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期 年月滁 州 学 院 学 报 明代买地券的程式化书写及其文化意义杨静摘要:买地券是亡人随葬的明器,其应用文体的性质与特定功能决定了程式化书写模式的生成与发展。明代买地券的程式化主要表现在书写要素的稳定性、固定套语的使用以及特殊表达方式上。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虽然使得明代买地券结构固定、形式单一,但通过分析其书写模式及固定表达有利于挖掘买地券背后深层的文化内蕴。明代买地券的套语来源于官方公文与民间方术两个书写系统,特定表达又呈现出道教求仙信仰与儒家孝文化,在相对固定的形式内容中不断生成出新的文化意义。关键词:明代;买地券;程式化书写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杨静,
2、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长沙 )。收稿日期:在道教兴盛和土地私有化的背景下,买地券滥觞于汉代。作为传统丧葬文化的承载实体之一,买地券通常刻写于砖、石、陶、瓦等坚固材料置于墓中。早期买地券的主要功能便是安葬亡者与镇墓,通过与鬼神订立土地买卖契约而保证亡人在冥界地产的合法性,从而不被其他鬼魅侵害。东汉时期买地券一般是铅券,券文内容摹仿现世土地买卖文书,真实性较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买地券进一步虚拟化,生人姓名不再出现,道教意味浓郁。随着宗教世俗化发展,买地券逐渐具备了荫庇子孙的功能。唐宋时期,风水描写与荫庇后代的文字出现并增多,成为买地券固定书写要素。明清时期,买地券的书写延
3、续宋代写法,风水信仰与祖先崇拜突出,而最初的厌镇鬼神、保佑亡者的主要功能反而降为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券文中再次出现生人姓名,从生死异路到“精准保佑”,反映的不仅是与千年前殊异的生死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世俗化呈现。作为丧葬文书中的应用文体,买地券不可避免地出现程式化书写模式,这是自宋以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明代买地券中,这种程式化书写体现得更加明显。买地券的程式化虽然模式单一,结构固定,但背后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同样作为丧葬文书的墓志铭、碑文等碑铭类文体相比,买地券历来不为文人所重视。首先是买地券的书写者长期由民间巫觋、道士担任,文人鲜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其次,买地券在进行丧葬仪式后埋
4、入墓中,并不会以副本形式进入文集。另外买地券体现出浓厚的迷信色彩,这一点也常常被文人轻视。关于买地券为数不多的几条记载出现在文人笔记中,南宋周密 癸辛杂识 记载道:“今人造墓,必用买地券,以梓木为之,朱书云: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买到某地云云,此村巫风俗如此,殊为可笑。”同样认为买地券“殊为可笑”的是清代文人洪亮吉,他在 北江诗话 中记载:“古人卜葬,必先作买地券,或镌于瓦石,或书作铁券。盖俗例如此。又必高估其值,多至千百万。又必以天地日月为证,殊为可笑。然此风自汉、晋时已有之。”根据明代徐渭的记载,万历元年()在山阴二十七都应家头之西出土了晋太康杨绍瓦券,券文内容即买地券。而徐渭则表示出
5、相当陌生的态度:“详玩右文,似买于神,若今祀后土义,非从人间买也。”然而,买地券的使用并未终止于明清。随着近年来大量明代买地券的出土,也证实了买地券一直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并反映出特定时间的社会状况与宗教信仰等问题。目前学界关于明代买地券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不同领域,买地券以重要史料的形式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成果,并且拓宽了研究视野。然而买地券本身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文体学的领域中暂未得到充分关注。笔者在鲁西奇 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 所收录的 种明代买地券的基础上多方搜罗,最终整理出 种明代买地券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明代买地券的文体特征,以文体学的
6、视角来考察书写模式的程式化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一、书写要素的稳定性“东汉处于发生期的买地券仿真性很强,几乎没有镇墓内容的文字,不过很快便与镇墓文相结合形成现今所见到的大多数买地券”。自此之后,买地券的书写要素基本具备,并且日渐丰富。由于买地券属于丧葬仪式中的应用文体,其文体属性决定了买地券的程式化,而丧葬文书的基本功能又决定了买地券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买地券的书写要素总体不变。明代买地券呈现出明显的程式化,其书写要素主要包括九项:买地时间及买地人基本信息(姓名、籍 贯 住址、亡人姓 名、官 职、生日 逝 日、享 年等)、买地缘由、土地信息(土地方位、大小、四至、价格)、神灵职责及违约
7、解决方式、信物及产权交割、中人、咒语或符箓、镇墓或祈福用语、合同附加说明。以上九种核心书写要素构成了明代买地券的基本内容,由于应用文体的属性,一份买地券的书写因素可能不限于上述九种因素,也有可能不全部具备,在不同的地域、时间内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书写要素中的买地人概念包括两种,一种是亡人,一种是祭主。在隋唐以前的买地人基本上是亡人,买地券上不会出现生人姓字,这也是生死殊途观念的体现。宋元以来,开始出现祭主替亡人买地的现象,这种情况在明代买地券中十分常见。明代出现的另一个新形式是营造生圹时使用买地券,即生人替自己买地。因此书写要素中的买地人一般同时包括祭主与亡人。下面以明正统三
8、年()何铭等为父何公买地券 为例作详细说明:()买地时间及买地人基本信息(姓名、籍贯住址、亡人姓名、官职、生日逝日、享年等):大明正统三年岁次戊午 四月甲 寅朔 越初捌 日 辛 酉,何、何铭等,祖贯交阯慈廉州东关县生长,今见在顺天府大兴县明时房居住,有父都知监何公,于正统贰年拾贰月三十日卯时在家病故。()买 地 缘 由:未 卜 茔 坟,夙 夜 忧 思,不 遑先厝。()土地信息(土地方位、大小、四至、价格):遂令日者择此高原,来去迎,地占袭吉,地属顺天府东安县徐村里固城屯广善寺旁之高原,堪为宅兆。另已出备钱彩买到墓地壹方,南北长壹拾壹丈,东西阔八丈。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内方勾
9、陈,管分擘四域。()神灵责任及违约解决方式:丘承墓伯,封步界畔。道路将军,齐整阡陌。若有干犯,并令将军亭长,缚付河伯。()信物及产权交割:今备牲牢酒脯,百味香新,共为信契。财地相交,各已分付。今工匠修茔安厝已后,永保休吉。()中 人:知 见 人:岁 月 主。代 保 人:今 日直符。()镇墓或祈福用语:故气邪精不得干犯。先有居者,永避万里。若违此约,地府主吏自当其祸。助葬主里外存亡悉皆安吉。()咒语或符箓: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令。()合同附加说明:壹本交付墓中,令亡父何公收执,准备付身,永远照用。关于买地缘由在买地券中主要有三种书写形式,一种是安葬,即为亡人下葬买地;一种是迁葬,例如 陶时阴契券
10、文“还山安厝之后,累生灾咎,亡魂不能安妥,夙夜忧思,不遑所厝”便是亡人安葬后多生灾异,而在世亲属买吉地迁葬以禳灾祈福;另一种是为自己营墓所用,如 张法禧买地券“伏为自身虑年命运不利,难卜茔坟,夙夜忧思,不遑所厝”便是张法禧生前为自己买地而用。明代买地券中最为常见的是第一种书写形式,在用于安葬的 种买地券中,明确提到在世亲属 为 亡 人 买 地 的 有 种,占 比 超 过 百 分 之七十。明代买地券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套路模板,这种应用模板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买地券中书写要素的正式化、官方化也反映出民间信仰的根深蒂固。二、源于官方与民间的套语买地券作为丧葬文书中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
11、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买地券的套语主要有两个来源系统,一是从官方公文中吸纳“如律令”、谦敬语等套话,一是从民间方术中汲取语言灵感。大量套语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买地券的实用性,类公文形式与方术套语也赋予了丧葬文书权威性,提高了宗教在民众中的接受度。杨静:明代买地券的程式化书写及其文化意义(一)官方公文系统套语明代买地券中呈现出大量模仿公文的套语,这些套语的文体来源既有下行文书,也有上行文书。诏令类文体是皇帝对臣下的书信,姚鼐认为“檄令皆谕下之辞”,因此把檄文也归入诏令类。公文末尾常用“如律令”“敕”等表示命令的权威性与紧急性,在买地券中常常作为神灵对于下邪小鬼不得侵犯亡人墓地
12、的命令。买地券还模仿上行文书中的谦敬词来表达对于鬼神的尊敬,以求其保护,体现出明显的鬼神崇拜观念。急急如律令明代买地券中常用“急急如律令”来作为结束语,一般出现形式是与女青等道教神灵相结合,部分末尾附上“敕”字,如“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令”“急急一如太上混沌女青真人律令敕”“急急如混沌赤文女青律令”“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等,用以表示买地券中下发的命令具有天帝命令的权威性与紧急性。在少数买地券中“如律令”也与买地券书写人连用,如 周母熊氏孺人地券文 中不仅出现了“依女青真人律令治罪施行”,还在末尾出现“泰山都省萧真人律令”,这里的萧真人便是书写买地券的道士。明嘉靖年间 李本会买地券(见图)末尾
13、写有“五帝使者、女青律令”。图明嘉靖巴蜀地区 李本会买地券敕作为一种下行公文文体主要起到警饬作用,徐师曾在 文体明辨序说 对“敕”做了解释与文体溯源:“按字书云 敕,戒敕也,亦作勅。刘熙云:敕,饬也,使之警饬,不敢废慢也。刘勰云: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 汉制,天子命令有四,其四曰戒书,即戒敕也今制诸臣差遣,多予敕行事,详载职守,申以勉词,而褒奖责让亦用之,词皆散文。又,六品已下官封赠,亦称敕命,始兼四六,亦可见古文兴复之渐云。”买地券中出现“敕”仅仅是为了模仿君主命令的权威性以保护亡人买地权益,而不是仿用敕这一文体。买地券中“急急如律令”的套语实际上来源于汉代公文。汉代诏令类文体末尾以“如律令”
14、来表达命令的强制性,如 史记 中记载:“制曰:立皇太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四月丁酉,奏未央宫如律令。”明代文人邓瑗在 井观琐言 中记载:“袁绍檄豫州,曹操檄江东将校部曲其末曰:如律令。李善注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吕延济谓:赏赐一如律令之法。二说小异,然大概皆近之。今道家符咒类言急急如律令,盖窃此语。”他指出道家符咒使用“急急如律令”的说法实际上是窃取公文。可见“急急如律令”作为道家模仿公文的套语早已有之,并大量移植进入买地券。在明代买地券中,常常在如律令中间加入道教神灵称谓,用以表示尊神对于鬼魅邪灵的命令,进而强化了买地券的权威性与神圣性。谦敬语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崇尚礼法,谦
15、敬语在公文中的使用十分常见,主要运用于上行文书中来表达自己对于上级的尊重意味。买地券中也常常用到谦敬套语,在书写买地缘由与土地信息时常常使用谦敬语,以此向鬼神谦恭地表达买地和祈求保护的诉求。明代买地券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以“伏”和“谨”开头构成谦敬套语。伏是公文中对尊长自谦的敬辞,如 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买地券在书写亡人逝世的开头加上“伏”来委婉表达买地缘由,如 陈仲良为考陈子名、妣富氏买地券:“伏为故显考昭勇将军尚公子名、显妣夫人富氏奄逝”上洛县主买地券:“伏缘上洛县主薨逝,未卜茔坟,夙夜忧思,不遑所厝。”再如 全氏买地券:“伏以生居荣华屋,死后葬丘域。”这里的“为”“
16、缘”“以”都是表示因为的意思。谨是谨慎、恭敬的意思,用在买地券中常常表达对于鬼神的崇敬,如 彭魁章等为母刘氏买地券文:“谨于择选宅兆”再如 邓如玉等为考邓元锡、妣吴氏买墓地契:“谨凭白鹤 仙 师 置 金 银 财 帛 九 万 九 千 九 百 九 十 九贯文。”买地券中“如律令”“敕”等命令语与“伏”“谨”等谦辞的使用反映了民间丧葬文书对于官方公文的模仿,作为应用文体,这种模仿也是不可避免的。公文系统套语的借用使买地券呈现出一定的权威性。滁州学院学报 年第期(二)民间方术系统套语明代买地券中大量使用民间方术套语,涉及到风水占卜、四灵说等风水术。风水术从阳宅向阴宅的拓展体现出古人极为重视风水,通过将
17、亡人葬在风水宝地不仅是亡人在冥界安稳生活的保证,更是能够保佑生人少灾多福。如上文提到的 陶时阴契文 便是因为陶时安葬之后家里累生灾异而重新择选吉地迁葬,而大多数买地券都表达出好风水能够带来好运的意味,如 周宽、田妙贞地契 在描述墓地方位时写道“左青龙回顾,叠叠高峰,挂榜御街,水流辛戊,荫益五万年,家道兴隆。亥子壬寅年月,主生贵子,加升官职,世代延洪”则明显体现出墓地风水对于家庭成员的影响。风水占卜在买地券中说明土地信息时常常强调地势之高,例如 金福满等为太监金英买地券“遂凭术者,择此高原,龟蓍协从,相地得吉”,再如 周妙香买地券“遂凭日者择此高原,山明水秀,来去分明,地占袭吉,堪为宅兆”。在风
18、水学中,术士通常认为地势较高、依山傍水之地是营造墓穴的风水宝地,亡人阴宅建在高地可以荫庇子孙,同时墓穴建于高处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进水。除了突出地势之高以外,部分买地券还着重书写“觅龙”。风水学中将龙、穴、砂、水、向归纳为“地理五诀”,买地券中强调土地方位外形便是觅龙,这是风水形法活动最重要的一步。比如 张买地券 中使用“艮山行龙,坐寅向申”描述墓地方位吉利,再如 黄三处士墓地券 使用“壬山行龙,丙向之原”来描述。“行龙”作为觅龙定向的一种方法,又叫天地定位法,包括乾山行龙、艮山行龙、壬山行龙、巽山行龙。明代买地券中出现的这些套语都体现出风水术数在丧葬仪式中的频繁使用,以达到荫庇子孙的最终目的。
19、四灵说四灵最早来源于星辰信仰,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 礼记曲礼上 中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可见四灵作为方位属性用来表示行军布阵的队列。目前最早将四灵比作地形的是管辂,三国志魏书管辂传 记载:“辂随军而行,过毌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管辂通过镇守墓地的四灵来判断墓地凶吉,而他所预言的确实成为现实。在明代买地券中书写墓地四至绝大多数情况是以四灵为主,常用东西南北或前后左右加上四灵
20、来描述墓地方位,例如 仙阶等为父仙梦松、母王氏买地券:“左 至 青 龙,右 至 白 虎,前 至 朱 雀,后 至玄武。”部分买地券也会辅以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描述四至,如 陶时阴契券文:“东至甲乙青龙,南极丙丁朱雀,西抵庚寅 白虎,北距 壬癸玄武。”一些买地券中甚至不再出现四灵,而是将天干、地支、五行相糅合表示方位,如 李实买地券 以天干地支为主进行描述:“东至甲卯乙,南至丙丁午,西至庚辛酉,北至癸子壬,上抵黄天,下依后土。”再如 萧钦仰墓券文 出现五行:“东至甲乙木,西至庚辛金,南至丙丁火,北至壬癸水,中央戊巳土。”龙王氏买地券 出现八卦:“丙丁及甲乙,艮巽共乾坤。壬寅午戌,坎甲子展。兑
21、震巳酉及,亥卯未庚辛。四至此明白,出卖与亡人。”明洪武广济县 故吴公保三朝奉地券(见图)使用“东至甲乙南至丙丁西至庚辛北至壬癸中央戊巳立墓”。图明洪武广济县 故吴公保三朝奉地券明代买地券出现大量以四至为基础并加入“上、中、下”三个方位来虚拟描述墓穴方位,如 陈赞化买地券:“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指青天,下指黄泉,中止显考陈公讳赞化为阴宅之主。”总的来说,明代买地券中最为常见的还是以四灵镇守墓地,在 种买地券中出现四灵镇墓的有 种。出现四灵以描写土地信息是买地券逐渐迷信化的表现,也反映了古人祈求亡人安息、生人平安的生死观念。明代买地券从官方公文与民间方术两个截然不同的书写系统
22、接受多种固定表达形式,又在自杨静:明代买地券的程式化书写及其文化意义身的发展运用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套语。民间风水术为买地券的存在意义提供了坚实的信仰基础,官方公文书写的模仿又使得买地券更加具备权威性。三、特殊表达及文化内蕴除了固定程式与套语外,明代买地券也出现一些特殊表达形式,在描述逝世经过时经常出现“采药”“赐酒”“沉醉”等表达,以寄寓对于亡人归宿的美好祝愿,体现出浓厚的道教信仰。另外买地券中也常用一些固定表达来抒发亲人对亡人的哀思,反映出孝文化的深沉影响。(一)道教文化的讳死写法以“南山采药”“仙人赐酒”“沉醉不返”等描述亡人逝世经过并非写实,而是出于宗教信仰以虚拟的文学形式表达对亡人的美
23、好祝愿。这种特殊表达出现的频率并不多,在 种买地券中仅有种,但是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因素与文化意义。具体如表所示。表明代买地券特殊表达名称时间地点记述朱郡主买地券成化十二年()江西新建因往南山采药,路逢仙人,辞酒一杯,醉而不返 刘友坚买地券弘治三年()江西崇义登山采药,忽遇仙人赐酒一杯,归家酩酊而去 旷造等为父旷钰买地券正德七年()江西吉安缘为在家,出不择日,行不选路,因往花,路遇仙人赐酒,玉 女 献 香,不 觉 乐 陶,忘 返 归 路,抛 弃,享 年 七 十有五 朱大治买地券万历二十七年()广西南宁因往南山采果、北山采药,遇见东王公、西王母,赐酒三杯,归寓沉醉,一梦南柯 郎斗金等父郎兆玉买
24、地券天启七年()浙江杭州往九仙山采药,忽遇大仙,赐酒三杯,酩酊一梦不还 江财地契崇祯二年()江西南昌因往南山采药,北山采药,得遇仙人玉女,赐酒赐茶,归家沉醉,梦还黄 从表还能发现一个特点是涉及到讳死特殊表达的买地券券主大多数是江西人士,而江西自古便是道教圣地,境内有龙虎山、三清山、葛仙山等多处道教名山。买地券的书写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在描述死亡时常用“采药”“赐酒”“沉醉”等蕴含道教因素的表达。采药地点通常是南山,也就是终南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另外部分买地券中出现的九仙山、北山都是道教圣地。早在秦汉时期,采药便成为道家宣扬长生成仙的路径手段。汉书郊祀志 记载:“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
25、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采药求仙,以期长生不老的愿望早已有之。魏晋以来,采药地点由海入山,名山采药成为得道成仙的重要途径,道家认为登山采药就是求仙的过程。买地券用名山采药一说来描述亡人去世,一方面寄托了生人对于逝者得道的祝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逝者自身的精神追求。六种买地券都涉及到亡人遇到仙人赐酒之后酩酊沉醉的情节,醉而不返在道教语言系统中是成仙的说辞。仙人之酒便是长生之物,逝者得饮此酒也意味着得道飞升,通往神仙世界。“归家沉醉”“一梦不还”则
26、是说明逝者饮酒后的状态结果,体现一种忘却世间烦恼的精神解脱。明代买地券中将“南山采药”“仙人赐酒”“归家沉醉”三个情节以起因、经过、结果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买地券讳死的固定书写模式。然而这不仅是简单的讳死手法,更意味着道教信徒对于死亡归宿的精神期待。(二)孝文化的表达早在 礼记中庸 中便突出重死为孝,民间也一直流传着“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孝文化在明代买地券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形成多种固定表达来寄托亲属对于逝者的尊敬与哀思。生人作为祭主为逝去亲属买地而出现在买地券中的情况在明代屡见不鲜,买地券不少地方都涉及到生人尽孝之意。一种是凡是出现生人姓字,必加前缀“孝身份”,如 萧钦仰墓券文“今有孝男广漠、
27、广谅、广诚、广让,孝媳刘氏、叶氏、黄氏,孝孙萧泾、萧泮、萧汪、萧沅、萧汶,孙妇梁氏、尹氏、严氏、刘氏,曾孙萧梧、萧柱、萧桐等”这样书写突出子孙对于亡人的尊重与孝顺,体现了讲求孝敬的社会文滁州学院学报 年第期化风气。另一种则体现为书写买地缘由的套语,即“未卜茔坟,夙夜忧思,不遑所厝”。这样的说法表达了为亲人挑选阴宅的急迫之情,以至于朝思暮想,夙夜忧叹。明代买地券作为应用文体,其程式化书写的背后体现出无尽的文化内蕴,宗教因素与孝文化的多重杂糅不仅抒发了对于逝者的怀念与敬重,对于幽冥世界的美好想象更是体现出生人亡人共同的精神归宿。四、结语作为一种丧葬文书,明代买地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书写
28、要素与固定套语,生成了十分明显的文体特征。买地券中的套语吸纳了来源于官方公文系统与民间方术系统的多种表达形式,一方面民间风水术的运用为买地券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类公文的形式也提高了买地券的权威性。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南山采药”“仙人赐酒”等特殊讳死表达体现出道教得道升天的信仰,是信徒对于死后归宿的精神期待。明代买地券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变化便是生人姓字写入券文,这一变化体现出“生死异路”观念逐渐让位于“孝文化”。总之,明代买地券并非是简单重复的程式化书写,这种书写模式背后也表现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蕴。注释此处原文缺漏,无法辨识,用“”表示,后同。李本会买地券,现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本文引用拓片来
29、源网络:故吴公保三朝奉地券,现藏于南京市江宁博物馆,本文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参考文献周 密癸 辛 杂 识 别 集 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洪 亮 吉 北 江 诗 话(六)北 京: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徐渭 徐渭集(四)北京:中华书局,:黄景春早期买地券、镇墓文整理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鲁西奇 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 厦门:厦门 大 学出版社,姚鼐 古文辞类纂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徐 师 曾文 体 明 辨 序 说 北 京: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 中国史学要籍丛刊史记(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邓瑷 井观琐言(二)北京:中华书局,:陈澔注,金 晓 东 校 点 礼 记 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寿撰三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魏聊,刘超聊城出土明代陈 赞 化 买 地券 海岱考古,:曾 远 业江 西 崇 义 麟 潭 明 墓 地 券 南 方 文 物,():黎文宗,刘炳政明朱大治买地券及其释考广西文博,:班固著,赵 一 生 点 校汉 书 杭 州:浙江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李晓春(上接第 页),:;责任编辑:李应青杨静:明代买地券的程式化书写及其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