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界氧含量:2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全波长的总能量。3喷溅:在油品火灾中,当热波达到水垫层时,水垫层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层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溅,这种现象叫喷溅。4链锁反应:5扩散燃烧:6对流换热:7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的现象。8烟囱效应: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体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9蒸发热:10沸溢:发生油罐火灾时,热波在下沉过程中遇乳化水,使水汽化形成油包气的气泡,不断由下往上运动的现象。11氧指数: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的氧氮混合气流
2、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12沸程:13热传导:相互接触而温度不同的物体或物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不存在宏观的相对位移时,由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14标准燃烧热:15爆轰前期间距:16马赫数:17最小引燃能:能够在给定混合物中引发传播火焰的最小火花能量。18空气消耗系数:19. 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值。20. 闪点:21. 斯蒂芬流:在物理和(或)化学过程的作用下,相分界处产生的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23. 爆炸威力指数:24. 粉尘爆炸压力:25. 最小引燃能:26. 着火感应期:27. 高热值:28. 爆炸温度极限:29. 阴燃:
3、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现象,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30. 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燃烧产物。31. 灭火滞后:已着火系统的环境温度降到着火时的环境温度系统仍不能灭火,必须使环境温度降到低于着火时的环境温度才能灭火,称灭火滞后。32. 热辐射:33. 热波:34. 辐射率:35. 支链反应:36. 低热值:38阻燃剂:改善可燃材料的抗燃性,从而保护材料不着火或使火焰难以蔓延的化学物质39火焰前沿:已燃区与未燃区之间一层很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40. 空气消耗系数:41. 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的现象。42气相销毁:43碘值:是指100
4、克油脂与碘完全反应时需要碘的克数。44电极熄火距离:不能引燃可燃混气的电极间最大距离。45殉爆:46热容:47散热速率:48饱和蒸气压:49双组分费克扩散定律:50(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对应于爆炸浓度上、下限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液体爆炸温度上、下限。51放热速率:5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53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54.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55. 闪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液面上方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56. 热对流:流
5、体中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之间,由于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从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现象。57.爆轰:主要依靠冲击波(激波)的高压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58. 热辐射:物体转换本身的热能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59. (炸药)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比容不再随时间变化时的压力。60. 覆盖效应:某些阻燃剂在较高温度下会生成稳定的覆盖层,或分解生成泡沫状物质,覆盖于材料表面,使材料因热分解而产生的可燃气难于逸出,同时起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61(炸药)爆容:单位质量炸药爆炸后,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水为气态)62.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63. 燃烧起始表面:固体火焰传播时正在燃烧的火焰和未燃物质之间的界面。64. 消焰径:不能传播火焰的管子的最大直径。65.强迫着火: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