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59870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卷4套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是()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A箴言 B立志 C反思 D慎独 3、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

2、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这时的班集体处于()。A组建阶段B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C集体自主活动阶段D成熟阶段 4、()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其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成熟的课堂气氛 12、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又被称为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13、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A612岁 B1218岁

3、C1828岁 D1845步1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的具体行动。 A道德行为 B道德品质 C道德规范 D道德情感二、辨析题 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

4、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4、杜威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总结了他在修辞学校长期任教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5、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三、简答题 心讲给他听,并让他晚上把作

5、文补好。第二天早上,他把作文补交上来。他写了很多:自己在小学一至三年级时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后来功课跟不上,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经常打架斗殴,寻事生非。本以为到了初中能有所转机,但在班级的学习名次还是居于下游,于是又一次丧失了信心,破罐子破摔。他打算 从今往后改掉缺点,做一个好学生。语言朴实真切。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一方面是让全班同学在写作文时要说真情说真事,去掉一些用华丽的词句堆积起来的情节,另一方面是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且很欣赏他,希望他能很快进步。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我,徐春阳说自己如果不改正缺点,就对不起老师!在我的建议下,他剪掉了长发,变换了装束,身上那种吊儿郎当,脸上

6、那种无视一切的漠然表情消失了。我又有意安排他做小组长,不失时机地对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表扬。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同时注意德育其他原则的材料题) 2、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分析此观点,阐述理由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是长善救失原则。 2、D【解析】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

7、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慎独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3、B【解析】师生之间、同学之问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这时的班集体处于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4、A【解析】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其基本特征是课堂

8、情境符合学生的二、辨析题 1、【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音乐、美术、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形式。 2、对【解析】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

9、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对【解析】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4、【解析】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总结了他在修辞学校长期任教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5、【解析】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

10、要区别。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三、简答题 1、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包

11、括以下内容:(1)课程改造的目标。社会改造主义者认为,设定课程目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为此课程目标要统一于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总目标;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问题的活动。(2)课程内容。改造主义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如学校课程要关注犯罪、战争、贫富、种族歧视、失业、环境污染、疾病、饥饿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要有批判性见解。学校课程还要设置工业化、自动控制宣传媒介等论题,要学习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物理等科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12、。(3)课程组织。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主张,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改造主义者提出了多种课程组织方式,如课程的安排要具有弹性,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习单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学科须重新组织,对课程重新认识,课程计划无需事先制定等。(4)学习方式。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改造主义者还就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原则。他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学校自身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学校改造首先是课程的 系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

13、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3、不良情绪的控制 (1)暴怒情绪的控制 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 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有三步。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只有承认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产生暴怒情绪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暴怒。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 (2)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 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反应。 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

14、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在学习或工作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来消除焦虑。首先,积极进入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移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当人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人陷入另外新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

15、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境。因此,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当然,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有没有必要焦虑?焦虑能不能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反思,可能会使自己从焦虑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 焦虑者的思维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因此,控制焦虑还可以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

16、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 (3)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 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予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四个方面: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

17、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 反思来化解抑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状态,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5)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自卑情绪是人们奋发上进的一种反作用力。它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 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索。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做是正常的事,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

18、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时,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唤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得起自己。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是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

19、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控制。 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新生儿就处于这种状态。 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儿童需要的满足依赖于外界的提供,有时能及时得到,但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在这种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所谓超我是人格的最高

20、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如果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良心,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能经常使它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我们就说这些人的人格是健康的;有的人不能使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者超我过分地严厉和追求完美,都可能导致生活适应的困难,甚至心理失常。所以,一个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自我对于人格的健康是

21、关键的。 5、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A论语 B存学篇 C师说 D学记 2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培

22、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亦称(),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A六三三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卯学制 4、()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

23、性。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5、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12、()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A系统脱敏法 B强化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理性一情绪疗法 13、()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A系统脱敏法 B认知行为治疗 C来访者中心疗法

24、 D理性一情绪疗法 14、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二、辨析题 1、品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 2、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但在缺乏制度、纪律和正确舆论的环境里,榜样的作用则将受到局限。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3、根据思维要解决的

25、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赞科夫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确实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的偏向,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显著提高了当时苏联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达到了符合时代期望的新的高度。 三、简答题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4、心理健康和含义及标准5、心理辅导的系统脱敏法

26、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名篇,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D【解析】l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

27、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3、C【解析】l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4、D【解析】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 5、A【解析】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杜威。 6、A【解析】杜威将探究的反省思维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处于令人不安和困惑的情况,检查自己的目的与困难;(2)提出问题,使情境中的困难和行动障碍更加明确起来;(3)通过观察、搜集事实,

28、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形成结论。上述阶段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人称五步教学法。 7、C【解析】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上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 8、C【解析】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是注意的分配。 9、D【解析】提起某个人时,就能回想起他的样子,这是形象记忆。 10、D【解析】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趋的这种情绪5、【解析】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

29、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确实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的偏向,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显著提高了当时苏联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达到了符合时代期望的新的高度。三、简答题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也叫顺应)和平衡化。 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

30、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顺化与同化一样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

31、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化则是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连续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 这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在婴儿一岁多时,其感觉动作日趋发展到具有物体恒存性的程度,如对滚入床下看不到的皮球,会继续寻找。接近两岁的婴儿,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仿

32、人或动物的动作,这种能力叫延后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知觉集中倾向。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问题。 不可逆性。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 3、

3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总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2)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4、心理健康和含义及

34、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较强的适应能力。 5、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

35、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学生感到紧

36、张,就留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直到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一、单项选择题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教育方法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3、()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体育活动 C课余活动 D个人

37、活动 4、()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注重使学生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某些专业技术,如航模制作、盆景制作、动物饲养、简单机械的安装修理等。这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成为科技队伍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A体育小组 B劳动技术小组 C艺术小组 D学科小组 5、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 A遗传、环境 B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C教育、环境 D遗传、环境、教育、个体能动性 11、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答对一道题或做了一件好事时,教师都会以微笑、表扬等手段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A负强化 B消退 C升华 D正强化 12、()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任务不是讲

38、解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行去发现材料的意义,从而自主地获得基本原理或规则。(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 A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 13、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并进一步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和次要物质。 A个别特质 B根源特质 C内在特质 D中心特质 14、卡特尔在其人格因素论中,将人格特质分为()和根源特质。 A个别特质 B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次要特质 15、对品德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上。 A道德发展 B道德教育 C道德情感 D道德品质二、辨析题 1、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

39、展的主要趋势,从学校系统分析,单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双轨学制方向发展。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3、实验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

40、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教学内容。在复习时,王晓梦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王晓梦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41、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D【解析】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A【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多样。 4、B【解析】劳动技术小组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注重使学生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某些专业技术,如航模制作、盆景制作、动物饲养、简单机械的安装修理等。这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成为科技队伍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5、D【解析】人的发展取决于多

42、种因素,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与建构而形成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 6、B【解析】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 7、A【解析】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两种类型。 8、C【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 尔波特将个人特质视为一种组织结构,每一种特质在这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

43、地位,与其他的特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他因而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次 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 14、C【解析】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表现特质可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根源特质则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根源特质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 15

44、、C【解析】对品德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上。 二、辨析题 1、【解析】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对【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3、【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5、。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4、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解析】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三、简答题 1、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索。 (1)教师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的形成。在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课堂气氛最好

46、,而专翩型领导对控制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的班级比较有效。 (2)教师的威信通过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直接影响来制约课堂气氛。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各有特点与不足,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在课程设置与编制上,不可用一种课程理论去否定、取代另一种课程理论,应当根据不同需要与情况,分别发挥两种课程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并兼取二者之长,以补各自之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发挥现代课程应 有的最佳的整体功能。 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的实施状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

47、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具体课程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所有课程均包括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 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