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练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章导 论一、 关键词1. 劳动:即劳动者的劳动,它是劳动者有目的的活动。2.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劳动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传导体。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广义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3. 劳动对象:人们的劳动所加工的对象。它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质;一是已经人类加工过的半成品即原材料。4.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生产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获取适合需
2、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5. 生产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获取适合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6. 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二、 单项选择题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生产关系 交换关系 生产资料是指()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和
3、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社会生产方式是()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价值规律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三、 多项选择题1
4、 物质资料生产()()()()()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2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劳动资料的革新 自然资源的开发 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经济规律
5、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认识它 利用它 限制它 发现它 创造它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 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辨证统一关系 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 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 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 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则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四. 简答题(一) 怎样理解生产关系是政治经
6、济学的研究对象?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说“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因此可得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以下来分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的出发点。生产关系的概念。(4)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生产关系激起发展的经济规律。(5)重视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二) 为什么研究生产关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前提?答: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
7、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 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要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它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要研究生产关系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三) 为什么研究生产关系必须探寻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的概念。,第一段。12,最后一段。(四) 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又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答:经济规律的概念。,第2,3段(五)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
8、科学和技术发明,只有被实际运用于生产,同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结合,才会变为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革新,自然资源的开发,新的原材料发明和利用,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等,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六) 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 揭示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规律,必须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包括在研究范围内。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革。 在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据;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
9、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只有了解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才能揭示出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动因,按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及时适当地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只有了解上层建筑存在和发展的状况,才能阐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曲折性做出科学说明。五论述题(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答: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形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一定生产
10、关系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可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局部的调整和变化。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可能变化的程度。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就能够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总是首先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然后才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革。 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 生产与消
11、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2)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
12、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 关键词资本:能够
13、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关系。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和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的源泉。它的价值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的大小由生产和再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不像其他商品那样逐渐消失,而是重新被创造出来。 剩余价值: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补偿价值的价值余额,体现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被称为不变资本。因为在生
14、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被改变成新产品,这部分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是原有价值的一种再现,不会增加新价值。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因为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准确地反映出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也被称之为剥削率。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m= m/v。它还可表示为: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
15、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部门内部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或改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生产率,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它是该企业资本所有者获得的超过一般剩余价值水平的余额。这是一种暂时现象。 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劳动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如月、周、日、小时)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按照产品数量或作业量计算的工资。它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本质上也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
16、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只有实际工资才是工人真正得到的报酬并反映工人的生活水平。在通货膨胀发生时,如果货币工资不变,消费品价格上升,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会下降。相对工资: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剩余价值的比率,亦称比较工资。它表示劳动与资本的相对利益关系。二、 单项选择题 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GW阶段的的货币上 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资本是() 货币 生产资料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货币的积累
17、劳动力成为商品 财产所有权 贷放 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一种社会所有制 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超额剩余价值是()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可变资本是指()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劳动力商品
18、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能转移自身价值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
19、本形式是() 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三 、多项选择题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3剩余价值量等于()()(
20、)()() 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 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乘积 利润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利润率与预付资本的乘积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运动是无止境的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按其
21、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商品价值下降 劳动力价值上升 劳动力价值下降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 压低工人工资 延长工作日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劳动强度9. 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 ) ( ) ( ) ( )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资本流通和商品流
22、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10. 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 ( ) ( ) ( ) ( ) 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1.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 ) ( ) ( ) (
23、) 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12. 劳动力成为商品( ) ( ) ( ) ( ) ( )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13. 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
24、率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四、简答题1、怎么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必须在流通中产生?复习资料P124-1252、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什么条件?劳动力价值如何决定?P70第三段,P71第一段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和劳动过程的统一?P72 P74-75 复习资料P119-120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复习资料P123-1245、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复习资料P120-121,124,P80 P83 P85-86 P83-8
25、56、为什么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怎么样掩盖资本的剥削实质?复习资料P136,P90-927、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劳动力是“自由人”,即有人身自由。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别无其它商品可卖,更没有生产资料或其他谋生的手段。出卖劳动力成了劳动者维持生存的出路。五、 论述题 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什么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工资
26、表现为劳动的报酬。这是一种现象上的歪曲,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合的方式。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之前必须通过买卖,购买者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以后被消费其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在消费中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在量上超过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这种特殊性加上工资的支付方式等因素就造成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假象。工资形式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表现为全部劳动的报酬,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性质。价水平上涨,房租、捐税和服务费用较高,实际工资并不像名义工资那样高。 由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较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相比所占比重减少,相对
27、工资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可能比不发达国家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还要低。(三)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答: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因为:1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2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表现在: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 资本主义的流通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准备和实现过程。 资本主义的分配是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 资本家的消费
28、是享受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工人的消费是为了再生产劳动力,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3 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表现在: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和市场规模,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断加强剥削程度,从而深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六 、计算题 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
29、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2)
30、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剩余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
31、8(元)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一、 关键词产业资本: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和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货币资本: 指产业资本在购买阶段上采取的职能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物质条件。生产资本:指产业资本在生产阶段上采取的职能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指产业资本在惜售阶段上采取的职能形式,其职能是实现商品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周转: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
32、本循环过程。固定资本: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二、单项选择题 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利润 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通过买卖活动获得利润 雇用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 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 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 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投入建筑业的资本 投入农业的资本 投入金融保险业的
33、资本 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获得利润 生产剩余价值 实现剩余价值 分配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中不包括() 资本家消费剩余价值的多少 生产的技术水平高低 市场销售情况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的使用时间长短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格高低 资本主义远洋公司的货轮、铁路公司的列车属于()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商品资本 可变
34、资本周转加速可以() 提高剩余价值率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节约预付的可变资本 节约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三 、多项选择题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作用是时间 劳动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停工时间 以厂房、设备、机器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生产资本 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划分的区别是()()()()() 划分目的不同 划分内容不同 划分依据不同 划分时间不同 划
35、分阶段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表现在()()()()()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周转速度不同 价值回收方式不同 流通方式不同 物质要素更新的方法不同 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每个生产过程剩余价值量的增多 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 预付资本量的减少 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造成固定资本正常损耗的是()()()()() 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 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 由于人为因素使机器损坏 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而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货币循环理论丰富了资本的概念,表明了资本()()
36、()()() 只能被理解为运动,而不能被理解为静止物 是自行增殖的价值 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离开运动,其价值不能增殖,剩余价值也无从产生 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通过比较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可知,只有()()()()() 货币资本循环能揭示出m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货币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的来源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的来源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商品资本循环形式能表明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 为了弥补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采取的办法有()()()()() 利用新技术 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延长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强度 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产业资本是()
37、()()()() 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并完成其相应职能的资本 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 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的资本 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本 加速流动资本周转可以()()()()() 节省流动资本 节省预付的可变资本 增加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四、简答题1、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什么?它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产业资本的概念: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和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重要的职能形式127产业资本循
38、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产业资本只有顺利地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才能正常地循环,实现价值的增殖。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阶段的统一,这三个阶段上资本的职能形式不同但都统一于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这一目的。(3)条件:空间上同时并存,时间上依次继起P 129-130(4)产业资本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生产剩余价值,这一根本特征使产业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其它一切形态的资本都是在产业资本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特有的运动。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答:1、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
39、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有: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 = U/u。其中n代表资本周转次数,U表示年,u表示一定资本量周转一次的时间。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快。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重点是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公式为: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量2、怎样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对资本预付量的影响,对剩余价值的影响。3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怎样计算的?答: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40、,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计算公式为: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会给企业家带来损失,为什么要进行固定资本更新?P138,P141五 、论述题1、试述产业资本循环中各个阶段上一般商品职能和生产职能如何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统一的内容是什么?答: 商品资本循环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依次通过销售、购买、生产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W一GG一WPW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而商品资本又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全部被社会所消费是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因此,商品资本的循环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
41、联系。商品资本循环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因为在这一循环形式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流通过程,是商品价值的实现和商品的被消费,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够全面地把握产业资本运动的本质。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产业资本只有顺利地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才能正常地循环,实现价值的增殖。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阶段的统一,这三个阶段上资本的职能形式不同但都统一于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42、这一目的。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它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答: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两者的区别归纳起来有: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价值是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流动资本价值则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多次收回,回收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回收期短。 物质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不需要不断购买或更新;而流动资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在实物形式上不断更新。 两种划分的区别: 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固定资本与
43、流动资本是依据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3、什么是年剩余价值率?怎样提高年剩余价值率?答: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
44、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v代表预付可变资本,那么,M=M/V=mn。六、 计算题 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解:(1)n=U/u=12/3=4(次)n=U/u=12/0.5=24(个月)=2(年)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
4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解:(1)年剩余价值量: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2)年剩余价值率M甲=M/v=100/10=1000%M乙=M/v=150/10=1500%(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n甲 = 2.08(次)n乙= =9.08(次)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一、关键词个别资本:指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总资本: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