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大足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道德血液”不应缺失 何 勇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一个只会赚钱、抛弃公众利益的企业家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经济和道德,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二者实际是统一的,前者依附于后者。作为企业家,守不住社会道德这条底线,就谈不上利润,谈不上企业的发展。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三鹿奶粉事件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自古以来即强调商家的道
2、德修为,追求“儒商”,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儒商”,则把儒家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正确的义利观。企业家的品格,决定产品的品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寿命。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实践,产生了一大批负责任、担道义、求创新、创品牌的民族企业家。汶川大地震后,无数企业家的义举,已说明这一点。但也有一些企业家,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追求昧心的利润。三鹿劣质奶粉,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企业家的竞争力、公信力和
3、道德水准,从来就不只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关乎着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一些知名企业、百年老店,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得到社会信任,就是因为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将道德、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而反观那些曾红火一时的短命企业,多是只顾及蝇头小利、缺乏长远眼光之辈。当然,除了企业自律,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他律约束也是必须的。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必要的,但监管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制度也有漏洞。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除了追求利润这个天然
4、基因,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担当起一个社会法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承担起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有作为有追求的企业家,还应肩负起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这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担负起的义务。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代“儒商”的特点是把儒家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正确的义利观。B.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然基因,因此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而企业家身上还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以只会赚钱、抛弃公众利益的企业家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C.企业家的竞争力
5、、公信力和道德水准,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常常会影响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三鹿劣质奶粉”、添加“苏丹红”、“瘦肉精”等恶劣事件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D.因为企业家的品格决定产品的品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寿命,所以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反之,短命的企业必然是只顾及蝇头小利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16作者认为道德、法律与企业的运行有着怎样的关系?(6分) 17根据文意,企业家如何才能做到“身上流着道德的血液”?(6分) 参考答案:15(3分)D(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最后的判断没有依据,企业短命原因种种,未必都是因为“顾及蝇头小利而缺乏社会责任感”)16.(6
6、分)道德在企事业的运行中起着一种让企业自律的作用(2分),而法律则在企业的运行中起着他律的作用(2分),二者唇齿相依,共同担负着约束与监督企业不得获取非法利润的作用(2分)。17.(6分)(1)企业家不能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追求昧心的利润。(2分)(2)要将道德、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除遵纪守法外,还要有正确的义利观,担当起一个社会法人的责任,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2分)(3)承担起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对环境应负的责任,甚至肩负起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
7、士集团。“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
8、;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鸟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
9、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
10、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
11、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扣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 (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 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B. 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C.
12、 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D. 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复杂化。2. 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B. 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C. 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D. 绿林活动蔓布四方
13、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B. 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 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D. 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参考答案:1. C
14、2. D 3. A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C项“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在文中无依据。3.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朝的灭亡导致的。原文是“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15、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鞋孙如静我七岁之前是没有鞋穿的,我们兄弟三人,只有上学的哥哥有鞋穿。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七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母亲没能给我买上一双新鞋,而是把哥哥的旧鞋洗干净了,补了补。我觉得很委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第二天,我穿着那双旧布鞋走出了家门。一路
16、上,我看到很多同学踏着五颜六色的鞋,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校,我低头看看自己脚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布鞋,悄悄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了书包。从那天起,我得了一个外号赤脚大仙。 那时候,街上流行白球鞋,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穿上一双白球鞋特别让人羡慕。我偷偷去百货商店看过,一双白球鞋要3块8毛钱。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了。接着,一条新的制度出来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穿上球鞋上体育课。那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一天,我当值日生,在打扫讲台的时侯.看到地下散落的粉笔头,心中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把
17、所有的粉笔头收集起来,涂在我的布鞋上,黑布鞋变成了白布鞋。心想,都是白色的谁会注意看呢?再说了,我站在最后一排,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就这样,我混过了两节体育课。 这招儿并不是很管用,白粉末在黑布鞋上很容易褪落,所以要经常给黑布鞋上色,否则一褪落就容易被发现。 一天下午,我在捡粉笔头的时候被班上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大声喊: “抓小偷啊,有人偷粉笔了。” 我听后,被吓坏了,手中的粉笔头纷纷落在地上,他的叫声引来了好多同学。大家把我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小偷,小偷,学生随便拿粉笔头也不可以,因为那是公共财产。”我红着脸,低着头,不敢争辩。大家捡起地上的粉笔头,纷纷向我砸来,我顿时成了同学们射击
18、的靶子。 这时,教物理的李老师来了。他看了看这个场面,严肃地说:“这位同学不是小偷,是我让他帮忙收集粉笔头的,他是在帮老师做好事呢。”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 李老师带我来到了他的宿舍。“为什么收集粉笔头呢?”李老师问我。 我什么也没说,红着脸,从书包里掏出那双褪去白色的黑布鞋。看到这双鞋,再看看我那双满是尘土的脚,李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打来一盆水,让我把脚洗干净。 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放在我眼前。“穿上试试吧。”李老师说。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鞋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和我这双满是补丁的黑布鞋相比就像白天鹅和丑小鸭
19、。我小心翼冀地穿上,生怕弄疼了它。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我试着走两步,真舒服,如果赛跑,我肯定能得第一名。 “送给你了。”李老师说。我离开的时侯,给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下午的体育课上,列队报数的时侯,我第一次大声喊:“到!”一双白球鞋让我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这双鞋我一直穿了半年多,直到母亲的病好转以后,可以做一些活计,家里条件慢慢好转,我才终于拥有了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白球鞋。 那天,我把那双白球鞋洗干净后,准备拿去还给李老师。给我开门的是一个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他笑眯眯地说:“我爸不在,给我吧。”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017.1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鞋为线索展开叙述,情节为:“穿旧鞋涂旧鞋送球鞋还球鞋”,表现了我少年时的一段特殊经历,体现了贫穷给我幼年留下的深深的精神创伤。B. 我要上学了,没有新鞋,穿着旧鞋上学,最后宁可打赤脚,体现了我既感到委屈,又懂事,还略微有点虚荣的性格。C. “我”用粉笔涂布鞋一事,既体现了我没钱买球鞋的窘迫之状,又表现了“我”想蒙混过关的侥幸,儿童心理跃然纸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李老师将他儿子的鞋让我穿埋下伏笔。D. “望鞋兴叹”一词,运用了仿词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不能买球鞋的惋惜之情,以及想得到一双球鞋的极度
21、渴望,语言幽默风趣。5. 文章标题是“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鞋”这一物象在全文中蕴含的深意。6. 文章结尾一段有何艺术效果?请具体赏析。参考答案:4. C 5. (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 (2)以小见大,俗话说,“脚上没鞋穷半截。”鞋,是小时候贫穷生活的缩影。 (3)通过解困、送鞋这些小事反映李老师的高尚情操,对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 (4)文章通过成长经历中一件小事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后来产生的影响。 6. (1)暗示李老师家庭也不富裕;(2)李老师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不爱慕虚荣,生活简朴,助人而不骄傲,心境平和;(3)侧面反映了李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良
22、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理念,以及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4)照应前文11段李老师送我球鞋的情节;(5)两双鞋在此处重新交织会面,隐晦地表现我心灵的升华。【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不是埋下伏笔,而是做铺垫,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蓄势。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伏笔是指对作
23、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小说中物象作用的题目,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鞋”开展开,开头写自己穿旧鞋,体育课需要穿球鞋,自己家里穷,买不起,就用粉笔头把黑布鞋涂成白色。被同学发现自己捡粉笔头,同学认为“我”是小偷,偷粉笔头,粉笔头是公共财产。物理来上课看见后帮“我”解围,说“我”
24、捡粉笔头是他让帮忙收集的,“我”是在做好事,帮 忙。然后把“我”带到他家,了解情况后,送“我”一双干净的旧球鞋。“我”高兴地穿着球鞋上课。半年后,家里情况好转,“我”拥有了一双自己的球鞋。“我”把老师送“我”的球鞋洗干净,送到老师家里。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和“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男孩子说他爸不在家,让“我”把鞋子给他。在“我”把鞋子递过去的时候,“我”看见男孩脚上穿的是我那双带补丁的黑布鞋。由此可见文章是通过“鞋”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的,“鞋”是全文的线索。通过写小时的“我”没有鞋穿,只有上学的哥哥穿鞋。当“我”上学时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穿哥哥穿破的旧鞋。上体育课要求穿球鞋,“我”家里困
25、难买不起,就用粉笔把黑布鞋涂白。通过“鞋”充分体现了“我”小时候的贫穷生活。在“我”为把涂黑布鞋涂白上体育课捡粉笔头被同学发现时,物理老师帮我解围,了解了情况后,在自己生活苦难中把自己孩子的球鞋送给“我”,反映了李老师的高尚情操,对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文章段落作用,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具体赏析文章结尾一段有何效果。这是考查分析尾段作用能力。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主要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或前文内容,升华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26、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尾段写“我”半年后终于有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新球鞋,就把李老师送我的球鞋洗干净还给老师。来到老师家,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男孩,男孩笑眯眯地告诉“我”他爸爸不在家,让“我”把鞋子给他。“我”递鞋子给男孩时,发现男孩的脚上正穿着“我”那双带补丁的黑布鞋。这里安排李老师的儿子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男孩给我开门,照应了前文第11段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鞋差不多大小,“我”穿上感觉“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结尾写“我”看见李老师儿子脚上穿着“我”的那双打着补丁的黑布鞋,暗示李
27、老师家也不富裕,可就是在这样不富裕的情况下,把儿子的球鞋送给“我”,突出了李老师的形象。爸爸把孩子仅有的球鞋送给了学生,让孩子穿学生打补丁的布鞋,当孩子知道面前的人是穿自己鞋子的那个学生,还能笑眯眯地和的学生说话,一个说明孩子深受父亲影响,不爱慕虚荣,生活简朴,助人而不骄傲,心境平和,具有和父亲一样的舍己为人的精神;还一个说明李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理念。【点睛】物象作用题: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1.提问形式: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答题方略: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
28、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012题(8分)景公夜饮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
29、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君子曰:“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晏子春秋)注:元端:睡衣;布荐席,陈盅簋:布置宴席,摆列餐具10.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前驱款门曰:“君至!” 款:叩,敲 B. 臣不敢与焉 与:参与,陪同 C. 愿与将军乐之 乐:享受 D. 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 微:小小的11. 请用“”给画波浪线的
30、文字断句。(2分) 皆 有 益 友 无 偷 乐 之 臣 景 公 弗 能 及 故 两 用 之 仅 得 不 亡。1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_参考答案: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曰朱晖死曰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冷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
31、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率,皆为求其理,多得生济。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吏人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史畏其威,人怀其惠。”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
32、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晖与同郡陈排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如此。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B.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C.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D. 及即位
33、/求问岁/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晖不惧盗贼,英勇过人。朱晖与亲人逃难时,路遇群贼,他的兄弟及家中宾客惊慌失措,只有朱晖挺身拔剑,誓死保护家中女性长辈。B. 朱晖气节高尚,备受称赞。朱晖拒收阴就礼物,阴就赞许他是个志士;阮况家道衰落,朱晖馈赠其家人钱财,深得阮况、刘苍等人佩服。C. 朱晖为政刚正,吏民敬爱。他选拔任用节操之士,挽救为道义犯事的罪犯,立即处治不义囚徒,官吏敬畏,百姓爱戴,作歌谣赞美他。D. 朱晖对待亲友,情深义重。南阳饥荒,朱晖散尽家财,接济贫困亲友;好友陈揖早逝,
34、朱晖关心陈揖之子陈友,让他顶替自己儿子为官。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参考答案:8. D 9. B 10. (1)贼人见他年纪小,钦佩他的志气,笑着说:“小孩子收起刀吧。”于是便放弃抢劫他们离开了。(2)自从离开临淮后,朱晖隐居在田野荒泽中,穿布衣吃粗食,不和乡中人交往,乡里人讥讽他与众不同。【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
35、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乃召晖拜为郎”中,皇帝召来的人是“朱晖”,并且授予他“郎”官。可见,“晖”应是前面“召”的宾语,与“召”之间不能断开,“晖”后需要停顿。排除BC两项。“进止必有礼”中,“进止”是主语,“必有礼”是陈述主语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划线句子大意是:等到光武即皇帝位,他寻找打听朱岑,朱岑当时已经去世,光武便召来朱晖,授他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在太学完成了学业,朱晖性格庄重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儒生都称赞他品德高尚。分析可知,D项断句正确。故选D。【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
36、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家道衰落”无中生有;“朱晖馈赠阮况家人钱财”时,“深得阮况、刘苍等人佩服”,不符合文意,原文有“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此时阮况已死,“佩服”于文无据。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值得钦佩;“内”,同“纳”,收起。(2)“屏”,隐藏
37、;“介”,与众不同。【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朱晖早年丧父,十三岁时,王莽败亡,天下大乱,朱晖同母亲家族的人从田间奔逃进入宛城。路上遇到一群盗贼,持刀抢劫,抢夺她们的衣服和财物。他的兄弟及其家中的宾客都
38、惊惶失措,趴在地上不敢动弹,朱晖拔剑走上前说:“财物你们都可以拿走,各位女长辈的衣服你们不能动,否则,今天就跟你们同归于尽!”贼人见他年纪小,钦佩他的志气,笑着说:“小孩子收起刀吧,”于是便放弃抢劫离开了。当初,光武帝刘秀和朱晖的父亲朱岑一起在长安求学,两人有旧交情。等到光武即皇帝位,他寻找打听朱岑,朱岑当时已经去世,光武便召来朱晖,授他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在太学完成了学业,朱晖性格庄重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儒生都称赞他品德高尚。永平初,显宗的舅舅新阳侯阴就仰慕朱晖的贤能,亲自前往拜访他,朱晖回避不见,阴就又派家承给他送礼,朱晖闭门不接受.阴就听说后,赞叹说:“真是志士啊,还是不要
39、改变他的气节吧。”后来朱晖做郡史,大守院况曾想买朱晖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便厚赠财物给他家。有人讥讽他的做法,朱晖说:“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之所以不敢听命,实在是怕用财物玷污了他,现在相送,表明我并不吝啬。”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朱晖的事后,就征召他做官,对他以合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朱晖崇尚志节气概,他所选拔任用的,都是有操守之士。那些报复仇怨之人,因为道义而违犯规定,朱晖为他们寻找理由解脱,很多人得以挽救。那些不义囚徒,当时就受到处罚。因此官史敬畏他,百姓爱戴他,为他作歌谣:“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史畏其威,人怀其惠。”朱晖做官刚正,被上司忌恨,所任职之处,多次被人弹劾。自从
40、离开临淮后,他隐居在田野荒泽中,穿布衣吃粗食,不和乡中人交往,乡里人讥讽他与众不同。建初年间,南阳大饥荒,米一石千余钱,朱晖将自己的家财全部分散,分给宗族邻里故人旧友中贫困体弱的人,乡族都归附他。朱晖和同那的陈揖友好交往,陈揖去世早,留下遗腹子陈友,朱晖常常同情他。到司徒桓虞任南阳太守,征召朱晖儿子朱骈做官时,朱晖推辞不让朱骈去,而荐举了陈友。桓虞感叹,于是便征召了陈友,朱晖就是这样仁义有气节,后来官升到尚书令,因年老多病而乞求退休,皇帝授他为骑都尉,赐钱二十万。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6分,每小题3分)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41、。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
42、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
43、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丘:坟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扫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弃甲曳兵而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乐其无已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其孰能讥之乎 今君与廉颇同列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2分)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44、3分)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6处)(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参考答案:9.【答案】B“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10.【答案】C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30分)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
45、代汉语。(9分)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2分)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3分)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分)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6处)(3分)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解析: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翻译: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