理体现了男孩儿的天性。你同意哪种看法呢?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1)DE(2)展示查理心理的荒芜和冷漠,为下文他的行为做铺垫。 巧点自然环境的雪,为后文查理用“几乎被捏得变成冰块的雪球”打人的情节埋下伏笔,并强调了冰冷的主题。 突出经济危机时期百姓饥饿、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渲染萧杀阴暗的时代特征。(答对一点得2 分)(3)他是一位在沉重负担下无奈挣扎的成年人

33、。他贫困、衣服破烂,和小查理一样矮小瘦弱, 落魄到以捡钱为生的地步,甚至为五毛钱而与小孩子争抢。 他聪明而又狡猾。为了能在沟 底捡起钱他做出了专门的工具;和查理争夺五毛钱时,他在行动和言语上又使尽了办法。 尊严被严重毁弃的可怜人。 他谨慎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为了占有五毛钱和小孩子和气地商量,但最终只落得微跛着脚哭着走开了。(答对一点得2 分)(4)观点一: 查理是一只被社会扭曲成的一只野兽。 饥寒交迫的生活使查理只剩下物欲的追求。 如他一心想着吃和钱。 经济危机使他变得如野兽般冷酷无情。 他本是处在懂得爱与同情的年纪,此时却被逼成了有着野兽般狠毒心肠的人。社会把他变得野蛮并充满暴力。在利益面前

34、,他会向对方施加暴力攻击等。 观点二:小说体现了查理作为一个男孩的天性。他天性纯真,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与物 质的想法与追求。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下,小孩的表现无可厚非。 查理虽不懂得爱与同情,甚至对人冷漠, 但这是一个无知男孩的自然表现。 面对既得利益,他会去争取并保护自己,即使用暴力攻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查理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男孩子的心理。 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合理、充分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僧虔少时,群从并会,客有相之云:“僧虔仕当至公,余人莫及。”及僧虔弱冠,雅

35、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吴郡顾宝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飞白以示之。宝先曰:“下官今为飞白屈矣。”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携诸子侄。时兄僧绰为人所害,兄子俭中涂得病,僧虔为废寝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宜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转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请假归,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

36、衣去耳。”佃夫使御史中丞孙复奏僧虔,坐免官。寻以白衣领侍中。元徽中,为吏部尚书,寻加散骑常侍,转右仆射。升明二年,为尚书令。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多违正典,僧虔上表请正声乐,高帝乃使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受命,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武帝即位,以风疾欲陈解,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及此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我若复此授,一门有二台司,危矣。”乃固辞,上优而许之。客问其故,僧虔曰:“吾荣位已过,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贻官谤邪?”俭既为朝宰,起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入户。俭即日毁

37、之。俭每觐见,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永明三年薨,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简穆。(南史王僧虔传)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B.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C.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D.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

38、/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B. 飞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为“飞白”,也叫飞白书。C.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舍人起初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南朝时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参预机密,权势日重,甚至专断朝政。D. 白衣,是古代平民服,因此白衣多指平民。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

39、生、黎元、氓和足下等。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僧虔长于书法,广受称赞。宋文帝赞扬王僧虔题在扇子上的字写得比王子敬好,王僧虔所做的飞白也使吴郡狂人顾宝先折服。B. 王僧虔兄长去世,代育其孤。他不仅在王俭生病时尽心尽力照顾他,而且经常用前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C. 王僧虔博览文史,重视礼乐。他能辨识出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是周官缺少的部分,还建议朝廷礼乐采用符合正典的音乐。D. 王僧虔行事低调,屈己自容。他和王俭身居高位,王僧虔辞官以回避皇帝的猜忌。王俭为他所修的房子规格稍过,他竟然不愿进门。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武帝欲擅书名

40、,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2)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参考答案:9. A 10. D 11. D 12. 12(1)孝武帝想独自拥有好书法的名声,王僧虔不敢显露痕迹,常常使用拙劣笔迹书写,因此被孝武帝接纳。(2)我立身一向有自己的原则,哪能委屈心意奉迎这些人?他如果看我不顺眼,我便拂衣而去。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主谓结构不要拆开;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主谓宾结构不要拆开。这段话意思是:还朝后担任中书郎,又调任太子中庶子。世家大族向来大多不做御史,住在乌衣巷的王氏分枝,官位稍低。王僧虔做了这个官,便说:“这里是乌衣诸郎的住处,我

41、也试着在此居住。”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足下”不是对百姓的称呼,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回避皇帝的猜忌”于文无据,文中,僧虔曰:“吾荣位已过,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贻官谤邪?”

42、可见,王僧虔辞官是怕别人说闲话。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擅”,拥有;“显迹”,显露痕迹;“以”,因;“见容”,被动句,“见”,被。第二句中,“有素”,一向有自己的原则;“曲意”委屈心意奉迎某人;“见恶”讨厌我,“见”,我。参考译文: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王僧绰的弟弟。王僧虔年少时,许多人一同聚会,宾客中有人给他相面说:“王僧虔做官要做到公,其余的人赶不上。”等到王僧虔二十岁时,很擅长隶书,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

43、仅仅是笔迹超过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之上。”他当了太子舍人,退避沉默,很少交际。吴郡的顾宝先卓越多奇才,自以为技能高妙,王僧虔便书写了飞白拿给他看。顾宝先说:“下官现在被飞白折服了。”孝武帝初年出京为武陵太守,带子侄们同行,当时他的哥哥王僧绰被人杀害,哥哥的儿子王俭中途得病,王僧虔废寝忘食照顾他,同行的宾客对他进行慰问开导。王僧虔说:“亡兄的后代,不能疏忽,如果这个孩子不能救治,就应当调转船头辞职。”还朝后担任中书郎,又调任太子中庶子。世家大族向来大多不做御史,住在乌衣巷的王氏分枝,官位稍低。王僧虔做了这个官,便说:“这里是乌衣诸郎的住处,我也试 着在此居

44、住。”孝武帝想独自拥有好书法的名声,王僧虔不敢显露痕迹,常常使用拙劣笔迹书写,因此被孝武帝接纳。调任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部,请假回家,宾客因为阮佃夫官居要位,受到宠幸,劝王僧虔应该好好以礼接待。王僧虔说:“我立身一向有自己的原则,哪能委屈心意奉迎这些人?他如果看我不顺眼,我便拂衣而去。”阮佃夫说给宋明帝,便让御史中丞孙敻上表弹劾王僧虔,因而免官。不久以平民担任侍中。元徽时期,任吏部尚书,不久做了散骑常侍,调转为右仆射。升明二年,做尚书令。当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大多不合正典,王僧虔上表请求校正声乐,高帝就让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朝接受天命建立,文惠太子镇守雍州,有个盗贼掘开了一座

45、相传是楚王古墓的陵墓,大获宝物,有人得到了十几片竹简拿给王僧虔看,王僧虔说这是蝌蚪文的考工记,是周官所缺失的部分。武帝即位,他因为得了风疾,打算请求解职,结果调任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到这次授官,王僧虔对哥哥的儿子王俭说:“你在朝中担当重要职务,我如果又被授给这样的职务,一门当中有两个台官,实在危险。”于是坚持推辞,皇上宽容地答应了。宾客询问其中的原因,王僧虔说:“我的荣誉和地位已经过分,却无以报答国家,哪能容许再接受更高的爵位,让别人去说闲话呢?”王俭当了宰相以后,建起了一座长梁斋,规格稍微有些超过,王僧虔看了很不高兴,竟不肯进入斋门。王俭当天就把它拆毁了。王俭每次见他,他就用前

46、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永明三年王僧虔去世,当时年龄六十岁。被追赠为司空,侍中职务依旧。谥号为简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秩满,迁大理寺丞。雍熙三年,大举取幽州,惟清以为兵食未丰,不可轻动。判度支许仲宣建议通盐法,以卖盐岁课赋于乡村,与户税俱纳。惟清奉诏往荆湖诸路详定,奏言以盐配民非便,遂罢。使还,上又问民间苦乐不均事,惟清言:“前在荆湖,民市清酒务官酿转鬻者,斗给耗二升,今三司给一升,民多他图,而岁课甚减”。诏复其旧。未几,出为京东转运使。会募丁壮为义军,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矣。”三上疏谏,繇是独选河北,而余路悉罢。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历户部使,改度支使。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淳化三年,迁给事中,充盐铁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