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25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

2、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

3、,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4、。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5、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

6、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

7、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参考答案:1、A 文中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C 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3、B 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

8、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2.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玉米粒有紫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呢?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玉米种皮是透明的,所以玉米粒是什么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是什么颜色,也就是那里含有什么样的色素。糊粉层里的色素属于花青素,根据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紫色、蓝色、红色等颜色。但也有的玉米品种的糊粉层不生产花青素,糊粉层是透明的,这时候玉米粒的颜色就取决于下面的胚乳的颜色。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种品种的玉米粒

9、看上去就是黄色的。也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粒胡萝卜素的含量很低,这时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我们平时吃的玉米,就是不含花青素的玉米,其玉米粒不是黄色就是白色的。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雌雄同株,主要通过风将雄穗的花粉传播到雌穗的柱头上,完成授粉。如果旁边种的是不同品种的玉米,风把花粉吹来吹去,不同品种之间的玉米就容易出现杂交。如果不同品种的玉米粒的颜色是不同的,杂交的后果就有可能在同一个玉米棒的不同玉米粒出现不同的颜色(每个玉米粒各有自己一套基因)。所以在“天然”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要种清一色的玉米棒,反而需要精心挑选、培育。所以我们现在吃的黄色、白色玉米,其实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黄色玉米富

10、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也有的玉米棒子,在同一个玉米粒里就有不同的颜色。例如有的印第安玉米,玉米粒的黄色背景里散布着紫色的色块、色斑、色线,非常好看。之前人们认为,玉米粒的糊粉层是由一个细胞不停地分裂、增殖产生的。一个细胞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例如发生了突变。但是麦克林托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说。以紫色玉米为例,她认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s基因有时会从C基因中跑出来,跳到染色体的别的位置上,这个过程由一个叫AC的基因控制。Ds基因跑掉后,C基因变完整了,又可以生产花青素了,那么这个细胞的后代就都含有花青素,出现紫色。这样产生的玉米粒,它的

11、糊粉层既有不含花青素的透明细胞,又有含花青素的细胞,玉米粒看上去就是黄色中夹杂着紫色。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基因居然会跳来跳去?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麦克林托克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提出这个假说时,很少有人相信。当时的遗传学家虽然推崇麦克林托克的研究,但是对她提出的这个跳跃基因假说(叫转座现象)很是怀疑。直到分子生物学在七十年代有了大进展,Ds和AC基因都被克隆出来,基因会发生跳跃的机理也搞清楚了,麦克林托克的假说变成了事实,得到了公认。同时人们也发现,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涉及很多功能。1

12、983年,麦克林托克独享诺贝尔生理学奖。玉米的美丽颜色里竟蕴藏着一个重大的遗传秘密,被一个孤独的女遗传家揭示了出来。 (新华每日电讯2013. 9. 13. )6. 下列关于“玉米颜色”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玉米粒的糊粉层的细胞在分裂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多种颜色的玉米。B. 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通过风将花粉传播,完成授粉,结果有可能出现同一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颜色不同的现象。C. 玉米粒的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里的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不生产花青素的由胚乳里胡萝卜素的多少决定。D. 细胞分裂过程中,在AC基因控制下,C基因中的Ds基因跑出来,导致这个细胞的C基因完

13、整,就可以生产花青素,产生颜色。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胚,胚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B. 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较不容易变质,白色玉米则营养价值较高,各有优势。C. 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其他生物体都会发生,涉及很多功能。D. “天然”状态下,如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8.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玉米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但是如果糊粉层里有紫色的花青素,那么玉米的颜色仍表现为紫色。B. 玉米粒在分裂、增殖的过程中,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

14、现得越早,跳跃得越快,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C. 如果想要收获清一色的玉米棒,就需要精心挑选、培育,而且不能在旁边种上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D. 一个玉米中,如果它的糊粉层是透明的,同时胚乳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很少,那么玉米看上去为白色。参考答案:6. A(这是之前人们的错误认识。)7. D(A. 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B. 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C. 原文是“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8. B(“跳跃得越快”,原文无此信息,无中生有。)略3. 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江南无雪刘长春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

15、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

16、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

17、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

18、:“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1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19、(3分)答:15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5分)答:16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答:17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答:参考答案:14(3分)答: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多次爬出被窝看雪;梦中的雪景。(本题3分,答出1点1分)15(5分)答: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2分) 16(4分)答: 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1分)形式上:照应题目;(1分)承上启下,从上

20、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2分)17(6分)答: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答出一点2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

21、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诛,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险。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后稍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22、。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鸿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案堵”:安居

23、,“案”通“安”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指责D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当王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

24、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16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4分)译文: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3分)译文: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3分)译文

25、: 参考答案:12、C (让:推让) 13、C(往,到。A况且;将要。B和;献给。D因为;把)14、D都是宾语前置 15、D(原文的意思是“百姓”由于害怕项羽的武力,不得不服从项羽)16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所以”1分,“约束”1分,句意2分,共4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使”1分,“内”1分,句意1分,共3分)()恰巧项伯要救张良,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会”1分,句意2分,共3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 题。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

26、:“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27、,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_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版:筑墙用的夹板,此处指城墙。媒蘖:亦作“

28、媒孽”。本指酒母,后比喻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B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C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D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上元: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灯节。农历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以示庆贺。文中即此意。B市:买卖之所也。(说文解字)也就是市场。后引申为“交易、购买”,例如,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中“市”即为购买。高一语文第4页,共10

29、页C坐:本义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后也指“因犯罪”,文中即为此意。D上表:与前文“轼疏言”中的“疏”、“轼上书论其不便”中的“上书”都是指臣子向君王上奏章。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苏轼上书皇帝说,在元宵节举办灯会,因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故应该撤回诏令。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C徐州发生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指挥士卒修堤守城,最终保全了徐州。D苏轼反映民生的诗被奸臣歪曲,说他毁谤朝廷,苏轼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30、)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译文:参考答案:4C。(“惊”修饰“曰”紧密相联,不应断开;“朝廷知法害民”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不应断开。)5C。(文中“坐”应为“判罚、判处”。)6A。(“晓”的理解有误,不是仅仅让老百姓都知道此事,应是让百姓明白皇帝的用心;也不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取消灯会,而是因为此举百姓会认为劳民伤财。)7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洪水使城墙毁坏。(“吾谁与守”宾语前置,1分;“是”,这里,1分;“决”,决堤,1分;“败”,使毁坏,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

31、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太后、皇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这时新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

32、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

33、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

34、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注】益:增加。诣:往,到去。拔:攻克,占领。解:缓解、宽释。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侥幸得到保存。(节选自史记列传刺客列传)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秦所以尤追燕急者 所以游目骋

35、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以太子丹故也 险以远,则至者少C、其后李信追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秦复进兵攻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6、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答: 参考答案:5、C(3分)(A、的原因;用来。B、因为;并且。C、都是指示代词,这、那。D、它,指燕国;结构助词,不译)6、(3分)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打算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句意对、句子通顺1分,“使使”“之”译对各1分)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决定性瞬间”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理论的核心,是世界

36、上为数众多的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 。 。 。 , 。 。认为在再小的事物上也能发现伟大的主题这本书集中收入了他126张摄影作品它讲求的是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某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达意的画面书中所有照片,都作为布列松自己实践的案例,来支撑这一摄影美学观念在该书的前言中,布列松引用“世上万物皆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ABCD参考答案:A句紧承上文,阐述“决定性瞬间”的具体内涵,“它”这个指代词也具有提示性的意义;句开头“这一概念”紧接句,句开头“这本书”紧接 句,句开头的“认为”紧接句

37、的结尾“观点”,句是总结句放最后故正确排序为:故选:A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镜头 (2分)画外音 (2分)参考答案:镜头在路边,一

38、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地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镜头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画外音有时候,文明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试题分析: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阳光体育运动”工作

39、自从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B. 在泛娱乐化时代,芦山地震最美教师高玉华受到全社会明星般的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C. 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D. “毒校服”事件发生后,上海方面立即回应,责成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实行过程监管,发现问题严厉处罚,认真调查。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A项,中途易辙

40、,应将“自从”放到句首。C项,搭配不当,“看到”和“巨响”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先“认真调查”再“严厉处罚”故选B。【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

41、拆字组词。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B中国目前每年诞生约8千部长篇小说,但能出版和发表的大约只有2千部左右,大量长篇小说严重产能过剩,但即便如此,国内一些作家还在乐此不疲地创作长篇。C西方某些国家宣布,为防止官方通讯、私人通讯以及其他各类型通讯不再受其他国家的监听,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通讯体系。D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参考答案:D【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

42、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解答】A结构混乱,“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可改为“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或是“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B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去掉其一;C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受其他国家的监听”表意相反,将“不再”改为“再次”;D正确;故选:D六、写作(60分,共1题)11.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43、【思路点拨】将“爱”大题小写,比如“母爱”、“师爱”、“友爱”等。构思故事时在“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综合抑扬”三种技法之中选择一种,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与故事的可读性,收到余味无穷之效。下笔前请阅读并借鉴下列文字中的写作技巧:【技法借鉴】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众人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接着纪晓岚高声念出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座宾客哑然失色,只听纪晓岚又念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娘亲。”大家立刻拍手叫好。

44、假如纪晓岚的这首诗换一种写法,开门见山地称赞老夫人和她的儿子,效果又会怎样呢?我想这首诗就会由于缺乏波澜而变得乏味。本诗写得波澜迭起,跌宕生姿,是因为采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短短四句,两“抑”两“扬”,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写出了波澜。抑扬结合与单纯的赞扬相比,扩大了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先借王夫人等人之口,把贾宝玉贬得一文不值;待宝玉出场时,却不料笔锋一转,写出了宝玉给人全然不同的感觉。作者运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文章曲折生动,峰回路转,妙趣横生。第二种方式是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如蚊子与狮子一文,作者先集中笔墨细写了蚊子斗败狮子的壮举,这是“扬”;最后再写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灭,这是“抑”。这种抑扬法用“扬”的消极效应,达到情节的大起大落、章法的大开大合,凸显着曲折变化的情节。又如伤仲永一文,第一段写仲永五岁时“指物做诗立就”,是为“扬”;第二段写仲永“泯然众人矣”,是为“抑”。这里“扬”是引子,是由头,“抑”是目的,达到劝诫警示、发人深省的写作目的。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而产生激人奋进的效果。运用抑扬结合的写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抑”和“扬”的分寸。二是注意“抑”和“扬”的比例。三要注意“抑”和“扬”的适时转换。总之,贵在自然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