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俗博物馆给景区带来流量和“留量”——以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52394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博物馆给景区带来流量和“留量”——以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俗博物馆给景区带来流量和“留量”——以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俗博物馆给景区带来流量和“留量”——以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0旅游与思考/LVYOU YU SIKAO民俗博物馆是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文化媒介,其发展为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性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民俗博物馆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坐落在日照著名的旅游景点东夷小镇内,是东夷小镇旅游开发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地域文化展示窗口的民俗博物馆,是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平台,做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不但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同时还能激发旅游消费活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民俗博物馆的当代意义从民俗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来看,民俗博物馆是地域文化的特写,是缩影化了的城市名片,民俗博物

2、馆的藏品正是通过独具特色的民俗物件,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记忆,是了解城市、社区、乡村乃至行业组织的“窗口”。从民众旅游消费趋向来看,当下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向已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走进博物馆,寻求精神的洗礼和内心的安静,渴望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民俗博物馆发展历程来说,其在国外的发展要早于国内,在美国和西欧部分国家,现代非国有民俗博物馆发展模式和规模已很先进。而国内非国有民俗博物馆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发展机制和品质还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同时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学者们一致认为,民俗博物馆是民族文民俗博物馆给景区带来流量和“留量”以日照市

3、古代民俗博物馆为例赵洪娟1,刘军华2,3化传承的重要社会公益组织,要运用好非国有民俗博物馆馆藏丰富、机制灵活的优势,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概况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是一家以古代民俗物件为展览内容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日照市旅游景区东夷小镇内,现有藏品 1462 件,展厅面积 1600。展览有龙山文化、陶瓷文化、木器文化、翡翠玉器文化、明清古籍文化、科普研学文化等。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作为日照 16 家非国有博物馆之一,它不但是日照市 4 家国有博物馆的有力补充,还是东夷小镇旅游业文化标杆,迁入东夷小镇 5 年来,馆里接待游客共计 70 万余,为东夷小镇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文化消

4、费群体,体现了它的旅游价值,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旅游开发价值是发展必然。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在旅游开发中的优势日照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更有厚重的文脉,是大汶口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现地。莒文化、尧王文化以及一些名人历史文化遍布其中,还有智慧的日照先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黑陶制作工艺、剪纸艺术、农民画、五莲割花等,在这些文化因素的传承和保护中最有优势的就是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全景图 刘军华提供)141LVYOU YU SIKAO/旅游与思考丰富的馆藏是旅游开发的文化底蕴。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以日照地域民俗文化

5、演变历程为主轴,以民俗物件为主要展陈内容,围绕承载着遥远记忆的民俗文化遗产,为广大观众拨开尘封的历史,生动地讲述发生在日照大地上的文化变迁。馆内藏品丰富,主要展厅如下:龙山文化展厅,通过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簋、陶鼹、蛋壳陶、石器等展品,可以了解到龙山文化艺术创造、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古代文化,从而明晰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展厅中的主要藏品就是黑陶,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质地坚硬,薄如蛋壳,造型精美,温润又不失厚重感。日照黑陶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素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日照的黑陶制作迄今已有 4500 年历史,黑陶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播意义,还具有技艺传承的现实意义

6、。明清瓷器展厅,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各式瓷器,造型别致,纹饰繁缛艳丽,釉色五彩缤纷,体现了古代匠人的制瓷技艺,展现了东方瓷器发展的历史脉络。古代床榻展厅,从古代的木轮马车、人抬轿辇,到近代的寝室卧床,展示了床榻传承变迁史,同时与手艺人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近距离接触,给观众带来现场体验感,增强了参观的互动趣味性。明清古籍文化展厅,主要展陈了明清时期民间一些文人书法作品、汉字文化和篆刻物件。清代进士、状元和翰林院士匾额展厅,一件件形色各异的匾额,展示了清后期的名人社会文化。除了在展的藏品,博物馆仓库中还储藏了万余件民俗物件。由此可见,支撑这个馆的藏品是非常丰富的,是日照当地文化的一种丰富呈现,更是一种

7、保护和传承的体现。民俗博物馆的厚重馆藏给游客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沉浸体验,是当下旅游市场的文化消费热点,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博物馆,里面蕴含非物质文化因素的传承与发展,潜藏着巨大的文创资源。景区内的坐落位置增强线下流量的优势。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于 2018 年迁入东夷小镇,是小镇内民俗文化体验岛的主题展馆之一,它的到来给东夷小镇带来了文博资源,同时也为东夷小镇文旅融合提质升效做好了“留量”的贮存。据日照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数据统计,东夷小镇自 2018 年运营以来,年接待游客近 600 万人次,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年度接待游客已达 216.53万人次,综合收入 4774

8、.89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7.43%、147.74%,充分体现东夷小镇的文旅活力。根据对东夷小镇的调研数据可以发现,来东夷小镇的游客消费方式也由单纯的“逛吃逛喝”转变成更注重文化体验和消费。东夷小镇旅游业的火爆,使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的活力高涨,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据刘军华馆长介绍,在旅游旺季,馆内参观者日达 3 万以上,东夷小镇熙熙攘攘的游客就是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线下流量的基数。形式多样的文教活动提高了文化传播辐射力。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加强与高校、国家博物馆等相关文化产业部门共建,激发馆藏“活起来、动起来、智起来”,走进中小学课堂、机关、企业、社区、乡村主动开展文

9、教宣传活动。据统计,2018 年以来,馆内研学活动累计达 236场次,馆外宣教达 56 场次。如非遗文化传承研学、古代民俗云参观、“翰墨丹青”日照清代、民国名人画展、博物馆的力量等主题文教活动。在“博物馆的力量”云参观活动中,直播观众达 2.23 万人次,累计点击量达 6 万余人。在“翰墨丹青”日照清代、民国名人画展活动期间,吸引了近 5 万人次参观,刷新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专题展览历史参观纪录。日照市各中小学把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作为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基地,据统计,来馆内开展实践教学的中小学年均达 12 家,来馆内参观的中小学生年均达3200 人次,寒暑假来馆内开展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年均达 32

10、0 人次。之所以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取决于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有一支专业背景深厚的科研团队和策展执行团队。团队中包含了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专业人才。打造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品牌效应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壮大,必然走市场营销的商业运营模式,这也是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发展之必142旅游与思考/LVYOU YU SIKAO然趋势。是保证其文化传承的持续发展;也是充分发挥其灵活机制,高效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其对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作用,这就要加强非国有博物馆的品牌建设。优化藏品开发利用。藏品的活力是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根据博物馆的主题定位,加强对藏品的开发利用。加强馆校

11、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深度融合。统筹非国有民俗博物馆藏品特点,以藏品体现的历史脉络为顺序,依序进大中小学生课堂。同时,促进相关专家学者对非国有博物馆“包干”式研究,根据科研成果,政府给予专家学者一定的政策激励。促进非国有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向其他各种展览“出借”式流动。非国有民俗博物馆充分利用藏品比较丰富的优势,与国有博物馆、其他各类文化展馆出借藏品,根据出借藏品的数量、等级和展览时间长短,获得经费补助。加强馆内主题藏品的收集、保护与传承。对于凸显馆内收藏主题的文物要加强交流与传承,开展国内各省市之间的文物交流活动,并开拓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对蕴含民俗技艺的物件,要加强技艺保护与传承建设工作。强化政策体系

12、建设。对于非国有博物馆来说,政府政策保障是发展中万万不可缺失的。近年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不少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但是要进一步发挥它们的有效作用,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细化政策。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细化落地落实。大多数地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缺乏较为系统的政府扶持政策,这不利于非国有博物馆活力的迸发。政策内容要包括建馆补助、藏品数量和等级补助、展馆升级改造补助(运用现代化设备的程度)、免费开放补助、非国有博物馆等级评定补助等发展运营的基本补助;同时要涉及高品质发展的提升奖励,包括承办公益展览的数量和等级奖励、运营创收奖励、科研立项奖励和对外交流成果奖励(含国内外),尤其对开创性运

13、营方式取得成效的非国有博物馆实行重大奖励;还要包含激励奖励,主要是指对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做出贡献的国有博物馆、地方学校、社会团体、两新组织及一些专家学者给予一定政策性激励奖励。提升营销模式品质。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成本需要以自我造血为根本筹资方式,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把商业营销模式引入到非国有博物馆运营发展中,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创收效益,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非国有博物馆机制灵活、馆藏特色鲜明的优势。深耕“博物馆+旅游”模式。在旅游和文博之间实现双向赋能。保持在旅游中升值博物馆的展览价值,就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创产品,这是旅游增值的基本点。利用科技手段增设馆内有灵魂吸引力的互动体验区,让游客更生动

14、地体验民俗文化。民俗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通过可视化作品展览,同时把馆内的展览与馆外的产业基地连接起来,依托馆内传统技艺展演带动馆外相关产业,打造馆内参观与馆外旅游连接的产业链。博物馆加强与旅行社,以及云旅游平台的联合。打造“博物馆工坊”模式。民俗博物馆除了物质文化的传承还有工艺技能的传承,这种非物质遗产的传承要在创造中发展,比较好的路径就是在博物馆内开设工坊,既便于游客体验,增加馆内消费项目,又能加深游客体验感。拓宽“博物馆+高校”模式。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人才是关键,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加强产教融合建设。同时在职业院校中开设非物质文化传承专业课,文化产业管理等职业技能课程。为民俗博物馆发展输送人才,为文化传承储备人才。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作为东夷小镇上唯一一所古代民俗博物馆,不断提升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让博物馆通过内含的文化魅力值赚取更多的游客“留量”,为小镇产业提质升级探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课题项目:2024 年度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民俗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创新对策研究以日照市东夷小镇为例”(项目编号2024167)成果。(作者单位:1.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日照市民俗旅游协会;3.日照市古代民俗博物馆)(日照古代民俗博物馆明清古籍文化展厅 刘军华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