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基础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二章)
第2章 习题
一、填空题
2-1.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 ;几个同极性的电压源并联,其等效电压等于 。
2-2. 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 代数和;几个同极性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流等于 。
2-3.某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其等效关系为 ;某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关系为 。
2-4.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 关系相同。
2-5.叠加定理只适用 电路的分析。
2-6.受控源在叠加定理时,不能 ,也不能削去,其大小和方向都随 变化。
2-7.在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时,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 ,而电流源 。
2-8.戴维宁定理说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即N二端子的
电压和 串联来代替。
2-9.诺顿定理说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流源即网络N二端子的 电流和 并联来代替。
2-10.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说明,当电源电压US和其串联的内阻RS不变时,负载RL可变,则RL RS时,RL可获得最大功率为Pmax= ,称为 。
二、选择题
2-1.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A.10V B. 20V C. 30V
2-2.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A.全是10Ω B.两个30Ω一个90Ω C.全是90Ω
2-3.应用叠加定理求某支路电压、电流是,当某独立电源作用时,其他独立电源,如电压源应 ,电流源应 。
A.开路 B.短路 C.保留
2-4.戴维宁定理说明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为 和内阻 连接来表示。
A. 短路电流Isc B. 开路电压Uoc C.串联 D.并联
2-5. 诺顿定理说明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为 和内阻 连接来表示。
A.开路电压Uoc B.短路电流Isc C.串联 D.并联
2-6. 求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内阻时:(1)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法,应将电压源 处理,将电流源 处理;(2)外加电源法, 应将电压源 处理,电流源 处理;(3)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应将电压源 处理,电流源 处理。
A.开路 B.短路 C.保留
三、计算题
2-1 分别求出图x2.1所示电路在开关K打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的理想电流表的读数。
2-2 图x2.2所示电路,当电阻R2=∞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2V;当R2=10Ω时,电压表的读数为4V,求R1和US的值。
2-3 如图x2.3所示电路。求开关K打开和闭合情况下的输入电阻Ri。
2-4 求图x2.4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Rcd。
解:电路图可变为:
2-5 求图x2.5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Rab。
2-6 图x2.6所示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相等,均为R,求等效Rab.
g
f
e
2-7 化简图x2.7所示各电路.
2-8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x2.8图示电路中负载上的电压U。
2-9 题图x2.9图示电路,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电流i。
2-10 若题2-10图示电路中电流i为1.5A,问电阻R的值是多少?
2-11 化简题2-11图示电路.
2-12 由图x2.12所示电路,用叠加定理求。
图x2.12
2-13. 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和电流
2-14 电路如图所示,欲使,试用叠加定理确定电流源之值。
图x2.13 图x2.14
2-15 画出图x2.15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图x2.15
2-16 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图x2.1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图x2.16
2-17电路如图x2.17所示。试用:(1)戴维南定理;(2)诺顿定理,计算电流。
2-18 试用诺顿定理求图x2.1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图x2.17 图x2.18
1-19.图示电路中,(1)问电阻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
(2)原电路中功率传输效率(为获得的功率与电源产生的功率之比);
(3)戴维南等效电路中功率传输效率。
1-20.在图示电路中,已知:当时,。试问:
(1)当时,为多少?
(2)为多大时,它吸收的功率最大并求此最大功率。
图x2.19 图x2.20
第2章 答案
一、填空题
2-1.电压代数和,其中之一 2-2.所有电流源的电流 ,其中之一
2-3.该理想电压源,该理想电流源 2-4.伏安特性(VCR) 2-5.线性
2-6.单独作用,控制量 2-7.短路,开路 2-8.开路,内阻
2-9.短路 ,内阻 2-10.等于,,负载与电源匹配或最大功率匹配
二、选择题
2-1. B 2-2. C 2-3. B,A 2-4. B,C 2-5. B,D 2-6. B,A ,B,A ,C,C
三、计算题
2-1. 打开时电流表的读数:
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2-2. 时,电压表读数为电源电压
时,电压表读数,
2-3. K打开 ;K闭合
2-4.
2-5.(a)
(b)
(c)
(d)
2-6.(a) (b)
2-7. 略
2-8.
2-9.
2-10.
2-11.略
2-12.
2-13.
2-14.
2-15.略
2-16.(a) (b)
2-17.
2-18.(1) (2)
2-19.(1) (2)20% (3)50%
2-20. (1)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