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_杨兴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614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_杨兴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_杨兴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_杨兴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地震工程学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第一作者简介:杨兴悦,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工作。:。通信作者:曾文浩,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观测数据应用、设备运维等工作。:。杨兴悦,张飞捷,曾文浩,等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 地震工程学报,():,():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杨兴悦,张飞捷,曾文浩,路晓辰,刘白云,(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 兰州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 兰州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 兰州 ;甘

2、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甘肃 敦煌 )摘要: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低点位移现象与强震之间的关系,认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多次级以上地震发生前两月内会出现一次或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 内。年月日青海门源级地震、年月 日青海门源级地震和 年月 日甘肃肃南级地震前两月内均出现了次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将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形成了个或多个交汇区域,发现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综合活动构造断裂分布、历史大地震发生情况、中长期预测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及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进一步判断可能发震的

3、区域,此项研究明显缩小了用地磁低点位移法预测地震发生地点的范围。关键词:垂直分量;低点位移;低点时间;异常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引言地球磁场是地球外部磁场和内部磁场所叠加形成的磁场,地球外部磁场具有较广的空间分布范围,而地球内部磁场具有区域性和局部性特征。当地球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地磁场也会随之出现异常变化。我国地震电磁观测已有 多年的历史,已被认为是进行地磁短临预测研究的重要手段。大量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与地球内、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强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地震电磁异常现象。但地震孕育过程极其复杂,研究人员对地震电磁异常

4、现象机理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研究,形成了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空间相关法、谐波振幅比等多种地震预报和研究方法。研究者认为地磁低点位移法是地震短临预测的有效方法,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如陈绍明提出了“日变低点位移法”及地磁“日变反向”的概念,丁鉴海等提出了“低点位移平面图”法及低点时间的“经度效应”,认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和相位上。一些学者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进行中强地震关系研究时提出了低点位移异常预测地震的指标,结果表明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与强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级以上强震的效果较好。随着震例的累积以及对地磁低点位移研究的深入,认为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的第 天或

5、天前后天为发震日期,强震往往发生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的地区。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在发震时间预测方面,郭增建等 提出了以丁鉴海等提出的发震日期为第一方案的主预测方案,以磁暴倍九法为补充的第二预测方案。冯志生等提出了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两月内发生强震的概率较大,震中还是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的地区,并初步建立了地磁低点位移判定依据和预测指标。贾昕晔等 将传统的区域间低点时间差超过两小时的分界线判别标准改为梯度值超过(),去除经度效应。马亮对地磁低点时间与经度做了相关分析,并通过邻插值法将地磁台站低点时间等值线图转化为二阶等值线 图,提 取 出 低点 位 移突变界线,消除 经度效应 。胡久常等

6、在研究汶川级特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低点异常时,发现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双低点异常台站的交汇区域,这对地震发生地点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上述学者对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强震发生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附近,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上述研究仅对震前某一次异常进行了研究,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一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长度可达几千 ,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而言,发震地点范围较大,判断强震发生的地点存在困难。本文研究发现,一次强震前可能会出现一次以上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将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在同一图上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异常线交汇点。本文重点研究以交汇

7、点为中心一定范围区域内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交汇区域对发震地点的指示意义。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定义与预测规则地磁垂直分量(分量)日变化信息常用地磁台站记录的日变化极大值、极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和第 卷 第期杨兴悦,等: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幅度大小来表达,即常用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时间和极小值时间以及其差来描述分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极小值时间称为地磁低点时间。我国处于中低纬度地区,在地磁静日地磁分量日化形态类似“”字形,其日变化极小值时间随经度变化,但不随纬度变化。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地方时间 左右,并且随经度由东向西延迟,即随经度

8、由东向西延迟 ()。低点时间受经度效应的影响,地磁台站记录的低点时间从整体上来看在空间上呈现为缓变过程。地磁低点位移是指在一个大区域内台站记录的低点时间与另一个大区域内的低点位移时间有明显差别,且两个大区域之间的低点时间消除经度效应后相差以上,而每个大区域内的低点时间差别不明显,呈缓慢变化。上述描述的异常现象称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两个大区域之间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称为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正常低点台站与突变低点台站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并进行平滑得出异常分界线。在上述规则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的关系,且在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方面进一步细化了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关系的对应规则

9、。在时间上,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两月内发生的强震视为对应地震,超出两个月视为不对应。在地点上,级以下强震震中距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 视为对应地震,级以上强震震中距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不超过 视为对应地震,否则视为不对应,在强度上选择中国大陆发生的级以上强震作为研究对象。次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 年月日青海门源级地震本文对 年月日青海门源级地震前两个月内的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此次地震前出现了次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时间分别为 年 月 日、年 月 日及 年 月 日(图)。最早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为,最晚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为。青海门源级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附近,此次地

10、震距次异常分界线的震中距分别为 、及 。将这次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青海门源级地震震中落在异常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图)。图青海门源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图 图中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形成了个交汇区域,区域位于冷龙岭断裂、武威天祝断裂附近;区域位于雅布赖断裂附近,该断裂为不活动断裂,历史上未发生过级以上地震;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块体内,该块体内历史上未发生过级以上地震。综上所述,区域所在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强震频发,地磁异常出现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地震工程学报 年 年月 日青海门源级地震 年月 日在青海门源发生了地震,此次地震前出现了次明显的

11、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别是 年 月 日、年 月 日及 年月日(图)。最早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是,最晚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是。青海门源级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附近,此次地震距次异常分界线的震中距分别为 、及 。将这次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青海门源级地震震中落在异常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图)。图中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图青海门源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图 一幅图上形成了个交汇区域,区域位于哈拉湖南山断裂、哈拉湖盆地北缘断裂、木里江仓断裂附近,距门源地震震中约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强震频发;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块体东侧、太谷断裂附近,年以来该区域

12、 范围内发生了次级以上地震。因此,地磁异常出现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年月 日甘肃肃南级地震 年月 日在甘肃肃南发生了地震,此次地震前出现了次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别是 年月 日、年月 日及 年月 日,如图所示。最早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为,最晚出现异常时间距发震时间为。甘肃肃南级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附近,此次地震距次异常分界线的震中距分别为 、及 。将这次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甘肃肃南级地震震中落在异常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图)。图中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主要形成了个交汇区域,区域位于托莱山断裂、冷龙岭断裂及达坂山断裂附近,距肃南地震震中约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

13、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强震频发;区域位于明化镇断裂、新河断裂一带,年以来在明化镇断裂发生过次级以上地震,在新河断裂上发生了多次级以上地震,而其附近断裂无强震发生。另外,笔者研究了 年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近 次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级以上地震对应率约为 ,漏报率约为 ,虚报率约为 。由于新疆、西藏、内蒙和东北地区地磁台站稀疏,导致地震对应率偏低、虚报率偏高。上述研究仅为初步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核实。在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的两月内发生强震在时间上无特殊规律,强震发生前出现次及以上低点位移异常占比接 ,强震均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的交汇区域及附近。第 卷 第期杨兴悦

14、,等: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图甘肃肃南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图 结论与讨论()本文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 年月日青海门源、年月 日青海门源和 年月 日甘肃肃南地震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关系,认为次地震前两个月内均出现了次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次异常线距震中均在 内,将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投影到同一底图上,发现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说明此方法具有可信性,利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交汇现象可大幅缩小地震预测地点范围,对于地震预测预报有实际应用意义。()通过本文研究,认为强震一般发生在多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的交汇区域附近。

15、一次强震发生前如果出现多次低点位移异常,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个及以上的异常分界线叠加的交汇区域,这对强震地点预测增加了难度。强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上或及其附近,如果出现个以上的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的交汇区域,可综合活动断裂分布、历史大地震发生情况、中长期预测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及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进一步排除及优化异常分界线叠加的交汇区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由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预测地震发震时间为月内,因此还可以参考其他地震监测手段出现的异常进一步优化缩小预测地震发生地点范围。()在研究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时未充分考虑天气对其影响。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了本文中次地震前出现的地磁低点分界线异常与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16、之间的关联性,认为二者关联性差,说明降水量对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影响不明显。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会充分考虑降雨、降雪等天气原因对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影响。致谢:文中使用的地磁数据来自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两位审稿人为本文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建议考虑降雨对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影响,为作者后续研究开拓了思路,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参考文献()徐文耀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陈绍明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分界线的网络分布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探讨地震,():,():,丁鉴海,余素荣,肖武军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与昆仑山口西地震工程学报 年级地震西北地震学报,():,():丁鉴海,余

17、素荣,王亚丽 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与强震预测研究 电波科学学报,():,():冯志生,李琪,李鸿宇,等 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中国地震,():,():李军辉,姜楚峰,冯志生,等 年岷县漳县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及机理分析地震工程学报,():,():韩鹏,黄清华,修济刚 地磁日变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主成分分析:以日本岩手县北部 级地震为例 地球物理学报,():,:,():许康生,李英,李秋红甘肃三个台地磁日变赫斯特指数的时序特征 地震工程学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涂先新,王弘宇,王杰,等 年岷县漳县级地震

18、震前地磁异常分析 地震工程学报,():,():陈化然,杜爱民,王亚丽,等地磁低点位移与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初步研究地震学报,():,():,胡久常地磁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异常成因分析地震,():,():袁桂平,张学民,吴迎燕,等汶川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与内外源 等效电流体系关系 的研究 地 震,():,():贾立峰,乔子云,张国苓,等 年辽宁灯塔地震地磁异常变化特征地震研究,():,():,李鸿宇,朱培育,王维,等 年前郭级震群的地磁多方法异常分析 地震研究,():,():,贾昕晔,戴勇,高立新,等 年山西河津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地震工程学报,(增刊):,():郭增

19、建,郭安宁,贾源源,等地磁低点位移以磁暴倍九法作为补充预测的讨论地震工程学报,():,():马亮地磁低点时间与经度的相关性分析地震工程学报,():,():马亮改进的地磁低点位移法与原方法对比分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 卷 第期杨兴悦,等: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界线交汇现象与地震关系研究 ,():马亮,孙三健地磁低点位移法的改进地球物理学进展,():,():胡久常,刘伟,郭敏瑞,等汶川级特大地震前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地震学报,():,():,刘白云,尹志文,袁道阳,等 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 拟 合 及 其 几 何 意 义 地 震 地 质,():,():(本文编辑:张向红)(上接第 页)李晓东,王文渊近场地震作用下三重摩擦摆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张常勇,钟铁毅,杨海洋摩擦摆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地震能量反应研究 振动与冲击,():,():,陆宏伟,秘志辉,王冠男,等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燕斌固结体系独塔斜拉桥基础隔震设计方法研究北京:北京工业大学,:,易江,莫金生,李建中强震作用下独塔斜拉桥拉索松弛现象研究工程力学,():,():,(本文编辑:赵乘程)地震工程学报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