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统考《心理学》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1677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DF 页数:224 大小:7.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统考《心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教师招聘统考《心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辅导心理学题型(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4分,共14分)22011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卷题型、分值比较表题型年份分值所占比 例各模块所占比例教育 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 规选择题2011 年3030.00%16%14%0%2012 年3030.00%10%10%10%2013 年3030.00%10%10%10%名词解释2011 年1616.00%8%8%0%2012 年1616.00%8%4%4%2013 年1616.00%8%4%4%简答题2011 年2020.00%10%10%0%2012 年2020.00%10%5%5%2013 年2020.00%10%5%5%论述题2011 年2020.00%10%10%0%2012 年2020.00%10%10%0%2013 年2020.00%10%10%0%材料分析 题2011 年1414.00%7%7%0%2012 年1414.00%0.00%0.00%14%2013 年1414.00%0.00%0.00%14%复习总策略与趋势(历年考题小结)心理学部分的考点分散于各个章节中。心 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 形式为主。认知过程部分,重点为注意分 类中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品质 特征,知觉及知觉特性中的选择性,遗忘 的规律及运用遗忘规律组织复习的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的含义、马 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理 论,各个气质类型的特征,学生个体身心 发展的阶段特征。教育心理学部分,其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皮亚 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桑代克的 学习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动机及分类,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 中的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迁移的含义及类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运用方法等。该部分也是 教师招聘考试理论试题中除教育学部分的重要考 试部分,而且与教育学试题相比,难度较大,因 此需要考生理解知识本身,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较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教育教 学问题。教育法律法规部分的考试题型多以选择的 形式出现,其次为简答和案例分析题,考 点较为分散,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第四十二条(学生的权力),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 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第八条(教师的义务)以及学生伤 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校承担事故 责任的具体情形)。心理学知识点与题型(一)识记二选择题、名词解释-务必记住,记住就行(二)理解=选择题、简答题、论述务必记住,条理理清(三)应用二材料分析题-务必记住,尽量多看,和生活联系82011年2013年心理学模块考点分布表章节年份题量题型分值比例心理学概述20112选择题410.00%2012000.00%2013000.00%认知过程20115选择题、名 词解释、简 答题、论述题2357.50%20122选择题414.29%20132选择题、名 词解释620.69%2011年一2013年心理学模块考点分布表章节年份题量题型分值比例2011000.00%情感和抑制 过程2012000.00%2013126.90%人格心理20111选择题25.00%20122选择题、名词解释621.42%2013000.00%人生全程发 展及个别差 异20111选择题25.00%20121选择题27.14%2013000.00%一、心理学概述11一、识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选择、填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现象规律)。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个性)12心理过程:知情意 人格: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 III,性格13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选 择、填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心理学实验 室14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构造主义心 理学冯特、铁钦纳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 理学詹姆斯、杜威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意识流行为主义心 理学华生、斯金纳研究“刺激一反应”,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 的格式塔心理 学(完形心理 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整体精神分析学 派奥地利弗洛伊 德无意识,性动力人本主义心 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 种自由的,有埋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 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What?Why?How?16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不同(1)概念不同(2)研究领域不同:应用还是理论?(3)研究对象(情境)不同:成人、儿童、教育情境?17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对内);(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对外)。18(三)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答题要点:(1)上梅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学、各科的教学 教法都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起 着指导的作用(总论).(2)、认识和了角塞种A理现象和心理效应,能够更有准备 地对待人的心理,例如,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 分钟以上,据此教师在一节课内应有准备地对待这种心理状 态,学生高度注意10-20分钟以后,应让学生松弛几分钟。(3)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心理规律去影响和控制人的心理,例如根据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4)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例如各种心理素质的训练,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等)。19二、认知过程20(-)识记 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名词解释、选择21 2、知觉的概念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选择题似动知觉、诱动知觉)错觉22名词解释、选择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最基本的特点)、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起伏现象 注意的品质 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 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注意广度(注意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所 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 对象上)、注意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23 4、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持和提取 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 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瞬时记忆(感觉登记)1秒以内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5-9个容量)、2.5-20秒,1分钟内(选)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 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24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机标黄记(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者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 识记)、保持(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和巩固的过 程)、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以及错误的再 认和回忆)25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 们加以确认的过程)、有意忆(有预定的回忆意图和目的,有意识地搜回索和复现过去形成的映象)、无意忆(没有明确的回忆意图和目的,映象是按回照联想原则自然而然地被提取或复现)、追忆(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策略,通过推论和 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回忆)、26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 再)、倒摄M制(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和巩固 的干扰作用)、位开的因效、同近果近置 不接效和位据 于种忆应列证 处这记效系要 列是的因。重 系就分首分的-应部叫部论 在效间别近理,置中分渐忆 中位于,为记 习列好好称重 学系果较分双 列.,效果部是 系同忆效间,在不记忆中现 1果的记的出 应效料尾差中 效忆材结较忆 置回忆和果回 位料记头效由 列材的开其自 系忆尾其而在 的记末。,般 忆的和势应 记置头趋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原则);记忆的几个品质: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27 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以人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 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认知活 动高级形式。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 密切关系)、思维的种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 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 向),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286、问题解决的概念: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初始状 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 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以下 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目标系列性、认知性操作。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 程。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椎,可以区分为无意想 象和有意想象。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 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根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者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298、百语的概念和特点言语的感知与理解。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 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 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理 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言语活动的特点:目的性,开放性,规则 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30(二)理解 1、感觉的种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外部感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感觉I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31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 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 事例是感觉对比。(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 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 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作 用的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 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 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 殊表现一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32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 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影响着感觉的鲜明性和精确性。33 5、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34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的条件;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 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 条件。知觉对象越集中,广度越大;个体知觉活动的任务 和知识经验。日土匕 7EJS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日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另外,同时 进行的活动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 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转移的条件为 原先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弓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357、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2)学习态度(3)材料 的性质和数量(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5)识记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其中以综合识记法较好)8、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概括和抽 象36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 义性、洞察性。10、问题解决的阶段 一般地,问题解决经过提出问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 验假设几个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I着性、心向(心理定势)37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一切创 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一 样,也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因此,它在人类生活中以及一切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创造想象,生产劳动,科技发明,艺术 创作中的一切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13、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38(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要想使直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应遵循感 知觉的规律。(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39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第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第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加强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任 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注意。(4)用坚弼音i口与干扰作斗争3、运用记忆)窗:规律提高学金的记忆效果(见第5点)对瞬时记忆来说,提高瞬时记忆重在集中注意,减少分心刺 激,使记忆目的单纯化。对短时记忆来说,要用声码为先 的原则,扩大块的单元以增加记忆广度,根据记忆的特征,及时复习使其进入长时记忆。对长时记忆来说,可采用多重 编码的策略,轨迹法(运用学习材料的空间和时间顺序)、关 键字法,主观组织,情景助记法。40 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D机械识记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的时空顺序逐字逐句地识记。(2)当材料本身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或者限于学习者的知 识经验水平一时难以理解时,机械识记是非常必要的。(3)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识记到的 信息量,还因为对识记的新材料进行有效的编码使识记材料 不容易遗忘。(4)意义识记要以机械识记作基础,机械识 记要靠意义识记来帮助工如果能将机械识记的内容,认为地 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扁度地提高识记效果。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 遗忘 答题要点:(D根据“遗忘曲线”采取及时复习的策略(2)识记的方法,视听结合的识记比单纯感觉的识记遗忘要慢,用尝试重现的方法比重复阅读识记的材料要牢。(3)根据 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原理,利用好清晨和临睡前的时间。(4)采取15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较好。(5)根据学习 者能力、兴趣、需要、情感等对遗忘的影响,及时调整各方 面的主观因素。41 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 持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晅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 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榜样的感染等(3)开 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 练 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参考上述6以及人格心理的应用3作适当展开即可。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 要点:(D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 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 力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 背景。42三、情感和意志 过程43(-)识记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 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44两者区别:a从需要的角度来区分,情绪使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 主观体验,是人脑对生理性需要的反应,情感是与人的社会 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脑对社会性需要的反应.b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得早,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 的。情感得发生较晚,是人类独有得,是社会个体(即人)发 展到一定程度后得主观体验 c稳定程度来分,情绪带有情景性,常在当时当地得情景下 发生,情感也带有一定情景性,但是具有稳定性,长久 性.如母爱,父爱;d从行为表现看,情绪是由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的,具 有冲动性,直观性和明显的行为表现情感是与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相联系,很少具有冲动性,而具有内隐性.45(2)两者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对情绪产生具有巨大作用,它们是 同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情 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 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着重描述情感的 外在表现与可测量内容,而情感着重表现 情绪的主观体验46 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心境、激情、应激。(名词解释与选择)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名词解释与选择)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 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 过程。意志行动具有如下的特征:(1)明确的预定 目标(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 系47 4、后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8(二)理解 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49 2、意志行动的过程。动机斗争(注意理解趋避矛盾);确定行动 的目的;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作出实现意志行动的决定;实现作出的决定。50动机冲突的4种形式:双趋冲突:都想要,只能择其一(更可行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狗熊掰棒子双避冲突:都不想要,必须择其一(损失小者)-买股票套牢了趋避冲突:一个目标,有利有弊,想要又不想要 的矛盾-吃糖怕胖、填报志愿、买车多重趋避冲突:两事皆各有利弊,反复权衡拿不 定主意-春节回家时间、毕业报考公务员教师等(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第一,转移注意力。如找人谈心、外出散步,欣赏音乐一 等,都可以冲淡消极情绪的影响。第二,提高认知水平,加强理智的控制,冷静分析,头脑清醒,对控制和调节消 极情绪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情绪是在需要的基础 上产生的,而人的需要是和他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紧密联 系的。有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就 会提高思想觉睡五工n白壬IU以美山近 二。土羊;里圭赴仝去但,一 口和自我修养水平。这样遇事就会看得远、不被细小的、局部的事情左右白己的情绪,就会镇静理智 地处理司题。第四,身体健康对调节和控制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针对各种意志特点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启发加强自我锻炼(5)发挥纪律对培 养意志品质白3作由 52U!人格心理53(一)识记 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2、需要的概念;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3、动机的概念;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 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 理活动的结果。4、气质的概念;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 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54.5、性格的概念,是一种与社会病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 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 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 中。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 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55 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智力的结构重点了解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瑟斯顿 的群因素说,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论,卡特尔的流 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坦伯格的三元智力论。创造力构成因素(中学组上次考过)1、素质因素:由遗传得来的先天素质,主要指高级 抻经申柩 2、智力因素:一般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特殊能力(各种专业能力)3、非智力因素:动力因素(需要、期望、好奇心、求知欲、味疑感,兴趣)/意志因素(自信心、独立 性、钻研性、毅力、勤奋)56(二)理解 1、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 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0)、宜人性(A)和认真性(C)o57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58 3、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 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59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成长 性需要60 5、动机的种类、功能;(D动机的种类 按动机起源分:生物性(生理性)动机:(引发点是生理 性需要),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社会性动机。(心 理性动机),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理需要)以动机内容的性质分(需要内容):高尚动机/卑劣动机 动机的维持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来分:长远的概括的动机/短暂的具体的动机(2)动机的功能 a.激发。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动作),有某种动机的 个体对某些刺激更易于反应。b.选择和指向。动机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一定 的对象。c.维持和调节。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这种活动指向一定 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若活动已达到目 标,由动机来终止这种活动;若未达到目标,动机就促使 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来达到这种 目7于0 616、气质类型的特点;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7、性格的类型;(D根据知情意三者在心理机能方面哪一个占优势可分为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中间型)(2)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中间型)(3)根据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4)根据人际关系划分为ABCDE型62 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成熟,教育这些因素是形成和 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环 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遗传有影 响,但不如环境教育的作用(D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的影响63 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 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 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 力理论(MuItipl e InteI I igences)。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 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 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 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特征:1.强调 多元性;2.强调差异性;3强调创造性;4.强调开发性。64 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与营养条件。(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勤奋与其他主观心理条件。(6)兴趣与爱好及其他非智力因素都是促进个 人能力发展的必要心理条件。65(三)应用 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遗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 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66 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教育者应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发扬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例如,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要充分发扬 他热情奔放、勇敢顽强的气质特点,克服其粗暴易怒的消极 的气质特点;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要充分发扬他活泼、热 情、灵活机智的气质特点,克服其轻浮、懈怠、见异思迁的 消极的气质特点;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要充分发扬他稳重 踏实、沉着自制的气质特点,克服其因循守旧、固执拖拉的 消极的气质特点;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充分发扬他真挚 诚恳、谨慎细心的气质特点,克服其孤僻怯懦、委靡畏缩的 消极气质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特征中的 长处和短处,明白都存在着向好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样让学生在认识自己气质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67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努力提供一个有利于儿童发展创造力的课堂环境,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是一切由教师说了算。2、允 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3、当教室里发生未曾预料 的事情时,教师要见机行事。4、允许学生体验错 误。5、鼓励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6、鼓励 学生做以前从未做过的活动.7、与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别人的创造性产品。8、不让某个学生的创造 力受到其他学生的挖苦和嘲笑。9、使家长理解和 正确对待子女的创新尝试。10、教师自己头脑中 的新思想要充分地显露,要大胆尝试这些新思想。68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69五、人生全程发 展70(-)识记 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人生全程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 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 全程。人生全程发展观:(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 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 塑性。71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各个时期名称时间段主要发展任务和发展特点 婴儿期:出生一3岁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初步的 认知能力、语言发展 幼儿期:36、7岁力量增加、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 童年期:6、7 11、12岁力量和运动技能发展/认知发展:有逻辑的具体 思维、书面语言、记忆/社会性发展: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自尊 青少年期:11、12岁一20岁生理发展:身体的迅速改变、生理成熟/认知 发展:抽象思维/社会性发展: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建立 成年期2040岁职业与家庭/认知能力处于颠峰之后逐渐下降/社会性发 展:父母角色、社会职业角色 中洋期4065岁生理机能出现某些衰退、活力下降/认知技能复杂化:解 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社会性发展:性格有一定改 蒙年期65岁以上生理机能衰退/智力与记忆能力有些衰退、反应变得缓慢/需调适多方面损失(如身体机能衰退等)72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概 念。图式(Scheme):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婴儿最初的 图式是一些本能的动作,来自遗传。同化(Assimil ation):指主体把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 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Accomodat i on):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客 观环境的变化,也称异化。平衡(Equi I ibr ium):是主体发展的趋向,主体趋向于与环 境的平衡。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73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四个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其中手抓取和嘴吸 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 是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74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与自卑感(6、712岁)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岁)8完美无憾与悲观绝望(60岁以后)75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1前习俗水平(小于9岁)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2习俗水平(1020岁)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法律取向)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76(二)理解 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77不单倾生被在学认就过 印简的机是数,也构 会是构响消不辑此。结 村不建影是既逻因明的 神化和的不构的。说级 挈变应境化结上的来低 是种适环变的之了论较 S,这有于的知体成理个 皿,都由性认客形的一 址的体,应.于先来从 豺化机面适为越预起是 帆变有方种认超中结就 T断有一这他些体联生 不所。,。那主地发 相在。能面程到的紧理变一己其作”发是,平知 改对自,动。理为是水认 或面到时指括心行但高其 滤体合它是概的慧。善 过机整释“或体智衡另完 的有激解,移个.平为和 入当刺和”迁.出的成构 输,把受式起为指定衡建 激之构接图引认他稳平断 刺言结式“而杰。渐的不。换知图谓复亚程逐平中 程。认有所重皮过到水替 过应或原。于。的渡一交式用应由构衡过某的用做图利顺中结平衡是衡4是化机方过化织紧心。作叫的能是境知到平而平 发构变种一构同组义而构种,有不就环认达的,不 驾的两另建被新主,结两实已体这的的而定结与 点N理质的.,的是重构果的应现用机,似生境稳终衡 观心的展化极总行建结,顺应利有变类产环不或平 本 障部程发变积体进和的杂和适够当改或而的初止在 基 四内过知的的客地义生复化以能而生样境杂最静是 的皮。维认性构些断主发较同,体;发同情复从对正论蛆的思是应结这不构理或括变主化而在定益能绝也 3 二 1JLIJ;7i J-IX=F T I-o r、-rr-II 二 I、此 理 贬现到也适部为须结心1 包改果同响作特日机是体。力 展 实及构生内因必将是的应的如是影动一应种不个展 蓟发 城中涉建产种,在个都级适式,就的此一某顺两衡,发 国知四用是和会一的是一构初,图时这激这付和应平始的 力认“作而应为是成不用结么为部境,刺,应化顺的开知 好杰妇互,适行而形也须个那认内情中于织了同与时的认 桔亚豺相化,的,先,必一不杰;激构由组为过化暂动现 除 皮L断变时体程预去得每个亚化刺结构或体通同的运实/1X不的同机过中中获,一皮同的知结构个是于新衡,-的量,有的体架的说到做新认知结是就赖种平构 I境的向物动客框识是渡叫个的认的它展依这的结78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其中手的抓 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 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 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 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 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3、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 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79(二)主要评价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 占,八、确认儿童智力成长的内发性和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上的参考价值主要是:按照儿童思维方式 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针对个别 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它受到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点:多 数人认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估计不足1对各阶段的年龄划 分也有绝对化的倾向;重知识认知而忽初社会行为发展l发 展先于学习的理论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写理 论不符。80 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基本观点(略)主要评价:D此理论解释了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因 此,教育应该培育个体应对危机且提高自我发展的 台匕力 2)忘还提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发展 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因此教师及父 母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及心理薰求的不同,施以适宜的教育。81 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基本观点(略)主要评价:1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 变化过程;2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 的,各阶段的时期长短是不同的;3个体道 德发展水平有差异,有些人可能永远达不到 后习俗水平。82(三)应用 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 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 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83六、中(小)学 生心理发展特征84第六章中、小学生心 理发展的特征(主观题、客 观题)第一节: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情感和品德的发展 第三节: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节:动作和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一节中学生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选择)(-)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二、中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选择)(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 有了新的发展。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一)记忆的有意性加强(二)意义识记的能力有所发展(三)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选择、简答)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其抽象 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少年期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有了 显著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等缺点。3.少年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开 始明显,自我对思维的调控过程逐渐增强。4.思维能跳出旧框框,追求新颖、独特,喜 欢标新立异和具有个人色彩。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选择)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第二节中学生情感和品德 的发展一、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选择、简答)(一)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二)出现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三)对异性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