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
第一节
课前预习题
1.《尚书》
2.秦始皇
3.曹丕 四 八
4.宋 苏轼
5.《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51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成熟
2.白话 标点符号
3.瞿秋白
二、选择题
1. A 2.C
三、简答题
梳理应用文沿革、嬗变的历史线索,有助于我们识古鉴今,进一步理解应用写作的起源、功用和特点,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更好地将应用写作服务于现实需要。
第二节
课前预习题
1. 预设性 正确性 深刻性
2. 血肉 基本要素
3. 真实 典型
4. 主题 编排
5. 准确 平实
综合练习
1. 应用文的主题即应用文的中心意思。它是指应用文的行文目的、行文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态度,办理某项事务、解决某个问题所明确提出的主张、看法、认识、办法、措施、要求或建议等在文中的体现。主题有多种名目,如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题思想、主旨,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还可以叫做中心论点和基本论点。
应用文的主题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预设性、集中性、正确性、深刻性、鲜明性。
2.(1)未来 10 年内,家电企业的自营渠道将全面撤退,而大量的代理商将加盟到大的品牌渠道中,成为连锁店。
(2)×× 省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施意见。
3. 2009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开头属于“目的式”。直接说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结尾则是“发出号召,寄托希望,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4. 上述两个文件具体签署时间所用数字是规范的,其理由如下: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2000]23号文件(国务院二000年八月二十四日发布) 第五章第二十五条第九款规定:“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是用汉
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 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
成文日期是公文生效的时间,是公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文如果没有生效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纸空文。为了加强其准确性,本标准规定成文日期要用汉字书写,即俗称的“大写”,不能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同时年、月、日要齐全。规定零要写成“O”,是因为“零”与汉字的另一种数字写法“壹、贰、捌”等是一个序列,而采用“一、三、五”这种写法用“O”比较协调。
(2)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的公文其成文日期的用字规范与行政机关不同。二者的差别在于: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要求用汉字书写,而党委和人大机关公文按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的要求“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党委机关执行的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6—1995),按此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党委机关公文的成文日期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第三节
课前预习题
1.目的 预设
2.事实
3.行文 程序
4.思想 格式
5.为主 为辅
6.客观 准确
7.宣传 间接抒情
8.说明 外延
9.议论 主题
10.汉字
综合练习
一、简答题
1.(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预设的主题。
(2)调查研究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
(3)精心构思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2.应用文中的记叙,其基本作用在于陈述“过程”。交代和介绍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或作立论、决策和预测的依据,或作信息传递,或作档案留存等。
3.议论在应用文中,大致有下列作用:
应用文常常通过议论的方式,评论人或事物,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以阐述主题。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文中的其他文种适当运用议论,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有时运用议论,还可以超越所要议论的事物本身,让读者发挥联想,以增强表达效果。
二、填空题
1.记叙 说明
2.倒叙 平叙
3.事物 人物
4.事物 论理
三、阅读
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
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
3.递进式
4.记叙 、说明、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