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059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大鲸港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心中的芦苇张弛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

2、,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结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飘飘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柔和的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为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地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

3、。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散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

4、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那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19.从全

5、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心中的芦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第段中“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4分)21.第段中,作者说屈原“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中流淌”,请简要说说你对“大寂寞”和“湿湿”的理解。(4分)22.结合本文,说说“心中的芦苇”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6分)参考答案:19.作者写了记忆中的芦苇、文学作品中的芦苇、历史上的芦苇、自己真正拥有的芦苇。这样写熔现实与历史于

6、一炉,写尽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有利于抒写由芦苇所引发的独特情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第一问可摘取第段中的关键词;第二问是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关键点是虚实结合)2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芦苇的纤细和坚韧,芦花的洁白光泽,突出了芦苇的诗意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富有感染力。21.“大寂寞”写出了屈原在自己的爱国主张无法获得当权者采纳的孤独;“湿湿”形象地写出了屈原在污浊黑暗社会中的悲凉(或沉重)心情。22.这是一道探究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落笔:优美而富有诗意,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具有历史意蕴,能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坚韧而有思想,文中的芦苇是人格化了的,寄寓了作

7、者的情感。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从大足(四川一地名)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

8、打针。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

9、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就把

10、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个季节的活力。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象征/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11、。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黄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

12、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两项是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描写了阳光的明艳、小鸟的

13、欢乐、甘蔗拔节的清脆声,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物表现了林徽因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B从大足考察回来后,林徽因因劳累、风寒,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说明野外考察工作是艰苦而危险的。C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林徽因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因为音乐是他们夫妇俩的药品和粮食。D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书籍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从这些书籍中她重新汲取到了力量。E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为她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2)(6分)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

14、要求?(3)(6分)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请简要分析。 (4)(8分)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BE (2)作者采用客观的叙述而非主观的赞美之词。作者直接引用传主的话语,体现语言的客观真实性。(6分)(3)(1)音乐,让她暂时忘掉苦难。(2)诗歌,让她重新汲取力量。(3)爱情,让她支撑生命。(4)事业,让她抗争命运。(1点2分,只要能答出3点,即可得6分)(4)(1)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3分

15、)(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3分)启发:略。(2分)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及分析概括的能力。B“危险”没有依据,原文只是写的野外生活艰苦;E应是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而不是林徽因。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两项是”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防止发生史实表述错误、分析感知不当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是

16、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这是考查传记客观真实的特点。答题关键词“客观真实”,筛选关键,形成答案。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

17、,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传记内容。答题关键词“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回到文中,筛选关键,形成答案。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

18、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本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考生首先表明观点,然后联系文

19、章内容阐述。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古树深情梅洁今年,初春三月,大地乍暖还寒,朋友川儿约我去河南淅川看古树。这是怎样一片擎天立地、沧桑壮烈的生命啊全部被截去蓬勃枝丫的1002棵老树齐刷刷挺立在黄土地上,苍凉而庄严。它们如白发稀疏的老者,高举双臂昂然向天,似呐喊似悲泣,似告别似接迎;它们也如饱

20、经风霜的父亲母亲,伫立在黄土地上,默默地凝视着远方,是在遥望永别的故乡,还是在等待一个殷切的回归?它们更如沉默无言的圣者,在广袤的苍穹下以庄严的气势和难以言说的神韵,向世间昭示着一部无字的历史和亘古的人类命运。每当我靠近或仰望一个苍老、神圣的生命,我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瞧,那棵千年古柳,树身的空洞能钻进一个人;那棵生长了1200年的黄连,主干上伸出的七根硕大无比的枝干,神祇般苍然向天;那棵700年大叶女贞,依然绿叶苍郁;那棵千年银杏,盘根虬曲,遒劲挺立;还有那棵世间的稀世珍宝乌龙木,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80多个品种的古树从100多个即将沉没的村庄抢救而来。“抢救”在这里彰显出怎样的功德和胸

21、襟?!李爱武来了。这是一个从无数的艰难困苦中打拼出来的创业者。这个勇敢的创业者,如今,又勇敢地将几十年艰辛劳作而赚取的资产几乎全部投进了古树园:1000多棵古树、未来五年要陆续投入的移民文化广场、移民纪念碑、仿古一条街、禅院李爱武不是大富豪,近亿元的投资用川儿的话说“押进了身家性命”。这个中年男子没有豪言壮语,他说,“我只是想为父老乡亲们建个回家看看的园子。我这一生若建不起来,我儿子接着建,儿子建不完孙子接着建”漫步在四月古树抽芽长叶的季节,李爱武讲述着每一棵古树的故事,他如数家珍移植那棵千年银杏树时,切割下的树枝树叶,原以为村民们会拿回家当柴烧,谁知村民们一枝一叶都不动。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

22、的神。一位老奶奶走过来抚摸着倒下的树身,泪流满面。她哭着说:你们一定要把它栽活啊!千万不能让它死了啊去年春天,这棵银杏树长得不精神,李爱武担心得寝食难安。他天天在园子里转,有时搭个梯子爬到高处看出了新叶没有;有时拿个放大镜看,发现个芝麻粒大的小芽芽都欣喜若狂;他常常不吃不睡,端杯茶在园子里一转就是大半天?李爱武说,他们每移一棵古树,都要先敬香、放鞭、叩拜,然后对古树说:古树呀,这里要给京津等地调水,马上要被淹了,移民们都走了,现在我把你移到城里去住,那里淹不着说完话才开始动手移植。?他们像呵护神灵,又像呵护老母亲。?他的一句句,让我感动不已;接下来的一幕幕,更是让人热泪盈眶。?清晨,迎着四月的

23、清风,我再次走进古树园,只见满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700多名回家的淅川移民汇聚到了古树园。他们有从青海贵南县和湖北大柴湖赶来的,有从河南几百个移民安置点被接回来的。李爱武从南阳找来了最好的音响,从淅川请来了移民们最爱看的曲剧。戏台就搭在了古树园,台后是巍峨青翠的大南山,台前是千棵苍劲的古树园,父老乡亲的歌声响彻青山树园,也萦绕在静静观看演出的数百位移民的心中。?为了让京津冀豫四省市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汉江水,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自1959年至2011年,淅川县先后两次向青海、湖北及省内移民37万多人。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太多的苦难。?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回来了,回到

24、了古树园。他们一进园就转个不停,急切地寻找儿时村庄的那棵大树。每每找到自己村庄的树,就即刻喊来同村的人,或给古树培土,或全家、全村人站在树前留影。他们给古树鞠躬、磕头,他们在古树前长跪不起?正午,李爱武在古树园里摆上饭菜,700多名移民围着自己村庄的老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爱心?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创举??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故土难离”,什么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村民一个个被移走了,但村民的心并没有移走,依然深深扎在那在熟悉的乡土里,附着在村庄的一草一木上,是那样的固执、虔诚而又深情。?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曲缩写

25、的命运,一处精神的家园。它将与移民同在,与大地同在,与天下善和爱同在。 (人民日报2013年5月22日24版,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叙述李爱武从南水北调工程淹没区抢救古树的义举,主要目的在于抒发他对古树的一片深情,赞扬他的勇敢、无私和大爱,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之情。B本文首先描写古树苍凉庄严的特点,引出李爱武抢救古树、建古树园的义举,接着描写移民在古树园祭拜的动人场景,由树及人,卒章显志,层次清晰。C文中的“古树”是移民的根,“古树园”是移民寄托情感的家园,因此移民不远千里回到古树园寻根祭祖,借由这些古树慰藉自己永别故土的疼痛和思念。D第?段

26、写了移民回到古树园给古树培土、磕头、长跪不起等内容,既展示了古树与移民之间亲密深厚的关系,又表达出移民离开故土家园后的浓浓乡情。E本文语言既生动形象,如“瞧,那棵千年古柳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又极富抒情性,如“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处精神的家园”。15试从技巧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16(1)第段划线句“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的神”有什么深刻含义?(2)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7读了这篇有关“移民”的文章,联系现实,探究搞好移民安置工作最关键的措施应该是什么?并简要阐述。参考答案:14AE(A表述偏颇,本文主要目的在于表现移民的乡土情结。E所举例证不符合抒情性这一特点。)(

27、选对一个1分,全选对3分)15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内容层层递进;运用比喻,把古树比作老者、父亲母亲、圣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古树擎天立地、苍凉庄严的特点。16(1)银杏树见证了村子的沧桑变化,如神灵般庇护着村子和村民;银杏树是村民的精神依靠,体现了村民对银杏树的敬重之情。(2)第?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承接上文李爱武讲述每一棵古树的故事的内容,引出后文村民回到古树园寻根祭祖的感人场景。17答案示例:我认为移民安置工作的关键在于注重移民心理帮扶,给予其精神抚慰,帮助其重建精神家园。国家常因工程建设移民,如三峡工程移民,或因灾移民,如地震移民等。但

28、中国人普遍存在安土重迁的观念,乡土情结深厚。移民搬迁让他们舍弃自己世代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及根植于这块土地之上的精神家园,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里,背井离乡。这就造成了移民心里的孤独感、失落感。因此,移民安置的关键是心的安置。把移民的心安置好了,才能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安居乐业。(观点1分,阐述3分。)(其他角度:切实保障移民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既要保障物质生活,也要给予精神抚慰;政府部门及干部工作应阳光、廉洁、公开和透明等。言之成理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

29、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

30、、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14. 下列

3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B.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魔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C.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D.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电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

32、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B.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C. 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D. 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B. 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

33、他的泗州知州。C. 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D. 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17. 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普如用安请。(2)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参考答案:14. D 15. C 16. B 17. (1)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2)突然与敌遭遇,子良身负

34、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14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应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来点断文句,作出判断。“守弃东平还汴”的意思是“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C项;根据不同事件之间的切分和文言中省略句的特点,可知“欲害之”的主语是“李敏”,“走归宿”的主语是“子良”,它们的前面都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持符者拿

35、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说法错误。虎符的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半合并使用,持符者才有调兵遣将权。【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说法错误,原文“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说的是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36、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自”译为从,“劳来”译为慰问劝勉前来的人,“欲”译为想要的。(2)“猝”译为突然,“被”译为遭受、蒙受,“就食”译为谋生。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

37、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张子良,字汉臣,是涿州范阳县人。金朝末年四方战事兴起,各地纷纷招募军队自卫。张子良率领一千多人进入燕州、蓟州之间,当时农耕已经无法推行,于是聚集州人,以水为屏障,建造舟船木筏,采蒲根、捕鱼来自足,归附的人很多,以至无法容纳。子良统辖定兴、新城两县数万人,到东平府谋生,东平知府收容了他们。时间一久,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传令子良向南屯驻宿州,又向南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子良所部百姓出鸡口,李敏占据州城。子良率领部下投奔李敏,李敏准备杀害子良,子良奔回宿州。于是凭借宿州守将的部众夺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人。夏全发怒,联合徐州、邳州的军队进攻宿州。

38、张子良与宿州守将偷袭夏全军营,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当时金朝君臣被重重包围在汴梁,声援全部断绝,有个叫国用安的人,图谋率涟水的军队入援汴梁,因道路阻塞,军队游移不定无法前进。子良与一名偏将,昼伏夜行,得以进入汴梁,传达国用安的意图。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自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将徐州、宿州授予子良。第二年,子良向汴梁进献米五百石,授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旧设治所于宿州。当时,金朝的政令已无法施行于陕西,而国用安最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徐州、宿州之间,百姓没有食物的,出城拾取野生禾穗充饥,子良命令部下守护百姓,以防止被劫掠。突然与敌遭遇,子良

39、身负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泗州知州检阅军队,准备加害子良,子良与部下十余人于军中生擒知州。百姓不想返回北方的,想到临近州去,子良资助他们舟船,无人敢掠夺他们的财物。戊戌年,张子良率领泗州以西二十五县、军士百姓十万八千多人,通过元帅阿术归附蒙古。太宗任命他为东路都总帅,封以银青荣禄大夫,升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辖原来归顺的军民,进爵金紫光禄大夫。庚子年,授予金符。从战事兴起以来,子良辗转南北,依仗他保全性命的人,不可胜数。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赐予虎符,仍兼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为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号

40、翼敏。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墨子贵义)21. 在文章体例上,论语属于_体,墨子具有_体色彩。22. 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之道的哪个(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21. (1). 语录 (2). 论辩 22. 违背了“知”(智)和“勇”两个方面。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并不是真正的智者,也不是真正的勇者。他们知道自己不能“为一犬一彘之宰”时,能推辞不做,可是在不能

41、“为一国之相”时,却不能推辞不做。这说明他们缺乏自知之明之“知”,缺乏拒绝高爵位显位之“勇”,前后矛盾,虚伪,是伪君子。【2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墨子由小及大、连类比警、逐层推理,重在说理。考生了解论语和墨子的常识就能回答出这两个题。【2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两段内容,理解这两则材料的意思。根据“为一犬一彘之宰”“为一国之相”来解读违背孔子“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之道。从

42、“知”和“勇”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从“知”的角度,墨子认为他缺乏自知之明之“知”;从“勇”的角度,墨子认为他缺乏拒绝高爵位显位之“勇”。【点睛】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1.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面: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2.

43、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因此要长期坚持。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论语?宪问)墨子说:“世上的君子,使他作为宰杀一狗一猪的屠夫,如果干不了就推辞;使他作一国的国相,干不了却照样去作,

44、这难道不荒谬吗?”(墨子?贵义)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

45、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

46、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B.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C.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D.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

47、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B. 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C. 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D. 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以勤不结党营私,为官正直。徐阶担任首辅期间,高拱刚刚被任用,朝中大臣各有依附,互相攻击之时,陈以勤持中立立场,不偏私某人,亦不诋毁他人。B. 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C. 陈以勤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得到皇帝嘉许。后来,在穆宗即位后陈以勤又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D. 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