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与构建策略_文继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129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与构建策略_文继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与构建策略_文继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与构建策略_文继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3大众文艺一、研究背景池州傩戏源于对原始宗教、鬼神信仰和图腾崇拜意识,是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主要目的祈福活动。池州傩戏演出以宗族为单位,不同宗族之间缺乏交流,相对封闭,虽历经几百年,其表演形式仍保留原始风貌,被称为“戏曲的活化石”1。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后经吸收民间戏曲演化而成,集历史、民俗、宗教、传统戏曲为一体,是池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2。2006年,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媒介的交互性、便捷性和沉浸性等特点,可以为非遗文化信息的表达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文化的展示方式更加多元化,传播内容更具吸引力3。20世纪50年代以来

2、,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保护、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4。200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运用音视频等数字化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并建立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2010年文化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进一步强调了非遗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采用数字化手段加强非遗的档案建设。二、池州傩戏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一)数字化资源匮乏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我国从政

3、策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强调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5。池州傩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庞大的知识体系,为了发挥这一知识体系的作用,需要按一定的规范建设数字化符号库。调查发现,目前尚未建立池州傩戏相关的数字化符号库,池州傩戏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相对分散,不能得到很好地整合利用。池州傩戏一般仅在正月演出,民众接触池州傩戏的机会少,不利于其传播。此外,池州傩戏剧本、面具、服装、舞台砌末、仪式和演出等具有研究价值的资料均无相对系统、规范的数字化资源,给研究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数字化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池州傩戏的保护和传承。(二)数字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足池州傩事活动在

4、宗族之内开展,缺少交流,使其至今保留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池州傩戏正是依靠这种“不变”,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池州傩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创新是传统戏曲在当下大众文化潮流中逆势发展的唯一出路,需要人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内涵,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情趣6。池州傩戏的传承固然需要保留其核心内容不变,但一味坚持传统而不去创新,会使得池州傩戏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边缘化,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观看需要。三、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的构建池州傩戏的数字化符号库建设是池州傩戏保护与传承的首要工作,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的构建则是其最

5、基础性的工作,它决定了数字化符号库的系统性、完整性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与构建策略*文继奎 高 敏(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摘要:数字化符号库构建是池州傩戏数字化保护的首要工作。体系化和规范化是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建设的关键,在体系化方面,从非遗数字化对象的“人”“事”“物”三个维度构建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在规范化方面,通过优化原始资料、提取数字符号,建立数字化符号库规范,并通过数字化符号库的功能模块设计,提高池州傩戏数字化资源的保存、查询的便捷性和可靠新,进而提升池州傩戏保护与传承的效果。关键词:池州傩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符号库;数字化保护中图分类号:J8

6、2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4-0223-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4.074*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池州傩戏数字符号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7D49。文化综合224大众文艺和科学性。非遗数字化对象具有共性的内容,即每一个非遗项目的数字化都包括“人”“事”“物”三个内容。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中的“人”“事”“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人对于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而言,“人”主要指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包括当地民众在内的文化主体以及保护主体。首先,传承人是池州傩戏的创作者

7、、拥有者和践行者,对池州傩戏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理解,在池州傩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次,池州傩戏作为一种地方民俗,它根植于民间,当地民众处于池州傩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之中,他们对池州傩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评价有助于其文化内涵的解构。最后,政府部门、文化学者、媒体技术人员是池州傩戏的保护主体,他们在池州傩戏传承人遴选、项目申报,保护与传承方案等非遗保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池州傩戏的保护主体。(二)事池州傩戏的“事”包括傩仪、傩舞、傩戏在内的傩事活动,它是池州傩戏文化的核心,是池州傩戏形成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的载体,也是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的主要内容。池州傩戏的演出在时空上

8、具有分离性,傩舞和傩戏的演出地点相对固定,而傩仪的演出地点不固定,且具有特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禁忌,比如,傩仪“迎神下架”是每年傩戏活动的开幕式,在宗族祠堂内进行,随后的“请神”“起圣”仪式则是众人敲锣打鼓,簇拥龙亭前往社坛迎接众神。这就需要使用数字影像技术全方位地记录傩戏演出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原汁原味”的客观记录。(三)物“物”包括文献资料、舞台砌末和服饰三大类。1.文献资料。池州傩戏文献资料包含历史故事与传说、剧本、学术研究成果和见闻叙事。首先,池州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延续了相关历史故事和传说,构成了池州傩戏独特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其次,池州傩戏剧本内容一方面是对祭品和

9、神祇的介绍,另一方面是有关神灵和世俗人物的故事。池州傩戏以宗族为单位传承,不同家族演出的戏剧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再者,21世纪以来,随着池州傩戏进入大众视野,不断掀起池州傩戏文化研究的热潮,在池州傩戏文化内涵解读、池州傩戏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色、池州傩戏的功能和传播方面形成大量的学术成果,成为重要的学术资源。最后,池州傩戏现已成为颇具影响力民俗活动,傩事活动的体验者不乏媒体记者、网络大V和文化博主等,他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的见闻、叙事更加立体地展现了池州傩事活动。相比于学术研究成果而言,见闻、叙事直接面对非遗传承人、演员和活动现场,更具有“临场感”,更加生动、形象。2.舞台砌末。池州傩戏的舞台砌末

10、包括面具、伞、竹马、乐器、龙亭、古老钱、滚灯等。面具是池州傩戏最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符号,戴面具演出是池州傩戏最基本的表演形态,具有夸张、粗犷的审美特征。伞是池州傩仪和傩舞节目舞伞重要的道具,称为“神伞”,傩戏演出一般以舞伞开始。池州傩戏演出用的伞被认为是人和神灵相通的工具,具有“覆荫”“庇佑”的功能6。竹马是踩马表演中使用的道具,踩马分为“踩地马”和“踩高跷马”两种形式。踩地马用在傩仪“骑马逐疫”中,目的是踩马逐疫、交流各村感情。踩高跷马的表演更为隆重,其核心是“接马杯”和“散马杯”仪式。在乐器方面,池州傩戏无丝弦乐器,傩戏演出时使用鼓、小锣、大锣、铙钹等打击乐器,池州傩戏使用的乐器简单,声音

11、高亢、有力,粗犷而富有感染力。3.服饰。服饰在传统戏剧中具有拟态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池州傩戏的服饰是在傩仪、傩舞和傩戏表演时根据角色需要而穿着的,款式多样、纹样精致。服饰类的数字符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纹样是服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池州傩戏服饰的纹样题材丰富,体现当地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池州傩戏服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植物图腾取向,服饰多采用植物、花卉的纹样。第二,池州傩戏服饰的形制款式舒松,风格粗犷,主要有衣裤、袍服、裙、背心、官衣等组成,在领型、袖型、门禁、裤筒和配饰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见表1。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主要内容主要数字符号类型文献资料(物)故

12、事传说口述池州傩戏相关的故事、传说,神灵和世俗人的故事等数字文本剧本傩戏剧本、手抄本数字文本学术研究文化内涵解读、审美特征、艺术特色、传承与传播数字文本见闻叙事媒体记者、网络大V、文化博主记录的见闻、叙事数字文本数字图片数字视频舞台砌末(物)面具面具名称、分类、造型特点和角色内涵数字文本数字图片伞伞的色彩、造型、类型数字文本数字图片乐器使用乐器名称和发声特性数字图片数字音频竹马竹马的样式、使用场合和文化内涵数字文本数字图片龙亭傩戏社龙亭的造型、功能数字文本数字图片古老钱古老钱的形状、材质、功能数字文本数字图片滚灯滚灯的形状、使用场合和文化内涵数字文本数字图片服饰(物)形制服饰的种类,领型、袖型

13、、门禁、裤筒和配饰等特征数字文本数字图片纹样服饰的纹样特征,植物图腾数字文本数字图片色彩色彩的使用、角色定位、文化内涵数字文本数字图片傩事演出(事)傩仪傩仪的活动过程、文化内涵数字图片数字影像傩舞傩舞的演出过程、文化内涵数字图片数字影像傩戏傩戏的演出过程、唱腔数字图片数字影像人物(人)传承人傩戏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地方文化和民俗活动等数字影像当地民众傩戏唱腔、演出形式,对池州傩戏的理解和评价数字影像保护主体政府部门、文化学者和技术人员的保护方案和措施数字影像表1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四、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构建策略(一)优化原始资料、提取数字符号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建立之后,需要对搜

14、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数字转换和优化,提取数字化符号进行存文化综合225大众文艺档,该阶段强调规范性,尽可能保证资料完整度,便于后期优化和符号的提取。1.文本资料的优化与符号提取。池州傩戏曾被视为“封建迷信”和“旧文化”,傩事活动在池州逐渐萎缩,有关池州傩戏原始的文字资料较少,现有的文字资料多为零散于民间的宗族家谱、曲谱等,因此,对文本资料的优化与符号提取尤为重要。池州傩戏文本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纸质记录文本,如剧本和族谱等;二是数码相机翻拍的文本材料;三是对相关人员采访录音整理形成的文本。文本资料基本的处理方法是人工辨识后通过文字编辑软件录入,数量较大的文字辨识工作,可用ABBYY

15、FineReader等文本识别软件进行批量转换。2.图片资料的优化与符号提取。图片资料主要用于对池州傩戏的傩面具、服装等舞台砌末进行采集,这是采样中获取数量最多的一种资料形式。由于地点、时间、光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图片资料采集时容易出现细节模糊、分辨率、曝光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对破损和细节模糊处进行修复和优化处理。通过Photoshop、Illustrator软件对线条、色彩、材质以及风格特征等符号元素进行数字化提取,获得数字图像、图形符号。3.音频资料的优化与符号提取。音频资料分为表演录音和传承人访谈录音两部分。表演录音包括唱腔和乐器的配乐,由于表演环境噪音的干扰,采用Audition数字音频

16、软件进行降噪、激励、压限、混响等处理,而后存储为标准化格式的音频符号资料。传承人访谈录音采集是在室内现场采访话筒录制,以闲话家常的形式进行,受到周围噪音的影响较小,但需要用软件去除无效的声音和干扰。4.视频资料的优化与符号提取。池州傩戏的舞台演出是实时动态的,需要采集为动态影像资料,便于后期研究与调用。拍摄时采用双机位以上,兼顾拍摄傩戏表演的全景风貌及动作、表情特写。在采集视频资料之前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划,使用全高清摄像机拍摄,最大限度保证了影音资料的清晰度及完整性。(二)数字化符号库建设规范1.设计编码标准。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编码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

17、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化设计,使编码清晰、简明、规范,有利于后期查询与对接,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编码标准见表2。代码内容 代码说明区域代码A池州傩戏的活动区域,如刘街乡、茅坦乡、棠溪乡等团社代码BB数字符号所属的池州傩戏社团或表演团体形式代码C数字符号所属的形式,傩舞、傩仪和傩戏类属代码 DD数字符号所属的类别(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分隔符号-在主体代码和具体的单元编码之间起分隔作用角色代码EE数字符号分属的角色(如玉皇大帝、二郎神、招魂使者、包拯等)组件序号代码FF单件符号计作00,组件中的个件计作序号表2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编码标准2.数字符号编码参照上面编码标准,可将数字符号一

18、一生成编码。在本研究中,符号库中的每个组件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10位数字的编码,比如“刘街乡荡里姚的傩戏刘文龙中刘文龙的剧照”组件的编码为:刘街乡(1)荡里姚(02)表演的傩戏(3)剧照(02)-刘文龙(10)的形象(01),即其在符号库中的编码为:102302-1001。(三)数字化符号库的功能模块设计池州傩戏的数字化符号库分为管理员和用户两个角色,管理员可以对资源库进行增删、修改等操作。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采用窗口设计,具备检索、数据管理和浏览下载的功能,根据使用者权限进行管理。用户能够通过关键词和符号进行检索,能够对符号库中的资源进行浏览和下载,见图1。图1 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功能模块设

19、计为便于对数字符号进行层级检索,在检索目录下设计三级树状子目录:一级目录为各宗族傩戏社的团社名,二级目录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三级目录根据“表1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体系”设计。用户也可以根据编码进行模糊查询。池州傩戏数字化符号库建设的出发点是在全球数字化的语境中,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法,从规范化采集原始资料入手,进而对原始资料进行优化和符号提取,依据编码标准完成符号编码,最终依照符号库及检索目录的设计,完成池州傩戏的数字化符号库建设,能够为池州傩戏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创造化地使用提供条件保障。参考文献:1金龙.池州傩面具造型审美特征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0、010(10):151-155.2马晨晨,程健.符号学视角下池州傩戏服饰文化审美J.服装学报,2022(2):154-158.3谈国新,何琪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21(9):87-94.4韩美群,周小芹.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65-74.5丁琬霖,王运彬.档案部门在非遗数字化存档中的责任担当和协同路径J.浙江档案,2021(10):17-20.6芮子琳,张国斌.池州傩戏艺术设计性和未来发展的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7(4):110-112.作者简介:文继奎(198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智能传播和影像叙事;高敏(1989-),女,汉族,安徽枞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文化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