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52995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陈育德1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4)08-0005-04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8.032023 年是彭瑞骢先生诞辰 100 周年,我十分怀念这位可敬可亲的长辈、老师和领导。可以说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一直是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他的教育与引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因此,每当想起他、提到他的时候,总有一种难以割舍之情。1从理论思维高度教育和引导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也是彭先生的座右铭。彭先生在学术上执着

2、坚持理论思维,注重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应用。20 世纪70 年代末,他在政治理论教研室建立了自然辩证法教学组,并给研究生开课,后来又成立北医自然辩证法研究组,提倡学习医学哲学,研究医学发展规律。他亲自带头进行医学哲学研究,出版医学与哲学文集。他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把“预防为主”提高到哲学的层面来论述,并组织冯传汉、李天霖、杜水伯三位教授经过长期准备与分析研究,写成预防为主的哲学思想一文,以“冯天水”为笔名在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后来组织我们继续研究这一问题。我也曾经写过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在北医内部刊物医学与哲学文集上发表,并不断将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以提高业内外对“预防为主”思

3、想的认识,对预防医学的发展和预防工作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彭先生主持牵头推动医学哲学,北医的医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起到引领作用,每次全国性学术会议都有彭先生做主题发言。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把“预防为主”的哲学思想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来学习。我原先是保健组织学教研组,就是学习前苏联,开设保健组织学,研究相关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同时,为了要反映工作情况和健康情况,还研究卫生统计学。我们年年给学生讲四大卫生方针之一的“预防为主”,所以一定要把它提到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去分析,然后从理论高度传授给学生。2推动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等学科发展彭瑞骢先生极力推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建立,继

4、而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他重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为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1成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受前苏联影响,早年北医卫生系设有保健组织教研组,后来不学前苏联了,就把该教研组调整为卫生统计教研组。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卫生系统管理只是经验管理,不适合时代发展,卫生部领导层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此,组织了两个考察团,一个是卫生统计考察团,一个是社会医学与管理考察团,对欧洲、美国、日本进行访问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卫生部领导看了以后,认为一定要把卫生管理发展起来,因此提出要加强对于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当时率先在全国的六大医学院校(上海医学院、武

5、汉同济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西安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华西医学院)以及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对现任的卫生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卫生部批拨给每所院校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和一定的开班费。北医是其中之一,彭先生就接手了这项工作,并进行总设计和指导。北医做事情不是先把牌子挂起来,而是先把工作基础打好。有了队伍、有了工作以后,再把牌子挂起来。因此,我们是比较晚挂牌的。但我们招生是比较早的,1983 年就开始招一年制(在职干部)的班和大专班学生,另设有短训班、师资班,后来还设研究生班。1985 年北京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归公共卫生学院管理,第一任中心主任由公共卫生院

6、长兼任,另设一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具体事务。在卫生部委托办全国卫生事业管理师资讲习班的基础上,彭先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高良文教授任主编,组织全国在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与资深管理工作者编写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这本书一直到 21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作者简介:陈育德(1936-),男,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E-mail:纪念彭瑞骢教授百年诞辰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8期总第 739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8,Total No.7395世纪都是卫生管

7、理工作者的主要参考书。上海医科大学则出版了一本外国卫生事业管理学。本书特点之一是我们当时请了中医药局的一些专家和领导编写了中医药管理部分。另外,本书里还加了一章特殊人群健康和特殊卫生问题管理,这实际上是给健康管理打下了基础。当时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所有老的和年轻的卫生部的市局领导都请来讲课,大概有 20 多人。组织一些骨干教师来参加这个班。刚开始没有房子,我们就用开班费盖了一个 150 平方米左右的简易房,就是那种预制板做的平房,包括四个办公室、一个会议室、一个资料室,然后还有一个小小的计算机房,现在被拆掉了。从 1985 年一直到 1990 年,我们齐心协力,好多事情是在那儿办成的,团队从最

8、开始十几个、二十多人到最多时的三四十人,都挤在那几间屋子里面。当时我们的眼光没有仅仅停留在机构、服务系统上,而是已开始关注人的健康。彭先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医疗保健事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卫生事业管理相关学科建设,促进世界卫生组织“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的实现。这为我们这个学科、为后来发展为一个卫生事业管理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个事发展到现在差不多 40 年的光景了。在该中心成立十周年时,彭先生为北京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册撰写的题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也是建设卫生管理学科的方针的前言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建立这一学科的想法和期盼。他用“三个面

9、向”给我们定位,这也是建设卫生管理学科的方针。这个方针到现在还是适用的。他说:“我们学校已经被批准进入 211 工程,这样就要求我们卫生管理学科也要跻身于国际先进之列。这个要求应该是合理的。管理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但是对于我们培训中心来讲,无疑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我想我们遵循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三个面向的方针,我们是有信心实现这个要求。”他随后提了三个方面,讲述什么是先进:“(一)我国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受到国际尊重的,牛津公共卫生教科书设有专门一章加以介绍就是例证。实践出真知,我们是有条件研究这些经验与国际经验比较,并提高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这就是国际先进水平。(二)研究国际经验,预测我国

10、卫生发展将遇到的问题以及应避免的误区。转化为政策性建设,如果能对我国现代化作出贡献,也将是先进水平。(三)将以上成果汇编成册,提供发展中国家及国际卫生交流之用,或开展国际卫生培训项目,也是具有特色的国际水平的工作。过去十年正如陈育德同志提到是创业的十年,奠基的十年。下一个十年将更应上一个台阶,就要我们能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地处北京,直接得到卫生部的领导与关心;有一些较好的国际合作单位;初步有了一支中青年队伍。因此,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他下决心接受卫生部的任务、花了那么大的心血才有这么个期望。同时,我觉得他的想法到现在也没过时。而且他思路非常清晰

11、,从不用秘书,他发表的东西只要他自己署名的,都是他自己亲自写的。因此我想,从业务上讲,他是我们的总设计师,是领路人。2.2举办“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领导干部研讨会卫生部经常派彭先生作为中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会议的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八次请他做顾问,他以专家的身份参与一些专业会议。1978 年,阿拉木图会议提出“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策略,1985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前南斯拉夫办了一个高层次的领导层开发研讨会。中国由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陈敏章率领,彭先生一同参加了这个会议。中国在开展赤脚医生、基层卫生服务等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哈夫丹马勒(Halfda

12、nT.Mahler)博士曾吸取我们中国的一些做法并给予推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就希望中国也能够组织领导开展研讨会,卫生部把这个任务就委托给了北医。彭先生带领我们于 1986 年 11 月 1021 日在北京举办了由全国 6 省(直辖市)代表参加的“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领导干部研讨会”。从接受任务,会议的准备、举办到总结,他都亲临亲为。这实际是一个培养、锻炼干部与教师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派了两位专家,其中的一位后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的办事处主任。这两位专家在我们这儿待了两个礼拜帮我们做设计,他们提出了农村的医疗保障、卫生人力发展、疾病预防三个问题。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培训中心做会议准备,翻译

13、了相关文件,此后,定了三个题目,分别组织三个组,写三个主题文章,还要提几个问题拿到会上讨论。从这个会开始推行,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工作。会后形成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ForAll)领导干部研讨会资料汇编等一套文件。从此,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样的全球卫生战略开始层层推行起来。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制定了中国农村的促进初级(基本)卫生保健的十年规划。20 世纪 90 年代、2000 年前十年所制定的两个十年规划,都是跟这个会议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说,彭先生在推动中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起的作用别人没法替代,这四十年初级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应该有彭先生的一份功劳。对专业

14、教师的培养提高也是他经常考虑的问题,只要有机会,他就尽量为教师争取。如 1986 年 Kellogg 基金会组织了卫生领域领导干部开发项目,北医获 3 个名额,他把这个机会分给公卫学院两名教师,其中一名是我,使我得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训练与学习机会。3研究医学模式转化问题与医学伦理彭先生是国内最早关注到医学模式转化问题的。假如说没有哲学思想、哲学思维的话,是不会对这类问题很敏感的。医学模式,最早是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

15、edicine),在理论上对此作了明确、扼要的论述。纪念彭瑞骢教授百年诞辰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8期总第 739 期6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8,Total No.739 彭瑞骢先生运用他渊博的学识,为我们阐明了有关概念和理论,并积极支持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1985 年,彭先生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 6 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文章,在国内应该是最早提出的。这因为他原来就有很好的思想基础。他觉得原来那一套是不适应的。正好恩格尔这篇文章跟他的想法契合。对于医学发展来说,的确是非常前沿

16、的。医学模式的转换涉及很多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这个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医学模式我们怎么适应?我们卫生服务怎么跟得上?怎么适应老百姓的需要?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他能首先把它提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此外,彭先生关注医学伦理研究,他是北医医学伦理委员会首任主任,主持北医的医学伦理审查很多年。在他主持下,委员们都能畅所欲言,在委员会内一直保持着十分民主的气氛。因为有这个委员会,我们的科研项目可以拿得出去。这说明他站得高、看得远。4中国医改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医改相关问题上,彭先生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共同写过一篇文章,叫关于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

17、展的浅见发表在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 年第 23 卷第 2 期。在这篇文章里我引用了一段他的原文:“为适应小康社会的发展,卫生领域要实现两个转变:(1)为适应疾病模式的转变,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两手抓。应由单纯适应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为主的垂直式卫生服务模式,向与适应慢性非传染性控制为主的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的横向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发展;(2)有计划地、积极地、稳妥地向全民医疗保险转变,以替代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以及合作医疗。过去几十年中国实施的初级(基本)卫生保健是有成效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平享有初级(基本)卫生保健。不求覆盖所有的医疗,但求覆盖全民。”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

18、可。在 21 世纪的前二十年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要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问题。不是所有项目都要覆盖,但要覆盖全民。当时我们的文章说:“这仍是奋斗目标。尽管城乡二元结构一时还不能完全解决,也难得建立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但是应充分预见到将来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会较好地实施城乡居民的健康公平。”我觉得他这个话讲得非常有预见,非常实事求是、很客观。它是科学分析出来的。他在卫生改革方面,一直在思考,在做。后来,我们去医院看他,对我们遇到的问题,他还会给点建议,出点主意。我去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电视一直开着,他始终是关心着外边的大事。他说话深思熟虑,总是坚持推进。有这样一种韧劲、毅力。他那些指导思想一直印

19、在我脑子里,我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会想,他曾经怎么去思考处理的?我想现在差距在哪里?我们还能做什么?我想那“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怎么达到先进水平。我比较强调我们要跟国际作比较,我们要去分析我们哪些是强的,我们要往前走到什么地步,比较研究我们要把人家的什么经验拿过来,我们不足的要提高,这些是很重要的,我们怎么把我们的东西实在、客观地介绍出去。讲中国故事要经得起推敲。他的思维我们常常跟不上,他说完后我们都还要琢磨琢磨到底他今天给我们说的是哪几个方面。他非常聪明,念书的效率特别高,学生时代是好学生,专业基础很好,英语、日语和德语水平也很高,读文献也比我们厉害,毕业以后是非常

20、受教授欢迎的年轻教师。5在工作方式上给予悉心指导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立的时候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当时卫生管理培训中心学科组成较多,对上对外涉及多个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多个学术团体,管理、政策、卫生经济、健康教育、(卫生)法学等,分很多教学组和卫生学科,上面的行政部门归口也不一致,卫生部有很多司局,医院对医政司、防疫对防疫司、妇幼对妇幼司、政策研究对政策法规司、卫生经济对财务司。彭先生教我的第一招就是“分兵把口,各显其能”,这样既能调动、发挥中心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又规避了少数人忙于应付的局面。我就发动各个学科各自分好工,一是行政对口,如搞政策的对政策法规司、搞卫生经济的对计划财务司、防疫管

21、理的对防疫司、医院管理的对医政司、搞妇幼的就对妇幼司。因为我们在卫生部领导下,要接受卫生部委托的任务,如办个班、写本书、开个会等。另外,学会也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抓住,在学术活动中我们得有声音,专业杂志我们要有文章。把我们专业的教研组、教学组,跟不同的专业学会对接上,这样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家不定时地碰面,有问题就商量解决,需要我们集中找上面的就另说,有时候我们也请彭瑞骢先生出面去帮我们疏通。此外,面临中心内部在工作上出现的一些矛盾,如当时医院管理研究室人员不少,力量很强,但在工作时合作不到一起,当时曲绵域校长专门和我谈了两个小时,说医院管理这个力量是很强的,我说,力量很强,但捏不到一块。彭

22、先生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吧!”就让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一部分集中精力从事校内附属医院的工作,一部分参与卫生行政部门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主要协助推进部管医院的专业管理实践与研究,这样既发挥了两支力量的作用,又促使其在工作中逐渐融合。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去发展。这两招我很受用,现在我退休了在跟别人介绍经验时,也这样介绍:“你不要什么都抓,什么都抓抓不住,要腾出手来干自己的业务,我也纪念彭瑞骢教授百年诞辰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8期总第 739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8,

23、Total No.7397有自己的业务,我不是纯做管理的。”这就是彭先生教我的两招,在工作中他从不以家长式的领导者口吻给你指示与命令,而是采取启发式的循循善诱,引导你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的感受是他是我的领导,更多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前辈,而没有觉得他是书记。他很平易近人,在食堂吃饭我们碰着了说几句,他有时候问你点事,在路上碰着了也可以说说,有的时候你有事要去找他也可以,他的门是开着的,有事就去找他说说,他就给你解决了。我觉得他的领导技巧非常高超。6他作为一个领导非常有原则彭先生是书记,按道理他的孩子上学,换做是在其他单位可能就得考虑照顾安排,但他就不一样。我爱人郭佩芳曾任北医教务处处长

24、,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一丝不苟地负责北医招生工作。我爱人和我说,老彭这个人真是坚持原则,他小女儿彭嵋报考了北医基础医学系,可是根据那一年的录取分数线,只能录入临床医学系,因此我爱人就按规矩办事了。她跟彭先生打了招呼,说:“老彭啊,对不起,她的分数只能到临床医学系。”老彭就说:“没问题,按规矩办!”但是有的领导就跟他不一样,如果孩子入学没有录到理想的专业,脸色就变了。我觉得一个人有他内在的因素,他的人格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我们觉得他非常有修养,他谦虚、低调,一辈子就在北医,一毕业就在这个地方,直到去世,真是以校为家,他的生命跟学校捆在一块。我仅以这些回忆追思我们这位老师长、老领

25、导。他有一句名言:“人到世界上来走一遭,一定要留下点痕迹!”的确,他这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浓重的、不可磨灭的痕迹。敬爱的彭瑞骢先生,我们怀念您!收稿日期:2024-03-01修回日期:2024-03-06(本文编辑:邹明明)无怨无悔为北医敬业奉献一生的老彭魏承毓1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4)08-0008-03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8.04我于 1947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北医”)医疗系七年制,1954 年根据国家需要,服从组织分配,毕业留校,从事流行病学教学研究,在北医学习工作了一辈子。

26、彭瑞骢书记比我大 5 岁,他早先也是在北医卫生系流行病学教研室当教员,后从事学校党政和管理工作。我常常叫他“老彭”,我与他的密切接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目十行审定肃反快报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以下简称“肃反”),北医党委成立“肃反”办公室,并编写肃反快报。时任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的彭瑞骢任北医“肃反”五人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我被调去任肃反快报总编辑。另外党委还派了曾正元、罗卓夫两位笔杆子和我一起工作。这一阶段是我和他的最早正式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时期。当时我们都很年轻,知道院长办公室有个“彭秘书”,也有人叫他“小彭”,他很聪明,很机灵,很积极,办事很干脆利索,亲和

27、力很强,大家有事都很愿意找他。每天吃过晚饭以后,我七点钟就到“肃反”办公室上班,编辑一般的消息。曾正元、罗卓夫把收集到的以及各个科室送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七点钟我们三人统稿,商讨哪个放头版,哪个放二版,汇总确定当期内容大概到十点,最后一关便是请老彭进行审阅,看看有没有差错。老彭能文能武,他能一目十行很快地看完那么多材料,而且要是看到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或者用词不恰当,就能迅速准确地指出来,并给出建议让我们更正修改,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2“请”各单位接受党委防治部署肝炎防治20 世纪 60 年代肝炎暴发流行。1960 年的一天中共北京市委大学部与北医联系的工作人员廖叔俊来北医告诉老彭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作者简介:魏承毓(1928-),男,教授,研究方向:流行病学。E-mail:纪念彭瑞骢教授百年诞辰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8期总第 739 期8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8,Total No.7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