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151489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对于解决城市新贫困群体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在城市建立,这种保障又是区域性的保障,更大范围和更贫困的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城乡这种巨大差别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转变,进而实现全社会的低保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转折,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消费需求设立一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生活发生困难

2、时,都有权利得到政府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现今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取得不少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困境。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1. 低保家庭收入审核难度大。在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应保未能尽保”和“不应保而保”并存的现象,这是由于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情况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由于家庭收入不仅仅有工资,还包括存款,股票和有价证券等许多收入,在核查手段的限制下,这些隐形收入往往核查不出来,使得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了低保,导致许多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家庭失去机会而不能享受到低保。我国目前的家庭收入审核制度与专业“家庭经济调查

3、”的要求相差甚远,也因此使低保制度已经变成了“进来容易出去难”、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弱的制度。能否准确核算低保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是检验低保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尽快完善家庭收入审核制度是当务之急。2.低保标准欠科学。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最低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但针对低保标准的制定进行科学测算的模式尚未建立。目前,低保标准欠科学已成为新一轮低保制度改革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低保标准如何确立,根据什么指标确定才更符合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低保标准整体偏低,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4、仍有困难;低保标准结构单一,忽视了不同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低保标准调整不够科学。 3.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凸现。 目前,在低保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是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劳动机会的失业、下岗人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下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下岗人员能够迅速获得再就业机会,就不会对自身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不会产生日益扩大的贫困人口。但是,由于部分低保人员习惯性地依赖低保福利,也因为社会的就业问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很低,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4. 低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政府明确提出了对城镇的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但当前在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突出、最难解决的就是

5、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保障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其中地方政府是低保资金的主要负责者,而且社会捐赠资助部分占低保资金的比例还微不足道。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贫困面大,地方财力又十分困难的省份,更是困难重重,僧多粥少的现象比较普遍。5. 低保制度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低保资金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除很少部分地区对低保对象在就医、教育、廉租房、减免水电气费等方面已有些具体的优惠政策外,大部分地区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还很差。由于没有相应的学杂费减免政策,很多低保户家庭子女拖欠学杂费、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低保户家庭成

6、员生病无钱医治,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拖垮全家。长此下去低对象只进不出、低保人员日趋增多,带来的各种压力相当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1、健全低保家庭收入审核。审核低保资格是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和审核办法,规范各工作人员的收入审核工作,强化对被保障家庭的收入、财产、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针对我国低保家庭收入审核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尽快出台一部有关家庭收入核算规则的法规或规章,里面必须明确哪些人的收入应当计算为家庭收入,什么样的收入应该计算为家庭收入,什么样的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该计入的如何折算等,从而使低保家庭收入审核更加

7、公平、科学,使收入审核制度有法可依;其次,要定期复核,动态管理。这可以清除“进来容易出去难”的现状,也可使低保金保持相对的变化,增强制度的效率和可持续性。2、科学制定低保标准。 我们要解决下面四个问题:低保标准如何确立,根据什么指标确定才更符合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低保标准整体偏低,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仍有困难;低保标准结构单一,忽视了不同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低保标准调整不够科学。首先,制定科学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专项调查基础上,通过科学严密的测算和论证才能制定一个较为合理、可行的标准。然后,低保标准应当涵盖衣、食、住和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内容。其次,实行分档低

8、保标准,维护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由于低保对象家庭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改变目前保障标准的一刀切现象,实行分类救助。最后,以各地低保标准的调整办法为依据,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消费品物价上涨的幅度,对本地低保标准适时进行调整。3、健全就业促进制度。加强就业审查,强制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进行失业和求职登记,并要求参加职业培训计划以及接受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否则他就要受到诸如取消资格、减发或停发救助金的处罚。由于低保对象大多难以找到稳定工作,工作后所获收入比较低,有时甚至与享受的低保金相差无几。差额救助使得这些低保对象往往选择了放弃工作。因此,设置收入豁免额有利于促进低保对象就业,如可以考虑至少

9、20%的公益工作收入豁免额。 4、建立较为完善的低保资金保障和筹措制度。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下定决心努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加大对低保资金的投入。社会救助是完全的政府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应该在财政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应占有一定比例,并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比如充分调动民间资金的积极性,开展社会捐赠活动与发挥民间慈善团体的作用,共同募集资金,缓解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的矛盾。 5、健全低保制度体系。我们要加大教育和医疗扶贫,由于低保对象收入很低、不稳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因此变得很弱。由于低保标准是定位于维持起码生存需求的,其他的需求就无法满足,如子女的学费问题、房租问题、生病就医的医疗费问题等。我国必须加大对低保对象的配套救助力度,为低保人员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建立综合性低保体系,避免低保家庭代代领取低保的尴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维护其最低生活需要所建立的扶贫制度,是社会保护体系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要逐渐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也要逐步减少城乡差别,进而实现全社会的低保制度。 菜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