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7662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2023年2023年)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以下简称呼包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行好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我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个率先”目的,带动全区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呼包鄂三市位于我区中部,土地面积13.1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1%,辖26个旗县区、107个建制镇。2023年末常住人口650.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

2、3%。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区工业化、城乡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2023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成2051.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8%;三次产业结构为5.9:47.9:46.2;人均生产总值达成3185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财政总收入达成277.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成1423.7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3.6%;城乡化率为6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5个百分点。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富集。煤炭

3、保有储量1256.5亿吨,占全区的56%;天然气已探明保有储量7000亿立方米;稀土储量逾亿吨,占世界的50%;黄河横贯整个区域,过境里程830公里,区域内黄河水的配给水量为58.6亿立方米。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呼包鄂是沟通华北、东北和西北经济联系的枢纽,距首都北京不到500公里,距天津出海口仅有600公里,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是连接京津冀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2023年,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毕增长值630亿元,占全区工业增长值的比重为76%,所有工业增长值占全区的比重达成60%。四是科技人才集中。

4、普通高等院校占全区的65%,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占全区的60%,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区的75%。五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五”期间三市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成22.1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为87.8%。2023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4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0.6%,外贸出口总额达成13.7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呼包鄂区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重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可用财力有限;区域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内在联系不紧密,大范围、宽领

5、域、高起点配置资源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同构化现象趋于明显,整体竞争力局限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产业等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压力仍然较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现率先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呼包鄂区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我国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本、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呼包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布局,全面提高在国内的区域分工地位带来机遇。二是京津冀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为呼包鄂参与区域间经济合作提供

6、了良好的契机。三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为呼包鄂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哺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明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四是随着与国内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层次和规模的逐步提高,为呼包鄂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在更宽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自治区提出鼓励西部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呼包鄂的发展方向,使区域内良好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和组合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得到进一步放大。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的一、指导思想按照自治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构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关联,促进产

7、业优化升级,通过布局基地化、产业集群化、城乡组团化,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解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力打造呼包鄂城市群,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为推动全区经济连续快速高效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二、基本原则(一)推动区域一体化。按照三市城市功能定位的规定,走区域协调、统筹、错位和特色发展之路,促进产业互动互补、市场互融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促共保。发挥呼包鄂区域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形成“泛呼包鄂经济合作圈”。(二)加快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乡化健康发展,建立城乡互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发

8、展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牧区繁荣、农牧业发达和农牧民富裕。(三)提高创新能力。充足发挥呼包鄂科技教育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四)坚持可连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的规定,着力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三、战略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配

9、置,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六个突破”,建成全国重要的“四个产业基地”,实现“三个率先”,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的国内分工地位,在全区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六个突破。在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资源节约和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六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四个产业基地。建成以煤、电、天然气和煤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以钢铁、铝和运送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主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乳业和羊绒制品、肉业为主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以稀土、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次区域中心。三个率先。在全区率先全面贯

10、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重要目的经济实力明显壮大,在全国的产业分工地位不断提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达成4700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成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成660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达成700亿元。基本形成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城乡化率达成70%以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型产业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的配套条件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成2%。农牧业转化增值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的比达成2:1。第三产业比重达成47%

11、,区域内产业分工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提高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市政、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构建集约高效、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送体系。资源综合运用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30%,单位工业增长值用水量减少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提高到60%,空气质量达成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平均大于300天,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

12、达成20%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成24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成8200元。城乡统筹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逐步消除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形成统一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成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成60亿美元,引进区外国内资金达成1500亿元以上。第三章 产业集群与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产业延伸、服务配套的产业集群化规定,继续扩大资源型

13、产业规模,加快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延伸加工,引进哺育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公司,推动产业重点向黄河沿线、资源聚集地和交通干线的工业园区集中布局。一、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实行大产业、大集群、大基地战略,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集中度高、互相关联密切、区域特色鲜明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特色农畜产品和稀土、制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集群。(一)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等下游产业,形成以能源转换为重点,以煤化工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

14、为补充的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煤炭重点建设准格尔煤田、东胜万利煤田两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组建大型煤炭公司集团,依法关闭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原煤产量达成2.5亿吨,井工矿单井规模年产达成120万吨以上、露天矿单井规模年产达成300万吨以上。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能力,就地转化率达成60%以上。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等洁净煤技术,加快煤炭综采、机采技术应用,煤炭洗选比重达成60%,回采率达成70%以上。电力以煤电热联营和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为重点,发展大型坑口、路口电厂,建设单机60万千瓦机组及以上大型空冷火力发电项目,在沿黄河区域和煤炭富集区建设托克

15、托、准格尔、达拉特电站群,成为亚洲最大的火电群。建设一批为大型公司、工业园区配套的动力车间、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及垃圾发电、煤矸石发电等项目,推动循环流化床燃烧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重点建设达茂旗巴音风场120万千瓦风电、毛乌素沙漠太阳能长廊、棋盘井双兴30万千瓦煤矸石等新能源及发电项目。电力总装机容量达成2500万千瓦。加快电网建设,开辟至京津唐第二通道、准格尔至河北南网交流送电等500千伏外送电通道,积极拓展电力市场。煤化工依托神华煤制油、中海油聚甲醛等大项目,加快建设乌兰木伦、大路新区等特色煤化工工业区。注重煤的洁净、高效运用,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

16、主,重点发展煤制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以及芳香烃类等煤化工系列深加工产品,构建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形成5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煤制甲醇和600万吨煤焦化的生产能力。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加强对副产煤气、合成尾气、煤气化及燃烧灰渣等废物和余能的运用。天然气及化工以苏里格、乌审和大牛地气田为基础,加快天然气开发,天然气产量达成120亿立方米。提高输气能力,建设长庆蒙西、长庆乌海临河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以博源联合化工、鄂尔多斯联合化工、天野化工等为依托,加快合成氨、甲醇和乙炔等天然气产品的生产,发展

17、以合成氨为原料的尿素和氨等深加工产品;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醛、醋酸和聚丙烯等产品;以乙炔为原料的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等产品。盐碱化工依托伊化、亿利、三联化工等公司集团,重点发展煤电电石氯碱聚氯乙烯联合生产项目,稳步发展金属钠、氯丁橡胶、甲烷氯化物和高效无污染漂白、消毒剂等产品。充足运用稀土优势和纳米技术,加强涂料工业、染料工业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的深加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经表面解决、高纯、多种晶型的纳米级无机盐及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产品。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细化工。(二)冶金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冶金制造业规模化生产,搞好分工协作,重点发展钢铁、铝、镁、装备制造,配套发展模具、机床附件和零部件生

18、产及维修保养等产业,建设以包头为重点的国家重要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钢铁工业加快建设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河西工业区,重点推动包钢300万吨汽车板和100万吨不锈钢、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蒙丰200万吨特种无缝钢等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增长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钢产能达成1500万吨。加强达茂旗、乌拉特中旗等周边地区的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形成以包钢、华业特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建成我国中西部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以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为原料,实现资源循环运用。铝业建设完善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东方希望工业园区,提高产业内部关联度和产业技术水平。按照铝电一体化

19、,鼓励现有电解铝生产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加工深度,发展铝冶炼精铝、合金铝铝轮毂、化成箔、铝型材等铝制品产业链,重点建设包铝集团普基精铝、300万只汽车轮毂、浙江东磁7000吨化成箔、大唐高铝粉煤灰制取铝硅系列合金等项目。形成以包铝集团和东方希望铝业为主体的铝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及铝合金、铝制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以一机、北方重工等优势公司为重点,抓好载重汽车、大马力推土机、铁路车辆、液压挖掘机、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元器件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一机集团1.5万辆重型汽车和1.5万辆大客车、北方重工集团新增1150台矿用车、一汽

20、亿阳公司10000辆专用汽车等项目。适应电力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研发和生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冶金矿山、机电和石油化工等电力装备和重化工装备。努力形成以包头为基地的全国较大规模的运送机械、工程机械和风能电力设备生产基地。巩固和扩大数控卡盘、油缸、汽缸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机床附件和机电产品规模,建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特色电动机械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与运送机械、工程机械和机电、电力设备等配套产品的生产和维修服务。(三)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发挥绿色品牌优势,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依托龙头公司,做大做强以乳业和羊绒、肉业为重点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乳品产业依托盛乐、金川等工业区,加速资源向优

21、势公司集中。大力发展保鲜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和冰淇淋等产品,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天然绿色保健液态乳系列和发酵乳制品,以及替代进口的中高档婴儿保健强化乳粉。以适宜奶牛生长地带为重点区域,加大奶牛饲养基地建设力度,推广奶牛新品种,加快饲养方式向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务方向转变,提高奶牛饲养和品种水平。力争伊利、蒙牛进入世界乳业20强,建成以呼和浩特为基地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乳业生产加工中心。羊绒产业依托鄂尔多斯、鹿王、兆君等龙头公司,创建国际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以鄂尔多斯西部草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稳步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善纺织、染整工艺,提高羊绒服装的设计水平,

22、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面料、羊绒衫、羊绒系列服装等高精羊绒制品和绒毛、绒丝等混纺产品。力争建成世界级羊绒科研、生产加工中心。肉类加工业依托小肥羊、小尾羊等龙头公司,数量与质量并举,整合资源,大力推广低温排酸及冷冻保鲜技术,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肉类制品生产。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中、规模饲养的肉业生产格局,建成以包头为中心的肉业生产加工基地。(四)稀土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等为依托,形成以稀土研发生产、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稀土产业重点加大对稀土资源、生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稀土产品的研

23、发和转化,提高稀土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水平。稳定发展上、中游产品,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和应用产品,围绕稀土原料新材料元器件终端产品产业链,不断拓宽稀土产业的应用领域。积极推动稀土材料在冶金、化工 、建材、IT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钢、铝、机械、电子信息产品等应用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以包头为基地的世界稀土研发、生产和出口中心。制药及发酵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高技术成果,哺育壮大微生物制剂、中蒙药、生物饲料和兽药,以及沙生药材食品产业链。以大唐、石家庄制药、华蒙金河、双奇等药业集团为依托,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石家庄制药集团第二条万吨青霉素生产线,扩大华蒙金河饲用金霉素生产规模。以伊泰、鄂绒、亿利等公

24、司为龙头,发展沙生药材种植加工业。力争建成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化制药及发酵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依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整机制造业为突破口,以TCL、银安科技、台湾合谦、汉鼎光电、华资和晨鹿电子等现有骨干公司为第一梯队,加快规模扩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攻高清楚度彩电、移动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税控收款机、汽车电子、光电产品、教育机器人、光盘驱动器以及配套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石英晶体谐振器、发光二级管、高能电池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构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链。二、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性、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两轴多点”的产业空间结构,

25、突出点、轴结合,重点推动沿黄河和交通干线两条轴线的工业园区和资源富集地的产业发展。(一)沿黄河发展轴。西起鄂托克旗棋盘井,向北经乌海市穿过库布齐沙漠折向东,到达拉特旗、土默特右旗,止于准格尔旗和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分区低密度发展的原则,发展以煤炭、电力、天然气和煤化工等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完善提高蒙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树林召经济技术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和准格尔大路新区等园区的功能。(二)沿呼包交通干线发展轴。以呼包高速公路和铁路主干线为依托,以综合交通运送通道为引导,发展以钢铁、铝和运送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主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业;以乳业和羊绒制品等为主的特色

26、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以稀土、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提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盛乐经济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河西工业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区、包头九原农业产业化绿色园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富兴羊绒工业园区等。(三)资源富集地。承接周边相邻地区及两条发展轴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以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达茂旗、固阳县、武川县等资源富集地为重点,发展天然气、矿产品、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乌兰木伦、苏里格、白云鄂博、武川等工业园区。依托呼和浩特口岸和满都拉口岸优势,提高与俄蒙经贸、技术和资源合作水平,大力发展达茂旗口岸经

27、济,建成通往蒙古、俄罗斯乃至东欧的经济走廊和对外贸易窗口。 第四章 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特色,强化城市管理,加快社区建设,做大呼包鄂城市群,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作用,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强农村牧区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乡集中、就业向第二、三产业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一、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呼包鄂三大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主体功能定位,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解决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群发展为主体形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提高城市品位,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

28、承载力,将中心城区建成服务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呼和浩特中心城区以构建现代化首府城市为目的,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加快中心城区扩容和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强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功能,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高城市职能中心品质。积极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旧城区改造,重点建设绕城高速公路等城区交通网络。建成区面积达成2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成200万人左右。加快引进公司总部、职能总部或地区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按照公司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总部聚集区,重点

29、建设CBD、金融街、科技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完善休闲、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不断提高呼和浩特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将呼和浩特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辐射到周边地区。包头中心城区以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为目的,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避免高密度连片开发。积极引导以冶金、现代制造业和稀土研发生产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向该地区集聚。适应产业集群发展和分工细化的规定,重点发展生产配套、运送物流、生产资料流通等产业和市场建设。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规划建设城区周边卫星城,积极推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城区

30、人口达成200万人。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目的,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原则,拓展以东胜、康巴什、阿腾席热为主体的中心城区空间。加强城市供水、供热、供电、供气、公交改造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城区人口达成60万人以上。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发展大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绒纺等工业集中发展的区域。二、哺育中小城乡承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积极建设一批中小型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乡,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

31、乡布局。着力发展旗县所在地及有条件的中心镇,选择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人口相对密集的建制镇撤县(旗)设市,形成卫星城市。城乡密集区和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小城乡,要纳入所属区域城乡体系的总体规划,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密切与主城区的协同关系,以组团式布局形态,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合理功能分工,发展一批为中心城区服务、具有特定功能的卫星城乡,以及重要交通通道沿线城乡和各类特色小镇。形成中心城区带动中小城市、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乡带动农村牧区发展的格局。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和林格尔县等城郊主导型城乡,积极融入呼、包中心城区圈,加快旗县城和中心镇的产业承接和配套。托克托双河、棋盘井、树林召

32、、大路新区、薛家湾、乌兰木伦等沿河沿边重点城乡,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建成黄河沿线中小城市带。三、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规定,大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农村牧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城市、小城乡和中心村集中。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伊利、蒙牛、鄂绒、亿利等龙头公司,加强沿黄河乳业、鄂尔多斯西部草原山羊绒、阴山北麓马玲薯、土默川平原小麦、城郊蔬菜、鄂尔多斯甘草等特色基地建设。扩大养殖、园艺等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实行产业致富工程,发展高效

33、养殖业、绿色蔬菜业、特色沙产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和特色经济,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突出抓好一批经济强旗强县,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致富增收。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成50%以上。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牧区道路、安全饮水、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牧区“六通”工程。加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成90%以上,达成乡乡通班车、能上网,村村有公共活动场合和垃圾解决场合。重点支持农牧民改建1平方米厕所,

34、改造厨房和太阳能暖圈、棚圈30平方米50平方米,普及户用沼气池达成8立方米,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逐步改造农村牧区中小学校舍和卫生所。搞好乡村规划。加快小康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工程。通过对分散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扩大中心村规模,积极推动村庄整合及迁村进镇。加快撤乡并镇和生态移民步伐,有序整合生存及发展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向行政村集中、向城乡集中,逐步实现“村改居、农转非”。根据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无人居住区。整治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努力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体现特色、布局合理的新农村新牧区。发展农村牧区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率先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

35、的共享。重点推动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城市学校与农村牧区教育对口帮扶,推动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等活动。实行青少年基础教育、青壮年农牧民培训就业等工程,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和科学种田养畜的能力,增强农牧民转岗转产就业的能力。农村牧区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牧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成2023以上。健全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旗县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旗县中医院的建设,提高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支持农村牧区重大疾病防止控制、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体系和疫情防控网络,加强农村牧区

36、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吸引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牧区服务。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城市卫生支农制度,实行国家“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动员城市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对口支援旗县级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贫困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在全区率先基本普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牧区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牧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拓宽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研究建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和模式,重点实行老年农牧民社会保障工程,逐步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农村牧区被征地农民养老

37、保险覆盖率达成100%。完善社会救助、扶贫帮困机制,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哺育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建立覆盖三市、连接社区的就业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牧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成本,提高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农牧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设立就业促进基金,对城市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进行就业援助。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牧民到城乡由流动就业向稳定就业转化。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打击拖欠或克扣职工和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第五章 区域市场一体化适应新型工业化加速推动的规定,发展以金融、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满足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规定,发展以旅游会展为主的消费

38、型服务业,加强科教和人才资源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市场的互融互通。一、现代商贸物流整合和优化商贸流通、交通运送、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行业,哺育现代商贸物流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商贸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加强区域内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的衔接,协调跨区域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航空港及公路、铁路网络,完善物流基地服务功能,构筑以现代交通运送体系为主的物流运送,以邮电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发展完善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口岸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呼和浩特、包头

39、两大物流基地的建设。呼和浩特物流基地重点建设白塔综合物流园区、金山铁通货运物流园区,建成集航空、铁路、公路运送为一体、多式联运的中转物流中心。包头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包头北方物流园区、钢铁稀土物流园区,建成联通华北和西北的钢材及有色金属交易和物流中心。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主体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服务网络的优势,建设一批现代化专业特色市场。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北方药都,包头钢材、汽车交易市场。呼和浩特建成全国的绿色食品和医药保健品营销中心,包头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建

40、材和机械产品的营销中心,鄂尔多斯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炭、化工产品营销中心。二、金融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空间,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完善银行性金融组织。巩固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主体地位,吸引中信实业、上海浦东发展、民生、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呼和浩特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形成金融一条街和首府金融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在区域内建立分支机构的步伐,覆盖呼包鄂全境。发展壮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组建内蒙古发展银行。推动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建设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发展小额信贷机构,满足中小公司、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居民的需求

41、。哺育非银行性金融组织。发展壮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设立能源、化工、稀土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大型公司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推动优势公司上市融资或发行公司债券。开发满足公司和消费者多种需要的保险产品,积极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区域内金融合作。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以信贷登记征询系统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公司资信评级标准或互相认定体系,互相提供产业转移前公司的异地生产经营、信贷历史等原始信息,加速信贷投入决策,提高产业转移中金融运作的效率。以完善

42、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为基础,建立呼包鄂区域性票据互换中心,实现支票跨省区全国通用,推动银行卡等非钞票支付工具发展。通过信贷项目交流、银团贷款、社团贷款,促进跨区域融资活动,实现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强化区域内货币信贷协调引导,促进区域金融经济的对接和融合。三、旅游和会展业以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为目的,引进和哺育有实力的旅游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区域内外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草原风情、沙漠娱乐、民族文化、古迹探访和都市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以呼包鄂三市所形成的旅游环线为核心区域,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

43、准格尔旗东胜区达拉特旗包头呼和浩特;包头固阳县达茂旗武川县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鄂尔多斯三条核心旅游环线。优先发展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沙漠生态旅游区、哈达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哈素海敕勒川文化旅游区,以及五当召、美岱召、梅力更宗教文化旅游区和萨拉乌素、阿尔寨石窟等景区。适应日益增长的公众休闲需求,积极建设山地、草原生态型,环都市区的农牧业产业型和都市娱乐型等休闲产业区。开发包钢、新希望铝业、神东煤海、伊利和蒙牛等为主的工业观光旅游项目。策划组织大漠探险、黄河漂流、沙雕艺术等富有创意和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哺育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

44、、农牧业生态旅游、节假旅游等。完善水、电、路、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标准化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重点建设香格里拉大酒店、锦江国际饭店。大力发展会展业。依托自治区医药、乳品、羊绒制品、畜牧产品、化工、煤炭、稀土等优势资源和产业,积极哺育会展品牌,重点搞好国际草原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昭君文化节、鄂尔多斯成吉思汗文化节、药交会、民族商品交易会等大型项目。逐步把呼和浩特建成国际性会展城市,重点建设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四、科技人才以构建创新型社会为目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科技整体实力和技术层次。推动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

45、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实现有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建成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羊绒、乳品、稀土产业研发中心,国内领先的煤液化、气化及系列煤化工研发中心,适合区域资源特点的新材料、再生能源产业的研发中心和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性的新型产业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围绕煤炭、电力、化工等主导产业,开展高厚煤层开采、化工新产品开发、新材料技术研发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努力获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公司为主体,高等院校和公益类科研机构为基础,社会科技中介机构与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相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立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网络

46、,构建以科技园区和创业基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技术创新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提高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成5%。积极新建10个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50个自治区级技术开发中心、20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科研设备、科技资料、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人才队伍。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广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形成人才流入区和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集散地。依托高等院校,重点培养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稀土、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推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拓展重点学科和学位

47、点的建设。高技能人才,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中级工为基础,高级工为骨干,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带头人的队伍,重点抓好呼和浩特高职园区的建设,发展包头装备制造、鄂尔多斯重化工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农牧业科技开发、推广方面的技术人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在重点产业集群中,选择重点公司,建立人才智力引进示范基地。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平台,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和包头两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营造开放、宽松的社会氛围,运用大项目、大公司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贯彻分派制度,积极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派,形成各类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整合三市人才交流中心

48、和人事档案信息中心,实现区域内人事信息档案共享。加强人才信息库的动态管理。积极采用专项聘用、双职聘用、人才租赁、人员借用等方式,促进人才共享。第六章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界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为目的,加快综合交通运送、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一、综合交通网络(一)加快“两纵”综合运送网络建设,构建区际南北运送通道。以210国道和包头西安双线电气化铁路为纵轴,形成区域纵向客货运送通道。加强区域口岸通道建设,实行满都拉、甘其毛道和策克等口岸公路工程,形成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为主连通蒙古的公路通道。重点建设白云鄂博满都拉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包兰线等铁路网络,畅通欧亚陆路通道,提高物资外运和境外资源、商品向内陆转口能力。(二)完善“四横”东西综合运送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辐射及京津的协作。以110国道和京兰铁路为横轴,加快京包、包兰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提高京包、包兰等干线铁路提速扩能步伐,形成1亿吨的综合运送主通道。贯通110国道为主的高速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