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07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鞍山市西平管理区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

2、望是人们把她忘记。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 “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

3、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

4、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

5、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

6、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在读者眼前。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愿为丈夫解忧。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

7、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分)(3)题目中的“坐在人生边缘”,有何含义,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4) 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参考答案:(1)BE(2)简朴的生活表现在: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不喜交际应酬,只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每点1分)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锺书的光环底下;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美德高洁,无

8、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每点1分)(3)百年人生: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甘当一个零:不善也不喜欢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4)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却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含忍生活,却压抑自我,束缚个性;含忍生活,往往被人误解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自由

9、;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答出观点2分,分点论述每点给2分,答案不必苟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试题分析:B“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说法错误,C此事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分担解忧,并不反映其“甘心生活在钱锺书的光环底下”,E“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由衷敬仰”表达错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从名言中的“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两方面作答。分析杨绛的言行的特点,然后与这两个特点联系。比如杨绛的不惯于题字、不喜欢应酬等应该是其生活简朴的表现,没有野心、有爱心等是其灵魂高贵的表

10、现。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边缘的含义,是指杨绛先生满100岁了,走到了自然寿命的边缘,也指在家庭生活中甘当配角,也指在名利面前处于边缘。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回答探究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问什么答什么,二是要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三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回答本题时要先表明态度,即是否同意这个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比如同意这个观点,文章中的相关理由有:能磨炼意志、保持天真、保护自己、获得自由等。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 、论述文阅

11、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朱大可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

12、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

13、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

14、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

15、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B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

16、,我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文明优势,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死的教养”。D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复礼教,保卫民俗等。E养成良好的教养,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没有现成的药方,也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17、下列对“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B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C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

17、明的危机。18、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的含义是什么?(2分)19、第段说“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教养”的“昂贵”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参考答案:16、(5分)BC(B“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错误,作者并不认为法国需要这样做;C此处的“已经完全丧失”,原文是“逐渐丧失”)17、(3分)C(原文为“只有”不是“只要”)18、(2分)“整容”是打比方,形象地强调了“中国人的教养”形象需要改观:“自我整容”则是告诉人们:挽救“中国人的礼貌”必须自己动手进行,别人无法代替(2分)19、(6分)“

18、教养”是“昂贵”体现的三个方面。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个体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2分)。教养与独立、自由、民主、主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是国民核心价值的体现(2分)。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教养指数”的提高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内修外炼(2分)Ks5u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回家【美国】彼得哈米尔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欢快地准备去佛罗里达劳得达尔度假。他们的纸袋里装着三明治酒,在第三十四街搭上了长途汽车。当纽约那灰暗阴冷的春天在他们的背后悄然消失的时候

19、,他们心中渴望的是金黄的海滩和滚滚的海潮,车子经过新泽西时,年轻人注意到车上有个人像被“定身法”定位似的一动不动。这个人就是文戈。他坐在这几个年轻人的面前,风尘仆仆的脸色像张面罩,叫人猜不透他的真实年龄。他身上穿着一套朴素而不合身的褐色衣服,手指被香烟熏得黄黄的,嘴里好像在嚼着什么东西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深夜,汽车开到一家名叫霍华德约翰逊的饭馆门口停下。除了文戈之外,大家都下了车。年轻人对他感到诧异起来,都在试图想象他的生活:说不定他是个船长;说不定他是和妻子吵架了才跑出来的;他也可能是个回家的老兵。当大家都回到汽车上时,有个女孩坐到了文戈的身边,跟他搭讪起来。“我们正要到佛罗里达去,”姑娘爽

20、朗地说, “您也去那儿吗?”“我不知道。”文戈说。“我从来没有到过那地方,”姑娘说, “听说那儿很关!”“是的。”他低声说。他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他似乎在努力忘记一件他极不愿想起的事情。“你在那儿住吗?”“我在杰克逊维尔海军军部那儿住。“喝点酒吗?”她问文戈笑了笑,接过酒瓶猛喝了一口。向她表示谢意之后,他重新又恢复了沉默。过了一会儿,文戈晃着脑袋打起瞌睡来。姑娘回到了原来的那几个年轻人那边去了。第二天清晨,当他们醒来的时候,汽车已经停在了另外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的门前。这次文戈下车进饭店了。先前和文戈谈话的那姑娘一再请他跟他们一起用餐。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何在海滩上露营,文戈却显得有些拘谨

21、。他只点了一杯黑咖啡,心神烦乱地抽起烟来。当他们回到汽车上,姑娘再次坐到了文戈的身旁。过了一会儿,他开始痛苦地、缓缓地对她说起了自己的心事。他在纽约的牢房里度过了四年,现在正要回家去。“你有妻子吗?”“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她吃了一惊。“唉!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对她说: 玛莎,如果你不能等我,我理解。”我说我将离家很久。要是她无法忍受,要是孩子们经常问她为什么没有了爸爸那会刺痛她的心的,那么,她可以把我忘却而另找一个丈夫。真的,她算得上是个好女人。我告诉她不用给我回信,什么都不用,而她后来也的确没有给我写过信。三年半了,一直音信全无。“那么,你现在回家,她也不知道吗?”“是的,”他难为情

22、地说, “上星期,当我得知我将提前出狱时,我写信告诉她:如果她已改嫁,我能原谅她,不过要是她仍然独身一人,要是她还不厌弃我,那她应该让我知道。我们一直住在布朗斯威克镇。等一会进了镇子,你们就可以看到一棵大橡树。我告诉她:如果她要我回家,就可以在树上挂一条黄手绢,我看到了就下车回家。假如她不要我去,那她完全可以忘记此时,手绢也不要挂,而我也将继续往前走。”“喔唷,”女孩叫了起来,“喔唷。”姑娘感到十分惊奇,并把事情告诉了伙伴们。文戈拿出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距布朗斯威克镇只有二十里了,年轻人赶忙坐到右边靠窗的位置上,等待着那大橡树扑入眼帘。文戈心怯地不敢再向窗外观望。他重新板起了一张

23、木然的脸,似乎正努力使自己在又一次的失望中昂起头。只差十里了、五里了,车上一片静悄悄。突然,所有的年轻人都从他们的座位上站起来,高呼着,喝彩着和叫喊着,还跳起舞来,最后在胜利和欢腾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人人都这样高兴,唯独文戈坐在那儿,不知所措,凝望着那棵橡树。橡树上挂满了黄手绢,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那些美丽的黄手绢好像微风中飘扬着的一面面欢迎他的旗帜。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老囚犯慢慢从座位上站起身,走下汽车,径直往家里走去。(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老囚犯文戈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平淡无奇,但是在作家的精心安排之下却情节曲折、紧

24、张,极富幽默意味。B小说先写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对他们的情况写得相当细致;接下去才开始注意到主要人物文戈,还在妄加猜测,慢慢吞吞,这使情节有些拖沓。C小说中多处写到文戈的外在表情常常是冷漠的,一言不发的,有时是平静的,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 D女孩听了文戈的话后,接连两次发出“喔喔”的叫声,主要是旅途无聊,女孩才去找文戈搭讪,此时听了故事觉得意外而惊讶。 E文中并没有多写文戈的过去,尽管他的犯罪事件可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作家还是把着眼点放在了未来。文戈能否被家人接受呢?这是整个故事中矛盾的焦点。(2)车上的那群年轻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小说塑造他们有什么意

25、义?(6分)(3)小说安排了数百条黄手绢迎风飘扬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4)小说以“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老囚犯慢慢从座位上站起身,走下汽车,径直往家里走去”结尾,可是有人认为结尾应该再加上一段关于文戈回家后与妻子团聚的描写。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参考答案:(1)A,“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错误。 D.“ 辞藻丰富华丽”错应是“朴素平易”(2)变化:步行时代,翻山越岭乘车时代:窄而陡的山路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铁路。(3分)对比手法,以从棣花到西安过去落后的交通、经济状况与现在发达的交通、经济状况作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从棣花到西安的交通、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讴

26、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3分)(3)抒发了棣花人因家乡迅速发展而自信、自豪的情怀。(1分)表达了棣花人民要改造家乡的理想与决心。(2分)只有好的政府、好的政策,才有发展的机遇。(2分),引用这诗句升华了主旨。(1分) (4)贾平凹的散文极少写重大的政治题材和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写也往往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2分)这篇从棣花到西安,从作者的创作意旨来说,是写给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然而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文章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诸如“改革开放”、“新农村”、“党的政策”等政治性语言,但却不显山、不露水、发自内心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自己家乡棣花到省城

27、西安距离的不断缩小,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2分)文章中的“步行公路铁路高速”的发展与变迁.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线索和文眼“从从棣花到西安,从西安到棣花”,正是这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最好见证。(2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 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

28、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29、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

30、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注:周容,明清之际文学家,有民族气节,明亡后,一度为僧,康熙时拒应博学鸿词科。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任用B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移:改变C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廉干:廉洁而有才能D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 谢:谢罪、道歉。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C及

31、为吏,以污贿不饬罢。 遂自投汨罗以死。D然就其不忘一芋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B书生成为相国后先后说“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和“何向者之香而甘也!”首句是相国认为厨者所进之芋,味道不及芋老人的;后一句,是相国感觉现在所食之芋不及过去的。表达的侧重点不同。C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着力鞭挞最后一种情况,充分表现出亡国遗民对卖国士大夫的愤怒和鄙

32、夷。D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现下层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与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对平步青云的相国的批判是尖锐的。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3分)(2)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3分)参考答案:8A(“用”应该解释为“因为”)9B(B,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为“就、于是/才、这才”。C项为“因为/相当于而,表顺承”。D项为“表转折/表顺承”)10D(文中相国

33、并未忘本,他发迹还没有真正忘记芋老人,可见尚算重情;相国听了芋老人的说话后马上道歉,表示他还有良知。作者在论赞中认为他好过其他易于忘本的人。)11 (1)(3分)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评分建议:“旧”“钧礼”“佣”各1分,“旧”译为老交情、旧交情,“钧礼”译为平等的礼节,“佣”译为做工、被人雇佣。(2)(3分)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呢?难道他真是懂得道理的人吗?评分建议:“特”译为“只是”“不过”“仅仅”1分,“知道”译为“懂得道理”1分,语句通顺

34、1分。附:参考译文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

35、,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

36、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

37、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

38、。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评论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是传闻失实?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

39、,往往就是这个样子。略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20.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21.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参考答案:20. 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21. 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

40、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于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翻译为“夫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自谦的说法。【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察对人物观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读懂选文,在整

41、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概括即可。孔子之言的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说君子应该 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

42、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

43、,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44、。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

45、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指官吏的俸禄,也用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秩满,是官吏任期届满。B庚寅,是指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十位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形成了六十个干支。C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本文中的“先太夫人”是指作者已经故去的母亲。D孝悌:孝,指对兄长要孝顺,服从;悌,指对父母要敬重,顺从。秦汉孝经则进一步指出“孝为百行之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宗质出生后因

46、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3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4分)参考答案:4 B 5D6B7(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4试题分析:A项断得比较混乱,比如将“不待求母”分开了,“求母而母存”讲不通。C项和D项将“未尝失母”断开了。而“未尝”就是“不曾”的意思,是个副词,一般会和一个动词紧挨。“彼有未尝”讲不通。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D项,“孝悌:孝,指对兄长要孝顺,服从;悌,指对父母要敬重,顺从”错。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此类题要注意积累。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