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张五常文选.pdf

上传人:pi****t 文档编号:32300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3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五常文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张五常文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张五常文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张五常文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张五常文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张五常文选 实践自己学说的经济学家 (代 序)金观涛 虽然,我早就听说过张五常教授,但在我心目中,张先生只是海外很多著名学 者中的一个,一直来并无很深的印象。使我和张五常教授相识的,是一个十分偶然 的机会。 去年冬天,我和刘青峰正好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访问。一天我惊奇地发现, 刘青峰整天捧着一本经济学著作不放,这是我们结婚1 7 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从来 读书面很广,但我知道,有两门学科的书,她是从来不看的,一门是哲学,另一门 就是经济学。我和她在历史、社会学理论、文化、科学史、文学艺术方面有着共同 的兴趣,但每当谈到经济理论,她马上

2、充满了迷惑。 一本理论著作:能引起外行的兴趣,特别是使对这门学科不了解的读者在几天 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刘青峰读的正是张五 常先生的卖桔者言。 在她的极力推荐下,我也一口气把全书读完,果然,书写得不凡,我有了一次 奇特的读书经历。自青年时代开始,我就常读经济学理论著作,特别喜欢从经济学 大师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所有经济学著作中,有两本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 本是萨缪尔逊写的那本风行世界的教科书经济学,当时,我只有2 0 几岁,萨缪 尔逊清晰简明的逻辑体系给我以震撼,它使我体会到和马克思资本论完全不同 的研究方法。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经济学。第

3、二本书就是卖 桔者言,我读它时,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在这以前,我已读过很多的经济学名 著,为什么这本短论式的甚至不是纯学术的小书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呢? 也许, 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 的真理。张五常教授是研究产权理论的名家,他一会儿向读者谈起养蚝的启发,一 会儿讨论了从庇古开始关于铁路两旁地价的争论, 一会儿转到历代建造灯塔所碰到 的收费问题,他利用这些形形色色历史上曾经发生或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案例, 向读者展现了产权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当代进展。我认为,案例分析从来是社会科学 理论的温床。 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 或

4、现实的案例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 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理论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 凡的功力,读者通过这些案例,不仅学习了理论,而且知道理论家为什么要这样提 问题, 甚至可以展望理论的发展方向。 也许这正是张五常教授这本著作的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本书的主题 产权 正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的关键。近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2 页 共 2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几年来,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我国经济改革所碰到的困难和今 后的方向已经聚焦在一个十分平凡而又是十分基本的问题之上:这就是产权。因此

5、 产权理论无论对改革的实践和理论都意义重大, 社会正在渴望着青年一代学者为此 作出贡献。我相信,青年会从张五常先生的书中得到一种鼓舞:模仿着经济学的大 师去从现实案例中理解并抽取理论。如果一本书能引发后继者去从事理论的创造, 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读了张五常教授的书后,我和刘青峰给张教授写了一封信,我们开始相识了。 今年夏天,我们应张五常教授的邀请到香港大学作了一个月的访问,但和张教授的 见面却是今年9 月他来北京讲学。和他短暂的谈话给我深刻的印象。果然文如其人, 张先生坦率、真诚,对中国改革充满了乐观,经常在讨论中迸发出热忱和尖锐的见 解。突然我领悟到为什么张先生要把自己

6、的论集称为卖桔者言。正如他在文中 所说,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为了验证价格分歧理论是否正确,他曾几次在过年时亲 自去市场卖桔。在西方,一个经济学家同时又是商业和理财能手这并不少见。但即 使在当今世界上,一个人亲自去实践并从实践中去体会自己的学说,毕竟是十分可 贵的,特别是对于历来有着君子动口不动手传统的中国。在我眼前,无疑是一个新 的学者形象:一个真诚地实践自己学说和信念的经济学家。 1 9 8 7 年1 1 月3 日于中关村。 一、假设与实证(篇) 卖桔者言 作为一个研究价格理论(P r i c e T h e o r y )的人,我对实证工作好之成癖。要了 解玉石市场的运作,我曾在广东道卖玉。

7、在美国研究原油价格时,我曾到油田及炼 油厂调查了好几个月。在华盛顿州研究蜜蜂采蜜及替果树作花粉传播的各种价格 时,果园及养蜂场是我常到的地方。后来发表了“ 蜜蜂的神话” ,很受欢迎,而在无 意间我成了半个蜜蜂及果树专家。 因为从事实证研究而在多个行业上成了准专家的经济学者越来越多, 理论若经 不起实证的考验,是很难站得住的。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有时只要用三招 两式,就可把一个纯理论的高手杀得片甲不留。这解释了为甚么实证经济学在近2 0 年来大行其道,威不可挡。 跟一般同行相比,我有两个较为例外的习惯,一好一坏。好的一面就是我强调 实地调查的重要。这个观点是我在大学写论文时引用书本上的资料

8、,中过计,痛定 思痛而产生的。 坏的一面就是我的兴趣主要是在乎调查研究, 并不在乎写论文发表。 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我就欣然自得,懒得将研究的结果不厌其详地写下来。关心 的朋友对我那些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文章很是失望。 他们若知道我年宵之夜在香港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3 页 共 3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街头卖桔,当会写信来查问所得。 香港年宵市场,在年宵的那一晚,需求的变动是极快极大。变动的方向在大致 上是大家都预先知道的。1 0 0 0 块钱一枝桃花可在几个钟头之间变得一文不值。但若 不是买卖双方在期待上有了错误, 上好的桃花那会有弃于街头的明显浪费?卖不出 跟

9、蚀大本卖出有甚么分别?同样一枝花,有人用2 0 0 元买也有人用5 0 元买,是否浪 费?年宵货品的不断变动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期待上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这 些问题是既困难又重要。 要在这些问题上多一点了解,我就决定了在年宵的那一晚亲自卖桔。这算是我 第二次的经验。第一次是一年前的年宵。那次连天大雨,年宵当晚更是倾盆而下。 摆了数天的桔子十之八九都因雨水过多而掉了下来。我见“ 空多桔少” ,知道大势已 去, 无心恋栈, 数十元一盆成本的四季桔, 以元清盘了事。 无端端地蚀了数千元。 今年卷土重来,也是意不在酒。入货2 0 0 多盆,每盆成本4 0 ,卖不出是不能 退货的。送了一小部分给亲友,余

10、下大约二百盆就决定在年宵晚上时起,在借来 的一个行人众多的空地盘出售。 这数量是比一个普通年宵摊位的一晚销量大上好几 倍。我和三个朋友一起出售的只是四季桔,而在地盘邻近少有卖桔的人,所以到凌 晨三时半便将桔子全部卖出。 全部卖出并不一定是有钱赚的;赚钱与否是要看每盆桔子平均售价的高低。在 我们一定要全部卖出的局限下,入货的多少,价格转变的快慢,价格高低的分布, 讨价还价的手法,都有很大的决定性。我们2 0 0 盆的平均售价大约是每盆5 5 元(最 高8 0 元,最低2 0 元),若盆数减半,盈利会较高。我们所赚得的就是那些送了给亲 友的桔子。而我自己从卖桔所领悟到的经济含义,却是大有所值! 时

11、左右,客似云来。年宵市场没有不二价这回事。无论开价多少,顾客大都 讲价。整晚我们只有五六盆桔是照开价卖出的。因为一般顾客都知道年宵市场是要 讨价还价的,所以实行不二价就很难成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开价是预备要减 的。每个顾客的讯息资料不同,所以成交价格不一。卖桔的人所求的就是要以最高 的平均价格,及时将全部货品出售。我们起初开价是每盆8 0 元,最低以6 0 元出售。 1 1 时开始下雨,开价立减;半小时后雨停了,开价立加。午夜后开价减至7 0 元。这 一小时内顾客最多,但都是以为午夜后可买便宜货,所以讲价较烦。其后减价次数 渐多,到后来每盆开价3 0 元。 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价

12、格出售,叫作价格分歧(P r i c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热门题目。要在同时同地用不同的价格 将桔子出售,我们四个人就要独立作战,尽量将顾客分开。若要将桔子出售,就要 使顾客相信自己所付的是“ 特价” 。但若没有价格分歧,生意是很难不蚀本的。买卖 双方因此都有不老实的行为。 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4 页 共 4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意。在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 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市

13、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 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 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 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第二个价格分歧的主要条件,就是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弹性(P r i c e E 1 a s t i c t y o f D e m a n d )必定有所不同 付较高价钱的弹性系数一定是较低。这 个条件显然也是错了。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而讯息的多少跟需求弹性的系数却 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逻辑上,以需求弹性引证的价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础上是有着 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不

14、容易在报章上向读者解释的。 有些经济学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 价格分歧是唯一可以赚钱的方法。 那就是说, 不二价是会蚀本的。诺贝尔奖获奖人史德拉(G . S t i g l e r )教授不同意这个观点。 但我卖桔的经验却认为这没有错。史德拉又认为价格分歧必会带来浪费,因为付不 同价钱的人的边际价值不同。这分析看来也是错了。在有无可避免的交易费用的情 况下,不同的边际价值总要比买不到桔子有利。若机缘巧合,史德拉能在年宵期间 访港,我会请他到街头一起卖桔的。 卖桔的经验也使我对讨价还价及不忠实的行为有较多的认识。 值得在这里向大 学经济系的研究生指出的,就是他们抱怨找论文题目的困难实在是言过其实。

15、要作 经济研究,香港有如一个金矿。好而重要的论文题材是信手拈来,俯拾即是。 1 9 8 4 年2 月1 0 日 养蚝的经验 有些好朋友批评我过份固执,不肯对我认为是错误的理论让步。这批评我倒很 引以为荣。 在学术上, 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的, 我一向不理, 不知道但需要知道的, 我屈膝求教;知道自己是错了的,我欣然承认。但若真理既知,我是半步也不退让 的。 其实,这些朋友的批评主要只有一点,就是2 0 年来我坚持产权及交易费用在经 济学上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说我认为没有这些因素在内的其他经济理论不重要。 我坚持的观点很简单,任何经济理论,若含义着产权对人类的行为没有决定性的影 响,都是谬论。我为

16、甚么这样肯定呢?单举养蚝的例子就够了。 蚝是在海滩上繁殖的。要繁殖得好,每天要有过半的时间浸在海水之下。蚝是 不会走动的;若海滩是公用的,任何人都可随意拾蚝,而这海滩又是在容易到的地 方,那就算是小孩也知道蚝的数量一定不会多。若海滩是私有,投资养蚝的机会必 定较大。同样的人,同样的海滩,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蚝,不同的产权制度有肯定 不同的行为。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5 页 共 5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当然,养蚝是可以国营的。政府养蚝,以法例或甚至武力惩罚拾蚝的人,又是 另一种制度。国营蚝场既非公用地,也非私产,它有着不同的困难,不同的经济效 果。养蚝若是国营,投资

17、多少由谁决定?用甚么准则决定?蚝类的选择由谁决定? 用甚么准则决定?蚝的收成时间由谁决定?又用甚么准则决定?决定错了谁负 责?而惩罚多少又以甚么准则来决定的? 在私有产权的制度下,这些问题都有肯定的答案、作决定的人是蚝的拥有者, 或是租用蚝场而养蚝的人。投资的多少,蚝类的选择,收成的时间,都是以蚝的市 价及利率作指引而决定。不按市价,不计成本,不顾利率,养蚝者是会亏本的。作 了错误的判断,市场的反应就是惩罚。亏蚀的大小是惩罚的量度准则。我们怎能相 信政府是万能的,怎能相信官员的判断力会在“ 不能私下获利” 或“ 不需私人负责” 的 情况下较为准确,怎能相信他们错误的判断会一定受到适当的惩罚?

18、美国西岸的华盛顿州,是一个养蚝的胜地。这可不是因为天气适宜养蚝的。正 相反,这地区在美国西北,天气较冷,对养蚝是不适合的。冬天若结冰过久,蚝会 受伤害;夏天不够热,蚝的成长速度会减慢。为甚么华盛顿州是养蚝的胜地呢?主 要的原因, 是这个州不单准许私人拥有海滩, 就连被海水浸着的地也可界定为私产。 所以这地区虽然海水奇寒,不适宜养蚝,但在那些海水较暖的海湾,养蚝者比比皆 是。 华盛顿州的胡德海峡(H o o d C a n a l 原字是C h a n n e l ,但最初发表时拼错了 字),长而狭窄,两岸有山,海峡有尽头,所以海水较暖。海滩既是私有,养蚝是 海边房子拥有者的 例行私事 。在同一

19、海峡,公众可用的海滩,蚝就很难找到了。 我爱海,也爱静,所以1 0 年前在那里的海边将一栋旧房子连海滩一起买下来,作渡 假用,也就成了一个养蚝者。 胡德海峡潮水的涨退,最高跟最低相去1 7 呎;最适宜养蚝的就只是其中涨退的 呎水位的海滩。若海滩斜度较大,好的蚝床面积也就较小。因为这海峡的沿岸房 子林立,所以每户人家所拥有的蚝地只有几千呎。这一带的养蚝者大都不商业化, 养的蚝贵精不贵多,多选择长大较慢的品种,是肉嫩而甘甜的珍品(W i l l a p a B a y O y s t e r )。我自己的海滩较平坦,所以养蚝特多(大约万多只)。蚝培养三五年 即可食,所以我每年大量送给朋友,仍可保蚝

20、床不变)。 私人的海滩一看便知。除了蚝多以外,我们还可看见开了的蚝壳被有计划地放 回滩上(让小蚝附壳而生);取蚝的人多在蚝床开蚝、(让蚝中液体的营养留在原 地);蚝与蚝之间有空隙(让蚝多食料而增肥),海星被人拿到岸上(海星是会吃 蚝的)。这些小心翼翼的行为,没有私产保障,怎能办到? 商业化的蚝场,蚝床面积以亩计。被选用的海滩都是极平坦、海水浅而风浪不 大的地方。商业养蚝的品种,都是长大较快的。养蚝者用竹枝插在浅水的蚝床上, 作为产权的界定,也用以作为收获分布的记号。有不少商业蚝场的海滩是租用的;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6 页 共 6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也有些海边

21、住户将蚝滩卖掉。 若你要在华盛顿州的海边买房子, 你要问海滩谁属?海滩的私地是用那个潮水 位量度?若你见海滩有蚝,你也要问,蚝是否跟房子一起出售?假若蚝滩是租了出 去的,你应再问,租蚝滩的合约中有没有容许业主采食少量的蚝?养蚝者有没有权 走过跟房子一起出售的岸上地?在私产制度下这些问题都是黑白分明的。 香港流浮山的蚝场,污染程度确是惊人。蚝本身是不会产生污染的;污染是产 权界定及合约的问题。据我所知,香港法例不容许海滩私有。但若不是在某程度上 流浮山所养的蚝是私有的, 蚝场就不会存在。 我对流浮山蚝滩的产权结构一无所知。 这显然是论文的好题材,希望有研究生能作点学术上的贡献。 蚝不一定是要在浅

22、水的海滩上繁殖的。 用绳子及竹枝将蚝种吊在较深水而又较 清洁的海湾繁殖,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有效方法。香港海水够暖,政府应考虑租用 海湾给养蚝者。但以吊蚝的方法繁殖,风浪大就不行。在香港,可以避风的清洁海 湾恐怕不易找了。 谈及在中国投资,我就曾异想天开,想租用南中国海某些适当的海滩,商业化 养蚝。在滩上养蚝,风浪的问题不难解决。只要中国能对蚝的私产权利加以保障,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实惠的投资。 1 9 8 4 年2 月2 1 日 会走动的资产 鱼是会游动的;跟牛羊不同,鱼身是很难作上记号的。北美洲的野生大水牛 (B u f f a l o ),因为没有人肯饲养,往往要移动很远去觅食,几乎被猎者杀

23、得一干 二净。高斯曾对这些水牛的产权问题作过多年的研究,但大作至今仍未发表。天上 的飞鸟与水中的鱼,产权的保障有特别的困难。但究竟飞禽不在水面下生活,较为 容易看见,所以食料价值较高的,早已给人养乖了,作为私产。在美国时有一位朋 友猎得野鹿, 分了些肉给我, 盛赞鹿肉比牛肉为佳, 我感激之余, 仍忍不住要反驳: “ 怎么可能呢?若鹿肉胜牛肉,人们怎会养牛不养鹿?” 海中的鱼,难以捉摸。有些市场价值很高 例如三文鱼(即鲑鱼) 在生 长期间要远渡重洋。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海鱼的产权是无法界为私产, 无法加以保障, 海鱼也就成了经济学上的一个专题。 在课室里, 经济学老师要表达私产的无能为力, 总免不

24、了要举海鱼为例。海鱼若没有私产的保障,捕钓的人数会增加,鱼网的孔会 较密,而孵养小鱼会受到忽略。鱼的产量是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因为这些问题,世界各地的重要鱼场,都立下了多而复杂的法例,去管制在公 海捕钓的权利及行为。但这些法例的形成,都受过多个压力团体不断地左右,所以 要解释法例的成因并不容易。尽管有不少经济学者认为既然海鱼难有私业的保障,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7 页 共 7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政府以法例去约束行为是理所当然,但我却从未遇到一位稍知渔业法例的学者,会 拍掌附和。究其因,就是这些法例的本质,大致上都是寓禁于征,即以增加捕鱼费 用去减少捕钓。这样一

25、来,我们就很难分辨海鱼产权的困难,是因鱼会游动,抑或 是因渔业法例的存在。这个比较深入的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向读者解释。 且让我先说淡水鱼。以鱼塘养淡水鱼,据说是中国始创的。这种养鱼的方法外 国也有,虽然是哪一国始创不易考究,但中国养鱼的历史甚久,即使不是始创也绝 不会是学外国的。平凡的现象,往往是有着不平凡的含义。中国在鱼塘养鱼的悠久 历史,就证明了中国在地产上私产制度的施行,要比欧美早得多 中国在唐、宋 期间的富庶, 可不是侥幸的。 以天然环境而论, 鱼塘养鱼的条件怎可能及得上大湖? 私产保障的需要很显然将鱼从湖里带到塘中。 在研究中国农业时, 我很佩服中国人养鱼的智慧。 水稻的田地竟然在

26、稻收成后, 加水而用以养鱼。鱼可为稻田增加肥料;鱼收获后,又再种稻。在农业上,轮植的 合并选择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在我所知的数十个轮植的方式中,我以为鱼与水稻 替换最富想象力。这法门可能是中国独有。不知这传统智慧现在是否还保存着。 淡水鱼我自己也是养过的。我在华盛顿州的海边房子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横过 后园,绕过房子,流进海里去。因为溪水所经的地形及树荫环境,很适宜养鳟鱼 (T r o u t ),所以渔农处就很例外地批准我将后园的小溪加阔加深,建成鱼塘,也 发给我一张养鱼的商业牌照。这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溪水是流动的资源。溪虽属 我,但溪水却是公产。要不是我要造塘的地点极宜养鳟鱼,溪水的下游再

27、没有其他 人家,改小溪为鱼塘是很难获准的。在美国,很多公产差不多是“ 公众不可用的” 。 在耕种或畜牧地带中,流水的产权在美国是有颇为清楚的界定。但在住宅地带,流 水没有生产的用途,产权的界定就被忽略了。 要举私产无能为力的例子,经济学者一向都避谈淡水鱼,但“ 海鱼不能保障为 私有” 却是个一般性的定论。这个定论,香港的经验是一个反证。以浮笼在海湾养 鱼在香港颇为盛行。香港的海非私产;多年前,在海上浮起的物体要跟船一样,久 不久是要移动的,可能是因为香港海里的鱼被人捕钩了十之八九,甚至用鱼炮打得 七零八落,政府也就见於市场的需要,而容忍现在以浮笼养鱼的行业。详细的法例 我知得很少。跟流浮山的蚝

28、场一样,浮笼在海上养鱼也是个论文的好题村,大学的 经济学研究生还等甚么呢? 假如在香港目前许多早已没有鱼可钓的海湾内,捕钓的权利被界定为私有,又 由这私有权利的拥有者负担费用去禁止非法捕钓的人, 那我差不多可以肯定海鲜的 生产要比浮笼的方法有效。浮笼所养是海底鱼(B o t t o m F i s h )。这类鱼虽会游动, 但若找到有好的栖身之所,它们就不会远去。香港政府若能租出海湾作养鱼之用, 给予租借者一个可以禁止他人捕钓的权利,养鱼者就可在海底设引鱼的物体,在海 上放鱼种, 在海底下饲料, 即使海湾大为开放, 鱼也不会逃走。 这方法可减少污染, 可不阻碍海面的其他活动,可令鱼采食海中的其

29、他食料,鱼肉也较鲜美。鲨鱼的干 扰是一个问题,但总有解决的方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8 页 共 8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从我和朋友在美国合资引鱼而钓的经验中得知, 石斑最喜欢的是大石屎渠 破烂了的弃渠更好。将这些长短不一的石屎渠多量地抛入海中,几个月后,附渠而 生的物体已是鱼的食料,再加饲料,又有渠洞可藏身,石斑是驱之不去的。鲡鱼喜 吃附木的生物,找些破旧不堪的废船,沉于海底便行。 鲡鱼比石斑活泼, 游得较远, 私产的保障可能要用几个相连的海湾, 而石斑呢? 只要“ 好食好住” 它们差不多是“ 不动产” 。这其中有一个使渔业经济学者难以自圆其 说的含意。越是容

30、易给人捕钓清光的鱼,私产保障的费用越低。私产无能为力的话 是不可以乱说的。 有了禁止他人任意捕钓的权利,租借海湾养鱼的人就可请人巡更,这费用应该 比现在维修管理浮笼的费用少。当然,收获时的捕鱼费用是要比浮笼的方法为高, 但把香港海湾的鱼捕钓光了的人总有相宜的办法。 最好的辨法可能就不是由养鱼者 自己捕钓。 开放鱼场给垂钓者享受, 过下钓瘾, 但钓得的必定要买, 定价以重量计, 怎会不客似云来?要防止钓上太小的鱼,规定鱼饵的选择就行。这种取价不取鱼的 方法可不是我发明的。 远渡重洋的鱼又怎样呢?下一篇文章我会再作分析。 1 9 8 4 年2 月2 4 日 私产可养鱼千里 话说在美国华盛顿州时,

31、我在海边房子的后园内, 将小溪改成鱼塘, 饲养鳟鱼。 小溪经过鱼塘,绕过房子,流进海里去。因为塘边的树荫,溪水的大量氧气,及水 温的寒冷,我养的鳟鱼从不生病,而养到最大时每条可有五磅多重。每一个好鱼者 都有自己的“ 鱼的故事” ;养了鳟鱼后,与朋友聚会闲谈中,若有提起鱼的,我就爱 谈养鱼,不再言钓! 在一个冬天的清晨,我漫步塘边,俯望塘中,竟见一条2 0 多磅的三文鱼(即鲑 鱼)在那里休息。这种以远渡重洋而闻名于世的名贵食料,可不是我养的!我定神 一想,即明其理。这巨大的三文鱼一定是若干年前在我后园小溪的上游出生,在海 洋长大后,就依着这种鱼的天性回归出生之处;我以小溪改成的鱼塘就成了它必经

32、之地。对这位“ 少小离家老大回” 的不速之客,我毫无杀生之念;只想着它可能到过 的遥远的地方,笑问客从何处来。 但私产的拥有者永远都是本性难移,打生产的主意。这三文鱼的出现证明了那 鱼塘是适宜孵养小三文鱼的。 在塘中养鱼饲料昂贵, 而太平洋的饲料却是取之不尽, 我何不在塘中孵养小三文鱼,养到四五吋长,数以千计地让它们随小溪流入海中。 几年之后,鱼在海洋长大了,只要有一二成能游返鱼塘,盈利当甚可观。就算是只 得十数条回归,蚀了本,我也可赢得一个值得炫耀的“ 鱼的故事” 。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9 页 共 9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想做就去做,我立刻查询有关孵养三文鱼

33、的资料。殊不知一问之下,竟发现有 资本家在早几年已比我捷足先登,养鱼千里凌波去。而他们对孵养三文鱼的研究之 深,技巧之妙,令人拜服!只可惜他们不只受到政府法例的干预,也受到压力团体 的诸多留难。 撇开香港少量而昂贵的海鲜不谈,三文鱼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鱼类。这种鱼在 淡水河流出生,在海洋长大,可以游到二三千里以外的地方。在海洋觅食至年 之后(按鱼种类而别),仍能生存或未被人捕钓了的,就会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 从不出错。 回到了出生的河床, 产卵之后, 鱼就会死的。 三文鱼既曾在大海中搏斗, 气力甚大,在回归时不到目的地誓不休。但在逆急流而上之际,鱼拼命跳,半途就 往往弄得遍体麟伤,鱼肉变质,市场

34、价值下降。所以捕钓三文鱼的人要在海中或离 河流入口上游不太远的地方下手。 在大海捕钓三文鱼,费用很高 这些鱼不会在一个固定地点逗留多日。但在 河口的必经之地,用网捕捉却易如反掌。更容易的方法,就是在河口建造一条只有 几尺宽的鱼梯(F i s h L a d d e r ),让鱼只能从鱼梯上河,那么回归的鱼就成了网中 鱼。但问题是,若任人随意在河口捕鱼,很容易捕得过多,使鱼越来越少。若三文 鱼的生产是私营的,那么为着要图利的缘故,养鱼者必会顾虑到将来的生产,捕捉 会有分寸,而孵养小鱼也会费心思。但若私营者要在河口捕鱼,河口的产权谁属? 就算河口是私产, 我们又怎能决定私营者所捕到的是他自己的鱼?

35、进河的鱼可能是 野生的。 若政府要提倡渔业私产化,方法是很简单的。第一、让河口的捕鱼权利作为私 有;第二、让河鱼的产权作私有,第三、禁止渔民在海中下网捕三文鱼。此法一行, 三文鱼的产量一定激增,捕鱼的费用大幅度下降,而鱼的市价会起码下降一半以上 这些都是专家们在近年研究后公认的效果。但现有的一般渔业法例,都是基于 古老的“ 海鱼不能被保障为私产” 的观念,加上渔船的拥有者及渔民的不断左右,不 仅对在河口捕钓有多种管制,就算是在大海里,那些有高度效率或费用最低的捕钓 方法,也都被禁止。 非私产的矛盾要比马克思所想象的大得多。鱼产既非私有,船主与渔民各有各 的立场。前者要减少渔船牌照,后者要减少渔

36、民的数量,也要推行那些多用劳力的 捕鱼方法。于是乎公会对立,各执一词,结果就是法例增加了捕钓的费用。费用增 加,捕获的鱼就当然减少,这正投要保护鱼类的压力团体的所好。受害的就是消费 者。 我前面提及的“ 资本家” , 是有名的私营林业公司, 在美国西北部拥有大量林地, 其中包括了某些河流。在7 0 年代初期,他们在华盛顿州以南的俄勒冈州,实验孵养 三文鱼,送出大海长大、任人捕钓。他们只希望有以上的鱼会回归;但私养出 海的结果,仍能生存或漏网而回的,却在1 5 以上。他们选的品种是不吃钓饵的三 文鱼(却任人在海上网捕);自建鱼梯(不霸占河口):在鱼鳍上作记号;用私有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7、第 10 页 共 10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的水道放鱼出海。换言之,他们的私产保障不多,也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在孵养小 鱼的过程中,他们以暖水加速鱼的成长,给小鱼做过几种免疫手续。到后来,他们 竟设计用大船浮于海,让回归的鱼游进船里去。 以少许的私产保障而养鱼千里,盈利大有可观;有两三家公司就也跟着在俄勒 冈州打主意。这个可以肯定成功的渔业革命,却引起一场大官司。虽然渔民及船主 会因这些私养的鱼群而增加网捕,但长此下去,鱼价的必然下降对他们是有害的。 私养的成本要比在公海捕钓的费用低很多;就算是私养者任人在海中捕钓,但只要 市价下降1 / 3 左右,在公海捕钓的费用就会“ 禁

38、止” 捕钓的行为。所以渔民及船主群 起而攻,反对私养。结果他们赢了官司,就阻止了私养三文鱼的继续发展。但现在 仍有两家公司继续养鱼千里。 在俄勒冈州以北的华盛顿州, 繁殖三文鱼更为适合。 但在较早时有另一场官司, 结果是使私养三文鱼难以施行。这是印第安人与白种渔民之争。前者胜诉的结果, 就是在华盛顿州只有印第安人才准在河口捕鱼。这个民族在土地上一向都没有私 产,所以他们本身是难以私养三文鱼的。我自己要在华盛顿州孵养三文鱼的困难, 就是那一点到现在远没有人能给我清楚的法律解释。依照法例,我没有权在溪水出 口捕捉回归的三文鱼。但溪水出口的海滩是我的私产,依照法例,我是有权禁止印 第安人在那里捕鱼的

39、。究竟在法律上我能否雇请印第安人代劳,也是难以肯定。我 的“ 鱼的故事” ,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无论官司怎样判,压力团体的势力怎样大,但经济的需要总会显现出来。以私 产而养鱼千里的渔业革命,只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因为只要有某些适 宜养三文鱼的地方,实行渔业私产化,那么现有的华盛顿州及俄勒冈州的法例,是 非改不可的。 在中国东北部的河流,很可能是适宜饲养三文鱼的。国营虽及不上私营,但总 要比野生的产量大得多。孵养三文鱼的科技近十多年来因私营而突飞猛进,这是值 得中国渔业界注意的。在适当的情况下,养鱼千里确是本小而利大的行业。 1 9 8 4 年2 月2 8 日 如诗如画的例子 在经济学

40、上,用以描述市场失败的例子中,有好几个都是如诗如画,令人难以 忘记的。久而久之,这些例子就成为了某种经济问题的象征,在行内任何人都是一 提便知。 庇古(A . C . P i g o u )的大地如茵的禾田例子,令人向往;但很不幸火车要在 田间经过,使火花飞到稻穗上,造成损害。因为火车的使用者没有给种稻的人予以 补偿,所以社会的耗费(包括稻米的损害),是没有全部算在火车成本之内。在这 种情况下,庇古认为政府是应该干预的。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11 页 共 11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关于庇古对社会耗费的分析,高斯(R . H . C o a s e )在1 9 6

41、 0 年曾力斥其非 其后就有了足以万世留芳的高斯定律。 高斯的两位好朋友, 史德拉 (G . J . S t i g l e r ) 和艾智仁(A . A . A l c h i a n ),在1 9 7 1 年同游日本。在快速的火车上,他们见到窗 外的禾田,就想起庇古与高斯之争。于是就问火车上的管理员,究竟车轨附近的禾 田,是否受到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管理员的回答正相反,车轨两旁的禾田地价 较高,因为火车将吃稻的飞鸟吓跑了! 虽然庇古已作古,不能欣赏后人的幽默;但史德拉和艾智仁却不肯放过高斯。 他们联名给高斯一封电报,说:“ 在日本发现了高斯定律的大错!” 1 0 年过去了,在 1 9 8

42、 1 年,高斯要退休;我们二三十人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聚会,向高斯致敬。史德拉 被选为在宴会后代表我们的致词者 这是再适当不过了,史德拉说笑话的才能, 比起他后来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实在是难分高下。大宴将尽,致词之时快到,史 德拉突然跑到我身旁,在我耳边轻问:“ 你记不记得1 0 年前我告诉你在日本的有关 高斯的笑话?” 我稍一定神,也悄悄地回答:“ 火车与飞鸟!” 史德拉大喜,就毫不犹豫地走上讲台致词:“ 我要感谢张五常:他提起我在日 本时的一件事。” 以他说笑话的本领,哄堂大笑在所必然。由于笑声震天,有 些在坐的人竟以为日本禾田地价的例子是我提出的。 较早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德教授(J .

43、 E . M e a d e ),曾以蜜蜂及果树百 花齐放的例子赢得永恒。这例子使人想起花的芬芳、蜜蜂的翻飞、蜜糖的纯洁,衬 托着大自然的风和日丽,怎会不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米德的分析,就是养蜂的人让蜜蜂到苹果园采蜜,却没有付花中蜜浆的价钱给 果园的主人;这会使苹果的种植太少,对社会有所不利。另一方面,蜜蜂采蜜时, 无意中会替果树的花粉作了传播,使果实的收成增加;但果园的主人也没有付钱给 养蜂者,所以蜜蜂的饲养就不够多,对社会也有损害。因为得益者可以不付代价的 缘故,市场是失败了。以米德及一般传统经济学者之见,政府是既应该津贴果树的 培植,又应该津贴蜜蜂的饲养者。 在逻辑上,没有价钱收益的服

44、务或供应,当然是要比有收益的为少。但不付代 价的行为是否对社会有害, 或是否导致浪费, 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所断定的那么简单。 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向读者解释这一点困难。 逻辑归逻辑,事实又是另一回事。事实上,究竟养蜂者是否不用付钱去买花中 的蜜浆?植果树者是否不用付钱去买蜜蜂替花粉传播的服务?花粉的微小, 蜜浆的 量度困难,蜂的难以捉摸,在一般人看来,要论市价实在是无稽之谈。 在1 9 7 2 年的春天,我就故意跑到有“ 苹果之都” 之称的华盛顿州的原野及果园追 查究竟。只用个月的功夫,我不仅在事实上证明了蜜蜂的服务及蜜浆的供应都是 以市价成交: 更令人叹服的, 就是这些市价的精确, 比起我们日常一

45、般商品的买卖,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12 页 共 12 页 www.gjmy.org 搜集整理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于是就用“ 蜜蜂的神话” (T h e F a b l e o f t h e B e e s ,是一本 古典名著的原名)这绝妙好题目作文章,去反驳米德教授及他的附和者的论调。 胸有成竹,下笔时就文气如虹。我见蜜蜂及果花的例子是那么诗情画意,写起 来也就流水行云。但真理毕竟是真理。在带球进攻,过关斩将之后,到“ 埋门” 之际, 岂有不起脚扣射之理?在结论中我就将诗画抛诸脑后 “ 凯恩斯曾说过执政者的狂热是从经济学者的理论蒸发出来的。不管这见解是 对是错,事实却证明了经

46、济学者的政策理论往往是从神话中蒸发出来。为了要推行 政府干预,他们没有下过实证的功夫,就指责市场的失败。鱼类及飞禽的不能保障 为私有,是他们的一个随意假设;要在某些资源上废除私产,他们就献上 天然资 产 的名。土地的合约一向是被认为不善,在教育、医疗方面,他们就认为市场运 作是会失败的。 “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蜜蜂的神话。 “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不能否认若有交易费用或产权保障费用的存在,市场的 运作是跟在没有这些费用的情况下有所不同。 我们也不能否认政府的存在对经济是 有贡献的。但任何政府的政策,都可以轻易地以减少浪费为理由来加以支持。只要 假设市场的交易费用够高,或假设政府干预费用够低,推

47、论就易如反掌。但随意假 设世界是如此这般,这些人不单犯了将理想与事实作比较的谬误,他们甚至将理想 与神话相比。 “ 我不反对米德及庇古的追随者采用蜜蜂的例子去示范一个理论上的观点 在不需付代价的情况下,资源的运用当然是有所不同。我反对的,就是那些置事实 于度外的分析门径,那些纯用幻想去支持政府干预的方法。以这种方法作研究所得 的著作,对我们要增加了解经济制度运作的人来说,是毫无禆益的。” 在下一篇文章,我将会向读者介绍另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 灯塔的故事 灯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里程碑。一提起这个诗意盎然的例子,经济学者都知道 所指的是收费的困难,这种困难令灯塔成为一种非政府亲力亲为不可的服务。 远在1 8 4 8 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尔(J . S . M i l l )对灯塔就有如下的分析 “ 要使航海安全,灯塔的建造及维修就需要政府的亲力亲为。虽然海中的船只 可从灯塔的指引而得益,但若要向他们收取费用,就不能办到。除非政府用强迫抽 税的方法,否则灯塔就会因无私利可图,以致无人建造。” 1 8 8 3 年,瑟域克(H . S i d g w i c k )将米尔的论点加以推广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 13 页 共 13 页 www.gjm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技术经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