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龙岩市高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
2、更伤心了。”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
3、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16简要说说朱阿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4分)17说说“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这句话表现了朱阿怎样的心理状态?请联系小说全文回答。(4分)18小说前面写的动物都是牲畜,可结尾作者却用野猫来作为与德国兵厮打的对象,其用意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6朱阿是一个近乎小丑的形象,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朱阿的一系列活动将情节连缀成一
4、个整体。17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不仅是怕误伤牲畜,而且也是怕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还击射中。18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只取千灯一盏灯乔忠延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小街,街上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从宋朝铺展到元朝,从明代铺展到清代,历经沧桑辗转到了我的面前。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
5、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也有锡做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灯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如同把野兽变成家畜一样,是人类驯服它们的成果。熊熊燃烧的烈火被人们驯化后,乖巧得不仅能够炊饭取暖,还成了驱除黑暗、延长白昼的工具,多么值得称颂的跨越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好在,千灯的魅力并不限于此,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
6、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昆山腔的始成者、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武状元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千灯只是一个现代的名字。这个灵秀的古镇原来叫作千墩。千墩,是物事的记录。据说,昔时的吴淞
7、江畔筑有无数土墩,流经此地时正好是第1000个。千墩的名字就这么顺势而生了。四十年前又一次变更,聪明的人们将口音和灯相近的“墩”改为“灯”了。从此,光灿灿的千灯便敞亮于世了。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敞亮来的?也不是。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老实说,我从黄土高原不辞辛劳来这南国水乡,就是要拜识这颗思想的明星。对于他,国人不会
8、陌生。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曾经叫过绛。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大明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无论谁人招安,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我们这么断言,是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
9、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
10、?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11请分析作者以“只取千灯一盏灯”为文章标题的用意?(6分)12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
11、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3请分析第四、五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1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探究结尾段中“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11(6分)文题如眼,形象地表现本文的中心:千灯有多重文化,而作者只钟爱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2分)是文章的线索,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全文紧紧围绕“只取”、“千灯”、“一盏灯”这三个词展开,一线串珠,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分)题目巧用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千灯”既指江南水乡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许多亮色独具的文化。这样生动形象,吸人眼球,发人深思。(2分)
12、12(4分)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13. (4分)运用设问句式,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分);层层铺垫、巧妙过渡(或:承上启下),由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逐步聚焦到作者要表现的中心上来,表达作者对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的钟爱。14(6分)答案:顾炎武先生有着投笔从戎的气概、决不叛明的气节、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他那仁爱博大的情怀。顾炎武先生的“匹夫有责”思想,照亮“我”愚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顾炎武先生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
13、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三点答到其中的二点,每点2分,答到第四点 2分)3. 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一个人的精彩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己弟子周洋的肩膀,叮嘱她如何独自面对女子1500米决赛。这是李琰赛前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有了周洋的存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非常有希望冲击冬奥会女子l500米短道速滑金牌,毕竟周洋在近两年的国际
14、大赛上表现非常抢眼,连续两个赛季女子1500米世界排名第一位,但在比赛中也常常陷入韩国选手的包围圈,屡遭暗算。只是,如果有王濛和她配合,冠军从来就没落到他人手中,两人构成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双保险”。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第二组出场的王濛被美国选手罗伊特撞倒,却被裁判判罚犯规,彻底无缘1500米决赛。看着王濛摔倒爬起来后无奈地在赛场外道绕圈,周洋有些揪心。半决赛前队长王濛告诉过她别看自己比赛,怕她紧张,周洋没当回事。但看到王濛真的摔了,她一下子就觉得像缺了主心骨,心里不踏实起来。随后在第三组出战,周洋就有点缩手缩脚,好在还是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l 8岁的周洋必须一个人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三
15、名韩国选手的“围剿”,上届都灵冬奥会王濛曾因此落败,仅获铜牌,难道这一幕又要上演吗?此刻,教练李琰心里也没有把握。虽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中国队赛前已经考虑到,她刚刚也告诉周洋在场上的应对策略,要她拼尽全力,不管拿第几都没关系。但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的周洋,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赛场,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要把它想成奥运会。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站在起跑线前,周洋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好几遍。队长王濛摔倒的一幕还在她脑子里重演,她知道自己有些紧张,但从8岁起学习滑冰,不就是为了这一次机会吗?起跑后,半决赛中超越了王濛的罗伊特又在决赛中制造“混乱”,与领先的
16、韩国选手发生身体接触,紧随其后的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身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周洋离这枚金牌似乎越来越远。但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教练席上观战的李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得出周洋是按照赛前既定的战术去滑,但是她真的滑得非常快,而且不停地换位要知道,这是在l500米比赛中很少运用的战术,因为很可能没到冲刺就已经筋疲力尽。可周洋就是拼了命在滑。在比赛还剩三圈的时候,周洋如闪电破空,瞬间冲到了第一位。尽管身后的对手被甩得越来越远,但场上的周洋没有任何减速迹象,只是奋力向前冲。“我脑子当时一片空白,就想着往前冲,别让对手追上。”当用余光注意到自己已经遥遥
17、领先时,周洋像她的队长王濛一样举起双手,放慢速度通过终点,迎接她的是身材娇小、纵情呐喊的教练李琰。师徒二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周洋突然发现,教练流泪了。 “周洋太不容易了!这孩子是默默地发狠,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王濛夺冠军的时候我没哭,这次我哭了。”个性坚强的李琰谈起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眼中依旧有泪光闪动。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创纪录地拿到一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同时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2分l6秒993的时间里,周洋已经用一个人的精彩创造了中国队一连串新的纪录!“这是我的梦想。我特别想拿1500米冠军,”走下领奖台,这个文静的女孩
18、羞涩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就是拿接力金牌。” (选自解放军报2010222,有删改)16. 这则新闻的中心是写周洋夺冠,而文中却多次写教练李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17简要分析这篇新闻速写中周洋的主要形象特征。(5分)18. 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作者没有作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请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16. (4分)以教练李琰的担心写出形势的不利,(1分)来衬托周洋夺冠的不易(1分)。借教练不敢相信眼前情形(1分)写周洋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顽强刻苦(1分)。17. (5分)由“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
19、”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由“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个自信、不服输的女孩。“拼了命在滑”“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 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顽强刻苦、潜力大、爆发力强的女孩。当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时,“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 可以看出周洋是个临危不乱、冷静从容的女孩。走下领奖台后,“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等语句可以看出周洋是个有理想追求、有抱负的女孩。(回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注意,每点必须包括形象特征1分,结合文章分析1分)18. (6分)观点一:没必要。“一个人的精彩”已经结
20、束1分,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已经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论,再进行评论,就属于画蛇添足1分; 结尾引用周洋自己的话语1分,凸显她的理想追求,表明她是一个有抱负的女孩1分,也间接表达人们对周洋的期望; 通讯以某个细节收尾会使文章留有余味,给读者联想的空间2分。(共6分。每点2分,要从结构、内容、阅读效果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扣1分)观点二:有必要。 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有理想、有目标、有抱负的女孩的再次肯定和赞美; 可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加上评论,直接传达作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导向。(共6分,每点2分,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特点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扣1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
21、(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
22、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
23、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秦纪一)1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以书干韩王 干:触犯B.大王斩臣以徇国 徇:示众C.以售其言 售:实现D.乌足愍哉 愍:怜悯1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宽则宠名誉之人 儿之成,则可待乎B.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C.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D.君子以礼动,以义止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他为韩国的削弱和韩王的“纳地效玺”而忧心,想为国效
24、力却得不到重用。B.作为韩王的使者,韩非游说秦王,竟“上书”称凭着秦国的条件,只要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能称霸天下。C.扬雄认为,游说人主当“忧”在不遵循道义,如果过分地看重说辞要符合人主的心意,就会不择手段。D.战国时游说之士的“宗国”观念不强,以韩非为代表,他们游说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主张和价值。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参考答案:13A14C15A16(1)我冒死希望拜见大王,陈说用来打破各国合纵联盟的大计的办法。(2)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
25、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就会各种手段没有不用的了。(3)我听说君子亲近自己的亲人从而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推广到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功勋大、名声好,从而享有百福。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干:请求。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连词,表承接。A项,助词,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向;D项,介词,按照/介词,用。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韩非最感忧心的是“治国不务求人任贤”“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廉直不容于邪枉”等。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6、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昧死、所以破;说人;亲、爱、是以。【备注】(参考译文)韩国国君韩安向秦国献上领土和玉玺,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韩非出使到秦国致意。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衰弱,多次上书给韩王请求录用,韩王不能任用。于是韩非怨恨韩王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任用贤能。反而选拔浮夸、淫乱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立有功劳能办实事的人之上;国家形势缓和时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士人,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戴盔披甲的武士;平时供养的人不是能够任用的人,战时能任用的人不是平时供养的人。他为廉洁正直的人不被奸邪不正的权臣容纳
27、而悲伤,考察了以往的得失成败的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十多万字。秦王听说韩非的贤名,想见他。韩非替韩国出使到秦国,趁机上书游说秦王:“现在秦国的土地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下达赏罚严明,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我冒死希望拜见大王,陈说用来打破各国合纵联盟的大计的办法。大王若真能听从我的意见,那么,您如果一举不能将天下的合纵联盟拆散,赵国不被占领,韩国不被灭亡,楚国、魏国不来臣服,齐国、燕国不来亲附,霸主的功名不能成就,四周邻国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实的人。”秦王读后,心中喜悦,但没有任用他。李斯忌妒韩非,便对秦王说
28、:“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要为韩国着想,而不会替秦国效力,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却又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放他回去,这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杀了他。”秦王认为李斯说得对,便把韩非交给司法官吏治罪。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陈述冤情,但无法见到。后来秦王后悔,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扬雄法言上说:有人问:“韩非著说难篇议论游说之难,因而他自己最终死于说难,那么冒昧地问,他的行动与言论为什么相违背呢?”回答说:“游说之难大概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吧!”那人问:“这是为什么?”答道:“君子依照礼仪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宣扬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
29、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有所证实而不担心自己的主张不符合别人的心意。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就会各种手段没有不用的了。”有人问:“韩非正是担心自己的主张与对方心意不合,不是吗?”答道:“游说他人却不遵循道义,这是值得忧虑的。如果遵循了道义却不合他人的心意,便不必担心了。”臣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亲近自己的亲人从而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推广到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功勋大、名声好,从而享有百福。现在韩非替秦国出谋献策,却首先要使他的祖国覆亡,来实现自己的主张,罪过本来是不被诛杀所容的,有什么值得怜悯的呢!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
30、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
31、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
32、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B.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C. 尝行路/邻
33、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D.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瞬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丁忧期间官员必须离职守制,如朝廷有需要,官员也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称“夺情”。B.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诗书(礼乐)易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秦始皇“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C. 黔劓,黔,通“黥”,又称黥刑、墨刑,是以在犯人的脸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罪犯标志的刑
34、罚。劓,是割去鼻子的刑罚。D. 素琴,点陋室铭中“素琴”相同,为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的琴。零是汉文化中地位极为崇高的乐器,被历代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麟士聪慧机敏,博闻强识。年幼听父亲谈论道家学说,听后即能复述无遗。年过八十,仍耳聪目明,曾在灯下小字书写二三千卷书。B. 沈麟士淡泊名利,节操高尚。曾受到孔山士、张永、沈约等人的征召举荐,但他都没有出来做官。终生无所营求,而致力于钻研学问。C. 沈麟士为人至孝,受人敬仰。他服丧尽礼,每遇忌日总要流泪十多天。隐居山中,有弟子数十百人,时人编成谚语赞叹其为“贤士”。D. 沈麟士读书刻苦,
35、甘于清贫。平日一边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被称为“织帘先生”。自己背柴汲水,并日而食,却仍读书不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参考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一起做工的人说:“这点伤不会有什么伤害,何至于落泪?”他回答说:“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2)不久,沈麟士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36、,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路”“邻人”“屐”“麟士”“卿屐”“前者”,虚词“其”“所”“而”“之”,标志性词“曰”,句末语气助词“邪”,“得”意思是“得到,找到”,“屐”意思是“鞋子”,“屐”是“得”的宾语,是完整的动宾结构,意思是“找到鞋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邻人”为主语,“得”为谓语动词,“屐”为宾语,意思是“邻居找到了鞋”,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曾经在路上行走时,邻居
37、错认了他穿的鞋,沈麟士问:“这是你的鞋吗?”就赤着脚走回家。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将之前那双鞋送还给他,沈麟士说:“这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句子可以断开为: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五经,是儒家作为研
38、究基础的诗书(礼乐易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说法错误,“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诗书乐易礼春秋”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也因为焚书坑儒导致失传,就只剩下了五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听后即能复述无遗”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宾散,言无所遗失”,意思是“客人散去后,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不是选项所说“听后即能复述无遗”,而是等客人散去后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故选A
39、。【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同作者”,一起做工的人;“损”,伤害,损伤;“涕零”,落泪;“遗体”,指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感”,感慨;“而”,表因果,因而;“耳”,句末语气词,罢了。(2)中的“少时”,不久;“通”,交往;“孤兄子”,指兄长遗孤;“义”,义名;“著”,在著称;“乡曲”,指乡里。【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40、;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太中年间的大夫。父亲沈虔之,是宋乐安县令。沈麟士年幼时便聪慧出众,七岁那年,听到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客人散去后,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沈岳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我们家能够诗书相继的话,大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长大,他广泛
41、通晓经书历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丧期结束,每到父母的忌日总是十几天流泪不止。平日甘于清贫,一边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口诵、手织不停息,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曾经给人制作竹帘不小心伤了手,便流着眼泪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说:“这点伤不会有什么伤害,何至于落泪?”他回答说:“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曾经在路上行走时,邻居错认了他穿的鞋,沈麟士问:“这是你的鞋吗?”就赤着脚走回家。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将之前那双鞋送还给他,沈麟士说:“这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写五经,寻求举荐学士,县里便
42、让沈麟士来应选。不得已来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何偃说:“山野中本来就多有奇士,沈麟士是像黄叔度一样的人,度量弘阔。你应当拜他为师。”沈麟士曾经苦于没有书读,这时便游学都下,遍览四部书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样的人啊!” 不久,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我确实没能达到节操高尚、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为什么不一天天地减少欲望呢?”于是写下玄散赋来和世俗断绝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没有应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隐居在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跟他学习的学生数十百人,各自营建房屋,靠
43、着他住,当时的人编成谚语说:“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陆机的连珠,每每给学生讲解。征北的张永做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中。麟士听说郡后堂有秀丽的山水,就想观赏一下,于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担任功曹,沈麟士说:“(要我为官),那就如同在那五官不清的脸上画上娥眉,在越人的头上戴上华美的帽子一样。那么我虽不聪明,也请让我追求高尚的义节,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受这样的责罚。”张永这才不再邀请。升明末年,太守王奂,永明年间,中书郎沈约都上奏表举荐他,被征召时他都没有去就任。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靠在素几上弹奏素琴,不弹奏今乐。背柴汲水,生活穷困
44、。一直到老坚守节操,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依然耳聪目明,用旧纸反面抄写,在灯下用小字书写,又写成二三千卷,盛满几十个箱子。当时人认为这是他涵养本性、清静无为才做到的。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没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岁。6. 参考答案:9.A 10.C 11.B 12.C13、(1)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应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畤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2)而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拉过被子蒙面大睡,等到醒来后,提笔就写成诗文,一个字也不必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45、)7. 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推荐信XX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垂爱。特此推荐XX 中学2018 年 3 月 19 日参考答案:“你校”改为“贵校”,“显著”改为“优异”“荣任”改为“担任”,“大作”改为“作品”,“垂爱”改为“垂青”。【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
46、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主要考核语体得体,其中“你校”“荣任”“大作”犯了谦敬失当的错误,应该为相应的敬辞或谦辞;“学习成绩”和“显著”,“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和“垂爱”搭配不当。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苍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苍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
47、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_。参考答案: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别忘了你手里有一半的命运;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试题分析:只是一道填充语句的题目,填充时注意上下文的语意关系。第一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前面也应是“不要惧怕命运”,再结合“深不可此”,可以断定是“神秘”等词语;第二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应是“别忘了自己手里的一半命运”;第三句是总结的句子,应该掌握自己手中的一半,争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之类的语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