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泰尔指数的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797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9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泰尔指数的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泰尔指数的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泰尔指数的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CHONGQING STATISTICS重庆统计基于泰尔指数的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潘 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重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优化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协同帮扶机制,织密区域交通网络,深入实施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区域协调战略。因此,本文拟基于2011-2022年GDP及常

2、住人口数据,使用泰尔指数对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进行测度和分解,为研究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一、“一区两群”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变化情况从经济总量看,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区两群”实现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均明显提升。2022年,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2.42亿元,是2011年的2.82倍;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2.87亿元,是2011年的3.12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8.68亿元,是2011年的2.91倍。相对而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增长较快,在重庆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主城都

3、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GDP占比从2011年的78.216.35.5转变为76.717.75.6。从人口分布情况看,近年来重庆持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进一步向经济体量更大、产业密度更高的主城都市区集中,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2022年,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2122.72万人,是2011年的1.16倍;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常住人口804.14万人,是2011年的0.96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286.48万人,较2011年略有增长。常住人口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分布从2011年的62.028.49.6转变

4、为2022年的66.125.08.9。二、泰尔指数及分解方法简介泰尔指数是一种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区域经济和收入水平差异研究方法。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时,泰尔指数为各地区GDP份额与常住人口份额之比的对数加权和,权数为GDP份额。一般来说,泰尔指数取值应大于等于0;泰尔指数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总体越大;泰尔指数越小,区域经济差异总体越小;若GDP的份额与常住人口份额相等,则泰尔指数为0,表明各地区间没有差异,其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区域人口结构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此外,用该指数计算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直接分解为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从而为更深入详细的探究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分统计论

5、坛STATISTICAL FORUM27析工具。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总体经济泰尔指数,为区域间经济泰尔指数,为区域内经济泰尔指数,为主城都市区泰尔指数,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泰尔指数,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泰尔指数;n为区域个数,Y为区域GDP总量,为第i个区域的GDP总量,为第i个区域第j个区的GDP总量,P为总常住人口数,为第i个区域的常住人口数,为第i个区域第j个区的常住人口数。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将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并进一步将区域内部差异分解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进而实现从“一区两群”的角度分析测

6、量重庆区域经济差异。三、基于泰尔指数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及分解分析1.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呈逐步缩小的态势从测算结果看(见表1),2011-2022年重庆泰尔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0.1106下降至2022年的0.0706,下降了0.0400。由此可见,重庆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呈逐步缩小的态势,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分阶段看,2011-2019年,重庆泰尔指数呈现逐年缩小的态势,从0.1106下降至0.0703,下降了0.0403;而从2019年末开始,新冠疫情对重庆经济造成了广泛且持久的冲击,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受疫情影响程度

7、也有所不同,2019-2022年泰尔指数呈现波动发展态势。2.区域内部及区域间经济发展更趋协调从分解结果看,重庆区域内部差异总体呈逐步缩小态势。区域内部的泰尔指数从2011年的0.0500下降至2022年的0.0433,下降了0.0067。其中,主城都市区泰尔指数从2011年的0.0428下降为2022年的0.0372,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泰尔指数从2011年的0.0060下降为2022年的0.0047,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泰尔指数维持在0.0014左右。由此可见,近年来各区域内部发展总体更趋协调,但分阶段看,各区域也均受到疫情影响,区域内泰尔指数在2020年左右中断了逐步下降的趋势,近几年呈

8、波动发展的态势。测算结果显示,重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各区域间的泰尔指数从2011年的0.0606逐年下降为2022年的0.0273。即便在疫情期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由于人口和产业密度相对较低,受影响也相对较小,总体实现相对较快发展,与主城都市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的泰尔指数也保持了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重庆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域间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差异进一步缩小。表1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年份总差距区域间区域内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11年0.1106 0.0606 0.0500

9、0.0428 0.0060 0.0012 2012年0.1012 0.0554 0.0458 0.0388 0.0058 0.0012 2013年0.0931 0.0502 0.0429 0.0358 0.0058 0.0013 2014年0.0891 0.0476 0.0415 0.0342 0.0059 0.0014 2015年0.0870 0.0448 0.0422 0.0349 0.0059 0.0014 2016年0.0813 0.0392 0.0421 0.0352 0.0057 0.0012 2017年0.0786 0.0364 0.0422 0.0353 0.0057 0.00

10、12 2018年0.0729 0.0329 0.0400 0.0339 0.0048 0.0013 2019年0.0703 0.0308 0.0395 0.0335 0.0048 0.0012 2020年0.0704 0.0289 0.0415 0.0353 0.0047 0.0015 2021年0.0726 0.0289 0.0437 0.0371 0.0050 0.0016 2022年0.0706 0.0273 0.0433 0.0372 0.0047 0.0014(二)重庆各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率分析从主城都市区、渝东北山峡库区城镇群、渝28CHONGQING STATISTICS重

11、庆统计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个区域内部泰尔指数以及区域间泰尔指数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来看(见表2),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以及区域间经济差异是重庆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从变动趋势来看,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各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则有所提升。1.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是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从各分解项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来看,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且从2011年的38.7%波动上涨至2022年的52.6%,远高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其中,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贡献率从2011年的5.4%波动上升至2022年的6.7%,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贡献

12、率从2011年的1.1%波动上升至2022年的2.0%。因此推进主城新区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发展、缩小主城都市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是实现重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2.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但呈明显下降趋势。由于各区域区位条件的不同,劳动力资源和素质分布的不均,环境资源禀赋的不同,片区发展定位的不一致等多种原因,区域间差异对重庆经济差异的贡献率整体较高,2011年为54.8%。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从2016年开始低于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贡献率,2022年进一步下降至38.7%,表明“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表2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

13、率单位:%年份总差距区域间区域内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11年100.0 54.8 45.2 38.7 5.4 1.1 2012年100.0 54.7 45.3 38.4 5.7 1.2 2013年100.0 53.9 46.1 38.5 6.2 1.4 2014年100.0 53.4 46.6 38.4 6.6 1.6 2015年100.0 51.5 48.5 40.1 6.8 1.6 2016年100.0 48.2 51.8 43.3 7.0 1.5 2017年100.0 46.3 53.7 44.9 7.3 1.5 年份总差距区域间区域内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

14、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18年100.0 45.1 54.9 46.5 6.6 1.8 2019年100.0 43.8 56.2 47.7 6.8 1.7 2020年100.0 41.1 58.9 50.1 6.7 2.1 2021年100.0 39.8 60.2 51.1 6.9 2.2 2022年100.0 38.7 61.3 52.6 6.7 2.0 四、意见建议(一)加快推动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分析结果显示,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是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因此,一是要促进主城都市区产业链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围绕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

15、同城化发展机制,加快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二是要紧抓发展机遇,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进度;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和5G技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主城都市区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二)加快构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间差异对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也相对较高。因此,一是要立足比较优势,依据资源禀赋,依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风俗优势,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经济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强化“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帮扶,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深化项目立项、合作模式、资金来源等创新,完善“组团式”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实现区域间基础设施、产业政策、人才资金的互联互通。(作者单位:重庆市统计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