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参考答案
实训演练
单元一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逆势增长,见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引导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自豪感。
1.对外贸易系数=(进口额+出口额)/(GDP/年均汇率)
2011年对外贸易系数为(18983.8+17434.8)/(487940.2/6.4588)=48.21%
2012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0487.1+18184.1)/(538580.0/6.3125)=45.33%
2013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2090.0+19499.9)/(592963.2/6.1932)=43.44%
2014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3422.9+19592.3)/(643563.1/6.1428)=41.06%
2015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2734.7+16795.6)/(688858.2/6.2105)=35.64%
2016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0976.3+15879.3)/(746395.1/6.6401)=32.79%
2017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2633.5+18437.9)/(832035.9/6.7547)=33.34%
2018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4867.0+21357.5)/(919281.1/6.6174)=33.27%
2019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4994.8+20784.1)/(990865.1/6.8985)=31.87%
2020年对外贸易系数为(25995.3+20631.0)/(1015986/6.8974)=31.65%
2.略
3.略
4.(1)贸易顺差 2.50-2.08=0.42万亿美元
(2)服务贸易差额2835.98-5013.97=-2177.99亿美元
(3)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315615/990865=31.85%
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DP=172372/990865=17.40%
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DP=143243/990865=14.46%
(4)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95/110)×100%=86%
贸易条件恶化了
单元二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工匠精神”。
1.生产大型喷气式客机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和大量的科研力量,西欧各国如若各自单干,也许能生产出这种飞机,但由于西欧各国的市场相对较小,他们生产的飞机达不到经济批量,势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失败。西欧各国通过联合开发生产“空中客车”飞机。由于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又有整个西欧大市场作为基础,就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效应,现在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已成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
2.(1)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
(2)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较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等。
(3)加大创新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等。
单元三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华为在海外建厂生产芯片和主板,说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1.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有出口(出口代理、出口卖断、直接卖给最终用户、合作出口、利用国内外的经销商、设立驻外办事机构、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许可贸易、国外生产(国外组装业务、合同制、建立海外合营企业、国外独资生产)等方式。
2. 本案例中,福耀集团主要是采取国外生产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
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有出口(出口代理、出口卖断、直接卖给最终用户、合作出口、利用国内外的经销商、设立驻外办事机构、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许可贸易、国外生产(国外组装业务、合同制、建立海外合营企业、国外独资生产)等方式。
3.贸易方式分为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交易和无固定组织的形式的交易,本案例主要是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交易方式,包括商品交易所交易、国际商品拍卖、商品展销等。
模块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家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
3.对外贸易额:也称为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4.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6.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7.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8.转口贸易:又称为中转贸易,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或地区出口的贸易活动。
9.过境贸易:指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
10.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12.垂直型分工: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在贸易上的表现则是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或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
13.水平型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分工。
14.混合型分工:即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15.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16.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17.世界“垄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C 6.C 7.B 8.B 9.B 10.D 11.A 12.D 13.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四、计算题
1.对外贸易额=2.49+2.13=4.62万亿美元=4.62*6.6174=30.57万亿元
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额/GDP*100%=30.57/91.93*100%=33.25%
2.货物贸易结构=货物贸易额/进出口额*100%=4.62/(4.62+0.79)*100%=85.40%
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额/进出口额*100%=0.79/(4.62+0.79)*100%=14.60%
3.
初级产品结构=初级产品进出口额/进出口商品总额*100%=8367.37/46200*100%=18.11%
工业制品结构=工业制品进出口额/进出口商品总额*100%=37856.79/46200*100%=81.94%
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GDP*100%=(5933+5612)/19948*100%=58%
5. 收入贸易条件:ITOT =(Px/Pm)×Qx=(105/110)×130 = 124
与基期相比较,2013年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因为虽然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了,但是出口数量的增幅更大,收入贸易条件为124>100,所以与基期相比较,2013年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6. SFTOT=(Px/Pm)×Zx=(102/105)×135=131
与基期比较,2012年中国的单因素贸易条件是改善。
7.TOT=(Px/Pm)×100=(103/124)×100=83
该国2020年净贸易条件为83,小与100,与2010年基期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
8.DFTOT=(Px/Pm)×(Zx/Zm)=(103/124)×(125/105)=99
与基期比较,2020年该国的双因素贸易条件是恶化了。
五、简答题
1. 进口替代战略指一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替代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其立足点放在国内生产和消费上,目的是节省外汇,建立本国工业体系。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2. 第一,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第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
第四,国际分工影响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
3.第一,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第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第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第五,国际分工从垂直型的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第六,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类型和经济制度有显著变化。
第七,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发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模块二 参考答案
实训演练
单元一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数据,体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1)A国生产X产品成本低,B国生产Y产品成本低。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2)表1 两国分工前后的生产量对比表
国家
分工前产量
分工后产量
X
Y
总量
X
Y
总量
A
1
1
2
3.5
0
3.5
B
1
1
2
0
3
3
表2 两国的贸易利益(分工前后两国的消费量)比较
国家
产品X
产品Y
比分工前多消费
A
2.5
1
1.5
B
1
2
1
2.(1)本国:200单位食品,300单位衣服
外国:200单位食品,400单位衣服
(2)按照比较优势分工,本国专门生产食品,外国专门生产衣服。
本国1200单位劳动力可以生产400单位食品,外国800单位劳动力可以生产800单位衣服,总产出增加100单位的衣服。
单元二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福建政和、宁夏泾源、江西乐安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经济等典型案例,体现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1.此说法并不正确。资源是否丰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一国是可以生产并出口丰裕要素所密集使用的产品的。
2.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入手:人力资本说、需求偏好差异说、要素密集度逆转说、自然资源说、贸易保护说等。
单元三
1.韩国对农业实施补贴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提高其竞争力。
可以用贸易保护理论来解释,通过垄断、限制进口、实施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实施保护。
2.属于小组展示作业,参考答案略。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国产大飞机C919量产体现我国在核心技术上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单元四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中国高铁出口体现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实力。
属于小组展示作业,可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
模块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2.相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3.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即在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丰裕生产要素;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即进口密集使用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
4.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1947年和1951年的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两次的实证检验都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根据H-O理论,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推论与实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也称作里昂惕夫悖论。
5.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6.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李斯特指责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历史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认为当时的德国应该对其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提高其竞争力。
7.战略性贸易理论: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8.超保护主义理论:该理论批评自由贸易理论,主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主张国家运用政权力量直接干预对外经济活动,力求通过人为措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9.规模经济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其论点为:规模报酬递增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11.“中心-外围”理论: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中心是指发达国家,外围是指发展中国家,认为外围国家在长期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提出发展中国家应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 D 3.A 4.B 5.D 6.A 7.A 8.A 9.B 10.B
11.B 12.B 13.C 14.D 15.D 16.A 17.A 18.C
三、判断题
1. 对 2. 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四、分析题
1.(1)产业内贸易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
2.(1)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
(3)规模经济
(4)比较优势
(5)比较优势
模块三 参考答案
实训演练
单元一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2020年美国资本来华投资的数据,体现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它是一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美国实施的上述政策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属于贸易保护政策。特朗普政府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对美国本国产业进行保护,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进而刺激经济。
单元二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第三节进博会的数据和成就,体现中国坚定扩大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
1.(1)最惠国税率是某国的来自于其最惠国的进口产品享受的关税税率。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税率一般不得高于现在或将来来自于第三国同类产品所享受的关税税率。所谓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缔结经济贸易条约协定的一项法律原则,又称无歧视待遇原则,指缔约一方在贸易、航海、关税、公民的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缔约国第一方的优惠待遇。
关税配额税率是指对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口货物,关税配额内的,适用关税额税率
协定税率是一国根据其与别国签订的贸易条约或协定而制订的关税税率。
(2)
[注1]:如税率中间有“#”,“#”前后分别为上半年(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和下半年(2018年7月1日 至12月31日)的使用税率。
[注2]: 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适用滑准税形式暂定关税,具体方式如下:1.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5.000元/千克时,按0.570元/千克计征从量税; 2.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5.000元/千克时,暂定从价税率按下式计算: Ri=9.337/Pi +2.77%×Pi -1
对上式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3位小数。其中Ri为暂定从价税率,当按上式计算值高于40%时, Ri取值40%;Pi为关税完税价格,单位为元/千克。
[注3、4、5]:暂定税率为1%。
(3)详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2.(1)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相继对中国产品实施了普惠制毕业。日本也计划结束对中国产品的普惠制。
(2)中国产品若彻底不再享受日本普惠制待遇,将使对日出口受到一系列负面影响。机电产品作为对日出口主导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在华日资企业掌握着有利地位,众多日本企业从中国进口原材料,或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生产产品后返销日本,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将使这些日本企业的基地配置和产品价格受到影响。而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中国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但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亚洲国家(如越南、泰国、中国台湾)以及意大利、美国等的激烈竞争,日本拟取消对我国普惠制待遇的同时却保留了对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将会导致中国原产纺织品及原料在日进口关税税率比竞争对手高出1.06-14.2 个百分点。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及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纺织等行业用工成本平均高出东南亚国家1-3 倍,普惠制待遇的终结将会导致这种不利的竞争形势加剧。
进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单元三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欧盟对防疫物资要求的CE证明明细,体现出口业务的复杂性,出口企业要关注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要求。
1.技术性贸易壁垒。
严格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熟悉进口国的相关规定,有效规避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2. 自愿出口限制又称“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Restriction of Export)也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自动”出口限制往往是出口国在面临进口国采取报复性贸易措施的威胁时被迫做出的一种选择。“自动”出口配额制与绝对进口配额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制是有进口国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动”出口配额制则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配额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就进口国来说,“自动”出口配额制和绝对配额制一样,都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单元四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疫情期间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合作,体现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开拓精神。
1.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经济特区、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等。
2.(1)出口促进政策。出口退税等政策鼓励国内电解铝生产商的生产,使得我国电解铝产量不断提高。
(2)降低电解铝的进口关税,使得外国电解铝价格下降,竞争力提高,进口增加。
(3)单边出口管制
(4)生产减少;改进工艺,使用新技术,能耗低,符合环保要求等。
模块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它是一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
2.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加干预,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输出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3.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积极干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广泛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国外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竞争,同时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4.管理贸易政策: 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5.进口税: 进口税是关税中关税中最主要的一种税,又称为一般进口税,是指进口国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进口税是关税中最主要的税种,又称为一般进口税。
6.最惠国税:是适用于WTO成员间("互不适用"者除外)及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商品的关税。
7.普惠制: 即普遍优惠制,简称GSP,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
8.特惠税: 全称为特定优惠关税。它是指对从特定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零关税待遇,其税率低于最惠国税率。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单向的)。
9.从价税: 从价税是一种最常用的关税计税标准。它是以货物的价格或者价值为征税标准,以应征税额占货物价格或者价值的百分比为税率,价格越高,税额越高。
10.从量税: 从量税是以货物的数量、重量、体积、容量等计量单位为计税标准,以每计量单位货物的应征税额为税率。
11.混合税: 又称复合税,即订立从价、从量两种税率,随着完税价格和进口数量而变化,征收时两种税率合并计征。
12. 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的保护程度。
13.非关税壁垒: 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14.进口配额: 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15.绝对配额: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可以进一步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16.进口许可证: 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
17.外汇管制: 指一国或地区的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币对外汇率的一种制度。
18.歧视性政府采购: 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境外产品歧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做法。
19.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给予本国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20.出口信贷: 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国外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所提供的信贷业务。
21.商品倾销: 出口商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价格甚至生产成本价格的方式,在国外大量抛售商品的贸易行为。
22.偶然性倾销: 通常指因为本国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23.外汇倾销: 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降低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以达到扩大本国商品出口的目的。
24.反补贴税: 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奖金或贴补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25.反倾销税: 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6.出口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查、限制和控制机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防止本国限定的商品或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流通或扩散至目标国家,从而实现本国的安全、外交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27.经济特区: 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区域,在这区域内实行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发展出口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推动该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28.保税区: 也称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它是由国家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或仓库。
29.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源于自由贸易区,是专门为加工、制造和装配出口产品而开辟的特定区域。是自由贸易区转口贸易功能弱化、出口加工功能强化的产物。
30.自由贸易区: 又称免税贸易区(Tax-Free Trade Zone)和自由区(Free Zone),也有的称为对外贸易区(Foreign Trade Zone)等。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B 4.B 5.A 6.C 7.C 8.B 9.B 10.C 11. B 12.D
三、判断题
1. 对 2. 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对
四、案例分析
1. (1)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有最惠国待遇原则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上述条约(或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要低,税率差幅则往往很大。
(2)两种税率,普通税率和最惠国税率
(3)使所有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成员都能分享该体制带来的好处等
2. (1)企业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国际经济法、贸易规定和相关国家的法律。其次企业要提高产品价值,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再次企业要主动出击,积极应诉等。
(2)企业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质取胜。产品的价格是竞争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并不是企业出口产品价格越低越好。鼓励创新,重视人才等。
3. (1)SPS是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的简称,TBT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简称,TBT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为了限制进口,借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2)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具有的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使其在国际社会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企业、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有力手段。
(3) A.制订长远的企业战略计划时,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高上来。
B.积极参加各种标准认证,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现在国际市场中实行的认证各种各样,有国际统一标准的(如ISO9000、ISO14000、OKO—Tex Standard 100[1] 等)、有区域性的(如欧盟的CE认证)、还有各国自己制定的各种标准认证。企业应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市场尽快申请相关的认证,从而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C.积极参与国家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建立起保护自己的盾牌。
4.(1) 禁止出口镍矿石可能引发全球镍产业超过5年来的最严重动荡。依赖进口镍生产不锈钢的国家将遭受严重打击。从短期来看,也可能使印尼外汇收入锐减、赤字加大,重挫投资者信心。
(2)国家专营、征收出口税、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实行出口配额制等。
模块四 参考答案
实训演练
单元一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中国完全履行了入世承诺,说明中国言必行、行必果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1)双边磋商——设立专家组审理——上诉程序——争议解决机构即DSB的接受或批准
(2)A.鼓励成员通过双边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B.以保证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有效实施为优先目标
C.严格规定争端解决的时限
D.实行“反向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
E.禁止未经授权的单边报复
F.允许交叉报复
2. 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俄经贸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机遇: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的出口规模;有利于调整贸易结构;有利于推动中俄双方的相互投资;有利于中俄贸易关系的正规化;有利于中俄两国按国际惯例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于中俄的劳务合作。
(2)挑战:我国消费品在俄的日用消费市场上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引入俄罗斯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对我国吸引外资形成压力;威胁我国边贸企业的生存。
单元二
思政园地思政要素提炼:通过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机制RCEP的案例,说明中国积极推动更加开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坚定维护自由贸易,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
1.(1)10+3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也是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的主要载体。1997年,东亚国家在共同抗击亚洲金融风暴中,开启了10+3合作进程。20年来,10+3合作历经两次金融危机洗礼,成为亚洲地区机制最完善、成果最显著的合作平台之一,给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促进东亚区域合作、推动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深化10+3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金融领域、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领域、东亚成长区的建设、交通运输方面的合作。
(3)首先,“10+3”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经济合作的许多举措,会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收益和影响。在“10+3”合作中如何最大限度的照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利益,向他们提供特殊的优惠条件和发展援助,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很难实现。
其次,“10+3”合作还存在自身机制建设上的问题。随着合作的深入,“10+3”是否需要一个常设机构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在第五次“10+3”领导人会议上,马哈蒂尔总理重新提出了建立“10+3”秘书处的主张。事实上设立秘书处确实是一个利弊参半的问题。秘书处的设立有利于在领导人会议闭会期间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种“共识”、建议的实施和处理,但是如何界定秘书处和秘书长的权利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10+3”合作的不少设想和计划,往往通过“10+1”的渠道落实,一旦“10+3”设立秘书处,它与“10+1”的关系又有一个如何协调的问题。“10+3”合作似乎需要一个秘书处,但是在目前的合作水平上设立秘书处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些都是“10+3”合作的成员必须权衡的问题。
最后,“10+3”是否需要扩容?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10+3”是东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从理论上讲,吸收朝鲜和蒙古参加是合乎情理之事。但是,这种扩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东盟的本意,即加强东盟与东亚经济三强的关系以加快东盟经济发展。
2.(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实施一定程度的自由贸易,要求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统一,实质上是成员国经济主权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让渡;对外仍实施原先的对外贸易政策。
(3)成员国可以加强经贸合作、提升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并且可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成员国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成员国生产要素在国际流通,而且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
(4)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
(5)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中国-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区、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区、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等。
模块练习
一、关键词
1.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2016年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2.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施以来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它的含义是,一成员现在和将来给予另一成员的优惠、特权和豁免,都不应低于该成员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特权和豁免,否则就构成差别待遇或者歧视。
3.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要求在国内税费和规章等政府管理措施方面,进口商品与本国商品享受同等待遇。这一原则保证了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能在同等条件下竞争,避免成员方利用征收国内税费的办法保护国内产业、抵消关税减让效果。
4.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又称不歧视待遇或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全部规则体系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平等精神,完全符合各国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非歧视原则规定:成员方在实施某种优惠或限制措施时,不得对其他成员方采取歧视待遇。该原则主要通过关贸总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予以体现。
5.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所有法律、法规、条例以及与其他成员方达成的所有影响贸易政策的条约与协定等都必须事先正式公布,否则不得实施。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
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7.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8.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在商品贸易方面废除了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共同关税,另外还规定了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也可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9.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组织形式。区域内各成员国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统一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而该经济实体的超国家机构拥有全部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管理权。
10.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另外,成员国之间还规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限制政策,关税同盟外的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