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756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6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作者简介:高楠楠()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高楠楠(安徽大学 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摘 要: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 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

2、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分配共享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明确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之一 近年来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全社会热议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已经迈向更为着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水平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年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标准“三多”“两靠”是重点更为清晰地形成了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关于共同富裕的讨论学术界从不同领域进行了丰富的概括:一是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如从生产力快速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条件层面进行说明如认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第 卷 第

4、期共同富裕包括精神、文化、社会、生态、法治等相关领域又如认为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的统一二是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又有认为消除两极分化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三是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同富裕思想概括与总结又如探讨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借鉴意义四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共同富裕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新发展阶段应在贫困治理、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五是共同富裕的评价标准从多维度建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如包括收入水平、生活便利和生活品质的

5、物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保障能力和科教文卫服务的精神评价体系等 推动共同富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更加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助力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一、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关于“富裕”的解释是:“(形)(财物)富足充裕(动)使富裕”而对“共同”的解释为:“(形)属性词 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副)大家一起(做)”因此共同富裕所指向的必然是社会的而非私人的财富归属问题实际上

6、就是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一)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 在马克思那里共同富裕是以一种必然性出场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马克思讨论未来社会以“所有的人富裕”作为生产的目标那么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期许显然应该是恩格斯所描述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此处包含的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讨论社会财富如何实现共享未来社会“所有的人富裕”的实现过程具有历史阶段性 这种历史阶段性体现在财富如何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为全社会的共享之物即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将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并

7、且通过计划经营保障人们的合理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也体现在财富抛弃了以往的狭隘形式获得“质”的发展即未来财富不再以旧有的尺度(指劳动时间)来衡量那时被称之为“财富”的是人对于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相关条目的释义是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社会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二)共同富裕的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实际上是公平和正义两个范畴结合起来的使用形式 公平、正义都是一种价值评价区别是公平强调中立性是程序上、机会上、形式上的公平而正义则涉及道德评价并非是价值中立的了 在自由劳动条件下的公平是“自由的平等”异化劳动条件下的公平是“

8、差别的平等”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公平是“需要的平等”作为“需要的平等”的公平是人类为之奋斗的最终理想恩格斯曾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很高水平所必需的:在这个水平上社会全体成员的平等的、合乎人的尊严的发展才有可能”从而将“平等”这个概念纳入了对社会财富共享的讨论 至于正义乃是一种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美德正义本身乃是“他者之善”或“他者之利益”因为它所为的恰是有益于他者的事情显然若无历史上对资本主义进行是否正义的道德评价社会财富共享理念怎么能产生呢?(三)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生产力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创造的秘密是剩余价值少部分人享有巨大的财富必然伴随着大多数人被剥夺了必需品另外

9、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财富是作为统治工人的财富、作为资本而积累起来的资本不断膨胀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本家压迫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总之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在社会对立中进行的资本家不断获得日益增加的财富是以工人绝对贫困为必要条件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社会财富共享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孕育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由工业革命直接造成集中体现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上 马克思曾指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将会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可能性:全体社会成员实行统一的计划生产产品极大丰富能够充分满足个人的生活消费及维持社会再生产的需要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且不

10、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即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四)共同富裕的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共享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基于资本无止境追逐剩余价值并因此不断驱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对立地进行的它们无法使从事劳动的个人富裕起来只是成为他人财富和自身贫穷的消极条件资本的限制成为了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充分发展的界限一方面为了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资本会不断地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向前发展从而不自觉地充当为社会及全体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具这意味着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第 卷 第

11、期个人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发展也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资本的趋势总是要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 资本要榨取剩余劳动必然会驱使劳动者超过自己自然需要的界限超出必要劳动的剩余劳动逐渐成为由于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东西 总之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将最终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计划经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保证人们的合理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五)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描述显然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 这种历史阶段性体现在“财富”如何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为全社会的共享之

12、物并抛弃了以往的狭隘形式获得“质”的发展 一方面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将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计划经营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保障人们的合理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财富自身也将获得“质”的发展它会抛弃以往的狭隘形式不再以旧有的尺度(指劳动时间)来衡量 那时被称之为“财富”的是人对于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是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社会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 那时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非常发达的程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被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而每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当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就可以在更多领

13、域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这样“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对于全面发展的个人而言财富就是个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是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二、崭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 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坚定捍卫者、前行开拓者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取得在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

14、新时代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自觉(一)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概念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又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要完成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党的一大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党的二大提出:“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些内容显然都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思想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全国土地改革的迅速完成为共同富裕的正式提出奠定了政治基础根据党领导人民群众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5、总路线为适应国家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 年 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从巩固工农联盟的角度强调广大农民群众要富裕起来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这是历史上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的概念随着 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此时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尽快地把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毛泽东指出:“到了将来由于生产有了极大的高涨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正是我

16、们党对于共同富裕内涵的初步界定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应有之义的自觉遵循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至少包括了以下基本点:第一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 年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共同富裕一词是从提高农业生产力、克服工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巩固工农联盟角度强调农民阶层富裕起来的重要意义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同富裕范围既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存在着的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资本家如果将来饿肚子这个制度就不好”“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包括地主阶级”第二人们富裕起来的过程存在着差异性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到了将来由于生

17、产有了极大的高涨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这种工资等级的差别就会显得没有必要而逐步趋于消失那就是接近共产主义的时代了”(二)基于中国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现实生产落后状态下要发展生产力解决温饱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一形成了以先富带动后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逻辑进程 依据现实国情实现共同富裕不论从地区上还是时间上都必然是逐步推动的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长安大

18、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第 卷 第 期社会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同时同步实现富裕改革允许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通过勤奋劳动先富起来这将对剩余大多数人产生吸引和鼓励从而带动共同富裕进程波浪式向前发展 即共同富裕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共同富裕并非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出现先富后富和富裕程度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 我们既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又要承认发展的差别才是促使全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这就形成了以先富带后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的逻辑进程 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具体路径作了系统谋划 世纪 年代初期提出

19、了“两步走”战略其后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第一次有了清晰切实的目标 小康的目标正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要求 年 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面时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之后进一步将小康的标准具体化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美元 邓小平认为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是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 当我们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时小康目标更多聚焦于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关的指标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将共同富裕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 改革开放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平均思维从而迅速推动了生产力

20、的发展 年 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是改革所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发展机会是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而应当通过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 之后共同富裕的地位被进一步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层面诠释了共同富裕本质内涵(三)在初步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特征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适应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

21、求承继并拓展了以往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实现共同富裕被推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了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这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共享的特征日益明显第一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 这是对当前阶段共同富裕的历史定位 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共富共享、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新发展阶段就必须将“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联系起来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联系起来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义是共同富

22、裕根本要求是“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标准是“更为明显的”主题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质是实现由已经完成了的“先富”向“共富”转型 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着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 只有聚焦民生痛点才会有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靠”的转变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价值标尺 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既包括社会成员同以往自身发展情况作纵向比较又包括与身边其他社会成员发展情况作横向比较其中后者获得的感受往往更加强烈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成为价值标尺如此才能

23、真正强化民众对于“实质性进展”的认可第二新发展阶段之“新”使共同富裕内涵呈现新特点 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应包括以下 个方面:一是从基本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现阶段尤其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社会公共服务 二是从实现前提来看共同富裕是奋斗致富、实干兴邦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而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从实践过程来看共同富裕是个渐进的过程“同富”始终处于持续性扩大与拓展之中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裹足不前要在普遍富裕与适度差距的统一中把握共同富裕 四是从实现方式来说共同富裕依赖分配制度调解 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去分配“蛋糕”通过市场、政府、社会

24、三次分配的调整重塑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目标是逐渐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 五是从实现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 现阶段更加强调全体社会成员既要积极参与“做大蛋糕”又要能够“共享蛋糕”更加强调人们对于社会财富的共享和在机会、地位、权力、发展等方面的公平度三、时代启示:丰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的崭新要求 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为初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生产关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等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突出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以高质量的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共富共享 因此我们应当在深入考察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

25、中国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这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 共同富裕的“共同”不是主体范围的“简单同步”改革开放后国家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传统模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第 卷 第 期式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随着先富带动后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逻辑进程的形成共同富裕的“共同”拓展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同步性阐释总之共同富裕决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普遍富裕与适度差距的统一 即使将来实现了共同富裕也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同步富裕实现所有人的富裕总有先后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第一

26、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只有全体人民共同之富裕才能真正保障整个中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进步 既然是全体人民共同之富裕那就是全国各区域、城市乡村都要逐步地发展起来都要富裕 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刚脱贫地区同已发达地区城市的社会经济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低收入群体相对较多且大部分处于农村地区因此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发展问题十分重要 低收入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往往处于弱势他们徘徊于贫困线上往往因为突发性困难而重新返贫努力托举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能够大幅拉升居民收入水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有效的手段将直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帮扶他们在社会

27、经济增长过程中解决发展问题 总之共同富裕是全民的富裕要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帮扶低收入群体让低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真正获益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兜底保证第二适度差距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社会差距将会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缩小不能完全消灭差距保持适度差距有利于倡导勤劳奋斗但差距过大又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发挥好分配制度调节作用 引入市场机制后强调效率优先显著提升了发展效率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紧扣 年远景目标要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低收入群体是支撑因此居民收入分配必须改变进一步完善分配制

28、度、重释公平与效率关系新发展阶段第一次分配由市场完成第二次分配主要是靠政府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靠社会是希望和鼓励越来越多的在社会中发展、富裕起来的企业、公民能够献爱心做慈善事业做公益事业 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第三次分配不是强制分配更不是劫富济贫 总体来说初次分配是政策没有干预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是经过收入分配政策干预后的居民收入差距会变小 总之只有加大再分配力度才能有效抑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各阶层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在完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中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和统一目标是要逐渐形成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二)共同富裕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 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共

29、享“共 享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本 质 要求”“共创”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创”的目标和落脚点 共同富裕不是等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靠要财富归根到底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分配出来的 尤其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蛋糕只有做得越大将来才越好分同时共同富裕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发展的有用的手段 总之共同富裕根本区别于西方的福利主义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第一共创财富的关键是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共同富裕的“共同”突出强调全体人民既是参与“做大蛋糕”的主体力量又是成果共享的主体对象也就是全体人民对于社会财富的共享和

30、在机会、地位、权利、发展等方面的公平度 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保证共同富裕道路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偏离不背离从根本上避免走上两极分化邪路要发挥制度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只有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共同奋斗的热情 既然共同创造、共同奋斗那么成果当然由大家来共享最终形成一个人人享有的合理的分配格局使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共创共享能够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体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今天始终鼓舞我们前进的目标第二共创共享应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西方发达国家搞工业几百年至今没有解决共同富裕问

31、题反而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愈发严重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心中有数 一方面要朝着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拥有能够享受到“富裕”成果权利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和庄严承诺但政府不是大包大揽什么都要管 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突出强调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既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要也要考虑到现实可能、差异存在要兜住老、弱、病、残者基本生活保障 总之我们讲的共同富裕并不是政府什么都包办什么都管不是直接给福利而是量力而行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帮扶体系积极

32、动员全社会成员包括低收入群体为人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将大家动员起来共同去奋斗即使将来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了各方面条件更好了也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制定新的目标更要继续鼓励大家奋斗创造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第三共同富裕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相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逐步”的用词清晰地表明共同富裕绝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有长期性就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一面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等不得、急不得“同富”始终处于持续性的扩大与拓展之中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社会成员的偶然性感受需要我们

33、长期的奋斗与积累共同富裕是远景展望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第 卷 第 期和分步实现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还应注意:第一深刻认识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阶段特点 改革开放后在以先富带后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逻辑进程中我们党对共同富裕作了清晰而切实的谋划:从规划“两步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清晰勾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现在我们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民主、法治、环境、文化、安全等方面提出

34、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被进一步细化:首先是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也就是这 年我们要先起好步 其次是到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最后是到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居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发展阶段应当盯紧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两个群体: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和直接方式要努力托举低收入者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中大幅拉升居民收入水平是

35、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效的手段将直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第二以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目标指引 从“要不要”发展到怎样发展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拓展 当前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但距离实现社会全面共享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富裕程度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在发展的道路上才能实现全面共享只有实现了全面共享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从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到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推动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际上是人们发展理念的转变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依然是发展侧重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形成人人参与发展、人人

36、共享发展成果格局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淡化 目标牢牢聚焦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民主、法治、环境、安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高质量的发展应当是强调勤劳奋斗、鼓励创新创造、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是更加强调协调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形成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新局面的发展是保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人人能够积极参与到实现富裕过程的发展 新发展阶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共同富裕在动态中向前发展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四、结语总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鲜明特征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追求社会主义本

37、质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深入挖掘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共同富裕思想的意蕴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刘琪.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人民论坛():.邓观鹏张扬金陈志茹.新发展阶段下共同富裕的内涵、逻辑与条件.理论建设():.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 .政治学研究():.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李实.全球化中的财富分配不平等:事实、根源与启示.探索与争鸣():.陈新.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下的共同富裕:现实图景及实践路径

38、兼论对福利政治的超越.浙江社会科学():.刘赣州.论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启示.经济纵横():.汪彬.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中国金融():.王秀华张道胜.历史合力论视阈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蒋永穆谢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经济纵横():.申云李京蓉.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调研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马

39、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 .北 京:中 央 文 献 出 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 .北 京:中 央 文 献 出 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 .北 京:中 央 文 献 出 版社.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卷.北京: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40、版)年 第 卷 第 期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肖潇.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张占斌毕照卿.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中共党史研究():.(责任编辑:王佳 特邀编辑:刘攀坤)高楠楠: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