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黄冈市三里畈初级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百姓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健身消费蓬勃兴起。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健身除了体育项目外,还有很多内容,大致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主要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则是各类健身服装、装备等。带有大数据处理、云计算、
2、传感器等先进科技手段的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家庭健身中,通过智能化健身器材的引导与辅助,健身爱好者有望大幅增强健身效果。就我国健身产业供给端来看,健身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全民健身、积极参加锻炼,我国居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健身习惯正在稳步涵养中。健身行业虽然总体保持增长,但业内竞争十分激烈。在一线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增长趋缓,一些私教工作室由于同质化问题,生存状况也不乐观,由此引发健身场馆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一些采取会员制的健身房,消费者往往遭遇“会员费用难退还”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预付式消费是投诉热点,健身
3、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投诉数量也较为多发。健身行业想要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更加规范的环境。专家认为,相关监管部门要当好消费者的后盾,让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有维权渠道,健身企业也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对于健身房来说,精细化运营、扩大营收来源非常关键。除了会员的入会费外,健身场馆应增加销售渠道、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多样化服务来增加收入来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健身行业门槛较低,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连锁化、品牌化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那些能提供更专业更多样服务、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人民日报健身消费,规范发展是关键材料二:人民日报健身消费,规范发展是关键材料三:中国目前的健身房市场形
4、态非常类似于过去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由最早小商小铺供不应求的市场发展到后来大规模的超市为主导,细分领域再从超市中再次分离出来,形成便利店零售、水果零售等。然而超市仍然作为主体,细分零售只是作为补充。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客户健身诉求的不断提高,新兴健身房简单的“团操”课与小面积、功能少的现状必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进阶健身用户对专业度的需求。功能更加齐全的大规模健身房仍是主导,小型细分的新兴健身房只是传统健身房的补充。传统健身房利用好自身积累的品牌认知与用户流量,借鉴新兴健身房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新兴技术,市场会迎来新一轮生机。对比具有悠久健身文化及产业历史的美国,可以看到中国健身行业的
5、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目前仍处于成长期,未来中国健身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受制于国民可支配收入,未来短期内健身房市场增长缓慢。但是针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未来健身周边产品及服务会成为新的增长点。2019健身报告:传统还是互联网健身公司,谁是最后赢家?4. 下列不属于健身产业的一项是A. 经营健身房,提供健身服务。B. 专卖各类健身服装、健身器械。C. 专门培训健身房营销人员、健身教练。D. 参加专业跑团,进行健身训练。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2013年起,我国健身人口的规模及增速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反映出我国人民普遍认识到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B.
6、 从统计数据来看,30岁以下的人倾向接受专业健身指导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从总体来看,倾向接受专业健身指导的比例偏低。C. 未来的健身产业发展方向是大规模健身房功能更加齐全,满足进阶健身用户对专业度的需求的小型细分的新兴健身房越来越多。D. 目前中国健身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未来中国健身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直接影响着健身房市场增长速度。6.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健身产业怎样才能做到健康发展。参考答案:4. D 5. A 6. 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避免不良竞争。完善经营模式,增加收入渠道,化解安全风险。完善健身房的功能和规模,满足群众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健身意识,扩大客户来
7、源。运用科技手段,开辟全新市场。【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健身产业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明确“健身产业”包括哪些内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不是健身产业的一项。材料一第二段说“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主要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则是各类健身服装、装备等”,由此可知ABC三项所说“经营健身房,提供健身服务”“卖各类健身服装、健身器械”“专门培训健身房营销人员、健身教练”都属于健身产业;D项,“参加专业跑团,进行健身训练”,这是个人的行为,不是“产业”。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
8、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反映出我国人民普遍认识到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中说“随着百姓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健身习惯正在稳步涵养中”,所以“普遍认识”一说没有依据。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分析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健身产业怎样才能做到健康发展”,然后浏览材料,圈出直接陈
9、述做法的内容,圈出健身产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措施。材料一中,由“带有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传感器等先进科技手段的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家庭健身中,通过智能化健身器材的引导与辅助,健身爱好者有望大幅增强健身效果”可知,要借助科技手段,开辟全新市场;由“就我国健身产业供给端来看,健身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全民健身、积极参加锻炼,我国居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健身习惯正在稳步涵养中”,这说明要加大宣传,增强居民的健身意识;由“健身行业想要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更加规范的环境。专家认为,相关监管部门要当好消费者的后盾,让消费者在权益受损
10、时有维权渠道,健身企业也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可知,健身行业要加强自身的约束管理;由“对于健身房来说,精细化运营、扩大营收来源非常关键。除了会员的入会费外,健身场馆应增加销售渠道、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多样化服务来增加收入来源”可知,要完善经营的模式,增加收入的渠道;由“目前健身行业门槛较低,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连锁化、品牌化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那些能提供更专业更多样服务、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可知,应该完善健身房的功能和规模,满足群众需要。材料三中,由“功能更加齐全的大规模健身房仍是主导,小型细分的新兴健身房只是传统健身房的补充。传统健身房利用好自身积累的品牌认知
11、与用户流量,借鉴新兴健身房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新兴技术,市场会迎来新一轮生机”可知,要把握市场仿写,借鉴他人的优点。【点睛】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并根据材料内容回归选文,找出选文与材料有所关联的内容;第二步,对材料内容及相关联的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全面的判断结果;第三步,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内容,注意有点齐全。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
12、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进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
13、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瀵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
14、,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
15、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
16、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23. 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4. 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5. 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请加以概括。参考答案:23. 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24. 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
17、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 25. 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梳理,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
18、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城市的知音”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意思是说,侯仁之是一个热爱城市、了解城市、研究和保护城市的人。所以,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侯仁之热爱城市的表现,为研究、保护城市做过的贡献,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如第段“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表现出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的热爱之情;“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表明侯仁之研究过的城市很多;第段“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参与保护卢沟桥与莲花池等行动,表明侯仁之为保护城市付出了很多。【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19、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写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开头段的作用有点题, 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照应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等。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了侯仁之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深感迷茫,表现出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想学史“给社会治病”,既写出他转行的原因,也表现出他的爱国之心,突出了人物形象;从传记的角度看,引用弟弟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从结构上看,正因为开头段交代了侯仁之由学医转为学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开头段为下文做了铺垫。【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和作
20、者观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需要通览全文,梳理出侯仁之的优秀品质、学术研究中相关的言与行,然后归纳总结。文章开头第一段就写出了侯仁之转而学史的原因是为了疗救社会,表现出他对国家民族的爱。第段侯仁之认为“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并身体力行,“连续奔赴西北沙瀵进行考察”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和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研究;文章最后两段写侯仁之积极参与保护城市工作,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现实的精神。【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
21、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22、);(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
23、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
24、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已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含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谓“为己”和“为人”?孔子未曾展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 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
25、人之学”。荀子的结论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为己”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 从此,把“为己”释作“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一直为历代经师所传承。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己”,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摘编自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B. 尚书中也出现有“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大
26、禹谟中主张可以做到“舍己从人”。C. 从中华文明史来看,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D. 荀子认为,“为己之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君子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接着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己”一词的真正内涵。B. 文章第二段引用名言,例证翔实,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列举了诸多思想主张。C. 文章围绕“为己”一词,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差异,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D. 从全文来看,中国文化中的“为己”和西方学者眼中的“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 ,
27、不可混为一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中华文化的传承看,孔子、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B. 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这要求人们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C. 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希望个人与他人和谐共生的文化。D. 中华文化探究的核心是人,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参考答案:1. A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
28、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错误,“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第一段说的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文中说的是“需要”,但并非这样做了之后就能达成目的。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29、。.C项,“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剖析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的差异,目的是阐明中国古代典籍中“为己”的精神实质,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30、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孔子、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孔子同老子相呼应”“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文中是说“相呼应”,不是“继承”,而且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不可能继承;B项,“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错误,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并没有说“不考虑个人利益”;D项,“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错误,“不是而是”错误,第三段说的是“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原文使用的是“不仅仅,更是”,包括两者,强调后者,而选项“不
31、是而是”只包括后者。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32、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33、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而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注】孟懿子:鲁国的大夫,“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无违:不要违背礼节。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御:驾驭马车。孟孙:指孟懿子。鲜:少。(1)在第二则语段中孔子为什么一再强调孝道?请简要概括。(3分)答:(2)在第一则语段中孔子列举“生”“死”两件事要阐述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1)人如果有了孝,自然就有仁
34、爱之心,就很少会干违法乱纪的事了。(2)孔子以“生”“死”两件事阐述的道理是: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而且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的孝。可见,按照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5.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
35、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
36、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堂房亲属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笨拙,不擅长C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定罪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雕刻12下列能直接表现韩愈“操行
37、坚正”的一组是(3分)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其辞多叙裴度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A B 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
38、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及师说中的句子。(10分)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3分)(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4分)(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参考答案:11C(因为)12B13A(“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14(1)裴锷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3分。译对“省父” “序”“饯锷”各得1分。)(2)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
39、,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4分。译对“诱厉”、“馆”、“给”各得1分,句子大意1分。)(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
40、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
41、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略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王琚,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时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璟、张仲之等共计。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睿宗立,琚自言本末,主人厚赍使还长安。玄宗为太子,间游猎
42、韦、杜间,怠休树下,琚以儒服见,且请过家,太子许之。至所庐,乃萧然窭陋。坐久,杀牛进酒殊丰厚,太子骇异。自是每到韦、杜,辄止其庐。琚补诸暨县主簿,过谢东宫。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琚怒曰:“在外惟闻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太子遽召见,琚曰:“韦氏躬行弑逆,天下动摇,人思李氏,故殿下取之易也。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太子命坐,且泣曰:“计将安便?”琚曰:“昔汉盖主供养昭帝,其后与上官桀谋杀霍光,不及天子,而帝犹以大义去之。今太子功定天下,公主乃敢妄图,大臣树党,有废立意。太子诚召张
43、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太子曰:“先生何以自隐而日与寡人游?”琚曰:“臣善丹沙,且工谐隐,愿比优人。”太子喜,恨相知晚。翌日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日以诸王及姜皎等入侍,独琚常豫秘谋。不逾月,迁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太子受内禅,擢中书侍郎。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遇休日,使者至第召之,而皇后亦使尚宫劳琚母,赐赉接足。琚自以立勋,至天宝时为旧臣,性豪侈,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阖门三百口。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每徙官,车马数里不绝,从宾客女伎驰弋。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琚宿赃,削封阶,贬江华员外
44、司马。又使罗希奭深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时人哀其无罪。 始,琚为中书侍郎,母居洛阳,来京师,让琚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诌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复扫除也。”琚卒不免。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四)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琚义其为 义:以为义 B. 侍卫何止曰 何:呵斥C. 太子喜,恨相知晚 恨:遗憾 D. 从宾客女伎驰弋 从:跟从2.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琚“敏悟有才略”的一组是( )(2分)至廷中,徐行高视 独琚常豫秘谋 太子喜,恨相知晚 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 太子本有功于
45、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王琚年轻时被权贵赏识,和周璟、张仲之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情泄露后假扮成佣人躲在一个富商家,后来富商给予他很多帮助。B.王琚回长安后,和当时还是太子的玄宗交往甚密,太子每次到韦、杜间游猎,都会住在他家。C.后太平公主谋逆,王琚劝太子先事诛之,荐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与决议。玄宗继位后,提拔为中书侍郎,备受玄宗信任,时号“内宰相”。D.晚年的王琚自恃功高,生活极尽奢侈,他的母亲之前曾经对他有所劝诫,但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权相李林甫倾轧缢
46、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4分)(2)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4分)参考答案:1. D 从:使跟从2. B 显示他气度不凡表现太子对他的器重 表现他对政治迫害的无奈3. B 原文有“自是”。应该是从他们交往之后才“住在他家”。4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1分),并给了他丰厚的嫁妆/财货(1分),王琚也能依靠这些来补充生活所需(1分)。(句意通顺2分)皇帝对王琚特别眷顾(1分),(让他)参
47、与重大政事,当时号称“内宰相”,每次在内阁被召见,看到太阳落山才能够出来(2分)。(句意通顺2分)【附】文言文全文翻译王琚,是怀州河内人。年少时成为孤儿,聪明而且有才干谋略,明晓天文星象之学。刚刚成年时,见到驸马都尉王同皎,王同皎非常器重他。谋划刺杀武三思,王琚认为他的做法是符合正义的,就和周璟、张仲之等人共同谋划。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了他丰厚的嫁妆/财货,王琚也能依靠这些来补充生活所需。唐睿宗登基,王琚自己把谋刺武三思的事情告诉了富商,主人又给他丰厚的资助,让他回到长安。当时唐玄宗还是太子,在韦、杜之间微服游猎,累了在树下休息,王琚穿着儒生的服装来见,而且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