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2 3年3月第2 2卷第1期滁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C h u z h o uP o l y t e c h n i cM a r.2 0 2 3V o l.2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1 0-1 0作者简介:陈雁(1 9 7 3-),女,安徽滁州人,本科,副高职称。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VO C s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陈 雁(安徽省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徽 滁州2 3 9 0 0 0)摘 要:对中新苏滁高新区涉气企业及其近两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认为挥发性有机物(VO C s)已成为影响园区空气质量的
2、主要污染物,主要集中在电池制造和工业涂装两个行业,园区产业定位的特殊性以及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不一、涉气环节管控措施不到位等,成为园区VO C s治理的短板。结合园区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编制“一企一案”、深化全过程治理、开展污染物集中治理试点、共享“环保管家”、完善监测监控体系等治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工业园区;大气环境;VO C s治理;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X 7 0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5 9 9 3(2 0 2 3)0 1-0 0 2 8-0 5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挥发性有机物(VO C s)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与NOx、S O2发生光化学
3、链式反应,生成O3、P AN等二次污染物。O3进一步氧化大 气 中 的NOx、S O2和VO C s,生 成S O2-3、NO-3等阴离子,这些阴离子又与大气中的C a2+、M g2+等阳离子结合形成无机PM2.5。此外VO C s在光照下形成的高活性自由基与甲苯等污染物进一步反应,会产生半挥发性产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半挥发性产物会转化成颗粒相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因此,VO C s是形成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是O3和PM2.5协同治理的关键。此外,VO C s作为新兴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来源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大多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部分还具有致癌性,对人类健康和作物生长
4、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以及“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中,均要求各地提高VO C 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气十条)中也要求加强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将VO C s排放纳入总量控制要求。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脱硫脱硝已让位于VO C s治理,VO C s治理子行业持续保持较高的年增速。中新苏滁高新区是省级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众多,同时又位于滁州市主城区的上风向,直接影响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因此,摸清园区环境空气质
5、量现状,梳理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园区产业结构、企业特点等,拿出精准治污 工 作 措 施,才 能 为 滁 州 市 科 学 打 赢O3和PM2.5协同治理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1。一、园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滁州市区东部,规划用地总面积3 5.1 8平方公里,东至马滁扬高速公路,西至徽州路-中新大道-会峰路、紧邻滁州经开区城东工业园,北至扬子路,紧邻滁州经开区示范园区、南至创业南路。园区内地势西高东低,但总体地形起伏较小,清流河自西北向东南横穿园区南部。(二)社会经济园区为省级开发区,至目前,已建成2 0 k m2,常住人口2.3 6万人。2 0 2 1年,园区全
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 0%,固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1 0%,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增 长2 0%,外贸进出口增长3 5%,增速均居全市前列。82(三)产业结构及发展规划园区发展定位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区、长三角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典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学、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等多元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形成六大产业区:现代产业区:重点发展和承接家电、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高科技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物流区:重点发展小
7、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建材、绿色食品等专业商贸、仓储物流以及医药医疗产品、高档消费品的交易市场。中央商贸区:主要是吸引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建设,发挥金融产业对周边地区的幅射、带动作用。现代服务区: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为主的混合产业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及居住文化创意综合园区:以创意工业设计、I T类新兴创意设计、创意消费品设计为主,兼容居住、科技研发、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2。(四)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目前给水依托滁州市第二、第四自来水厂;排水依托滁州市第二(1 0万吨/日)、第四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供热依托滁能热电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最大对外供汽能力:3 5 0吨/小时
8、,全年供汽能力可达2 1 0万吨);供气来源于西气东输的滁州市北侧的天然气门站;供电来源于园区6处1 1 0千伏变电站和2处2 2 0千伏变电站;生活垃圾依托滁州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焚烧发电处理;危险废物依托位于本市南谯区的安徽超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安全处置。二、园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一)涉气企业情况园区内现有涉气企业8 6家,按照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 0 2 0年修订版)3 9个重点行业进行分类,主要为包装印刷4家、玻璃1家、电池制造1家、防水建筑材料制造1家、工业涂装7家、耐火材料1家、汽车整车制造3家、橡胶制品制造1家、铸造1家、非3 9类重点行业6 6家。(
9、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2 0 2 0年排放情况。园区全年VO C s总排放量3 6 8.4 9吨,S O2总排放量2 1.1 3吨,NO x总排放量1 5.0 1吨,PM1 0总排放量5 9.3 2吨,PM2.5总排放量2 1.1 4吨。2.2 0 2 1年排放情况。园区全年VO C s总排放量4 3 1.2 4吨,S O2总排放量1 9.3 6吨,NO x总排放量8.9 6吨,PM1 0总排放量2 1.0 9吨,PM2.5总排放量6.4 5吨。较2 0 2 0年、2 0 2 1年新投产涉气企业1 1家,除VO C s排放量增加外,其它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VO C s已成为影响园区空
10、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3.VO C s排放行业特 征。经 分 析,2 0 2 1年VO C s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电池制造(2 0 0.2 2吨,4 6.4 3%)、非3 9类重点行业(1 1 9.6 9吨,2 7.7 5%)、工业涂装(5 0.2 0吨,1 1.6 4%)、包装印刷(3 2.5 9吨,7.5 6%)、玻璃(1 5.0 3吨,3.4 9%)、汽车整车制造(1 2.4 1吨,2.8 8%)、防水建筑材料制造(1.1 0吨,0.2 6%)。其中电池制造和工业涂装两个行业贡献了园区5 8%以上的VO C s排放量,是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电池制造企业目前为1家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VO C s
11、主要来自正极涂布、烘干工序,原 料 中 的NMP(N-甲 基 吡 咯 烷 酮)溶 剂 和C NT胶液(含9 5%NMP)在烘干时全部挥发,企业采取“三级冷凝+喷凝”回收NMP技术后整体去除效率可达9 0%以上,年排放VO C s 2 0 0多吨。工业涂装企业有7家,主要为机械加工、表面处理企业,VO C s主要来自喷漆、电泳及烘干等生产工序,除个别企业采取R TO高效废气处理工艺外,大多数为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去除效率约8 0%,主要污染物为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甲苯等,年排放VO C s 5 0多吨3。4.VO C s走航监测结果分析。经对2 0 2 1年以来走航监测分析,园区出现高值点位
12、的区域,主要是在汽车整车制造、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相关企业周边,无组织逸散的污染物主要是普遍使用的溶剂中存在的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以及在印刷、烤漆、含醛胶粘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醛类。5.VO C s治理年度减排情况。2 0 2 0年以来园区仅1个VO C s减排项目,为停业关闭项目,减排VO C s 1 2.0 4 9吨。三、V O C s治理存在问题分析(一)现有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园区内不同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差异较大。一些大型企业有专职的环保人员,生产92陈 雁: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VO C s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设备较先进,车间封闭条件较好,废气收集、处
13、置设施也较先进。但仍有部分中小型企业,因生产规模小、经济承担能力低,生产车间密闭条件较差无法达到负压状态,生产设备较落后无配套废气收集装置,企业自行安装的集气装置因空间问题、生产设备运行问题等不能保证有效收集,有的项目环评审批年限较早,未对有机废气提出收集处理要求,这些都导致无组织排放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有的企业缺乏环保专职人员,环保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欠缺,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达标排放。此外,园区企业污染减排意识不强,多数企业认为达标排放已经足够,缺乏深度挖掘自身减排潜力的意愿和动力,园区内编制“一企一案”、聘请环保管家、启用智慧环 保等新型环 保管理模式 的企业不多4。(二)产业定位导致VO C s
14、排放仍会持续增加园区集中供热已基本全覆盖,在控制S O2、NO x、PM1 0、PM2.5方面具有优势,但园区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导致VO C s排放持续增加。园区目前仍在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领域的新企业,此前引进的一些企业仍在陆续扩建中,部分项目尚未达产,未来几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园区VO C s减排压力巨大。(三)企业管控措施不到位1.源头控制不到位。2 0 2 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 车 辆 涂 料 中 有 害 物 质 限 量(G B 2 4 4 0 9-2 0 2 0)、工 业 防 护 涂 料 中 有 害 物 质 限 量(G B
15、3 0 9 8 1-2 0 2 0)、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G B/T3 8 5 9 7-2 0 2 0)、清洗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G B3 8 5 0 8-2 0 2 0)等标准,对企业使用的涂料等原辅料中V O C s含量提出限值要求。经对园区排放量相对较大的涉溶剂使用类企业进行原辅料V O C s含量调查和梳理发现,有部分企业使用的溶剂型涂料不符合限值要求。2.过程控制不到位。部分企业存在VO C s原辅材料露天堆放、VO C s物料取用过程中包装容器敞口、危废库内危废存量较多长期不转移等问题,导致厂区内VO C s产生源点多面广。车间密闭不严、车间顶部或墙面开
16、设有换气扇、集气罩为开放式、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风速小于0.3m/s,导致VO C s收集效率不高;仅收集环评中要求处理的废气,实际产生但未评价到的废气未收集,不能保证“应收尽收”。3.末端治理不到位。部分企业存在有机废气处理设施低效、老化,目前园区尚有UV光解、低温等离子等单一处理设备。有2家汽车制造企业产生VO C s量大、组分复杂、浓度高的喷涂废气,但未采用去除效率更高的燃烧类净化装置。从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来看,部分企业存在活性炭的质量参差不齐、活性炭更换不及时、燃烧治理技术运行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运行维护不佳的状况。部分企业VO C s治理设施为2 0 1 7年2 0 1 9年VO C
17、s整治早期安装,因当时污染治理市场不规范、技术不成熟,部分在用废气处理设施存在设计缺陷,处理效率不满足现行的规范要求5。4.协同治理不到位。NO x是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单纯治理VO C s,不考虑NO x的协同治理,往往造成事倍功半。园区虽然已经实现集中供热,但仍有8家企业安装燃气锅炉,总规模达2 5蒸吨/小时,正常运行时燃气消耗量约达4 0 0万m3/年,按照每万m3燃料气产生NO x 1 8.7 1 k g计算,正常运行会产生NO x 7.4 8 4吨。燃气锅炉设置管控不到位,是协同治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四、V O C s治理对策建议(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整体产业水平科
18、学规划园区建设,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准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企业向各组团集聚,实现园区内部的循环经济发展。后续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严格控制与主导产业不相符企业入驻,限制与规划主导产业不相符企业的发展规模,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设定相关企业退出机制,逐步淘汰高排放、低产出企业。(二)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涉VO C s排放项目的环境准入。新建项目要推广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末端治理技术要符合国家推荐技术路线。改、扩建项目要“以新代老”,对现有高挥发性原辅材料使用生产线以及现有低效末端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19、。对排放量大的电池类项目尤其要控制入驻数量或从严生产工艺和末端处理技术。(三)推进现有企业整治与提升1.启动VO C s重点企业“一企一案”编制工0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作。根据安徽省大气办 关于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的要求,VO C s年排放量在1 t以上的企业需编制“一企一策”。园区有2 6家企业应启动编制工作,并落实整治措施,科学有效地实施VO C s减排。2.深化现有企业VO C s整治(1)源头控制。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艺。工业涂装企业推广使用静电喷涂、淋涂、辊涂、浸涂、高压无气喷涂等效率较高的涂装工艺和先进智能化的密闭涂装设备。纸制品包装企业
20、推广使用水性溶剂、无溶剂复合工艺。塑料软包装等企业推广使用水性油墨凹印、柔印、无溶剂复合等工艺。大力推进低VO C 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逐步降低溶剂型工业涂料、溶剂型油墨和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加强油墨、稀释剂、胶粘剂、涂布液、清洗剂等含VO C s物料储存、调配、输送等工艺环节VO C s无组织逸散控制。各环节应在密闭装置或空间内进行,非即用状态应加盖密封。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并保证风速,有效收集至VO C s废气收集系统。(2)过程控制。加强车间密闭。所有产生VO C s的生产车间(或生产设施)必须密闭,禁止露天和敞开式作业。不能密闭的部位要设置风幕、软帘或双重门等阻隔设施
21、,减少废气排放。正常生产状态下,密闭场所的门窗需要打开的,必须设置双重门。强化废气收集。提高废气收集率,所有可能产生VO C s的生产场所和工段均应设置废气收集系统,将废气收集到位并导入废气净化设施,集气管路应标明废气走向。废气收集系统和净化设施的运行情况必须如实记录。鼓励VO C s重点企业对涉VO C s排放车间进行负压改造或局部围风改造。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含VO C s的危险废物产生后必须立即存放在不透气的容器、包装袋内,贮存、转移期间不得打开,达到一定存量后必须立即转移。(3)末端治理。各企业应对浓度和性状差异大的废气进行分类收集,合理选择废气末端治理工艺路线,不鼓励使用光催化氧化和低
22、温等离子等低效、单一处理技术,确保VO C s去除效率满足相关环境技术规范要求。其中高浓度、溶剂种类单一的有机废气,应采用吸附法进行回收利用;高浓度但难以回收利用的有机废气,应采用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技术进行治理;低浓度、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应采用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或其他组合技术等进行治理。含有易挥发有机物料或易产生恶臭影响的废水收集系统和处理单元应密闭,恶臭废气应采用热解、吸附等技术进行处理。(4)协同治理。在园区严格落实集中供热,非必要不再审批新上燃气锅炉,对现有燃气锅炉提出低氮改造要求,通过控增量、减存量,进一步减少燃气锅炉NO x排放量。充分发挥园区多家已建成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作用,鼓励园
23、区企业运输、通勤班车、个人使用新能源车辆,鼓励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动力,逐步实现油改电、汽改电。企业开展VO C s减排应全厂区、全工艺、全涉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与治理,综合考虑,“一石多鸟”。(四)开展污染物集中治理试点1.建设园区活性炭集中收集处置中心。园区内不少企业采用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但没有活性炭自行再生能力,对吸附饱和后更换的活性炭作为危废处理。目前市场上1吨活性炭采购需约1万元,1吨废活性炭的处置费用约0.5万元,频繁采购和更换活性炭产生较高费用,导致大部分企业难以做到及时更换。鉴于活性炭本身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进行再生后循环利用,建议在园区内建立活性炭再生平台,由第三方统一
24、管理,集中对废活性炭进行再生后循环利用,降低企业更换活性炭的成本,提高企业更换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废活性炭贮存期间产生的异味问题6。2.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园区内有些企业涉及到喷涂工序,但喷涂量不大,同时也不具备高效处置有机废气的能力,因此建议在园区建设集中涂装中心,用于承接部分企业的喷涂产品加工,按高规格建设涂装生产线和废气收集处理装置,集中生产、集中治污,有效减少点源无组织排放。(五)共 享“环 保 管 家”,有 效 规 范 企 业 环 境管理园区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管理能力不足。2 0 1 6年,生态环境部在 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环大
25、气2 0 1 64 5号)指出,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作为“环保管家”,向园区提供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因此建议中小企业采用共享式“环保管家”,即同类型多家企业13陈 雁: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VO C s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可以共用一个环保管家,从专业角度统筹解决企业的环境问题,提高企业环保决策科学性,有效降低企业环保管理成本及环境风险。(六)构建完善的监测系统,提升VO C s监管能力环境管理部门按季度对园区大气环境质量和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例行检测,掌握企业达标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加大对已建成
26、的1个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和2 5个空气质量监测微型站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摸清园区VO C s污染特征、分析污染成因、筛选关键组分提供数据支撑。配备便携式挥发性有机气体分析仪、无人机等大气应急监测仪器,实现对园区内外重点企业及敏感点的应急监测。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对重点VO C s排放企业实施随机抽测抽查。向社会公开VO C s污染源排查、整治结果,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污染治理。在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用电监控系统,通过非现场执法手段监控企业正常运行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参考文献:1张栖.挥发性有机物(VO C s)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J.环境与发展,2 0 1
27、 9,3 1(7):9 0-9 2.2武宁,杨忠凯,李玉,等.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 0 2 0,4 0(0 2):1 7-2 2.3刘春晖,高举成.浅析挥发性有机物(VO C s)的危害治理J.汽车实用技术,2 0 2 0(1 5):1 8 3-1 8 5.4夏 兆 昌,曹 梦 如.二 级 活 性 炭 吸 附 法 在 小 微 企 业VO C s末端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2 0 2 1,4 7(3):9 3-9 4.5曹珊珊.VO C s废气治理的技术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 0 2 1,2(5):1 2 0-1 2 1.6吴玉萍,姜青新,张淼.解读 大气
28、污染防治行动计划J.WT O经济导刊,2 0 1 3(1 1):6 9-7 1.(上接第2 7页)为后续其他风险研判和化解提供参考。通过从内部环境中发现潜在风险,树立数据伦理意识,形成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伦理风险。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力度。大数据技术庞大的信息量会导致数据使用过程中产生盲目和无序状态,要保障底层数据资源访问、存储、传输的安全,就要将价值元素内化到精准化、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中,才能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8。在数据访问方面,要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来控制访问数据的人员和可以查看和操作的数据,确保数据的访问安全性;在数据存储上,要通过技术层面的加
29、密和隐藏处理,确保数据存储安全;在数据传输上,在不同模块之间签订安全传输协议并设计加密传输技术。教育工作者加强数据伦理意识,加强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确保传输过程中各模块和参与者的安全可靠,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9。四、结语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首先要精准定位教育对象,绘制学生个体的数据肖像进而精准研判学生的教育需求。其次,要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思维,完善精准化教育评价机制。再次,要精准培养教育工作者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据素养和精准思维并规范数据伦理。还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搭建精准化的数据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发展。参考文献:1赵保国.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
30、践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 0 2 0:1 3 4.2肖君.教育大数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2 0:2 2.3赵样著.开放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2 0,2 3.4刘丹,陈怡.大学生画像: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2 2(2):1 2-1 4.5李怀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 7(1):6 7-7 0.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2 2 6.7张 锦.大数 据 时代 高校 智 慧思 政的 模式 建 构 研 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 0 2 1.8黎四奇.数据科技伦理法律化问题探究J.中国法学,2 0 2 2(4):1 1 4-1 3 4.9轩 宣.思想 政 治教 育大 数 据应 用的 伦理 问 题 研 究D.兰州:兰州大学,2 0 2 2.2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