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7966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14分)苦 梅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

2、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

3、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提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

4、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

5、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咙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

6、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她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

7、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E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2)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简要分析。(4

8、分)(3)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C、D各2分。(2)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事件。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2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3)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能引人思考,激

9、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6分。意思对即可。)(1)试题分析:A项的“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于文无据。B项的“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不准确。其一,二人形象并不完全相反;其二,小说情节没有明显地体现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E项苦梅的话,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考点:(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过阅读文本,把握表现人物形象的文字。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各种描写去分析,借助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还要理

10、解文本,能够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苦梅到超市工作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巡查时发现巧芋偷吃话梅,“她没有当场揭露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但巧芋死不认账,她也没有追究。由此可见苦梅是一个工作细心,处理问题讲策略而且有同情心的人。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小说的题目,运用很巧妙。分析时从外在表现形式,从小说主题,人物的形象等角度去看。“苦梅”,一语双关,既是一种树,又是小说的主人公。苦梅的人物形象也和苦梅的特点有相似之处。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苦梅命运不好,但凭借她的善良和努力,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苦梅虽苦,但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终能被人接受,“苦梅”

11、和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一致。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9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

12、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

13、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

14、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1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

15、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1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参考答案:15D 16D 17B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人一校一国家189

16、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

17、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

18、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

19、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

20、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 1923年,到了 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

21、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张伯苓始终不应。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1951年2月

22、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相关链接】不少爱国华侨慷慨解囊,不愿留名,不要收据,张伯苓都分毫不差交到学校。他为学校增辟校址,为教职员安排半西式独院住宅,却从未替自己建一所“校长公寓”,始终住在南开后边毗邻电车厂的一个羊皮市中。一次,张学良登门拜访。汽车在这普通居民区的土道上转了多次才找到张宅。张学良亲睹此景,不禁惊叹道:“偌大大学校长居此陋室,非我始料!令人敬佩。”(著

23、名教育家张伯苓)生命弥留之际,张伯苓给南开学子留下遗嘱:一八九七年,余愤于帝国主义之侵略,因严范孙先生之启发,从事教育,五十年来,矢志未渝。凡余所致力而未逮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与我同学共勉者,今将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付诸实现。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在人民政府之下,亦将积极改造,迅速发展。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良好政府。凡我友好同学,尤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为公为国,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待之,友好同学,务共努力。7.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从全文看,张伯苓制

24、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B. 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C. 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D. 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8. 张伯苓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

25、容简要概括他的性格特征。9. 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 “一国家”关系的理解。参考答案:7. A 8. 具有爱国精神,以身报国;热情投入教育事业,矢志未渝;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正垂范;开明进步,有创造精神;公私分明,不谋私利,一清如水。 9. “一人”字面上指张伯苓,突显他毕其一生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身报国,矢志未渝的人格;“一国家”指的是张伯苓一生强烈热爱的祖国,从决计以教育救国,为国培养人才,开创教育先河,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激励南开学子竭尽所能,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

26、联系,传神地地塑造了张伯苓的爱国形象,准确地评价了他一生的贡献、精练地概括了他的爱国精神。【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项,强加因果,不是因为“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才故意让考试很难;C项,因果颠倒,“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D项,“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错,应该遗憾得偿的欣慰。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

27、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传主的优秀品质,注意根据文中的情节“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概括答题要

28、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一国家”关系的理解,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一人”和“一国家”的内涵,以及他们的联系,从表层上看,“一人”就是指本文的传主张伯苓,“一国家”就是指中国;从深层考虑,文中的“一人”指张伯苓优秀品质;“一国家”指其在教育上对国家的贡献;“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联系,展示了张伯苓为使国家富强毕生所做的努力,他为国奉献了“一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一校”并不是指具体哪一个学校,而是指张伯苓通过办学为国家做贡献,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传记以“一

29、人一校一国家”为标题,暗示了传主的身份,概括了传主的主要事迹,突出了传主的爱国精神。【点睛】探究题,说是探究实际就是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今年真正的出现探究,学生可能不适应。探究的重点是向内挖掘和向外延伸,此题是综合的题目,首挖掘文本答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向外延伸,谈自己对这种观点的看法,答作者的观点的时候要结合事例。延伸的时候要紧扣对作者的观点的评价进行。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执谊者,京兆人。幼聪俊有才,进士擢第,召入翰林为学士,年才二十余。德宗尤宠异,相与唱和歌诗。出入禁中,略备顾问。德宗载诞日,皇太子献佛像,德宗命执谊为画像赞,上令太子赐执

30、谊缣帛以酬之。执谊至东宫谢太子,卒然无以藉言,太子因曰:“学士知王叔文乎?彼伟才也。”执谊因是与叔文交甚密。初,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一因上书言事得召见,王仲舒、韦成季等以尝同官相善,以正一得召见,偕往贺之。或告执谊曰:“正一等上疏论君与王叔文朋党事。”执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及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朝政,王叔文用事,乃用执谊为宰相。叔文欲专政,故令执谊为宰相于外,己自专于内。执谊既为叔文引用,不敢负情,然迫于公议,时时立异,密令人谢叔文曰:“不敢负约为异,欲共成国家之事故也。”叔文诟怒,遂成仇怨;执谊既因之得位,亦欲矛盾

31、掩其迹。及宪宗受内禅,王叔文徒党并逐,以执谊是宰相杜黄裳之婿,故数月后贬崖州司户。初,执谊自卑官,常忌讳不欲人言岭南州县名。为郎官时,尝与同舍诣职方观图,每至岭南州,执谊遽命去之,闭目不视。及拜相,还所坐堂,见北壁有图,不就省,七八日,试观之,乃崖州图也,以为不祥,甚恶之,不敢出口。及坐叔文之贬,果往崖州,卒于贬所。(选自旧唐书韦执谊传,有删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卒然无以藉言 卒:通“猝”B. 王仲舒、韦成季等以尝同官相善 善:交好C. 密令人谢叔文曰 谢:谢罪D. 王叔文徒党并逐逐:追击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

32、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B. 执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C.执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D. 执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执谊聪俊有才,备受恩宠。韦执谊年纪轻轻入选翰林为学士,得到唐德宗的宠爱,且常与德宗唱和诗歌。B. 韦执谊阳奉阴违,触怒

33、叔文。韦执谊表面顺从王叔文,执行时却置之不理,还以成就国事为由,叔文大怒。C.韦执谊两面讨好,进退为难。韦执谊受王叔文推荐,尽力报答恩情;又不时地提出反对意见,讨好反对派。D.韦执谊事与愿违,老死崖州。韦执谊最忌讳到岭南一带任职,后受王叔文牵连,偏偏被贬岭南,老死崖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朝政,王叔文用事,乃用执谊为宰相(5分)(2)执谊既因之得位,亦欲矛盾掩其迹。(5分)。参考答案:4、D 被放逐5、B 原文标点:执谊信然之,因召对,奏曰:“韦成季等朋聚觊望。”德宗令金吾伺之,得其相过从饮食数度,于是尽逐成季等六七人,当时莫测其由。6、

34、B 韦执谊怕公众议论,常提反对意见,暗地里又给王叔文解释,王叔文很恼怒韦执谊的这种伎俩。根据这点,“韦执谊阳奉阴违”“表面顺从王叔文”均错7: (1)等到顺宗即位,(顺宗)久病不能胜任朝政,王叔文掌权,于是任用韦执谊为宰相。(得分点:及、主语省略、用事、乃 各1分,句意1分)(2)韦执谊既依靠王叔文得到宰相职位,又想制造矛盾掩盖这个事实。(得分点:既亦关联词、因、矛盾、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韦执谊,京兆人。从小聪明俊秀有才气,考中进士科,被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年龄才二十几岁。德宗尤其宠信他,互相唱和诗歌。韦执谊出入宫中,常为顾问。德宗诞辰日,皇太子献上佛像,皇上命韦执谊为佛像写赞文,

35、皇上叫太子赠韦执谊缣帛作为酬劳。韦执谊到东宫感谢太子,仓促间没有什么话题,太子于是问:“学士知道王叔文吗?他是大才。”韦执谊因此和王叔文交往密切。初,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一因为上书言事得皇上召见,王仲舒、韦成季等因曾在一起为官相互交好,因为张正一得以被召见,一同前往祝贺他。有人告诉韦执谊说:“张正一等人上疏议论你与王叔文的朋党之事。”韦执谊相信了这话,通过召见之机,上奏说:“韦成季等人朋党聚会有非分企图。”德宗命令金吾窥探,查得他们多次相聚吃喝,于是将韦成季等六七人全部贬逐,当时无人能猜到其中的缘由。等到顺宗即位,顺宗久病不能胜任朝政,王叔文掌权,于是任用韦执谊为宰相。王叔文想独揽朝政,所以令

36、执谊在外为宰相,自己在内专权。执谊既被王叔文推荐任用,不敢辜负叔文恩情,然而迫于大家的议论,常常提出不同意见,暗中派人向王叔文谢罪说:“不敢背约立异,只是想共同成就国家大事的缘故。”遭到王叔文的怒骂,于是结成仇怨;韦执谊既依靠王叔文得到宰相职位,又想制造矛盾掩盖这个事实。等到宪宗接受内禅,王叔文党徒都被放逐,由于韦执谊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所以几个月后才被贬为崖州司户。当初,执谊当小官时,常忌讳不要人说岭南一带州县的名称。任郎官时,曾与同事到职方司观看地图,每看到岭南州,韦执谊立即命令撤去,闭着眼睛不看。等到为宰相时,环顾所坐大堂,见北墙有地图,没有走近细看,过了七八天,试着近前观看,竟是崖州地

37、图,他认为不吉祥,十分厌恶,又不敢声张。等到受王叔文牵连被贬,果然前往崖州,死在贬官地。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

38、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

39、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注虓(xio ),怒吼。赙(f),赠送财物助人治丧。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C. 哀毁不逾于戎 逾:超过D. 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等辈竞趣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0、 )(3分)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些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参考答案:4D 坐:定罪5D 两个以都是指因为 6. C 以至容貌憔悴前后不具因果关系。参考译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年聪明,神采

41、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嚇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

42、受,因此名声远扬。钟会讨伐蜀,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召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皇帝对朝中大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声。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裴頠去吊唁

43、,对人说:如果悲痛伤及人身,濬冲免不了受到居丧而减性的批评。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呕吐更重。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 戴帽子的王”,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见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

44、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 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 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 之,无不谐也。”“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 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 “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 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 写法,第一

45、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 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 钺。“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 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 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 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矢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 征伐之权。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

46、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 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 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 因。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 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1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B. 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

47、王”字。C. 对于“王 ”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D. 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B. 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C.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D. 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1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