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其其五五陶渊明陶渊明第1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一、作者作品介绍 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是汉魏南北朝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魏晋南北朝8间最出色诗人。陶渊明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人格,传达出诗人内心无限深广忧愤情绪。第2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2.2.几度仕隐时期几度仕隐时期(2929岁至岁至4141岁)岁)1.1.居家读书时
2、期居家读书时期 (2929岁前)岁前)3.3.彻底归隐时期彻底归隐时期(4141至至6363岁)岁)第3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五番出仕一仕:晋孝武帝太元(393),29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被召江州主薄,不就。393年得长子俨;394年 妻子逝世,续娶翟氏。“夫耕于前,妻锄于后。”396-399间,陶渊明次子俟、三子份、四子佚先后出生。二仕:晋安帝隆安二年(398),34岁。到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幕僚。当初桓玄正阴谋篡夺晋室政权,陶渊明感到失望,五年冬(401)母亲孟氏卒,他便趁机丁忧回家。在家闲居三年,躬耕田野,写了一些田园诗。今后政局发生了急剧改变,
3、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第4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三仕:元兴三年(404),40岁。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从军,不到六个月即离职。四仕: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从军。这年3月,晋安帝复位,刘敬宣自表解职,陶渊明亦退仕。五仕:安帝义熙元年8月(405),41岁。改任彭泽县令,在官80馀日,11月就辞官归隐了。“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陶渊明传)。从此未再出仕。第
4、5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陶渊明思想陶渊明思想(一一)安贫乐道思想安贫乐道思想 “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为人准则。他所谓是陶渊明为人准则。他所谓“道道”,偏重于,偏重于个人品德节操方面,表达了儒家思想。他努力保持品德个人品德节操方面,表达了儒家思想。他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藐节操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藐视出仕,但绝不一样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希望视出仕,但绝不一样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希望功成身退。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经常发生矛盾,不过他功成身退。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经常发生矛盾,不过他能用能用“道道”来求得平衡。来求得平衡。“猛志逸四
5、海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猛志固常在”。“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贫”。“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贫富常交战,道胜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无戚颜”。第6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二)崇尚(二)崇尚“自然自然”思想思想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原来、未经世俗异化、天真性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原来、未经世俗异化、天真性情。道德涵养上情。道德涵养上“抱朴含真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生活道路上“归园田归园田居居”;生死观念上;生死观念上“纵浪大化纵浪大化”。总之,陶渊明思想能够这么概括:经过泯去
6、后天经过世俗总之,陶渊明思想能够这么概括:经过泯去后天经过世俗熏染熏染“伪我伪我”,以求返归一个,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真我”。第7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陶诗题材分类陶诗题材分类:陶诗题材主要能够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中最有代表性是他田园诗。田园诗和山水诗区分:田园诗会写到农村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络在一起。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一个新题材,以自己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生活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结构伎俩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一座精神避
7、难所。第8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咏怀诗和咏史诗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饮酒、拟古、杂诗。他咏史诗所咏对象偏重于古代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显著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品格。第9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诗人陶渊明被发觉诗人陶渊明被发觉陶渊明在当初只以隐士著称,他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陶渊明在当初只以隐士著称,他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格调与当初崇尚华高度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格调与当初崇
8、尚华丽文风不合。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觉陶诗文学价值人,既推崇其人格萧统是第一位发觉陶诗文学价值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尤其是经过苏轼、朱熹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尤其是经过苏轼、朱熹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高尚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了他在文学史上高尚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取得了世界声誉。并取得了世界声誉。第10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萧统评陶渊明诗文萧统评陶渊明诗文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
9、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劝百而讽一”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贪夫能够廉,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贪夫能够廉,懦夫能够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无须游太华,懦夫能够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无须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利于风教
10、也。远求柱史;此亦有利于风教也。陶渊明集序陶渊明集序第11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经典意义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经典意义士大夫精神家园;士大夫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酒与菊象征:酒与菊象征:酒助成物我两忘;酒助成物我两忘;菊象征高情远致。菊象征高情远致。第12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陶渊明诗歌艺术影响陶渊明诗歌艺术影响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诗歌。以后,历代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诗歌。以后,历代“拟陶拟陶”“和陶和陶”相沿成风。李白说:相沿成风。李白说:“何时到彭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焉得思
11、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令渠述作与同游。”白居易说: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思何高玄。”沈德潜说诗晬语云: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第13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二、文本分析“忆我少壮时”是杂诗12首中第五首,描述了诗人从少年时代“猛志逸四海”,中年时代“有志不获骋”,到老年“猛志固常在”,一股济世热
12、情很显然地流贯在他一生中,经过读他诗,诗人平淡自然诗风并没有掩盖这一点。第14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杂诗(杂诗(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第15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诗人回想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高兴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陶渊明善于把人们所共知、习而不察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这二句就是一个好例子。而且用语相当自然极简练,使人感到又诧异又亲切。“无乐自欣豫”“自”字,用得准确而微妙,表达出年青生命本身无
13、穷活力与高兴,给我们传达出一个向上生命情调。第16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这种向上精神生命受了文化教养,便升华出“猛志”。按照传统文化“志”主要是指政治上志向。“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以上四句回想少壮时代生命情调,诗情从容而有飞扬之势。第17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时光苒苒流逝,当年那种雄心,渐渐离开了自己,诗情由此转为沉抑。第18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即便遇上了欢乐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会经常怀有深深忧虑
14、。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与起笔二句形成深刻对照。诗人对自己遭遇、时代,一概略而不言,所以写出实际上是一个人生体验提炼,是一个生命本身忧患意识。第19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气力渐渐衰退,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诗人深感形体生命逐步衰老,这才仅仅只是他忧患意识第一个层次。第20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壑舟”语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此处是借用“壑舟”喻指生命。下二句中“止泊”二字,即承“壑舟”而来,我们能够看出,这此四句语气连贯,是一个意群。传达出:生命耗逝,片刻不停,使自己不得停留地走向衰老。第21页课
15、文学习课文学习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未来人生道路,不知还有多少途程,也不知生命归宿将在何处。联络上文“猛志”及下文结笔,那么这二句意蕴,实质是对自己志业未成隐忧。生命日渐有限,而生命之价值还未实现,这就是诗人忧患意识第二层次。第22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生命价值是在每一寸光阴之中实现,寸阴浪费流失都令人可惜。古人珍惜寸阴,每每顾念到它,不得不使人警惧怵惕。诗人这种思想表达了他依旧思虑奋发有为,这就是他忧患意识第三层次,也将忧患意识深入提升。结笔“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二句,深沉有力,给我们很大启示意义。第23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陶渊明生活作风平易近人,而思想品格则是耿介超
16、拔。他人格“常”与“奇”两面反应到他诗里自然也到达“常”与“奇”统一。他即使是用靠近口语日常语言写日常生活及个人情怀,却往往能显出不日常诗意。在他杂诗十二首中第五首,即本诗是对第三首“盛衰不可量”,“眷眷往昔时”呼应与扩展。前四句是站在现在看昨天,昨天生命意象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间六句是站在现在看今天,今天生命意象是“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以下四句是站在现在看明天,明天生命意象是“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暗示了生命是一叶前途未卜、漂泊无定孤舟。第24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藏舟于壑,认为安固,但夜半还有有力者负之而走”(庄子大宗师)
17、,壑舟意象,暗示养生以延寿徒劳和惜生保命枉然。它把时间隐喻为一个力大无比巨人,这个巨人在不知不觉中已把生命之舟背负而走。生命之舟又暗含着时间如流水意象。人想在时间巨人手中挣扎一番,舟想在时间急流中停留片刻都是不可能。从现在看未来,生命明天不是以年、月、日来计量,只能以“须臾”、“几许”来推测了。在茫茫时间水面上,不知生命之舟将在何处停泊。“未知止泊处”,既暗示了生命之旅不可预料性,又暗示了停泊是生命之舟必定归宿。从而预示和隐含了变奏之曲生命终点主题。第25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本诗在三个时间点上辐射和展开意象:其一,回首过去,生命意象是展翅高飞大鹏,情调是“昂扬”、“欣豫”;其二,察视现在,生命意象是生命力锋颖衰颓与磨损。情调是“忧虑”、“无复娱”;其三,眺望未来,生命意象是前途无几许孤舟。情调是“忧惧交加”。时间跳跃交织,生命盛衰交替,情调忧、乐、惧交织,使本诗好像是一个时间与生命三重奏,展现了丰富而深沉人生体验全过程。第26页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总揽全诗,诗情波澜,飞扬而沉抑,全幅诗篇表达了陶渊明诗文风简单而包蕴深远基本特色,展现出一个苍凉深沉格调。陶渊明这首诗主题意义,是对生命一个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特质是:即使形体生命逐步衰老,但生命价值却还未能实现,由此情不自禁地产生再奋发努力自我觉悟。诗中包蕴了少壮时欣悦,中晚年忧虑,以及珍惜寸阴警惧。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