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八都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黄艾禾北大因为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巴结是为了日后自己仕途的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
2、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任文科学长。
3、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独秀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独秀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元培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这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
4、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
5、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出来。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1919年5月4日当晚,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
6、此确立了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选自新闻周刊2006年第5期,有删改)19请分条概述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北大的措施。(4分) 20本文第段写的是蔡元培引进陈独秀和胡适的事情,如果把这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写引进这两个人,写法有何不同?(5分) 21请贴紧文本,谈谈蔡元培的学识与人品。(6分) 参考答案:19答:(1)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八字治校方针,吸引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 (2)成立各种社团,倡导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形成师生之间民主自由的风气。 (3)学习国外大学管理经验,实行教授治校。 (4)支持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
7、新文化运动。20答:(1)不好(1分)。要是删去就没法体现其唯才是举,不重学位和资历(1分),有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1分)的特点。(2)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1分),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来写(1分)。21答:(1)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2)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3)他热爱学生。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片赤子之心等。(4)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每条2分,答出其中的3条即可得满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
8、,回答14-17题。(22分)江南落雪古清生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有一种惊喜。
9、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是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
10、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了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们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呜叫,亦悠然而缥缈。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
11、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冰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摘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14. 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
12、小雪,有什么作用?(4分)15. 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6分)16. 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点。8分)17. 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4分)参考答案:14. (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2)突出江南小雪带来的生机与绿意;渲染温馨氛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每点2分)(4分)15. 江南雪景有着静谧、纯洁的特点,用来衬托作者宁静、安适、悠然的心境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特点各2分,作用2分)(6分)16. (1)点面结合。先分点描写山上、田间、水塘、山村落雪的情景,突出落雪的宁静、纯净、单纯、悠然;再
13、写江南落雪的大写意画面,突出江南雪景的苍茫、飘渺。 (2)动静结合。写山涧有静卧的卵石,也有潺潺的流水;写田野有茫茫的白雪,也有探头探脑的新叶;写水塘,有枯立的荷叶,也有游弋的水鸟;写茫茫群山雄峰耸立,其间也不忘点缀鹿鸣、鸟啼。动态的描写,使江南落雪之景,富有动感和生机。 (3)绘形绘色。作者用大量表现形态的叠词、表现色彩的形容词,绘形绘色,具有形象感、色彩美。用“潺潺”写流水,用“茫茫”写田野,用“袅袅”写炊烟,用“茫茫”写群山,用“悠悠”写山鹰;白的群山,绿的植被,红的梅花:共同组成美丽的画幅。(任选两点作答,手法2分,简析2分)(8分)17. 江南的冬天也是“冷着的冬天”,但由于美丽、纯
14、洁的落雪的点缀显得风情万种,使人心中充满暖意,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落雪冬天的赞美之情。(4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傅雷小传从1932年末一直到1966年离开人世,不管是炮火连天的战争的日子,还是在天灾人祸时期,或是在政治动乱的时日,傅雷几乎就再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他的书斋。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翻译事业中去,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原则,不与周围腐朽的世界相妥协。傅雷一生的功绩,就是把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他以自己的天才丰富了中国的当代文化,其作品在当时及以后都对青年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傅雷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在致
15、罗新璋的信中说:“文字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当时自认为满意者,事后仍会发现不妥”, 在动手翻译之前,他总是把原著看过四五遍,弄懂弄通了,领会了其中的神韵、风格,这才开始译。遇上不懂的地方,他从不敷衍,从不马虎,往往先写信向法国友人请教,弄明白了,才往稿纸上写。傅雷的朋友刘抗先生有一段回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傅雷性格的另外一面。刘抗回忆说,“我新婚之夜,他乘我们酒楼宴席未散,先行潜入新房,把香粉倒在烟灰缸里,把衬衫吊在天花板上,把皮鞋挂到窗外去,把唱片藏在绣枕下令人啼笑皆非。”这和一般人心目中傅雷的严肃形象是不同的,但这也是真实的傅雷的一个侧面。傅雷还是孤傲清高的。施蛰存说他如干柴烈火,可以一
16、怒而死;杨绛写他在54年全国翻译者大会上,身未到场信到场,指摘一通同行的专业瑕疵,虽不点名也把有的译作的主人气哭了;他跟刘海粟翻脸也是,怨刘海粟没有厚待一位美专的学生,盘剥人家的酬劳。这些都是稍谙圆熟委婉的人就避免的纷争是非,傅雷却过不了那道义之槛一一跟人较劲。傅雷对待孩子虽然严厉,却是出于爱心,所以在他发现傅聪在音乐上有天赋之后,便积极培养他,先后为他请了几个钢琴教师。傅雷也只是到了后来才明白,他是把自己童年时经历的一切,自己的孤独、痛苦以及过重的期望都挪置在了傅聪的身上。傅雷也剖白过自己这种脾气的缘由:“对善恶美丑的爱憎心极强,为了一部坏作品,为了社会上某个不合理现象,会愤怒的大生其气”在
17、建国初期,傅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热情所鼓舞,曾经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之中,正是这个时候,他出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作协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但是在1958年4月,上海作协整风时他被划为右派分子,虽然在1961年被“摘帽”,但这极大地挫伤了傅雷的热情与积极性。从此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书房,拿起了笔,重新开始了翻译的事业。1966年傅雷夫妇未能躲过时代的风暴,因不堪红卫兵侮辱,选择了自尽。中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在漫漫黑夜中离开人世。5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是想起这个风声鹤唳的年代中典型知识分子?我们觉得,傅雷家书里一句话解释的恰如其分:“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任何时代,“赤子
18、孤独”都是可贵的。(摘编自李云雷听傅雷讲艺术、王丹阳赤子的孤独:50年后忆傅雷等)相关链接傅雷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有用毕生精力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梁实秋。草婴先生在翻译俄罗斯文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而傅雷从事的是法国文学的翻译。傅雷的译文集现在有十五卷,500万字,这是他毕生的劳动成果。但在傅雷的著作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傅雷家书。(叶永烈解读傅雷一家)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书斋中走出来,投身于社会运动,最后又回到书斋中,傅雷一生几乎都幽闭在书斋中。这些经历和傅雷的性格只适合平凡恬静的生活息息相关。B. 把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
19、、梅里美的名作翻译成中文是傅雷一生的大功绩,这些译著丰富了中国的当代文化,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青年。C. 从翻译名作到出任要职,到最后自尽,傅雷一生起伏跌宕,他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几十年笔耕不辍,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翻译事业中去。D. 傅雷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他毕生的劳动成果有十五卷共500万字的译文集,翻译界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有用毕生精力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梁实秋。5. 结合材料分析傅雷先生多面的性格特征。6.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4. A 5. 严谨执着,翻译工作方面。天真幽默 孤傲清高 严厉又充满爱 6. 傅雷是一个追求纯
20、粹执着理想的人,他不顾世俗虚荣,在寂寞的书斋中默默耕耘,留下了500万字的译文集和专著傅雷家书,创造了一个内心自由,充满爱心和刚正的世界。这句话既是他一生的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尊敬和赞美。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又回到书斋中”是时代的原因。5.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材料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傅雷多面的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审题,答题关键词“哪些方面介绍”“ 简要说明”,2-3节翻译工作方面,严谨执着;4-5节为人处事方面,天真幽默而又孤傲清高。6节教育孩子方面,严厉又充满爱。点睛: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
21、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22、“文中说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从句子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入手,重点理解“孤独”“创造一个世界”“赤子”的含义。答题注意结合文本。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徜,字正言,平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
23、建坊,徜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
24、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徜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注】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言路:言官。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
25、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B. 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C.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务的机构。D. 拜,有“授予官职”之意,在文中含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26、正确的一项是A.李徜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B.李徜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C.李徜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D.李徜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7. 翻译下列句子。(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3)
2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参考答案:4. C 5. D 6. B 7. (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李徜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李徜贪污受贿。(“按”“憾”“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御史按陕西者”定语后置1分,大意1分)(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耆硕”“雅”“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3)君子犯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了,人们都看见;改正了,人们都敬仰他。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言标志性词语。在本题中,抓住“大理卿”“高拱”“徜”“事”这些关键词即可断句。技
28、巧点拨: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根据上下文,先大致断句,然后找出本句中的专有名词,尤其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句首、句末语气词来进行初步划分,最后比照选项进行选择。5. 试题分析:“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一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不含“升任”之意。“出、左”一般表示贬官。技巧点拨:考常识,关
29、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先将本题中的实词在原文中的含义与题枝比较,重点分析不符合的选项。在根据自己的文化积累来判断。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按:巡视;憾:痛恨;讽:劝告。“御史按陕西者”定语后置。推毂:推荐;耆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寝:搁置。过:动词,犯错。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30、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要添加相应的成分,同时正确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2)句中的“推毂”、“寝”等是比较难翻译的词语,考生立即了这些词语就比较容易作答。参考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职为行人,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
31、、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李徜,李徜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李徜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李徜替冯保修建牌坊,李徜拒绝不答应。李徜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李徜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李徜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
32、“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李徜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李徜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刑罚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
33、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李徜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李徜改任左都御史。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22分)王筠,字元礼,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尝谓筠:“昔蔡伯喈见王仲宣称曰: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
34、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君。”约于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书之于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云:“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尝恐人呼为霓。”次至“坠石磓星”,及“冰悬坎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筠又与殷芸方雅见礼焉。普通元年以母忧去
35、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太清二年,侯景寇逼,筠时不入城。明年,太宗即位,以为太子詹事。筠旧宅先为贼焚,乃寓居国子祭酒萧子云宅,夜忽有盗攻之,惊惧坠井卒,时年六十九。家人十余人同遇害。筠状貌寝小,长不满六尺。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节选自梁书王筠传)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何所多恨 恨:遗憾B. 以为不逮也 逮:及,比得上C. 无假题署 假:不真实D. 筠状貌寝小 寝:丑陋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不谓疲暮,复逢君筠又与殷芸方雅见礼焉筠旧宅先为贼焚A. 于 以 所 B. 与 且 所C. 于
36、因 之 D. 与 于 者7.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B.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C.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D.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王筠从小就聪明机敏,很小就能写文章,少年时所作的芍药赋文辞优美。B. 王筠在沈约的墙壁上题写了十首诗,都指明事物,描绘出其形状,故不需加题目。C. 对沈约创作的郊居赋,王筠在赞赏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令
37、沈约叹之为“知音”。D. 太清三年,王筠因遇到强盗围攻,不幸落井遇难,家人中十余人同时遇害。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4分)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3分)(2)从哪里可以看出王筠“见重当世”?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参考答案:5. (3分)C假:借助6. (3分)A 于 ,介词,和。 以,介词,表原因。 所,与“为”构成被动。7. (3分)B 8. (3分)C文中并没提及“指出其不足”。9. (4分)(1)你是王公的孙子,我家的书籍,全部送给你。(“王公之孙也”判断句1分,
38、悉:全部1分,相与:送给你1分,句意1分)(3分)(王筠)性情宽大忠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认为高人一等,和刘孝绰一起被当世人推重。(高人:认为高人一等1分,见重:被推重1分,句意1分)(2)(3分)沈约每次看见王筠的文章,赞叹吟咏,认为自己都不如。昭明太子常与王筠、刘孝绰等人在玄圃游赏设宴,太子唯独拉着王筠的衣袖,抚摸着刘孝绰的肩膀说:“这就称作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王筠与殷芸因诗文旨意方正风雅受到礼遇。(答对1点1分,2点3分)【参考译文】王筠,字元礼,是琅玡临沂人。王筠幼时机警敏慧,七岁能写文章。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写得十分优美。长大后,心性纯正恬静,喜欢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开始
39、当官时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任太子舍人,被授任尚书殿中郎。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没有人任郎署官职的,有人劝他还是退避不要去任职,王筠说:“陆平原是东南的优秀人才,王文度是江东独一无二的人才,我能够与古人齐步并驱,哪里会有太多的遗憾。”于是愉快地上任。尚书令沈约,当世人敬仰为辞宗,每当他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他曾经对王筠说:“昔日蔡伯喈看见王仲宣赞赏说:你是王公的孙子,我家的书籍,全部送给你。我虽不聪慧,请允许我附赠这句话。自从谢朓诸位先贤故去之后,平生要好的朋友,几乎都没有了,没想到在衰老之年,又跟你相逢。”沈约在他郊外的居宅建造阁斋,王筠作草木十诗,
40、写在墙壁上,都是直写文词,不加篇题。沈约对人说:“这些诗都是指明事物,描绘出它们的形状,不需要借助题目加以说明。”沈约作郊居赋,构思很久,还不能完成,便邀请王筠看他的草稿,王筠读到“雌霓连蜷”,沈约高兴地拍着手掌说:“我曾担心别人读为霓。”又读到“坠石磓星”,以及“冰悬坎而带坻”,王筠都击节称赞。沈约说:“知音者少,真正能欣赏诗的人几乎没有了,邀请你诵读的原因,正是在这几句上。”王筠累经升迁,任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昭明太子喜爱有文学才华的人,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在玄圃游赏设宴,太子唯独拉着王筠的衣袖,抚摸着刘孝绰的肩膀说:“这就称作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
41、的肩膀啊。”他就像这样被(太子)推重。王筠又与殷芸因诗文旨意方正风雅受到礼遇。普通元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心,服丧超过常礼,因哀伤过度而消瘦,服丧期满后,病了很久。太清二年,侯景侵犯进逼京城,王筠当时不入城。第二年,太宗即位,把他任命为太子詹事。王筠的旧宅先前被贼人烧掉,就借居在国子祭酒萧子云家,夜间忽然有盗贼进攻住宅,王筠惊恐坠入井中而死,时年六十九岁。家人中有十多人同时遇害。王筠长相丑陋,各自矮小,身高不足六尺。性情宽大忠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富有才华名望,和刘孝绰一起被当世人看重。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
42、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43、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
44、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不一般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3分) 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3分)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