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67650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67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陈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410008)【摘要】中日语言中的茶类词汇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产物,其中茶名是传达成茶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各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建设的“中日韩三国茶类词汇语料库”,从两国茶名词汇存有量、类属要素进行计量与整理,考察中日两种语言在茶类命名上呈现的倾向与理据,进而从文化语言学与命名学视域下探寻中日“茶名”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及其成因。【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茶品名、命名、中日对比一、引言一、引言文化多元化的兴起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对各民族

2、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给予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施晖、宋晔辉,2023)。茶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交流重要的管道,茶饮的实用性与其强大的文化张力贯穿了整个茶叶发展历史。茶名作为茶文化身份的内核,不仅直观的体现茶叶的物理属性,同时也负载着两国人民生活方式、社会风俗、宗教信仰、道德品质以及思想价值观等内容,是探索国别之间茶文化交流影响的重要抓手,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以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的“茶类词汇”建立了“中日韩茶类词汇语料库”,进行了三语中茶类词汇的定量统计与初步对比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些语汇的语言学与社会学价值,并给后续进行茶类词汇相关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提供了研

3、究基础(陈娟、陈小法,2023)。中日两国均存在丰富的“茶名”词汇,如汉语里有“蜡面茶”“银芽茶”“文君绿茶”,日语中的茶名虽大多用汉字表记,但我们仍能从字面上看到可深入探究语源的茶名。国内外关于茶类词汇中也有一部分将“茶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侧重于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在茶名溯源的相关文献中,研究对象一般仅集中在汉语个别茶名词汇在历史文献中的释考,综合而言从计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命名学等角度对中日茶名命名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目前还很少。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我们将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为两国“绿茶”茶名词汇,绿茶分别是两国产量最高、饮用

4、最广的一种茶类,绿茶类的茶名词汇深入到了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等诸多领域,是两国物质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负载体。我们基于建立中日茶名小型封闭语料库,从词汇存有量、茶名类属要素进行整理,从认知角度考察两国的命名机制,从语用功能等角度探究两国的共性与个性,并讨论两国在茶类命名上体现的倾向与理据。(二)计量方法与结果(二)计量方法与结果1 1.中心元素中心元素基于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概念,我们首先对茶叶名称进行了筛选与归类。作为结果我们从茶名词汇中筛选出有中心元素的茶名词汇汉语为“120”条,日语为“321”条;筛选出没有中心元素的中文茶名词汇“326”条,没有中心元素的日语茶名词有“157”条,统计结

5、果如表 1 所示。表 1.中日两种语言茶类词汇总量如表 1 所示,中日茶名词汇在是否包含中心元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汉语中包含“茶”字的名称约占总量的 26.91%,不含中心元素的茶名词汇占比为 73.09%,显示出中国绿茶命名有不使用中心元素的倾向。而日语中的茶名命名则完全相反,67.15%的茶名词汇使用了中心元素的日文汉字“茶”字,这*本文系 2022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区域国别视域下东亚三国“茶语”整理与对比研究”(22B0889)阶段研究成果。计量标准语种有中心元素占比无中心元素占比合计汉语12026.91%32673.09%446日语32167.15%15

6、732.85%478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68说明日语中的茶名命名模式中大多具有共性中心要素,这也是日语所有茶名词汇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命名方式。2.2.类属要素类属要素通过进一步对语料的观察与文献研究,我们从对直接表征的茶名中提取“产地”“特征”“历史背景”等 14 个共有的类属要素。在表 1 的计量基础上,我们统计出了各个类属要素的使用频率,将茶名词汇按照这 14 个类属要素进行归类与计量统计。从表 2 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均存在形式丰富的命名模式,除开“单元素+茶”直接表征的命名方式外还存在大量复数元素的茶名词汇,表现形式多为这 14 个代表性类属要素数量不等的组合,多为双元素与三元素。在计量

7、过程中,我们将双要素和三要素的茶名词汇进行重复计数,并忽略了是否使用中心元素的条件。如“云南绿茶”我们分别在“地点”与“颜色”两个类别中进行使用频次计数,最终得出结果如表 2 所示。依据表 2 可以得知,中日两种语言中以“地点”为名的茶叶名都占到了第一位,且都超过了半数。从命名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倾向符合我国原产地命名及地理指示保护制度。此项制度旨在从国家角度保护以地域名称命名、具有原产地特征和极高声誉的民族传统产品,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但同时单以原产地命名制度容易造成当地不同茶企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利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发展,因此原产地结合其他要素的命名方式也非常普遍。其次包括“颜色”“形状”“

8、气味”“味道”等要素在内的“属性特质”分别占两者第二位,但数量上汉语高于日语。汉语茶名中负载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历史背景文化”要素的茶名数量比日语多,使用频次占第三位。日语中“工艺”类属要素的使用频次占其第三位,尤其以新近几年的新茶类为主。对于汉语与日语茶名中包含某种“祈愿”“期待”意义的茶名,我们在计量过程中归在了“寓意”一类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日语中的使用频次超过了汉语。另以茶叶的生长环境命名的茶名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如“云”“雾”是常用茶名用词,居第四位。相对来说,日本在茶名中强调“工艺”的频次比汉语高。整体来看,在茶名的表述上汉语比日语更加强调文化蕴意与珍贵价值,而日语茶名比汉语茶名

9、表述更加直观,更强调工艺与技术性。表 2.中日茶名类属要素使用频次计量表三、文化语言学视域下中日茶名词汇的共性与个性三、文化语言学视域下中日茶名词汇的共性与个性“文化语言学”是探索语言与文化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理论(Sharifian,2017)。它以语言为符号标志,从文化学角度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即语言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如何影响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茶虽由中国传入日本,但受语言主体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中日茶名词汇在归类标准、命名机制、负载的文化内容等方面呈现了值得探究的共性与个性。两国茶名词汇中的类属要素反

10、映着茶叶物理特质到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的特质。本节将茶叶名置于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分别从使用频次最高的“地点”“特质”“历史文化要素”三个方面探讨两者共性与个性,并对比其语用功能。(一)地点(一)地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地点”是茶类名称中最主要的类属要素。如表 2 所示,虽然相对于“颜色”中文日语类属元素频次类属元素频次产地251产地274属性特征221属性特征80历史背景68工艺53生长环境38历史背景28工艺28生长环境23寓意17寓意21原料12原料15功能10功能12以物喻名10物候10物候9以物喻名7茶品评级5喝法7形制4形制6其他3其他5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69“属性”这些直观

11、性的类属要素,“地点”属于非直观的背景知识,但中日茶名中将类属要素“地点”作为使用频度最高的命名元素,在茶名中使用次数占比均超过了半数。如汉语里的径山茶、宜春茶、婺源茗眉等;日语的宇治玉露、静岡茶、東京狭山茶等。在“地点”类属要素的茶名中我们统计中文以“名山”命名的词汇共有 54 个,占比总量为 10%以上,如“香山云尖”“黄山贡菊”“岳麓毛尖”等。茶以山为名,是中国名茶常采用的命名模式。清冒襄在界茶汇钞中认为,“界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王建平,2013)。”日本僧人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载:神宗熙宁五年(公元 1072 年)五月十八日“至天台山最高之峰,号曰华顶茶树成林。

12、”这表明山高多雾、草木灵秀的高山环境自古以来就与茶叶产地与品质相系。而日本的茶名中以“名山”的茶名仅为 12 个,相对于以町名、河流为名的茶名词汇占比不大。日本著名的产茶区一般位于海拔 35m 至 300m 的山丘、山坡或平地上,并多伴有河流。威廉H乌克斯(William H.Ukers)在茶叶大观一书中描述日本大多数茶园都在日本的东南部或温暖地带,其中心则位于静冈县的牧之原市。而奈良和京都的茶区,包括著名的宇治茶,距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约 30 英里,这些茶产区夏季更温暖,冬季更寒冷”。所以日本茶名中如“沼津茶”“裾野茶”“两河内茶”“庵原茶”“音無茶”都是以山丘、河流为名。以静冈茶产区历史最古

13、老的本山茶为例,虽以“山”为名,但按释义“本山茶”是静冈市的安倍河、原品河的上游流域所生产的茶的名称,而正是生长于山间地斜面的茶园、寒暖差异大的冷凉气候,才培育了叶底翠绿、口感香醇的本山茶。而“地点”中“名胜风景区”类属要素使用频次较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西湖龙井”茶等。最早的龙井茶指狮峰山下老龙井周围茶地所产,后来泛指西湖山区所产的西湖龙井茶。随着龙井茶采制技术的传播,现已扩展到全国应用西湖龙井茶采制技术制成的绿茶均称“龙井茶”,如“越乡龙井”、“大佛龙井”等。在这些茶名中,“龙井”已不单作为产地元素,而是已扩大语义成为“制作工艺”的代名词。再以日本三大名茶之一的“宇治茶”为例,“京都府茶

14、叶会议所”曾针对“宇治茶”的冠名做以下的定义:“使用京都、奈良、滋贺、三重四县所产的茶叶,并于京都府内加工者,即称为宇治茶”。这是两国茶名词汇研究中呈现出的最明显的共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著名的地理标志可以用来区分属于同一茶类的各种特定茶品,并能迅速传递作为优质产地的优势与特色。如在上述汉语茶名“龙井”前加上风景区“西湖”,日语中“玉露”作为日本最高品质茶的代表,如“田边玉露”“两丹玉露”等,以这些地名作为类属元素命名能直观地凸显与其他茶品的区别,充分彰显名茶产地的秀丽风光及名茶上乘的品质特点。(二)特质(二)特质我们在计量过程中将“颜色”“形状”“气味”都归为了“特质”一类,在中日都呈现出使

15、用茶叶的色香味形特点作为命名的倾向,居使用频度排名第二位。如汉语中的“黄牙茶”“绿剑茶”“莲心茶”等。而关于日本茶的最高级品类“玉露”的命名,据明治时代发行的茶业通鉴的“玉露制茶之滥觞”一章中的记载,生产者将茶叶焙成露水状,并以“玉露”的商品名销售,所以“玉露”的命名类属要素为“形状”,归为“特质”。随着日本茶业届对“玉露”特属的制茶工艺的进一步广泛运用,“玉露”已不再是单一的品牌,而成为了日本茶的规格之一。“特质”中的“颜色”类的要素相对于其他元素更容易激发人们对茶叶特点的感官印象,在茶名词汇中颜色通常作为代表性要素被使用,其中“产地+颜色”的命名模式在两种语言中都是最主要的命名模式,如汉语

16、中的“井冈翠绿”“莲山翠芽”“五指山绿茶”等;日文中如“小川緑”“宇治緑”“石鎚黒茶”等。另在对类属元素“特质”进行分类整理时,我们发现中国的茶名中存在大量的“尖”“毫”“芽”等具体描写茶叶局部特质的词语,常用这类成茶的具体特征来命名,如汉语中的“白毫银针”。这些词语富有形象化,可以突出茶叶外形的独特之处,让人有直观的记忆点。另这类词也与用于茶叶等级界定茶叶感官审评的通用术语相通,如通用术语中的“嫩”“青”“醇”“浓”等,这些表示产品质量好、评价好的概念也被有意地用来展示茶叶的某一卓然特质。(三)历史文化背景(三)历史文化背景除了直观的自然产地与物理特质,“历史文化背景”这类要素虽不能被直接感

17、知与区分,但也成为频繁使用的茶名类属要素。茶品名命名过程中主要受到名人、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民间传说和神话、宗教(佛教和道教)和少数民族等几种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田薇,2019)。如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蒙顶甘露”,命名模式上属于“地点+”“甘露”一词则出自老子曾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被视为太平祥瑞,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又曰甘露者,味清而甘,降则草木畅茂,食之令人寿。”以“甘露”命名茶叶,一是从物理属性方面展现茶叶的味道,同时也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化价值附加于茶叶之上。另外看似是单纯以形状命名的“仙人掌茶”,实则也负载了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仙人掌”的

18、茶名来自李白名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中描述“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李白这样的名人借赠诗增加其知名度,仙人掌茶的价值与文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70化内涵因此得以广泛的传播。中国在悠久历史中构筑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茶文化,而日本以此为基础加入独特文化意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日本茶道。茶名中除了体现独特的文化概念,也折射出日语背后深层次语言文化内涵和思想。如日语茶名中多从万叶集拾遗集洒落本浮世本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摘取词语来命名茶叶。如茶名“千鳥白”中的“千鳥”,从万叶集中就被作为歌材咏唱,如“近江之海,夕波千鸟,汝鸣,心亦古兮”(卷 3,柿本人麻吕)。此外,如拾遗集冬纪贯之所咏

19、“思妹妹去,冬夜川风寒千鸟鸣”等,成为了四季中冬天的季语;再如“玉露雁音”的茶名,“雁音”二字同样也是出自万叶集,译为今朝之旦開 雁之鳴聞都 春日山 黄葉家良思 吾情痛之。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寄思愁情的茶名,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学色彩,与茶之“色、香、味、形”形成茶之五美,相得益彰。汉语中还存在不少含有历史人名与传说的茶名,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八仙云雾、东坡毛尖等。反观日语中也有“空海茶”“最澄茶”。之所以能以名为茶,是因为日本饮茶的风习正是由这两位平安时代的遣唐僧最澄、空海等高僧从中国带回了日本,其影响深远不言而喻。日语中较为著名的还有产自日本兵库县的“出石乙女茶”,茶名中负载了当地著名

20、的“神女”的故事。但整体相对于中文数量稀少。这些历史人物在其传说或传记中都有与“茶”脱离不开的关系的佳话或传说,为茶品增加了能流传悠久的文化深义,赋予了茶叶更高的文化价值。(四)语用功能(四)语用功能本文对中日茶名语用功能进行了考察,对于两者茶名的语用功能中体现的“健康长寿理念”“珍贵的价值”两点进行对比。1.1.健康长寿的理念健康长寿的理念以茶为食、以茶为药,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核。如陆羽茶经中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日本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序言道“茶者,末代养生之仙药也,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其阐

21、明的主要内容就是茶对人体生理上的药用效能。尤其着重描述了“茶”对心脏的益处,如“日本不食苦味,但大国(指中国)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瘦病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若人心神不快时,必可吃茶。调心脏而除愈万病矣。”概言之茶在中日都有可提神醒脑、和益身心,饮之可延年益寿的意识基础。随着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茶名中传递的“健康理念”也与健康意识的提高一致,其传递的健康价值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期望。另外我们在日本抹茶类茶名中注意到“喜寿”“天寿”“鹤寿”等包含“寿”字茶名数量相对中国要多,与从中国传来的“花甲”和“古稀”类似,“喜寿”是对长者 77 岁的雅称,也表示庆祝长

22、寿的风俗,被认为是室町时代末期在日本产生的习俗。而“鹤”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后世常以“鹤寿”“鹤龄”作为祝寿之词。这些茶名通过传递茶品的有益功效来强调茶品别具一格,传递了除饮茶习惯外茶叶健康功效的有利评价。2.2.珍贵的价值珍贵的价值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饮茶原本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们才能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的茶酒论中记载:“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被后世成为“茶祖”的日本僧人荣西所撰写的吃茶养生记一书中描述“茶”为“天竺、唐土同贵重之”。茶因内在的价值被两国精英阶层营造了特有的文化蕴底,创造

23、了高雅的审美观念,历来被视为珍贵的商品。汉语茶名中体现珍贵价值的方式一般以古代帝王有关的表达为多。例如使用“贡”字的茶名,如“紫霞贡茶”“三泉贡芽”等。“贡”字意为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被赋予尊贵与特权的象征意义。另如伴随宋元明三个朝代兴衰的“龙凤团茶”,其制作之初就在制饼图案上采用龙凤等皇家图腾,专供宫廷饮用。遂有欧阳修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龙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冯时,2011)类似的茶名还有“龙焙贡新”“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疆寿龙”等,这些茶名所体现的封建统治

24、者的皇家权力与地位,与庶民的茶饮区分开来,彰显宫廷御用贡茶的尊贵价值和卓越品质。在日语的茶名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使用“龙”“凤”元素的茶名。单从计量上来说,相对于汉语使用“龙”“凤”要素的茶名的 43 次,日语仅 6 例,总量上明显少于汉语。以静冈县产“天竜茶”为例,茶名中的“天竜”则是取自于 茶产区的“天竜河”,而“天竜河”因为经常发洪灾,所以别称为“暴天竜”,意为“疯狂的龙”。可以看出作为中日两国龙形象的不同点之一,“龙”在日本没有皇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意义,而是被赋予“生命”崇拜及“水”崇拜等文化。相对于汉语的“贡”“御用”等字词来传递珍贵的价值,日语也有“天皇茶”“関白”等茶名,日语中认

25、为用职官称呼来命名茶叶是体现茶品珍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71贵价值的直接方式。四、小结四、小结综合起来看、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所有命名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就可以全面而详尽地反映出这个民族在特定地域和特定时代中的所有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中的各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在这个特定地域和特定时代中所创造出的文化的整体风貌。茶在历史上作为一种高度商品化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理想化、非物质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符号。通过对中日茶名词汇的所指与释义的探究,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同一类属元素,也会有各自类属要素的来源与使用习惯、寓意、语用功能、命名理据等方面的不同,这些特点往往来源于两国的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

26、共性与差异性。尽管日本茶多用汉字表记命名,但中日语言的茶名词汇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既有认知方式和构词方式上的共性,同时又各自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特质。注释注释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的令和三年茶种产量统计数据,日本绿茶年产量占日本全国年总产量的约 99.4%;另据2022 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中国绿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为 58.3%。本文把分类的标准定为茶名中是否有“茶”这个中心元素,将中日语言中的茶名首先分为有中心元素的茶名与没有中心元素的茶名两大类,并去掉虽冠以“茶”字但与本文讨论的茶无关的茶。摘自 公益社団法人京都府茶業会議所(ujicha.or.jp)。江戸時代国学者,大国隆正喜

27、寿的和歌稿中也有关于相关的记载七喜/御世。意为年满 77,意味着迈向新的人生阶段。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Sharifian,F.Cultural 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20172Ukersn William H 著.侬佳等译.All About Tea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3贝剑铭.茶在中国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4陈娟,陈小法.中日韩三国茶类词汇总量分析与对比J.福建茶叶,2023,45(03):152154.5成寻著;王丽萍点校.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6冯时.龙的来源一个古

28、老文化现象的考古学观察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05):14+217胡长春.古今茶名趣谈J.农业考古,1999(04):6972.8施晖,宋晔辉.中日韩三国“性向词汇”中的接辞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3,11(01):521.9田薇.认知文化视阈下茶品名命名理据探析J.茶叶通讯,2019,46(01):12112410王建平.熊明遇与罗岕茶记J.农业考古,2013(02):31932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娟(1984),女,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E-mail:。A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Naming of

29、Tea Names in China and Jap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LanguageChen Juan(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410008,China)Abstract Tea vocabulary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of tea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ea name is a

30、n important way to convey tea-related information and animportant window to study tea culture of different countries.Based on the“Chinese,Japanese and South Korean teavocabulary Corpus”constructed in the previous stage,this paper measured and sorted out the existence amount andcategory elements of t

31、ea name words in the two countries,investigated the tendency and rationale of tea name in thetwo languages,and then explored the cultural elements and causes contained in Chinese and Japanese“teanam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and onomatology.Key words Cultural linguistics;Tea name vocabulary;Naming tendency;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Jap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