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162382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2年X学校X专业现代经济学模拟题AB卷期末考试卷模拟试卷测试题模拟题综合模拟试卷综合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经济学模拟题一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全要素生产率2、价格行为3、公共产品4、市场经济5、需求弹性6、边际报酬递减7、交易成本8、市场结构9、存款准备金10、进口替代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说明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简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4、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5、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三、问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市场调节的成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建设?2、决定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说明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的关系。3、国际贸易的

2、基础和利益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1、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的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各种要素集合所产生的生产率之和大于各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之和,其中的差额就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来说明。在可应用的计量模型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是通过总产出增长扣除了投入变动以后的剩余来反映,这个剩余一般被理解为广义的技术变动。2、价格行为:价格行为是指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所追求的目标和定价策略,它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定价方法、价格协调及价格竞争三个方面。3、公共产品:是由政府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物品和劳务,与私人产品相区别,它们被加以消费时有两个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

3、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或者说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5、需求弹性:是指不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的决定因素有获得替代品的可能性、该物品在个人预算中的重要性、个人偏好。6、边际报酬递减: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7、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实行市场制度所必然产生的成本,它包括寻找市场、寻找真实价格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和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8、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市场内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已有的卖方(或买方)与潜在进入的卖方或买方之间关系的

4、状况及其特征。9、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10、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进口。二、简答题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第三,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第四,计划经济。这需要建基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实行上述马克思所设想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领导中国社会主

5、义建设,经过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做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基于此,探索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认识。“十五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其中包括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包括发展私有制经济,也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的性质由占控股地位的资本性质决定。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科学含义,

6、既可明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着力点,又可明确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路径。这里涉及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就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来说,公有资产也不一定都在完全的公有企业中经营,也可以在包含非公有资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经营。第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应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数量上,而应体现在国有经济进入的领域和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上。第三,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现阶段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也不仅仅在私有制企业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竞争更为有效。2、 说明各种要素对经

7、济增长的作用。答: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涉及资本、劳动、土地(自然资源)等有形要素和技术、组织和教育等无形要素,这些要素不仅在投入数量上,还在其质量和配置效率上影响经济增长。(1)资本存量要素,由投资推动的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大,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2)劳动要素,就业量的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增加都意味着劳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在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现实中,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劳动,不只是劳动的量,更为重要的是劳动的质。(3)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土地、矿产、水等,它们在经济增长初期阶段的财富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技术要

8、素,将一定经济增长率中除去资本存量、劳动和自然资源要素投入所作出的贡献后,剩下的就是技术进步的贡献。但技术进步作用不完全是独立的,它常常蓄积或体现在投入的资本存量效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上。(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任何改变,即使物质要素投入总量和技术进步不变,也会独自对产出发生作用,它的边际贡献的含义从理论上讲,与技术进步因素的边际贡献相似。不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技术进步因素的边际贡献一般都是正数,因为任何技术创新都有利于产出量的增加,环境要素的边际贡献却有可能为负数。总之,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增长,不仅是资金、自然资源和劳动等物质要素投入量的函数,而且是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因素和经济赖以

9、运行的环境因素的函数。产出增长率不仅仅取决于所有要素对产出的边际贡献,而且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变化率。而且,资金、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进步和环境这些要素还会互相影响。3、 简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答:所谓治理结构,是指管理企业的管理者、股东、雇员、顾客和供应者之间关系的结构体系。广义上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部治理,如产品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激励约束;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内部治理,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通常所讲的治理结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二是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三是治理手段。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契约制度,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

10、制权,以形成科学的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促使长期合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在提供激励和控制经营者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金融市场是为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活动提供的场所或机制,它产生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以下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融资功能。金融市场通过调剂资金供求,充当储蓄与投资桥梁,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二,流动性创造功能。这一功能来源于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产生于将资产转化为货币时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就在于为投资者迅速变现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11、,进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三,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功能:一是风险定价,二是风险分散。第四,信息发布功能。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的及时快速传播。第五,企业治理的市场监督和激励功能,表现为金融市场有助于所有者加强对企业的控制,为投资者监控公司提供 “用脚投票”的机制。5、 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答:当代经济化发展具有三个新特点,一是市场的全球化,二是生产的全球化,三是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从市场的全球化开始的。所谓市场全球化,是指各国分散的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过程。随着市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

12、,很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面对的是全球消费者,使得这些企业获得了比起国内市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各国企业无不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意义。所谓生产的全球化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经济资源,利用各国要素优势,进行生产活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经济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发展迅速,已经超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传统的由单个国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出口最终产品的生产形式,正在被全球分工协作生产所替代。生产过程超越了国界成为国际生产。产品的生产也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在国际生产的网络或体系的基础上实现

13、的全球化生产。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转让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跨国公司扮演了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作用日益加强,成为了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按照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融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使得许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成为全球性的了。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化生产的组织者和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三、问答题1、 如何理解市场调节的成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建设?答: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存在运行成

14、本的。首先,交易成本就是实行市场制度所必然产生的成本。在市场制度下,任何一项经济交易的达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讨价还价、对合约的执行和监督,要取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和需求的信息,等等。因此,交易成本包括寻找市场、寻找真实价格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和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这种实行市场制度的成本,不可能靠市场本身来降低,在交易成本为正时,需要寻求某种市场以外的制度建设来降低这种制度性成本。首先就是产权制度建设,因为界定和调整产权是克服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推进企业间的联合和集团化,因为企业是作为对市场的一种制度替代产生的。企业替代市场是将企业之间外部的市场协调,通过内部化的途径变成

15、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因此推进企业间的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其次,由于信息不完全,也会使市场调节产生成本。由于现实中的竞争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这种未来状况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在转移风险负担方面是失效的。而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在市场上占优势。这时,资源配置不可能有效,实现的交换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并且,信息不完全使得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指示器远不是一贯正确、确实可靠的,因此实际的经济行为部分地是由非价格变量支配的。这样,信息的不完全,就加大了市场调节的成本。同样的,要降低这种市场调节成本就需要进行市场以外的制度建设:诱导社会经济成员真实披露其私

16、有信息、使所交流的信息能诱导经济成员采取符合社会意向的行为、发挥企业内部信息通道的作用。另外,针对利用信息方面的免费搭车状况,还需要进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第三,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会使市场调节的效果便会出现扭曲。而这也不可能靠市场本身来克服,也需要市场以外的制度建设来克服。面对市场上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的途径是推进法制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而法律制度对于分散化的市场经济来说更为重要。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应该加强市场规范和市场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价格放开后必然建立定价行为规范;竞争放开后必须建立竞争行为规范;在投机性市

17、场建立严格的市场规则。而市场制度建设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类市场要建立自律性规则,规范各种市场行为,加强各个市场主体的自律,形成各个市场主体自我约束和互相制约的机制;二是政府制定完善统一的市场法规,建立完善的执法系统,以严明的法制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将市场经济的运行纳入法制的轨道。其中包括产权界定和体制的法律保障,企业进入市场、退出市场和市场竞争的秩序的建设;企业间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法律约束和监督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规范市场中介机构的行为。2、 决定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说明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的关系。答:广义地说,企业成长既包括企业规模的增长,也包括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18、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动态变化的过程。技术不仅决定了企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而且也决定了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企业的最小规模,是由企业所支配的资产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决定的。从某个具体的时点上看,企业的成长还受制于所在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决定企业的规模和分工。因此短期内企业成长的上限在于对市场的开拓力度。但是从长期看,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会从源头上增加社会财富和人均收入,因而市场的容量是会逐步扩大。抓住这种扩大机会的企业,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或者迅速成长。从本质上看,制度要比技术和其它因素更为重要。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可以靠企业的新旧更替、数量的增加来实现,而不一定表现为企业的成长;技术创新来

19、源于、或者从根本上取决于制度创新。因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都是企业行为的结果,而真正决定企业行为的则是企业制度。因此,制度条件才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之所在。企业家是一种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企业,更准确地说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由企业家驾驭的企业。微观上的组织要素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的职权、管理、经营、革新和承担风险等职能上。经营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企业家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没有企业家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有序、高效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因此培养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而且,大批企业家的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一方面企业家的作用可以减

20、少市场调节和盲目性,另一方面企业家的作用可以降低和节省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市场调节的效率。因此,只有造就大批企业家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家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家负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率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使命,作为理性个人,企业家同样有自己的追求,其中包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名誉等。就是说,企业家的利益是相对独立的,既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利益,也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利益,对现代企业家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经营的事业的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需要根据其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设计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3、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是什么?答: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

21、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产业间贸易,即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商品;另一种是产业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个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的同类型制成品。产业间贸易的基础是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包括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也称为新贸易理论,主要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中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等来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母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又有很大区别,公司内贸易的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进行交换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

22、部市场,价格是跨国公司的调拨价格。从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知识资产含量较高的中间产品,这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专业化分工的深化,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产品内分工的结果。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内贸易呢?就其直接动机而言,公司内贸易反映了公司试图绕过成本过高的外部市场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就是所谓“内部化”,即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国际利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

23、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静态利益偏重于一国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消费方面的好处(当然,这种好处与分工后生产力的提高有关),而动态利益则注重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其他诸方面的积极影响。现代经济学模拟题二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规模经济2、外部性3、机会主义4、沉没费用5、供给弹性6、金银复本位制7、充分就业8、消费的非排他性9、公开市场业务10、倾销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说明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必要性。2、政府主要在哪些方面纠正市场在实现社会利益方面的缺陷?3、企业兼并的一般动机有哪些?4、货币在经

24、济运行中发挥着哪些职能?5、二战以后,国际分工呈现出哪些新特点?三、问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谈谈应该如何改变我国二元结构状况。2、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3、试比较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据此谈谈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如何选择?答案一、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服务)的单位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降低。2、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外部效应有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3、机会主义:是指狡诈的自私自利行为。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有两种:一是产生在契约签订前的逆向选择,二是产生在契约签订后的道德风险。4、沉没

25、费用:是指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在遭受失败时,其设备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无法转卖或只得按低于投资额出售时所遭受的损失。5、供给弹性:是指不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6、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一国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本位制中,黄金和白银都可以自由铸造成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都可以自由输出输入。7、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得到就业的状态。8、消费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收益。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和出售政府债券来直接控制银行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目标。1

26、0、倾销:是指将本国产品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值,销入另一国市场。二、简答题1、 说明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必要性。答:经济增长总是由需求拉动的,撇开出口需求,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拉动还是由消费需求,反映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属于投入型增长方式。但是现在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遇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投入要素不足的压力,在这些要素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增长必然导致能源原材料紧缺及相应的涨价,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收益和质量。因此在投资拉动型经济中,经济增长的周期很短,经济稍有加快便出现经济过热,要素供应不上,很快就要进行宏观调控,由此可能带来

27、经济的大落,因此投资拉动型经济不可能实现稳定的持续增长。其次是买方市场的压力,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进入买方市场,产品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结果使相当一部分产品因没有市场需求而积压,相互之间的价格竞争又导致相当部分产品不仅没有利润,甚至收不回成本,从这方面说投资拉动型经济是低效益或者说是增长质量不高的经济。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一天也不能停止消费,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就是消费。由消费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意味着增长的产品和服务有市场需求,因此可以克服上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压力,是可靠的有保证的经济增长。投资拉动还是消费拉动涉及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为保证提高经济增长率,可以通过提高

28、和维持较高积累率的途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过程。但是积累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要受人民消费水平的限制。我国过去曾经以直接削减群众消费的途径追求高积累、高速度,速度也曾经一时上去了,但并未取得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拉动增长需要消费的增长。消费的增长有两方面表现:一是消费水平的提高,二是消费结构的优化,这两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结构。当然,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作为方向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作为转变的过程,应该有个过渡,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是投资和消费双拉动。2、政府主要在哪些方面纠正市场在实现社会利益方面的缺陷?答: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非常明确,这就是效率目标。事实上经济运行的社会

29、目标不仅仅是效率,还有公平目标。进入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目标。尽管如古典经济学所说,市场调节最终会使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中实现社会利益,但实际上许多社会利益是不可能在各自追求自身利益中实现的,而且即使能够实现,也往往是事后的、在付出社会代价后实现的。因此对市场在实现社会利益方面的缺陷需要政府来纠正,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节收入分配,解决由市场制度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问题。政府以公平为目标的干预,主要在再次分配领域中进行。政府主要通过收入累进税、社会保障和财政的转移支付等途径调节再分配收入。二是克服市场制度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企业的市场活动有有益外部性和有害外部性两个方面问题

30、。有害外部性靠市场调节是无法克服的,政府要通过法律等途径使外部化了的企业成本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造成的外部化成本。三是稳定宏观经济以维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市场调节本身无力克服宏观失衡问题,宏观问题只能靠政府的宏观调控。3、企业兼并的一般动机有哪些?答:企业兼并发生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竞争或垄断的动机。兼并行为或者可能来自竞争动机,即厂商通过追求规模经济来增强竞争的实力;或者可能来自它的反面垄断动机,即通过减少产业内企业数和提高集中度来减少竞争、增强其市场势力。(2)避税的动机。由会计制度和税法因素的决定,一些具有纳税义务的厂商只要通过兼并便能进行合理避税。如一个高利润厂商兼并另一个亏

31、损或微利的厂商之后,其盈利便可以在两个厂商会计报表间分享调节,使纳税义务减少。(3)企业价值升值的动机。在某些兼并条件下,兼并后企业的市值会大幅度提升,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巨大利益。如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卓越的管理、畅销的产品和较高的市盈率,当它兼并了另一家股价收益比率较低的同类厂商后,整个企业的市值就不是这两家企业简单的加权平均,往往是其资产净值所隐含的市值的大幅度提高。因为投资者一般会认为,兼并后不仅市场集中度会提高,而且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在畅销产品和主体厂商信誉的带动下,兼并后企业的单位净资产价值上升,因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4)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动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

32、管理者所获得的货币利益或非货币利益,一般与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速度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企业的资产、销售额、职工人数等因素,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兼并增长,都对管理者有益,是其所期望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料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兼并式扩张策略来谋取好处。4、货币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因此货币作为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这两个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则是由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是货币的派生职能。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即流通手段职能,是指以货币

33、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媒介。货币的使用使得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体系的效率。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各种商品和服务本身都包含有价值,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价值的比较关系;其二,货币本身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也有自己的价值。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的。当货币用于偿还赊购的货款时,货币已不是作为购买的手段。因为商品的让渡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上已经分开。这种没有在商品让渡同时付款,而是作为价值的独

34、立存在而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起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扩展到了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财政收入和支出、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工资、地租、水电费等领域,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第一,货币的购买力不降低。在货币贬值从而购买力降低的情况下,商品的卖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心,常常不愿赊销商品,这样,货币支付手段的作用程度就会受到限制。第二,买者应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在无利或低利的情况下,卖者往往不愿赊销商品,贷者不愿发放贷款,货币支付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第三,确保到期偿还债务。在感到买者缺

35、乏偿还债务的能力或到期难以收回款项时,卖方一般也不愿赊销商品,货币也就难以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只有在上述条件都满足时,货币才能作为支付手段起作用。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作为购买力暂时贮藏的职能。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可以在时间上分开彼此独立地进行。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为货币行使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提供了基础。在现代经济社会,人们通过出售他们的商品和服务获取收入,但这种收入是在一个比较长的、不连续的时间间隔内获得的,它不可能恰好与更为连续的支出流量在时间上一致。因此,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贮藏购买力。货币之所以能作为贮藏手段,是因为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它可以

36、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购买到价值相等的商品和劳务。当然,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要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第一,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稳定。第二,流动性高。第三,安全可靠。5、二战以后,国际分工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答:二战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生产力空前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并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新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迅猛发展,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涉及的科学门类众多,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这需要发达国家实行分工合作,以发挥各自优势,共担研发风险。现代发达国家许多高技术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若干国

37、家之间的分工和技术合作完成的。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让位于当代“水平型”的国际分工。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格局。发达国家在竭力维系原有国际分工格局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水平型分工。它们把生产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把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的新格局。目前,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已占主导地位。当然,在当代的水平型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垂直差异,两者间呈现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

38、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之间的国际分工。形象地说,是“脑”和“手”的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很大程度上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3、产业间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分工。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是以产品为界限的,而产业和产品内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是以要素为界限的。以要素为界限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各国某类生产要素的质量或成本优势,达到全球要素的最佳配置。三、问答题1、谈谈应该如何改变我国二元结构状况。答:改变二元结构现状实现一元的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到目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呈现了摆脱二元结构的三种路径。刘易斯指出改变二元结构的基本途径是,农业剩余劳动为向现代工业部门

39、转移,现代工业部门扩大资本积累,直至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工业部门反过来支持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舒尔茨则认为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农业中现有生产要素已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农业需要引入生产要素才能得到改造,其阻力为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太低。费景汉和拉尼斯在推演和修补刘易斯模型时提出,农业部门不仅提供剩余劳动力,还提供剩余农产品。如果没有农业剩余,农业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是不可能的。农业剩余对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农业劳动的流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他们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和农业平衡发展的观点。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农民发动农村工业化时,可以说对刘易斯和舒尔茨的模型和理论一无所知,但所走的

40、发展路子证明了他们的理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也就启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也就发动了农村工业化。这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造,这种创造概括起来就是,以减少农民解决农民问题,以非农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市化解决农村问题。当我们充分肯定非农化对改造传统农业的深远的意义时,必须注意到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农民通过将本应投入农业的生产要素流到非农部门,致使工业和农业的技术基础,收入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导致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深化。以上二元结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农村工业化过程必须同改造传统农业结合进行的要求。在非农化和城市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二元结构现代化的路径是解决农业、

41、农村、农民本身的现代化,突出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农业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包括三方面内容:(1)建立一套适合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2)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3)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增强农业提供剩余的能力,农业剩余不仅取决于一些缓慢发生的现代化活动如市场参与,取得现代肥料,知识产权等,还取决于劳动力和土地资产的商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产生于工业部门。三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在我国这样的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生物创新受青睐。但创新能力不足;机械创新能力还是有的,但受就业压力的抵制。农业中的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生物技术创新。四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和通道。五是农业组织制

42、度的创新。首先是扩大农村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其次是推进农业生产工厂化。第三是经营单位组织化。第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2、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答: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优化产业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公共利益,调整和干预产业内企业间关系和企业市场行为,推动产业振兴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总和。它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垄断的矛盾,维持健全的市场秩序,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直接目标是促进和实现有效竞争。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通过政府计划手段直接调控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政府计划部门可根

43、据产业的技术特点、供求格局以及产业关联情况,按产业发展序列制定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政策和重点产品的经济规模标准,并通过经济诱导或法律规范来实现。2、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劝告和建议,指导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和投资等活动。3、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减免税收或增加税收等手段来影响产业组织完善。具体说来,一是根据规划的产业组织发展目标,用税收刺激的办法,对不同的产业实行不同的税率;二是运用财政补贴的办法,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初始阶段竞争力弱的新兴产业,或使过剩的资源有秩序地进行转移;三是提高折旧率,缩短折旧周期,以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改造和发展。4、通过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和间接诱导,商业银

44、行有重点、有差别地对政策上需要支持的企业进行优惠性贷款;或由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的政府贷款。为此,政府要根据产业发展序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并对企业分类排队,区别对待,扶优限劣,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在实施政策性金融措施中的主导作用。5、由专门的组织来进行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在这种专业组织中,如让代表不同利益的团体或机构加入进来(有的代表国家利益,有的代表消费者利益),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便于决策的组织实施和效用的发挥。6、以法律手段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从而影响产业组织的变化,以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有改善市场结构的政策、预防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的

45、政策、防止过度竞争破坏资源开发的政策、影响市场行为的措施。3、试比较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据此谈谈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如何选择?答: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各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办法,来增加或减少存款类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的主要优点是: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并且对货币供应有很强的影响。但是,它作为一种效力很强的工具,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都非

46、常慎重。它在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作用已日趋下降。原因在于:第一,调整准备率的政策效果太强烈,不适宜用作日常管理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微调。第二,随着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存款准备金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越来越小,准备金政策的功能趋于弱化。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已经很低,但在我们国家它仍然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很发达,银行信贷是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的过快增加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量投放过多的重要原因。公开市场业务的理论基础是由于整个银行体系具有扩张及收缩信贷的能力。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就在公开

47、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时,造成了基础货币量的减少。当经济衰落,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放松银根,就在公开市场上购入有价证券,投放基础货币,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扩张。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干预经济比较灵活有效,具体表现在:(1)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是由中央银行主动进行的,其规模的大小完全由它所控制。(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按较小的规模进行,也可以按较大的规模进行。(3)当公开市场操作中出现错误时,中央银行可以立即逆向使用这一工具。(4)当中央银行决定要变动基础货币或准备金时,它只要向证券交易商发出购买或出售的单子,交易便可迅速得到执行,不会有行政性时滞。总

48、之,公开市场相对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来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连续性和可逆性等优点,成为最灵活、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贴现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或对贴现窗口的行政管理,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贷款的数量(借入准备),进而对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发生影响。再贴现政策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最终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再贴现率的变动,可作为一种信号以表明中央银行将来的货币政策的意向,有一种告示性效应。除了作为一种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之外,贴现贷款亦具有防止金融恐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重要作用。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