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46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肖潇,高雪莲,王一茹(沧州师范学院 商学系,河北 沧州 ;沧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沧州 )摘要: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凝结的文化,承载着冀中南地区的乡音乡情,蕴含着侠风水韵的豪迈精神,体现着人们质朴灵动的审美意识。促进非遗生活化传承可实现其完整保护和永续流传。政府应当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为重任,促进非遗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应充分挖掘大运河河北段非遗世代相传的“基因链”,开拓非遗活动新园地;创设非遗生活化展示与场景化体验的新空间;建立传播新渠道,创造非遗的网络公共平台,从而

2、使运河非遗重返生活家园,使其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共同延续的文化命脉。关键词: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内涵与必然性我国在非遗保护实践工作中形成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名录类别。我们今天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产生于农耕社会,来源于民众生活,是由当时人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条件下自发创造出来的,体现原生态意味的人文活动过程。例如那些传统技艺所使用的器具多为天然材质,由人工操作,活动地点常在田间地头或茅檐之下屋舍之中;民俗仪式多集中在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体现某

3、种朴素信仰;传统医药理念顺应天时和人体机能规律;传统体育适应中国人的运动节奏,多为东方特色的武术套路和康体健身方法;传统音乐、戏曲承载了浓郁的乡土民风。这些文化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生灵以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人性化理解和特定意愿,抒发了生活中的诸多情感。因此,非物质文化是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文化,非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非遗的活动方式体现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正是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改造物质和自然,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每个非遗项目都代表人类活动特定领域的文化形式,它们世代相传,借助人的思想和行为来发展演变和永续更新。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文化的体验

4、和互动,赋予非遗新的创造的同时,获得了文化认同感,从而保持非遗的持久性和多样性,使非遗作为相关人群的文化印记被传承下去。但是长久以来,生活世界在非遗传承中走向“缺位”状态,非遗在民众的生活中被边缘化,这是由于时代变迁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后,民众生活走向现代化、多元化,传统文化活动与乡土环境渐行渐远。很多非遗失去了容纳它们的场合,生存空间被迫压缩到狭小的领域,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相脱节。如果非遗脱离了实际生活、只能被迫局限在展示固定的物质状态或某种定格画面的时候,则变成了物质文化,从而失去了“非物质”的文化场,生命力也就消失了。自 世纪 年代起,人文研究领域中已经注

5、意到非遗的生活化问题,这是对人的生活、生命与自由存在的极大关注与探讨。民俗学开始反思民俗领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传承路径研究”,编号:。作者简介:肖潇(),女,河北青县人,沧州师范学院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大运河文化遗产。域中只见“俗”不见“民”的现象,非遗研究领域也剖析出一种只见“遗留物”而不见“整体文化”的怪相,学界对诸多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心渐渐转移到其创造者、持有者身上,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文化活动,需要在一个开放、交融、感知、体验的社会性空间里,社会大众以一个共同的统一体为目标在交互过程中达到

6、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达到文化自身有机体的统一。非遗在这其中起到了教化、凝聚、审美、共情等作用。如今,不断有学者倡导对非遗进行“生活化保护”,这既是非遗传承主体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表现形式或成果影响相关社区、群体及个人日常生活的过程。在生活中保护非遗,加强对非遗的认知与参与,使其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推进非遗作为民众存在方式、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与合理性,从而重构以非遗为载体的生活空间,重塑非遗文化精神,最终达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历史转换与变迁。为了更好地体现非遗传承,本研究倾向于“生活化传承”一词,“生活化传承”是“生活化保护”的递进和延伸,因为“生活化保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非遗进行静

7、态的封存、封闭,而是希望通过非遗融入生活,使非遗的主体扩大并受益、传承力度加大、传承效果不断提高,将非遗这一活态传承的资源永续传继下去。因此,非遗的“生活化传承”可以界定为:社会大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包括观赏与品味、融入与体验、学习与感悟、交流与传播等等,所有参与的人都有可能是非遗的保护者与传承者,对该项活动从“尝试去做”到“享受过程”,再到“情感认同”,使得非遗的价值得到彰显,非遗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保护和传承,最终达到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二、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的特点与生活化传承的合理性大运河河北段包括京杭大运河的沧州、衡水、廊坊段和隋唐大运河的邯郸、邢台

8、段。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运河交通的助推而产生,或因漕运和商贸而带动发展的非遗,包括各类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如邯郸魏县的土纺土织技艺、邢台临西贡面手工制作技艺、衡水景县铜胎画珐琅技艺、沧州泊头十里香酒酿造技艺等;二是在运河沿线地区形成或发展、运河在其传播和传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活动,包括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形式,如南运河船工号子、冀中笙管乐、木板大鼓等,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活动,如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河北古为燕赵之地,又兼受齐鲁文化延伸影响以及夷狄活动的交互作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河北境内不同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条件下

9、形成的非遗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从文化特征上看,单以河北段大运河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论,既没有张承一带自由奔放、富有民族特性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特征,也不像秦唐一带具有外倾活泼、个性张扬的浓厚冀东海洋文化特征。河北运河非遗拥有典型的冀中、冀南农耕文化特征,表现为质朴、持重、英武、刚直,蕴含儒家思想内涵,如廊坊香河竹马会、衡水内画、沧州武术等。各非遗项目特色鲜明,是大运河独特人文精神和气派风格的典型代表。(一)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的特点冀中南乡村气息浓厚,民俗文化特点鲜明冀中南地区,大运河两岸,以河北衡水、沧州一带为典型,这里是华北平原地区,方圆数百里没有山地、丘陵,河流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自古

10、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历史悠久的农业生活中形成质朴无华、坦荡爽直的民风。这里的非遗多依托农业和农村生活而孕育,不似文人士大夫的“雅”文化细腻精致,更无皇家文化的高贵雍容气象,但恰是这看似憨厚平实的非遗“俗”文化,却扎根于泥土,抒发着乡情,最为贴近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例如传统民俗当中的“打囤”,这是以衡水阜城县为代表的乡间农户的节日习俗,农历正月间,人们把收集的谷物颗粒及美食、纸币等放在地上用灶灰画好的圆圈内,再覆盖砖石,焚香祝祷。由此可见冀中南人民世世代代对土地和粮食的深厚感情,昭示着人们艰苦奋斗、向往富裕安康生活的美好愿望。又如传统手工技艺中的“大名草编”“廊坊烙画”等,大运河边的千顷良田和人

11、工培植的葫芦,为草编技艺和葫芦烙画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使得乡间田野中的手工技艺妇孺皆能,以土生自然之物创作各种形象,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灵动的审美意识。再如传统音乐中的“东光吹歌”和传统曲艺中的“木板大鼓”,使用的乐器皆为传统的天然材质的管乐器和弦乐器,表演内容或叙述历史故事、或描绘农村生活,表演风格朴实真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彰显刚健英武、豪迈侠义气概,男性化地域风格突出大运河河北段流经区域最长的沧州地区,北倚京津,南接齐鲁,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宋辽边界之处、明清京畿重地、百业云集之所,人们多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风盛行。加之历代

12、战事频仍,回汉杂居,流播于河北运河两岸的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形式多样,艺术风格多呈现沧桑恢弘、慷慨悲歌之势。沧州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拳种富集地和典范传承地,沧州武术兼收并蓄,积累了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招式刚劲威猛,大开大合,攻守兼备。“武术之乡”声名远播。除“沧州武术”作为总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外,其他如六合拳、通臂拳、迷踪拳、苗刀、青萍剑等数十种武术类别也入选为国家或省级传统体育项目,是沧州非遗、也是大运河非遗的典型代表。此外,邢台的曦阳掌太平拳、邯郸的梅花拳、佛汉拳等代表性武术非遗项目也蕴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天地、刚柔、内外、方圆等义理,习练者众多。由此逐渐形成运河两岸侠义豪放

13、、英武刚毅的鲜明地域品格。以衡水老白干酒、沧州十里香酒、大名滴溜酒等为代表的大运河沿线酒品的酿造技艺十分独特,大多保持着传统的酿酒开酿仪式,秉承拜先祖和酒神的信仰,仪式古朴、隆重、豪迈,表达了酿酒人对传统手工酿造技艺的坚守和传承。仪式参加者全部为男子,酿酒人列队肃立,完成敬天、敬地、敬酒祖、祈吉祥等环节,彰显男子豪放坚韧、纵情畅怀的意气。再如临西乱弹、故城运河架鼓等传统戏曲、音乐形式,一般都是唱腔高亢悠远,强调力度,听来慷慨激越,高亢粗犷,酣畅淋漓。架鼓表演场面气势恢宏,节奏铿锵,有气吞山河之势,保持了原生态的豪迈风格。侧重身体技巧,个人体验性强大运河河北段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等非遗

14、项目来自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经验,大多展示人体技能技巧,表演形式纷繁多样,动感十足,观赏性和娱乐性强,对民众也极具号召力和吸引力。例如吴桥杂技,包含杂技、魔术、马戏等,表演门类齐全,节目内容丰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体的技能技巧。其节目编排创意来自当地人们的生活体验,道具多来自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武术器械中的刀枪棍棒等,为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又如廊坊香河县的中幡,也是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艺术。中幡由运河船只中的“帆”演变而来,表演者高举幡杆,控制其下垂的同时保持幡的重心稳固平衡,在玩耍中逐渐发展出多种花样和手法,观赏性很强。再如沧州狮舞,素以技多、逼真、英姿、热烈而著称,表演中糅进了武术、杂技

15、中的经典动作,配合打击乐铿锵多变的节奏,展示了惊险激越、刚柔相济的威武气势。此外沧州落子作为一种喜庆的民间舞蹈,表达农民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表演时使用鞭、板、扇、小高跷等道具,男子动作英姿勃勃、硬朗潇洒,女子动作轻柔优美、婀娜多姿,演员们动作幅度大,节奏变化多,舞步明快流畅,感染力强。(二)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内生源动力和外在必要性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的特点表明,其具有明显的贴近大众、显示生活元素的内容,适合进行生活化传承。第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代表性和影响力强,群众基础性较好;传统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舞蹈等文艺类型多姿多彩,吸引力足。第二,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有较

16、强的艺术性和亲民性,河北运河区域物产丰富,百姓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生活器物,设计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成果,其制作过程可以进行展示和传播。第三,节日非遗和民俗活动可以尝试回归大众生活,使运河灯会、运河庙会、打囤、赛戏等非遗项目在传统节日中焕发生机活力。只有在生活中传承才能实现非遗的永续流传。非遗的生活化传承是在全面保护其丰富价值和动态化过程的基础上,扩大非遗传承主体和非遗传承效果,强调对非遗文化空间的完整保护和有效利用,避免单一保护和片面保护。许多非遗的活态性、动态性特征明显,只有融入人们的生活才能被激活,只有在一个交互作用的文化场域中,人们才能更深刻地品悟非遗魅力,这种现场的互动使得内心留存的愉悦感感

17、受深、延续时间长,这往往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递和认同。基于此,对某些项目,尤其是传统技艺类、传统艺术类、传统体育类、民俗类以及其他强调“人”的参与以获得愉悦感的项目,应当促进其生活化传承。三、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路径(一)政府帮扶、引导与民众主动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引导非遗融入民众生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使命。应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支持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活动融入非遗元素。在民俗方面,应贴近民众的休闲需要,促进大运河庙会、民间庆典、元宵灯会等传统民俗活动重新走进大众生活,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18、。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办好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如运河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心连心”演出、运河歌会、书画创作展等。在表演类非遗方面,将非遗传承考核机制与群众文艺奖励机制整合起来,发挥导向作用,推动群众文艺向非遗资源倾斜。发挥基层群艺馆、文化馆(站)的积极作用,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老年大学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等涉足传统音乐等非遗领域,展示群众非遗表演的优秀成果。借助乡村文化振兴的“东风”,提升传统音乐等表演类非遗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加大对优秀剧本、曲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在作品编排、骨干培训、器材设备等方面,加大对非遗文艺团队的支持和保障,保障非遗焕发生命力

19、。在民众晨练、广场舞、康体健身等活动中,应倡导融入非遗元素,充分利用城乡公共游憩地,鼓励非遗传承人或非遗爱好者向大众推广一些传统武术、传统表演类非遗,让社区生活充盈非遗文化,生活方式彰显地域特色。例如,邢台清河县传统武术曦阳掌太平拳传承人牛海岭,多年来在大运河畔的朱唐口村带领弟子练习武术;沧州市群众艺术馆定期组织沧州传统舞蹈 落子的传承人和落子表演爱好者在城乡公共文化场地表演落子舞;青县赵氏迷踪拳传承人利用寒暑假在村里的训练场地义务指导中小学生练习迷踪拳,使孩子们亲身体验非遗的精髓和魅力,强健体魄,锻炼品格。另外,应格外关注国家级非遗、大运河标志性项目 武术的健康良性发展。近年来,沧州在大力建

20、设“运河武术名城”的同时,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今后应下大力度做好武术文化的普及工作和武术非遗的推广传承工程,将文化复兴与大众健康理念深度融合,构建沧州特色的“便民、亲民、利民”社会武术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让武术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健身手段与运动休闲方式,促进运动休闲城市建设,进而可以推广到河北大运河沿线其他地区,将传统武术的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和区域社会发展优势。(二)将当代人的生活理念融入非遗,创新表达文化与创意的融合,造就了文创产业。如今,文创产品不应仅局限于年轻时尚,还应塑造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识。文创产品的设计者应注重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挖掘

21、阐释地方非遗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展现地方独特魅力,使受众的文化体验感更强。例如,吴桥县将杂技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作为艺术设计的突破点,艺人们创新创作思路,采用新式制作方式和材料,将新的时代精神融入非遗工艺,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江湖”“奕春典”“印记福牛”伴手礼等作品,将吴桥特色文化与精妙的创意设计融为一体,大众印象深刻,市场反馈良好,成为杂技之乡的新文化名片。在“美物空间”中,陈列展出吴桥当地特色风物以及大运河沿线的一些非遗文创产品,空竹、魔术盒、小钢圈等杂技道具,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在民艺工店和文创体验馆中,游客可以观赏、体验一些传统技艺制作过程,也可以自行购买文创产品。这种集展

22、示、销售和民间技艺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创形式,不仅体现吴桥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大众来此游赏,而且创造了非遗融入美好生活的范例。今后,除应扩大文创设计和体验馆的社会影响之外,还可以把头脑风暴性质的活动扩展到社会各界,鼓励全民共同参与运河非遗的再设计。如沧州市举办的“沧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宣传口号”社会征集活动、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活动、大运河非遗旅游体验活动,都促进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和文化的创意性开发,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更好地宣传和普及大运河文化。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及各界人士举办“文创沙龙”,企业家、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嘉宾汇聚一堂,就大运河融合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问题进行切

23、磋、研讨,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广大非遗爱好者和设计者也可以运用多种创新形式,引领“非遗”的生活化融入、时尚化表达、社会化普及,开发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非遗产品和服务,让人们爱上“非遗”,用上“非遗”。(三)开拓非遗活动新园地,让文化传承更自然、更自觉、更自由长久以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场所比较局限,但此类非遗意义非凡,它不但能培养专注力和耐力,训练内省的思维,而且在设计、劳作中运用知识和智慧,尊重自然、体悟生命,将真善美自然地融入生活。今后应给予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爱好者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社区、学校、商业区等地广泛建立“非遗工作室”“非遗传习所”“民间工艺之家”“非

24、遗休闲小屋”等生活化传承空间;扩大非遗工具(器具)、非遗服装、非遗书籍、非遗制成品的市场供给,形成非遗活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例如,葫芦烙画在廊坊、沧州、邯郸等地都有代表性传承人。廊坊的刁月梅、缴艳霞、赵光余等艺术家多年坚持进行葫芦烙画创作,成立中国烙画艺术研究中心,创作内容贴近时代、反映生活,在自己的烙画工作室中招收青少年学员传授烙画技艺。沧州青县的蒋蔼振,在乡村建立烙画学习基地,免费为烙画爱好者培训,作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他还以“村委会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葫芦种植,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传承非遗烙画文化的同时,又开辟了助农增收新路。沧州刻纸艺术传承人马振领,在非遗传习所中进行公益体验授课活

25、动,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开设刻纸课,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刻纸作品义卖活动,募捐善款用来资助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公益活动使非遗的传承实践更有意义。实际上,“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在各地广泛开展,应继续促进非遗课程“去功利化”,增加非遗课程的生动性,丰富非遗供给,由青少年自主选择,培养另其终生受益的非遗爱好。京梳子制作技艺传承人董良,在青县中古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园的京梳子工坊里工作,同时在多处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梳篦文化宣讲课程。他结合大运河文化创作的“大运梳”“镇海吼”按摩梳,成为 年旅发大会的官方礼品,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此项工艺。基于该工艺的艺术魅力,今后可以在城乡开辟更多的京梳子体验和消费空间。类似于衡水内

26、画、东光石影雕等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美术类非遗可尝试进行生活化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将特定的艺术门类传承推广到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群体之中,逐渐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四)创设非遗生活化展示与场景化体验的新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总体上需要一种参与性强的传播方式,即浸润式、社群化、“活态化”的文化传播。由于非遗独特的文化属性,资源品位较高、文化内涵较深,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空间大,休闲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吸引物来创设情境,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主题策划,唤醒民众共同的运河记忆,创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大运河非遗场景,增强民众参与式与互动式的非遗体验,从而使焕然一新

27、的大运河美景和运河非遗体验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活态传承、综合利用模式。伴随大运河景观改造工程升级,沧州市区段 千米的大运河于 年月日实现旅游通航,市民可乘船畅游运河,观赏两岸风光。但目前效果偏重于静态景观展示,而运河文化的传播和体验空间稍显不足。应当以游船通航为契机,深入挖掘当地运河文化内涵,为场景创设和空间活动注入非遗特色体验内容,在运河实体的适当空间节店中创建非遗驿站、运河文创集市、民俗文化街、运河会馆等文化消费场景,打造非遗共享天地。确立“标志性”“代表性”“区域性”三个场景构建原则,使大运河文化场景具有可辨识度。同时应打破传统旅游活动中的“前台”边界,即跳出商业模

28、式打造出的观光区,让原住民实际生活的“后台”进入大众的体验范畴,依托大运河旅游展开适度的主客互动,促进现代生活理念与大运河原生态生活形态实现对话。当地居民和游客既可在运河中乘船观光游览,又可停船靠岸,参与沿线的非遗实践,在开放的大空间里使大运河静态游憩空间与非遗生活的动态世界协调互补。此外还可推动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传习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节事活动是大众参与非遗文化体验的最佳途径。沧州国际武术节是弘扬武学、树立地域文化品牌的重要大型活动。今后在节事活动内容上,除保持武术门类展演、精英擂台赛等专业性和观赏性的项目,还应有意识地开发一些群众性、非专业性的场景体验活动,

29、增强实践性和互动性,如群众擂台赛、中华功夫争霸赛、宗师会客厅、青少年武术初体验、武术禅修区、武术研习馆、武侠角色扮演等,鼓励广大民众了解武术、参与武术、热爱武术。通过内容丰富的节事活动激发全社会对武术的情感,自觉地以武术作为提升人生境界乃至区域民众整体素质的原生动力,将沧州武术文化中的侠肝义胆、自强自立的精神传承下去。(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传播新渠道,创造非遗的网络公共平台大运河河北段非遗普遍缺乏自觉性的原生态系统,有限的生态系统在面对时代生存环境的激荡和民俗流变的冲击中,显得脆弱、势单力孤,更不具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以新媒体和自媒体领衔的网络传播是时下最便捷有效的传播方式。如今

30、,我国一些传承效果好的非遗项目,已纷纷由传统的人际传播(如口耳相传)转变为大众传播,由单一传播转变为多元传播。不少非遗传承人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变化、生活节奏、休闲习惯,把非遗项目的全过程制作成视频放在直播软件、网站、微博等平台上,配备醒目的标题,做到图文并茂、音频同步、动感十足,令观众耳目一新,达到了出其不意的好效果。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生存空间需要更广阔的传播渠道,人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关注非遗文化的内在产生、发展过程,使非遗的文化生态、制作工艺、艺术表达得到认同和传承。例如一个武术门类、一项工艺美术的表演或制作过程被拍摄和保留下来,使大众了解非遗传承主体在一个文化活动的细节背后传

31、递的人文思想,发掘那些匠心独运的生命体验,实现民众对传统文化时空交叠的重新品鉴。基于此,大运河非遗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鼓励非遗传承人主动接触和利用互联网,将非遗活动呈现到网络平台上;社会大众也可以利用网络传播非遗,既可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非遗故事和参与非遗体验的感悟,也可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赋予非遗更加生动的展示,使非遗的网络传播成为生活化传承的一部分。结语如今,很多国人已经意识到文化同质化的危险,提高了对本土文化原真性、独特性的诉求,并自觉加强了对本国、本民族、本地区非遗的亲近和学习。在大运河河北段建设过程中,重视和保护大运河非遗,是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呼声。用运河非遗充实现代生活,重现运河特

32、色,是社会人回归本土文化的时代需要。保护和传承非遗,并不是让生活倒退回古代,而是让城市化、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进程有一种逆向的平衡力量,使人们回到精神家园,回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身与心的统一,回到山水田园的生态美学,回到美好生活。参考文献: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研究,():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梁光焰从观念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化传承民族艺术研究,():张志颖,张晓明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保护民艺,():胡惠林,王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艺术百家,():肖潇,窦兴斌河北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利用的

33、现状和问题研究沧州师范学院学报,():钟茜,莫继严非遗保护的三个维度:传承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和参与式传播文化遗产,():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中原文化研究,():窦兴斌,何边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大舞台,():犛 狋 狌 犱 狔狅 狀狋 犺 犲犖 犲 犮 犲 狊 狊 犻 狋 狔犪 狀 犱犕 犲 犪 狀 狊狅 犳犔 犻 狏 犻 狀 犵犐 狀 犺 犲 狉 犻 狋 犪 狀 犮 犲狅 犳 犐 狀 狋 犪 狀 犵 犻 犫 犾 犲犆 狌 犾 狋 狌 狉 犪 犾犎 犲 狉 犻 狋 犪 犵 犲 犻 狀犎 犲 犫 犲 犻 犛 犲 犮 狋

34、 犻 狅 狀狅 犳 狋 犺 犲犌 狉 犪 狀 犱犆 犪 狀 犪 犾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责任编辑:罗萍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页)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

35、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谭晶晶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周恩 来周 恩 来选 集(下)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社习近平向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致贺信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犃犘 狉 狅 犳 狅 狌 狀 犱犝 狀 犱 犲 狉 狊 狋 犪 狀 犱 犻 狀 犵狅 犳 狋 犺 犲 犐 犱 犲 犪狅 犳犪犆 狅 犿犿 狌 狀 犻 狋 狔狅 犳犪犛 犺 犪 狉 犲 犱犉 狌 狋 狌 狉 犲犳 狅 狉犕 犪 狀 犽 犻 狀 犱 犪 狊犪犉 狅 狌 狉 犳 狅 犾 犱犔 狅 犵 犻 犮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责任编辑:罗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