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040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 衡东县草市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学 究 天 人 道 兼 仙 释 李俊宝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

2、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来。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

3、彭孙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

4、关系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

5、女科最著名,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

6、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驱。(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愿的运动,为袁继咸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B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后受康熙感化,和彭

7、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D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6分)(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6分)(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8、1)选B给2分,选D给3分。解析: A “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 傅山并不是因为是学生领袖才反对宦党暴政。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和“作病极待死一诗”分处不同的阶级,“后受康熙感化”属无中生有,“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亦错,彭孙遹、朱尊彝等人接受了官职,而“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E 侯外庐评价的是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成果。(2)康熙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傅山以老病请辞,并作病级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被“作速起送来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虽奉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但回乡之后,布衣毡帽

9、,自称为“民”。(每一点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涉及信息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拒考试,作待死诗;被送京城,养病园教寺;奉谕授官,未面试;归乡布衣毡帽,自称为“民”。答题时围绕这几个方面作答,并简要分析即可。(3)学以致用,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每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信息集中在第四自然段,梳理结构,归纳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作答:学以致用,天人关系,个性解放。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观点

10、一:个性使人敢作敢为、独树一帜。他誓死忠于明王朝,所以对清王朝的笼络不屑一顾;他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理学,自命“异端”;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观点二:骨气让生命伟岸高大。傅山早年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对清王朝的笼络不屑一顾,他骨气长存,生命尽显华彩;虽自称为民,却在哲学、医学、书法和文学诸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观点三:悲悯能辉映出生命的价值。傅山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他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

11、分,给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和探究文中反映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三个关键词:“悲悯”、“个性”、“骨气”,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在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出个人的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外庐解释道:“这里所谓天、地、人、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但是

12、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得十分明白。”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这些论述比较客观。的确,儒家关注的重点是“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所形成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关注的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提出适应、和谐这样的总原则,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例如,老子中的“三宝”就非常突出,其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

13、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俭”指的是节俭。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契合之处。除了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上的道家对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道家道教的建筑大多依山势而建,不对山体作大的改变,而是利用一些自然形胜建设,常使人产生曲径通幽或者别有洞天的美感。“如宫观及三十六岩等岩庙,大都位于险峰峭壁、人迹难至之处,但其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说的就是道家道教在建筑方面追求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很少破坏自然环境。西方许多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中国道

14、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并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美国学者马夏尔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比起儒家思想,我们对道家思想的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儒道互补”“三教合一”,现象,儒家研究和运用道家思想是很普遍的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节选自熊铁基重视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2018年7月24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

15、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的生态智慧,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道家思想对我们中国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借鉴意义。B.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因为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占重要地位。C.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进而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种生态文 明建设决策是中华民族可续发展的千年大计。D.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加强对道家思想中智慧的研究和开发,合理利用,因而实现“儒道互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文章着重论证道家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借鉴意义。即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中尝试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B.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重点阐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应该重视道家思想中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C. 文章列举老子的“三宝”、建筑上“洞天福地”等中外论据,论证道家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 道家不仅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做了尝试,建筑产生曲径通幽或别有洞天的美感,理论和事实都给以证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侯外庐认为,老子的观点虽然好,但其概念蒙混,含糊不清,人的秩序应该适应物的秩序。B. 陈寅恪说,儒家仅讲人

17、与人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的关系,道教贡献为多,抑儒扬道明显。C. 西方诸学者很早就关注中国道家并给予较高评价,因为道家最早最清晰地表达了生态思想。D. 只有重视对道家生态智慧思想的研究,才能汲取中华文明智慧,从而破解世界生态难题。参考答案:1. D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D项因果关系错误。上述原因得出的结果不应是“儒道互补”,而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

18、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C项老子“三宝”中的“慈”“不敢为天下先”与生态无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项扩大范围,原文为“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B项断章取义,陈寅恪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角度进行比较,而非从两派总体思想比较,并且肯定了儒家“格物致知,殚精致意”,因而不存在抑扬的问题。D项“只有才”具有绝对化倾向,以偏概全。破解世界生态难题需要众多领域、众多方法、众多人的共同智慧和努力

19、。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

20、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

21、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敬”的当代价值对于孔子

22、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

23、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出现的2

24、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

25、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0日,有删改)6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

26、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7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C“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D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B孔子

27、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C在家庭作用愈加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礼”和“仁”的内涵。参考答案:6A(“最早的礼活动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7D(文中没有“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这一说法的依据) 8 D(A项,从文中“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一句可以看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B项,“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和“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是“敬”的内涵发展的

28、两个阶段,前者不是孔子的发展。C项,“血缘关系愈加淡薄”,文中无此意)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9分)定州众春园记【宋】韩琦天下郡县,无远迩小大,位署之外,必有园池台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前人勤而兴之,后辄废焉者,盖私于其心惟已之利者之所为也。彼私而利者不过曰:“吾之所治,传舍焉耳,满岁则委之而去。苟前之所为,尚足以容吾寝食饮笑于其间,可矣。何必劳而葺之以利后人?而使好事者以为勤人而务不急,徒取戾焉,吾不为也。”噫!彼专一人之私以自利,宜其所见者隘而弗为也,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则不然。夫官之修职、农之服田、工之治器、商之通货,早暮汲汲以忧

29、其业,皆所以奉助公上而养其室家。当良辰嘉节,岂无一日之适以休其心乎?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子贡且犹不知,况私而自利者哉!中山之地,自唐天宝失御,盗据戎猾,兵革残困,民不知为生之乐者,百有余年。至我朝而后,始见太平,亭障一清,生类蕃育。不有时序观游之所,俾是四民间有一日之适以乐太平之事,而知累圣仁育之深者,守臣之过也。非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又安及此乎?郡城东北隅,潴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柳数万本,亭榭花卉之盛,冠于北垂。盖今宣徽李公昭亮始兴之,后实废焉。予之来,惧陷其心于不公也,复完而兴之。凡栋宇树艺前所未备者,一从新意,罔有漏缺。又治长堤,凿门西南隅,以便游者。于是园池之胜,益倍畴昔

30、,总而名之曰“众春园”。庶乎良辰佳节,太守得与吏民同一日之适,游览其间,以通乎圣时无事之乐,此其意也。后之人视园之废兴,其知为政者之用心焉。【注】戾:罪过。 百日之蜡,一日之泽:一年的辛苦,才得到一天的放松。蜡,年终祭祀。泽,同“释”,释放,放松。 俾:使。 潴:zh,蓄积。 畴昔:往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远迩小大 迩:近 B徒取戾焉 徒:白白地C农之服田 服:从事D罔有漏缺 罔:迷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前人勤而兴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B皆所以奉助公上而养其室家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子贡且

31、犹不知 吾今且报府D其知为政者之用心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1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有关重修定州众春园的记事,文中说明了重修众春园的原因及修建观游之所的社会意义。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些一心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官员,他们心胸狭隘,明哲保身,不愿为百姓修建观游之所。C作者认为只有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而且通晓百姓情怀的人,才能体察民生之苦,努力使百姓享受太平盛世之乐。D作者认为李昭亮让园子荒废了,有失公心,于是重修园子,希望后来者能从中理解执政者的良苦用心。参考答案:11(3分)D(应为“无、没有”的意思) 12(3分)B(“所以”解释为“用来”)A表修饰,表转

32、折;C“尚且”“还”,“暂且”;D句末语气助词,“到那里、在那里”。13(3分)D(李昭亮兴建,后任时荒废)参考译文 天下间的郡县,无论远近大小,在衙门的外面,一定有园池、台榭等观光游览的地方,来调和四季的快乐。前人勤于兴建它,后来就荒废了的,大概是那些内心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的人所为的。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只是说:“我所应修建的,驿馆而已。年满后就卸任离开了。如果前任所修建的游览场所,尚且足够容纳我在那里睡觉饮食谈笑就够了,何必辛苦地修缮它来使后来的人获利?反而使好事的人认为我勤于为百姓做事且做一些不紧要的事。白白地获罪名,我是不会做的。”唉!那些专注于一己之私以利己的人,他们的眼光当然狭隘而不

33、去做,那些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而且通晓众人情怀的人却不是这样。那官员理政、农夫种田、工匠制作器物、商人流通财物,早晚忙碌地为事业发愁,都是用来为官府皇上效劳和供养他们的家室的。当良辰佳节到来时,怎能没有一天的舒适来休养他们的身心呢?孔子说:“百姓百日的辛苦,才有一天的放松。”子贡尚且还不明白,更何况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啊!中山这地方,从唐朝天宝就失去控制,盗寇占据,外族侵犯,长年战乱,残败困顿,百姓不知道生活的快乐一百多年了。到了我朝以后,才见太平。边塞堡垒一整顿,生物繁殖。(如果)没有季节观光游览的场所,使那四方百姓偶尔有一天的闲适来以太平盛世为乐,并感受历代君主仁德养育的深厚,这是镇守一方的地方

34、长官的过错了。若非那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且通晓众人的情怀的人,又怎么能做到这样呢?郡城东南角,蓄积水流作为池塘,宽广一百多亩,种上数万棵柳树,亭榭花草的繁盛,在北方边陲最突出的。大概是如今宣徽院的李昭亮公开始兴建的,后来确实荒废了。我来了以后,担心使李公的仁心陷于不公,于是重新完善兴建它。凡是以前不齐全的房屋,一律重新考虑,没有缺漏。又修建长堤,在西南角凿个城门,以方便游玩的人。从此,园池的景色,比往日更加倍的美。整体地命名它为“众春园”。几乎良辰佳节,太守都能够和官吏百姓共享一日的闲适,在这园中游览,以懂得圣明之时无所事事的快乐,这正是它的意义。后来的人看见园子的兴废,一定了解执政者的用心良苦

35、。5. 文言文阅读,完成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36、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但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B.两个“以”字

37、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

38、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 参考答案:1.C 2.D 3.B 4.C 5.略1.行李:出使的人。2.第一个“以”,拿;后一个“以”,因为。前一个“之”为代词,代亡郑这件事,后一个“之”起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3.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4.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除南清河太守。零

39、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平原郡有妖贼刘黑狗,构结徒侣,通于沧海。琼 所 部 人 连 接 村 居 无 相 染 累 邻 邑 于 此 伏 其 德 郡 中 旧 贼 一 百 余 人 悉 充 左 右 人 间 善 恶 及 长 吏 饮 人 一 杯 酒 无 不 即 知琼情清慎,不发私书。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每年春,总集大儒卫顗隆、田元凤等讲于郡学,朝吏文案之暇,悉令受书。天

40、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初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酷于用法,琼恩于养人。房延佑为乐陵郡,过州,裴问其外声,佑云:“唯闻太守善,刺史恶。”裴云:“得民誉者非至公。”后有敕,州各举清能。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枉滞,议者尚其公平。迁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级寺忽被盗铜像一百躯,有司征检,四邻防宿及踪迹所疑,逮系数十人,琼一时放遣。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

41、但且还寺,得像自送。”尔后十日,抄贼姓名及赃处所,道俗叹伏。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北齐书卷四六苏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B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C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

42、/无不即知D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事,犹“致仕”,指古代官吏因年老或疾病而退休家居。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了制度。B郡学,指郡国的最高学府。汉代时设立,讲授五经,与太学一起成为全国的两级文化中心。C遭忧,犹“丁忧”,特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丁忧期间,仕宦的官员必须解官去职,守丧三年。D各举清能,指州郡根据当时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制,对孝顺廉洁的人才考察后予以推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

43、明太平。他不仅善于快速破案,还能控制盗贼,为我所用,使治下的百姓无抢掠之忧,郡界安定。B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置梁上并不剖食,打消其他人竞贡的念头;他在南清河郡六年后去职,没有收受任何馈赠。C苏琼理政持平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他在郡内大兴儒学,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务之暇都去读书;他不因执政理念的不同而构陷济州刺史裴献伯。D苏琼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4分)(2)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

44、,得像自送。”(6分)参考答案:4C5D6D7(1)我一人获罪,却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2)寺院的僧人抱怨说不为他们追寻贼人,苏琼让僧人回去,并对他们说:“你们只管暂且回寺,得到佛像自会送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察举制”,是指州郡对辖区内清廉能干的人才进行考察、推荐。难度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

45、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项中错误之处是把两件事说成了一件事,两者混淆了。前者是为灾荒谢绝善意;后者则说的是苏琼“迁左丞,行徐州事”,革除淮禁旧弊,而非“冒着获罪的危险”。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且”表示转折,译为却;“活”使动用法,使活;“怨”译为抱怨。第二句中“推”译为追寻,“谢”译为谢罪,“且”译为暂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出任南清河太守。零县百姓魏双成家丢失牛,怀疑是同 村人魏子宾干的,将他送到郡里。苏琼一经审问,知道魏子宾不是盗贼,就将他放回。魏双成上告说:“府君把贼放走,百姓家的牛到哪里去找?”苏琼不理,秘密巡视私访,另外捉到偷牛者。从此以后,百姓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