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09544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1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题库专题训练大全-测试题练习题模拟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答案】C【解析】分封制之下的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A项错误。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小宗,B项错误。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D项“所有”错误。C项正确。2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A卿大夫B士C平民 D奴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能力。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等级结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均不属于等级结构中的成分。3(2015河北正定中学)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

3、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所以应选D。4(2015河南实验中学)“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说明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答案选C;A、B两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4、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D【解析】根据“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统一管理。故D项正确。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行省制度A BC D【答案】A【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

5、首创的,排除。7(2015临川一中)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郡守【答案】C【解析】本题以史料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此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故选C。8钱穆评论秦代政治说:“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但是,以下不能反映秦所处时代的“要求与趋势”的是()A废封建、行郡县 B建长城、筑驰道C重功利、恃酷法

6、D度量衡、都统一【答案】C【解析】C项是秦朝采取的政治统治措施,但却不是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措施,也正是因为C项内容,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9小明阅读柳宗元封建论中的一段文字如下,经过分析,你认为文中处应为 ()A制、理、制、政 B理、制、制、政C制、理、政、制 D理、制、政、制【答案】C【解析】柳宗元表达的是:朝廷有治理百姓的制度,而不让郡县专权,这是正确的;中央有管理政务的大臣,不让地方官自行其是,这也是正确的;但是郡县不能正确发挥郡县制的作用,郡守、县令不能很好地治理人民这种过失在于政治方面,不在于郡县制本身。秦朝的情况便是这样。故C项正确。10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

7、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答案】A【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C项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11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以之为戒;又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刘邦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无为

8、而治天下 B轻徭薄赋与民休息C稳定专制统治 D实践民贵君轻理论【答案】C【解析】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这是为了吸取秦亡的教训;参照秦法制定汉律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专制统治。故选C项。A、B两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初的治国思想,但不是目的。D项与题意完全不符,排除。12(2015扬州)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A战事立功 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 D皇亲国戚【答案】B【解析】魏晋时期,官吏的任免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出身,故出现了材料中世代为官的现象。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

9、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14有网友

10、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辩证地评价科举制,A说法不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仅从“评价”的角度分析不全面;C项概括了B、D两项,较全面;D项说法正确,但仅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不全面。15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属于“封驳”和

11、“谏议”的机构的是()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由”封驳”和“谏议”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具有此职权,B项正确;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排除A项;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都不属于中央机构,都不具备“封驳”的职能,排除C、D两项。答案为B。16对官吏的监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项具有监察职能的是()秦朝太尉 西汉刺史唐朝御史台 元朝监察御史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为组合题。其中掌管军事,所以选。17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 B西汉C唐朝 D宋朝【答案

12、】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三司使是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长官,前代没有该官职,故选D。18“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答案】A【解析】元代行省是集地方权力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B、D可排除;行省不仅是从军事上控制地方,C不全面。19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唐朝实行三省制元朝实施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A BC D

13、【答案】D【解析】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故不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故不正确,排除含选项。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削弱丞相权力;三省长官属于丞相,相权有所分散,故丞相权力削弱。20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 D明、清【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可知,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因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太祖废

14、除丞相后,明、清两代就再也未设立丞相一职,这与题干观点矛盾。21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明朝时朝,丞相被废除,因此,清代是没有丞相的,D项错误。2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

15、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的内阁大臣制约着君主的权力,B符合题意;由“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可知A说法错误;由“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可知C、D说法错误。23“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设刺史,监

16、察地方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理解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加强皇权,削弱政府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体现在中枢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符合这一特点的为C、D,而D使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24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答案为

17、D。25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不能说明清初()A皇权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牵制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军国大事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裁决,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的牵制。清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空前强化,达到顶峰。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1分,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50分)26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

18、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的积极作用。(2分)(2)据材料二、三,

19、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4分)(3)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3分)【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2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进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

20、(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官员方面的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8分)(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综

21、合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5分)【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由贵族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基本特征:皇帝至高无上,皇权高度集中。表现:明朝宰相制度被废除。趋势:皇权专制不断加强。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

22、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23、。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3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答案】(1)依据:军

24、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孙中山先生认为:虽然考试科目不合时用,但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4)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兴衰。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

25、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统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尝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

26、”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3)用清朝相关史实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1分)(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4分)【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3)清朝设军机处。(4)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专题二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

27、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5河北正定中学)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其中“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实际指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司法主权,即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法,由外国政府按其法律处理,中国无权干涉。这一特权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

28、中规定的,所以应选A。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答案】D【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材料中所列城市都是为之服务的,所以选D。3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B【解析】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418

29、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准许取得居住权 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欲加外货进口之税”涉及的是关税主权,“欲管外国流寓之人”涉及的是司法主权,故D项符合题意。5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收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答案】D【解析】独特性是指马关条约与其他不

30、平等条约相较而言的不同点,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是其独特性的表现,故D项正确。6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材料的内容。“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体现出某时期列强侵略的特点。然后对照中国近代史上相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中有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31、”。故答案为D。7“(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下行省 【答案】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这一信息。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8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 D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32、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筹海患难防”是说洋务派筹办海防不能救中国,指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实践上的破产;由“初传烽火照辽阳”可知此事与辽阳(辽东半岛)有关;由此推断,“忽见干戈满故乡”应指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选B。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C马关条约黄海海战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割台斗争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B不正确。10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军民卫国战争表述正确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33、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显示出了清政府在抵抗外来侵略过程中积极的一面1891年,中国同俄国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清政府积极支持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其中时间为1881年;中“积极”不正确,因为当时清政府禁止沿海人民供应台湾人民所需物资。故选A。11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

34、根源【答案】A【解析】材料中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之民气”,它使“中国可免瓜分之局”,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力量,选择A项。12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B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列强本国经济发展不断【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签订时,列强尚未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B、D项与材料不符。故C项正确。13“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学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九一八事件 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35、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借口士兵失踪”“宛平”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卢沟桥事变,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C自卫抗战声明书 D洛川会议【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5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国民党取得了台儿庄战

36、役的胜利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37年7月”。A、B、D项时间不符,故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故C项正确。16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D彻底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矛盾不可能消除,故D项正确。17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

37、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答案】B【解析】国共合作在南京失守前已实现,故A错;C、D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呼吁全国民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故B正确。18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年代1937193819411942阵亡人数125 130249 213144 95187 719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主力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

38、量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答案】D【解析】A、C两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消极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及其抗日军民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和中流砥柱;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19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南京大屠杀ABCD【答案】D【解析】解题要看清楚时间的界定是“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是在1931年;中马关条

39、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于1895年签订的;并不能说明日本有掠夺领土的意图。20(2015龙岩)1938年9月28日,武汉行营致电某军:“贵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害敌胆。”其中“贵军”是指()A国民革命军 B红军C八路军 D解放军【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平型关”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本题实际考查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故选C项;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的军队;红军、解放军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领导的军队。21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40、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的出处是八路军军歌,而八路军创建的时间是1937年8月,因此A、B错误;“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打击日本的侵略,因此选D。22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血战台儿庄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C百团大战始末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答案】D【解析】首先,题中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是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其中战役之一)和太原会战;其次,八路军参加的是太原会战,故选D。2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发展,形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

41、原因是()A日军进攻的侧重点不同B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C两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同D民心向背不同【答案】B【解析】抗战过程中之所以会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结局,关键在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由此形成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24下图是1937年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反映了抗日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A BC D【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1937年10月”“上海日军”等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

42、,中国抗战仍处于防御阶段,当时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正面战场的抗战,是积极抗战的,故错在“相持阶段”,错在“消极抗战”。D项正确。25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得到了迅速壮大,这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6分,27题1

43、1分,28题10分,29题13分,共50分)26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南京条约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何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

44、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励。 辛丑条约(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其他列强是否可以享有?说明理由。(2分)(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案】 (1)特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设置官员管理通商,协定关税。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以享有。理由: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3)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对反抗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问题: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