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内容:P10-11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
2、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3、?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
4、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体积和体积单位(2) 教学内容:P12-1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 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
5、念。 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一个,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指名回答。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 学生猜测。 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 想一想,我们学-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
6、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 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
7、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认识立方米. 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 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 4.成练习三第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三第
8、10题。 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题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内容:P16-17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 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
9、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少? 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揭示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 2.让学生观察并交流。 (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正方体的个数 体积/立方厘米 长
10、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方体4 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三、再次探索,验证猜想。 1.出示例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正方体。 3.课件演示。 4.如果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1.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
11、公式 2.启发引导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 五、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1.做“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做“练一练”第1题。 先观察,后独立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由学生逐一评讲。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2、3题。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P18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
12、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 (2)棱长5厘米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
13、 1.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 2.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 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四第5题 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4、。 3.做练习四第7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4、8题。 教学反思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 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 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
15、,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2 (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
16、在班内交流。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巩固深化 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 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