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概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740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概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概述张阳,郑伟(沧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沧州 ;(沧州师范学院 商学系,河北 沧州 )摘要:明代文人在沧州段大运河留下了大量的驿路诗歌。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代沧州沿运河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商业之盛,也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文化与情感意蕴,成为了沧州段大运河重要的人文积淀。关键词:明代;沧州;大运河;驿路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明代,大运河通航之后,沧州逐渐成为南北水运交通的要冲,水驿众多,明人程春宇 士商类要水驿捷要歌 记载:“良店连窝新桥到,砖河驿过又乾宁。流河远望奉新步,杨青直沽杨村渡。”沧州段水驿自南向

2、北有:良店驿、连窝驿、新桥驿(泊头驿)、砖河驿、乾宁驿、流河驿,驿路连绵几百里,不仅是沧州依托漕运、发展经济的有力支撑,也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动脉。嘉靖年间,文学家归有光在沧州遇阻,其 壬戌纪行 记载“先后来者皆聚,几及千艘,半天下之士在此矣”,形象地说明了驿路也是人文之路。南来北往的朝廷命官、赶考士子、行旅文人、外国使者频繁往来于此,创作出数量可观的驿路诗歌,这些成为了沧州交通繁荣、运河文化昌盛的印证。一、大运河驿路诗所见沧州之自然风光明代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地位造就了沧州人文荟萃的盛况,众多文人以诗歌记录驿路途中的风光,其中,既有对驿馆及周边景观的描写,也有对驿路两岸自然风光的刻画。(一)对驿馆及

3、周边景观的描写驿馆不仅是奔波于驿路上的行人们停歇的落脚点,也是“广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公共场所,兼具娱乐文化传播等社会文化功能”,与沧州水驿有关的馆舍、驿亭、驿楼、津渡以及周边景观成为明代文人诗歌的表现内容。明初,诗人瞿佑 流河驿“波涛不覆渔翁艇,馆舍长迎使客舟”(),描绘流河驿迎接客人入住馆舍的情景。刘铉 夜泊流河:“静海南来百里过,驿亭官舫是流河。帆樯遥见悬灯处,时听烟中发棹歌。”()流河驿于临水处设驿亭,以作奉迎客员之用,夜晚则灯火通明,为行舟指明方向。明初文学“三杨”之首杨士奇有 新桥驿二首,其中有诗句“津吏临流迎下缆,人家两岸曙鸣鸡”(),“津吏”是管理渡口的官吏,他们在清晨迎接杨士奇

4、,协助船舶靠泊码头。明代经由大运河入京的外国使团,也在沧州水驿留下诗歌,洪武年间,朝鲜使者权近 过砖河 驿 遯 汤 洗 澡诗 云“落 日 下 洲 渚,水 夫 来 递舟”(),描绘了水夫迎接使者的场景,盛赞驿馆“垂杨阴庭户,古馆何清幽”(),赞美驿馆树木茂盛,优美清净,是行人休憩、赏景的佳处。沧州水驿多位于形胜之地,驿水融通,垂柳晓风,帆樯络绎,既方便来往客官的休憩,又能满足文人的审美需求。正德年间,严嵩曾过沧州,称赞“连窝驿夜分月色如画”。杨士奇途经新桥驿,作诗 新桥驿其一,赞叹“九河冰泮绿差差,洲渚凫?近不飞;夹道如云杨柳树,尽舒春色送人归”(),运河绿水漾起涟漪、白鹭悠闲漫步于洲渚,两岸茂

5、密的杨柳遮不住春色,俨然自然和谐之美的画面。卢雍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明代大运河沧州段驿路诗歌研究”,编号:。作者简介:张阳(),男,安徽安庆人,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地域文化。泊头晚泊欲访子济侍御不果“日落新桥驿,烟生独树村”(),其中的“烟”字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形象地表现出水波渺茫、暮蔼沉沉的新桥驿景象。嘉靖进士徐师增有诗 宿砖河驿“渡头风色晴,渔火隔沙明;帆逐暮云落,潮随春水平”(),其渡口、水流、帆船在砖河驿静静的月夜中仿佛融合为一体,诗句创造出空灵、明净的自然境界。嘉靖时朱豹有诗 晚 次 流 河 驿,其 中“钟 鸣 山 寺 杳,鸟 宿

6、 沙 汀白”(),把平凡的山寺、平凡的沙洲、平凡的钟声,经过艺术组合,勾勒出一幅意味隽永的水乡夜景图,“钟鸣”之中有无限深沉的韵致,为流河驿抹上了一层苍凉幽寂的色彩。(二)对驿路自然风光的刻画驿路沿途的景观也进入文人的创作视野。“河连树色涵清浅,云漾天光照蔚蓝”(唐之淳 连窝驿次无名人韵)()是 月 明 风 清 之 时 的 运 河 景 象。“纤月 孤 村 岸,微 风 独 夜 舟”(龚 用 卿 连 窝 夜泊)()、“秋色生远海,浮云空九河”(皇甫縭 流河纪兴)()是夜晚时分的运河景象。雨中的运河则是“飒飒风吹幔,霏霏雨洒舟”(权近 冒雨过吴桥县连窝驿)(),雪中的运河是“同云四野合,大地雪花飞;

7、林下迷樵径,溪边失钓矶”(沐昂 砖河舟中遇雪)()。这些诗作描写了驿路两岸的河湖堤闸、绿树村舍、朦胧烟雨,展现了沧州沿运地区幽雅灵动、清冷幽美的自然景观。沧州地段河长柳多,最能代表沧州地域特色的景物是柳树。明廷曾要求河间府属差役在沿河两岸栽种柳树,加固堤岸以防崩塌,因此运河官道两边多植柳,驿路皆是晓烟杨柳绿,驿路诗中杨柳形象比比皆是。明初李时勉作诗云,新桥驿堤岸“垂柳阴阴拂户低”()。朝鲜使者权近冒雨过连窝驿,作诗云“驿楼藏柳岸”()。周叙 舟过乾宁驿忆孙侍读有“惟余驿畔柳青青”(),而乾宁驿附近也是“偃蹇长堤春水边,一堤杨柳带寒烟”()。皇甫縭过流河驿,诗作 流河纪兴 说驿路“凉飚涤残暑,沿

8、岸绿阴多”(),运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涌动,行人尽享夏日清凉。林光过良店驿,作诗 良店道中,“柳千株拥道旁,南风拜舞不胜狂”(),其“千株”,可见驿路柳树之多。二、大运河驿路诗所见沧州商业之盛与人文景观明代大运河漕运兴盛,每年都有大量物资经沧州运至北京,不仅促进了沧州商贸的繁荣,也为驿路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自然、人文、商业在沧州段大运河聚合共生。(一)驿路诗所见沧州商业之盛明初诗人瞿舟行经过沧州,“但见运河绕郭流滔滔,高桅大柁长短篙;自南向北连千艘,漕夫叫号挽卒劳”(),记述的是沧州运河经济带的盛况,写出了大运河上漕船众多、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再现了沧州航运的繁忙景象。明正德年间首辅、大文学家

9、李东阳盛赞沧州“尘生晓市人烟集,云拥春城水气浮”(),早市尘土飞扬、人烟密集,可见市贸之繁荣。万历时期诗人谢肇膌赞叹“估客鱼盐千里舶,美人歌舞万家楼;依稀绝似江南路,一片莺花散客愁”(),沧州段运河帆樯林立,船只穿梭,百物汇聚,酒楼林立,其繁华不逊江南。驿道不仅是飞报军务、人员过往的官路,也是商业活动的商路。明代“商贾贪图节省运费,买通驿丞和使客,贩运商货。他们往往 计赂过客,求夹带,使驿路变成商品流动的渠道”。“嫩碧砖河酒,摇船劝客尝”()“枣熟新桥驿,舟人劝买归”(),记录了沧州商家在驿路各处向客人兜售商品的情形,水驿附近逐渐形成商市,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并向周边辐射。泊头也由驿站扩展为商业

10、大镇,“自新桥驿移镇于此,附运河西岸有城,商贾环集”,崇祯进士周亮工途经新桥驿,作诗 泊头 云:“共约舟窗并,帆开莫先后;津风濒海劲,吴酒渡河鲜;礓口珠梅闸,泊头红枣船;欲停不暂得,景物苦留连。”()江南吴酒、沧州红枣等南北货物汇集于此,船只众多,码头繁忙,以致作者所乘之舟不能靠岸。连窝驿渡口名“连镇渡”,“为南漕所经,帆樯丛集,商业发达”,瞿佑在 泊吴桥连窝驿 中赞道“官船来往泊官河,凤有高梧 鹊 有 柯;久 客 羁 栖 嫌 寂 寞,喜 闻 水 驿 是 连窝”(),瞿佑在连窝驿见到船只络绎不绝的繁忙场面,寂寞之情一扫而空。明末政治家范景文曾作 和北吴歌:“连窝驿枕卫河隈,乘传何堪前站催。白米

11、江鱼随处有,麦黄水涨送船来。”()有明三百年,连窝驿周边商市始终繁荣不衰,各类生活物品应有尽有。流河驿在青县,地近天津境,盐山县是明代鱼盐储运总站,其所有北上物资必经流河驿,推动了青县人流、物流的发展。李东阳 流河驿怀谢宝庆先生兼怀鸣 有诗句“长船载酒官河夜,芳草怀人楚水春”(),记载官船携酒夜泊流河驿,以船舶为宴饮场所,将美食美景结合,别有一番情致。沧州段运河驿路人气与商机日渐繁盛,甚至引来不法之徒的垂涎。“弘治七子”之一的朱应登过乾宁驿,作诗云“昌国里中花满烟,乾宁驿前云蔽天;商船到岸不敢拢,恐有家奴横索钱”,说的是当地恶霸指使家奴向过往船只强收费用,以致于商船不敢停靠码头,亦可见行商之难

12、。(二)驿路诗所见沧州人文景观和历史真实明代大运河沧州段驿路沿线多有历代史迹遗存,如南川楼、郎吟楼、水月寺、运河园林等,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民情,驿路沿途的历史变迁也为诗人们提供了鲜活素材。天启时期文人沈嘉客作诗 舟过沧州望南川楼有怀 旧 游 有 诗 句“吴 楚 来 粳 稻,燕 齐 连 覆帱”(),作者见到了转送燕赵各地的江南水稻,可见南川楼是运河驿路必经之地。朗吟楼是沧州酒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侧临河,一侧连接园林,堪称胜景,明代名流经过此地,必流连吟咏,喝美酒,品人生,留下许多题酒名篇。明代沧州运河两岸园林别墅众多,包括嘉靖年间抗倭将领刘焘的“刘司马花圃”,有万历年间盐山知县许言诗 过

13、刘司马花圃 为证:“绕山林登谢傅,云深萝薜卧刘晨;日光晴漾千花色,河气凉生万木春。”()刘司马花圃附近层林叠翠,碧空如洗,遍野芳菲,在此可倾听鸟语林涛,可尽览运河的多姿多彩。刘焘晚年隐居于此,吟诗作词、携酒游园。驿路两岸的民风民情同样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 感。童 轩 流 河“野 老 趋 乡 集,渔 郎 祀 水祠”(),描绘了沧州民间集市与祭祀盛况。方逢时 新桥驿遇风后作“舟人欢笑鼓笛催,渔歌互答声徘徊”(),反映了渔民的水上生活和劳作,洋溢着浓郁的渔家风情。李东阳 早发沧州“尘生晓市人烟集,云拥春城水气浮”(),写出了河畔农家早市的繁荣,表现了沧州城滨水的特点。王崇庆 连窝道中“酒旗摇曳前村路

14、,忽听渔歌起钓台”(),岸上的酒旗和河中的渔歌缀成一幅幅极富动态感的画面。倪岳 晚泊流河“迢迢客路近流河,渔浦风晴起棹歌”(),舟人的棹歌激荡于渔浦之上,表达出劳作的喜悦。万历年间,朝鲜使者李民沿运河路过沧州时,赞叹“圣代遍沾化,潢池少弄兵;孤城犹不闭,渔火夜深明”(),说的是沧州夜不闭城,水中渔火通明,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不仅寄托了作者对太平乐土的向往,也体现了朝鲜士大夫的“慕华”思想。明初对于驿站管理严格,驿站运行良好,延至明朝中期,驿站管理制度逐渐松弛,驿站运行陷入困境。沧州段运河水驿处于南北要冲,来往人数极多,驿站资源却未增加,大量驿夫甚至官员因不堪压力而逃亡。正德年间,严嵩过沧州

15、,见“乾宁驿驿空驿官妻匿民舍楼中,坚壁不出”()。嘉靖吴维岳有诗 流河道中“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候吏”本是驿站管理治安的官员,却不在渡口,使得流河驿形同虚设,吴维岳的诗歌反映了历史事实。万历年间,书法家王稚登 流河驿 却记载“香醪供使者,系缆驿门前”(),是说驿站服务周全,与吴维岳所见截然不同,可见当时首辅张居正对驿路制度的改革确有成效。这类驿路诗歌真实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沧州社会历史的变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所见明人情感驿路诗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沿途风光,更有诗人内心的情感流露。诗人们在沧州段运河驿路上奔波着自己的人生,倾诉各种情感,这类诗歌是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

16、,所占比例最多。(一)发运河行舟之感明代沧州境内的运河虽无溃决淤塞、过闸过坝之虞,但因风阻、水阻等气候原因,导致船只航行艰难,这在明代运河驿路诗歌中屡有体现。杨士奇 新桥驿阻大风“南风吹河吼怒涛,河上飞沙千仞高”()和 离砖河驿十里阻风“白浪高如屋,停舟日已中”(),方逢时 新桥驿遇风后作“狂风吹船如马走,洪涛卷浪如牛吼”(),王直 大 风 泊 砖 河 驿“疾 吹 高 树 偃,怒 激 浊 河翻”(),叶承宗 流河阻风“双桨击寒波,欲进不盈尺”(),这些诗歌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水势的凶猛、羁旅的艰辛。尤其是程敏政的 良店道中大风夜作野泊安陵达晓风息趋连窝,将运河的凶险写得尤为惊心动魄、绘声绘色:“

17、我行沧景路,渺渺夜过亥。东风何太颠,势欲簸鲸海。盘涡如阱旋,骇浪若山嵬。崩腾沙口决,斩剥岸形改。官舟浮一匏,出没渐危殆。牵夫屡前却,舟子失精采。无乃蛟龙怒,或恐鼋鼍馁。”()驿路途中风浪蔽天,如万马奔腾,纤夫们步履艰难,有时拉不住船,船不停地倒退,随时有翻沉的危险,船夫们都失去了往日的镇定。诗人用纤夫的动作、船夫的神情,刻画出驿路的危险,并夸张说这是蛟龙、鼋鼍作祟,从诗中描绘水势之猛、风力之大的情形来看,这种夸张写得合情合理。诗人们也会把受阻时的无奈、恐惧的心情与自然现象结合,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郭谏臣 流河道中阻风“阻风芦苇岸,独坐自通宵”(),写出了旅途阻风的无奈,由此感慨“客路濒危险,令人

18、魂暗消”(),道出了读书求仕的艰辛。驿路有逆风大浪,也有顺风顺水,如许成名 宿流河“逆流风喜顺,杨柳到流河”()。谢肇膌过流河驿,起初逆风行舟,作 诗 青 县 顺 风 作 感 慨“百 丈 千 夫 拽 土牛”(),纤夫奋力背缆,船却犹如爬行,十分艰难,后来顺风“我船疾走过于马”(),舟船轻捷快速,毫不费力。这首诗写出了驿路行舟由“逆”转“顺”的过程,人生也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若使乘流长顺风,世人尽到蓬莱宫”(),此诗虽是对运河行舟的真实写照,却体现了其中的生活哲理:“世路浮沉亦如是,迟且勿嗔速勿喜”(),人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二)诉光阴易逝之愁运河水奔流而去,一去不返。光阴也是如此,不

19、能回转,当明代文人途经沧州运河之际,他们很自然地以流水来诉光阴易逝之愁,显得形象而真实。林光 连窝舟中偶述四首 中有诗句“韶光去我疾如流,费尽诗辞莫挽留”(),说的是过去已无法挽回,面对如运河流水般逝去的光阴,作者心中尽是惆怅和无奈。张逵 夜泊宿新桥次韵陈子培 中有“身世浑疑梦,年华疾似流”(),慨叹时光转瞬已逝,顿感时不我待之悲。徐趀 连窝舟中与张叔话旧“同泛归舟下潞河,空将身世感蹉跎;十年京洛红尘满,三载朱崖白发多”(),作者临河而咏,感慨人生似流水,去而不复返,当时不觉,再回首生命已老。吴与弼 中秋新桥驿次去年诗韵“画舫独吟河水曲,银灯高照驿楼前;时逢乡友谈萍梗,华发添明又一年”(),诗

20、人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感融合在一起,感慨时间如流水,曾经的年华已不再拥有。吴懋谦 砖河驿有感 中有“徘徊四海少人知,三叹生涯似流水”(),感慨人生碌碌,不为人知,流年似水,人生如萍漂泊不定。谢肇膌 流河驿感旧“河流无日夜,人世自春秋”(),用日夜不息的流水抒发韶 光 易 逝 之 悲,哀 叹“客 心 如 木 叶,憔 悴 不 堪秋”(),透露出人生如落叶的伤感,塑造出一个孤独凄凉的士人形象。(三)托离别相思之苦古人安土重迁,不喜远游,运河水漂泊不定,不停变化,不断触发诗人思乡念亲之情,也提醒诗人正在漂泊的路上,进而唤醒人生难有归依的无奈之感。杨士奇 南归过兴济县“道路相传昼锦归,人家竞出 看 光 辉

21、;岂 知 白 水 青 山 客,不 改 从 来 旧 布衣”(),杨士奇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此诗以平民的视角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朝鲜诗人权近 冒雨过吴桥县连窝驿“又泛南河去,吾生本自浮”(),权近雨中过连窝驿,望着涛涛的南运河水,感慨人生如沉浮不定的流水,包含身处异国的孤独和伤感。权近又作 过流河驿“水逝嗟浮世,云横望故乡”(),用逝去的运河水寄托对故乡的眷念。景泰年间,江西人聂大年在 夜泊连 窝 大 风 诗 二 首 中 自 称 是“憔 悴 江 南 游 宦客”(),宦海中深感疲倦而至憔悴,以北地“黄尘满面奈愁何”()反衬出家乡遥远、归途艰难,加之前途渺茫,作者感到生命悬浮无根,世

22、事沧桑,不免作凄怆之叹:“马上行人莫回首,异乡终日苦风沙。”()弘治年间,江西人童轩有诗 砖河:“夜泊砖河驿,乡山此地赊;朔云低度雁,关树冷啼鸦;宦况忧 来 薄,羁 怀 病 后 加;不 堪 归 梦 断,明 月 满 天涯。”()诉说的是背井离乡的愁苦,童轩为官近五十年,遥遥无归期,身心不堪重负,他更加怀念亲人,不禁望月思乡,明月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四)寄人生失意之怨水是流动的诗歌,运河水又是多变、柔弱、连绵的,失意便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明人将这种涌动的情思寄托于水,或绵绵蜿蜒,或一泻千里。万历年间,福建人邓原岳 流河阻风:“客思正无赖,流河日夕风;柳迷津路合,云散驿楼空;鼓角心堪 折,关

23、 山 信 不 同;平 生 萧 瑟 意,半 是 道 途中。”()驿路上环境冷清、凄凉,行路被阻,与家人音信隔断,作者感慨人生如同运河一样曲折不定,其诗如其身,后来邓原岳终于回归故乡,抵家十余日,擢为湖广按察副使,命未达却已病卒。正统、景泰时监察御史、江苏人倪敬 晚泊泊头诗:“泊头驿下水东流,独倚蓬窗散客愁;江上夕阳斜鸟渡,雨中春树远迎舟;一官牢落辞京国,千里萧条入霸州;归籍图书营旧业,梨花春饭老林丘。”()该诗表达的是贬官时的忧愁,倪敬被罢御史,离京还乡,行至泊头驿,他站立船头,倚窗外望,但见残阳铺水,归鸟成行,雨后树木伫岸而立,望着潺潺流水,怀才不遇的惆怅涌上心头,而一路的萧条凄凉使他痛感官场

24、险恶,不如归隐。嘉靖年间,湖广巡抚林大辂 宿连窝三首:“济上秋深去国,连窝夜泊思家;青山何处堪隐,黄菊东篱正花。”()作者夜泊连窝,思念故乡福建的亲人,内心产生了漂泊无依的忧伤,他不再热心仕途,决心效仿陶渊明,随缘自适、归隐自然。明代众多江南诗人行走于沧州段大运河,在异乡体味着人生的失意和落寞,有人生被弃的失意,有对生命的不甘,还有与家人隔断音讯的无奈。他们的驿路诗有一种浓浓的缺失感,身无所依,心无归处。(五)寓济世报国之志有的驿路诗则反映了诗人对国运的关心以及自己的远大抱负,表现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体现了作者济世报国的思想。正德年间,广西知府毛超 连窝阻风和刘主政韵二首:“多君英锐壮年时,

25、老我无能只自悲。献绩幸叨依骥尾,且将勋业共相期。”()写出了对年轻有为的友人的羡慕,哀叹自己年老体迈,壮志难酬,但报国之心犹存,诗的结尾一反愁苦,并与友人相期共建“勋业”,表达出乐观的情感基调。其孙毛伯温在嘉靖年间平定安南莫登庸之乱,稳定南疆,完成了祖父报国心愿,毛超也因毛伯温被加赠为光禄大夫,可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正德年间,礼部右侍郎顾清 新桥风雨夜泊用生辰饮酒韵 有诗句“人生此意要识取,身在乾坤谁主客”(),抒发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其诗豪纵酣畅,气势磅礴。嘉靖时兵部官员王以?九日连窝舟中:“奉使三千里,他乡九日逢;张帆催?远,移菊向杯浓;鼓吹中流壮,旌旄夹道从;随时沾圣泽,仰答愧才庸

26、。”()作者出使途中仪仗浩大,旗帜鲜明,锣鼓喧天,不禁触景生情,既受国恩,理应报效朝廷,但又自谦才智平庸,深恐有负所托。嘉靖举人于笿作诗 夜泊流河驿:“流河滩头夜不寐,海风江雾旅魂惊;洪涛漭沆鱼龙影,野戍荒凉豺虎声;客路此生浑未了,乡关愁绪迥难平;可怜萝月还相照,明发前舟问水程。”()本诗以旅途写仕途,以驿站写自己的处境,当时严嵩专权,吏治腐败,倭寇、鞑靼频繁侵扰,国家内忧外患,“未了”的不是“客路”,而是仕途,“难平”的不是“乡关愁绪”,而是抱负。尾联表明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要看看这“水程”有多远,政治环境的恶劣反而激起诗人的责任,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远大志向、匡时救国。结语往来于沧州段大运河

27、的明代文人创作的驿路诗,一方面描绘了沧州沿运区域的自然景观,突出漕运与商业之盛,描述交通险阻与行路之难,构筑出驿站内外的场景,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诗人们在驿路的行旅生活,记录了运河两岸的人间百态,再现了官士农工商各类人物的生活,抒发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感悟。不仅丰富了明代沧州地区文学的内容,也拓展了以运河为核心的沧州地域文化。研究明代沧州段大运河驿路诗,有助于今人认识当时沧州沿运地区社会状况,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发现历史、还原历史,做到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参考文献:(明)程春宇士商类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德辉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沧州市政协编历代名人咏沧州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沧州大运河文萃编委会沧州大运河文萃诗歌卷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明)严嵩钤山堂集明嘉靖刻本杨正 泰明 代 驿 站 考 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民国)高步青交河县志民国五年刊本(民国)藏励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香港:商务印书馆,(明)曹学?编石仓历代诗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犛 狌 犿犿 犪 狉 狔狅 犳犘 狅 狊 狋犚 狅 犪 犱犘 狅 犲 狋 狉 狔狅 犳犆 犪 狀 犵 狕 犺 狅 狌犌 狉 犪 狀 犱犆 犪 狀 犪 犾 犻 狀犕 犻 狀 犵犇 狔 狀 犪 狊 狋 狔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责任编辑:张胜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